第九十一章 曆法的背後

第九十一章曆法的背後

曆法是什麼?

是天文學與數學的孩子。

凡是精通曆法的,都是數學家。

古代數學發達,是他們要解決一個一直沒有解決的數學問題,那就是天文曆法。

兩者的發展,是密不可分的。

而數學又是科學的基礎與根本。

朱祁鎮不知道,該怎麼改變大明的思想。加入科學的因素。而今想來,天文學豈不是古代最講科學的學問了。

因爲你要證實。

不管你算的多好,天上的星星不按你預測的運動,都是錯的。而且西方科學的發展,其實也是從天文學開始的。

所以對朱祁鎮來說,大規模修歷,其意根本不在修歷這一件事情本身。

是的,朱祁鎮是需要更好的歷法來指導農業生產。但是農業社會與工業社會不一樣。

從農業社會到工業社會,很多一個區別就是時間顆粒越來越小。現代很多時候,是差一分鐘都不行。

但是古代農業生產,差上一點,其實沒有問題的。

而正如貝琳所言,《授時歷》再面對古代天文學之花,日食問題上,或許力不從心。但是最基本四時劃分,二十四節氣七十二侯卻是沒有問題的。

這也是大臣們對《授時歷》優容的原因。

真正影響到農業生產了,不用朱祁鎮說,下面的大臣們都提出修歷了。畢竟民以食爲天,農業爲國家根本,可不是說玩笑的。

既然有這麼大的好處,朱祁鎮又怎麼不敢下定決心了。

雖然在各處建天文臺,並持續觀察數據,都是消耗人力物力的事情,但是這種消耗,比起打仗,比修水利等等,就差多了。

朱祁鎮在正事上,從來是捨得砸錢的。

朱祁鎮擲地有聲說道:“如果要如前朝一般,四海測量,重修一部曆法,你覺得要多少錢?”

貝琳萬萬沒有想到朱祁鎮會這樣問,但是張張口,卻還是回答不上來,說道:“臣不知道,臣沒有算過。只是臣知道,欽天監人手決計不夠。”

朱祁鎮聽了,心中輕輕一笑,特也知道貝琳一時間也給不出一個數目,但是他心中卻有估計,覺得每年十萬兩,大概都用不了。

其實所謂的四海測量,也就是在外國的幾座天文臺大概費錢,其餘在國內的天文臺,根本就可以甩給地方。

而今大明也就南北兩京有天文臺,如果朱祁鎮一紙詔書讓各省省會都建一座天文臺,然後從京中派人去主持,想來地方上也有財力支持的。

其餘各地的天文臺,朱祁鎮決定舊港一個,琉球一個,奴兒干都司一個,或許在西藏也有一個,麓川也有一個。

這些才花錢。

畢竟這些地方,都是大明屬國,但是大明沒有真正控制住。

甚至朱祁鎮心中也覺得,由修建天文臺的方法,慢慢的在屬國之中豎立大明的政治存在,也是一個好辦法。

只是他聽了貝琳的話,才知道自己想的太美了一些。

朱祁鎮皺眉說道:“缺口很大嗎?”

貝琳說道:“當時前朝設立了二十七處天文臺,臣以爲本朝缺少西域,想要超過前朝,應該多派一些人手,才能確保曆法精準在授時歷之上。所以臣以爲以兩京欽天監之人,決計做不到這一點。”

朱祁鎮心中越來越喜歡貝琳了,因爲貝琳是一個講真話的人,朱祁鎮登基之後,已經很少有人給他說真話了。除卻貝琳,大概沒有誰敢在朱祁鎮面前說,本朝缺少西域這樣的話了。朱祁鎮並不生氣,反而認真的問道:“兩京欽天監人數不少,怎麼不行嗎?”

朱祁鎮說兩京欽天監人數不少,這不是假話。

欽天監是五品官,下面有監正,監丞,五官正,五官司歷,五官監侯,刻漏博士,等等加起來也有三四十個人,再加上一些小吏,人數並不少。

而且,大明對欽天監的官職,其實有一個特別的規矩,那就是欽天監的官員從不外任,也沒有致仕之說。

考滿九年之後,就加俸祿而已。一直爲皇家做到死。

甚至有時候人員也要比人員編制要多一點。

貝琳嘆息一聲,說道:“兩京欽天監人數,多不堪用,因爲世家子弟太多了。很多活都是少數幾個人做的。”

“大部分都屍聚其位而已,而且即便這幾個做事的人,大多僅僅是精通《大統歷》與《回回曆》而已。”

“讓他們修修補補還行,真要大規模測量,看他們未必能夠勝任。”

朱祁鎮對此其實也有所預測的。

大明對欽天監的管控非常嚴苛,這也是朱祁鎮看了錦衣衛對欽天監涉及到日食案調查報告才發現的。

因爲天文之事有很多政治上的意義,爲了不少百姓以天文之事惑亂人心。對外禁習天文,但對內,也要掌控天文曆法的人,管控嚴苛。

這也是欽天監官員的特殊性的來源。

如此嚴苛的管控之下,自然就形成了父子相承的世業。甚至欽天監子弟是不許科考的。

這樣的情況之下,能弄出什麼樣的大天文家纔是見鬼了。

只是朱祁鎮沒有想到,事情嚴重到了這個地步。

貝琳的話中,朱祁鎮很明顯的知道一件事情,那就是黃監正業務水平不行,大概是欽天監的常規操作。

朱祁鎮問道:“以你之見,該當如何?”

貝琳想了想說道:“而今天下禁習天文,精通天文的名家已經沒有了,唯有徵召各地的陰陽人了。”

朱祁鎮聽了陰陽人,一時間反應不過來,暗道:“是雙性人嗎?”還好朱祁鎮沒有說話,貝琳也爲朱祁鎮解惑了。

貝琳說道:“雖然民間禁習天文,但是婚喪嫁娶之事,還是需要擇日而行,故而天下各府多有陰陽人,世專其業。”

“只是,其中固然有高人,但是大多數也是濫竽充數之輩,恐怕沒有多少能用的。”

朱祁鎮說道:“難道,就欽天監就沒有其他途徑招人嗎?”

貝琳想了想,說道:“好像還有一條,就是太學生之中,有私習天文,杖責一百,發欽天監聽用。”

朱祁鎮聽了,心中暗道:“如此一來,欽天監能有什麼好人才,纔是咄咄怪事了。”

天文世家不得參加科舉,而太學生分配到欽天監,被視爲一種懲罰。朱祁鎮用腳趾頭想,這欽天監在大明朝廷之中地位有多低了。

朱祁鎮立即想到了他之前的計劃,說道:“在京師之南新設水利學院,你去兼一個教授吧。可以從水利學院之中挑選專門的學生,進入欽天監之中。”

貝琳說道:“陛下之心,固然是好的,只是臣當心到時候沒有人學啊。”

朱祁鎮沉吟一會兒,說道:“朕明白,廢除天文世家不得參加科舉,與欽天監官員不得外遷這兩條,朕會慢慢的做的。”

“大明立國七十餘年,而今天下太平,總不能一直用前朝的歷法,雖然名爲《大統》其中根底,有識之人,誰人不知?”

“故而,修歷是朝廷大事。朕決議定然要修出一部遠朝《授時歷》的歷法,而這一件事情,朕就交給你了。”

貝琳大喜過望,立即拜倒在地,語氣之中帶着哭聲,說道:“臣即便是粉身碎骨,也要爲陛下修成此歷。”

對於一個研習天文的人來說,最高成就是什麼,是親手創制曆法。對貝琳來說也是如此。

但是修歷之事,沒有官方支持,大多都不成的,非但不成,反而有禍事。

此刻朱祁鎮的承諾,卻是給了貝琳這一把鑰匙。

第六十三章 馳禁令第一百四十九章 保河濟運第一百零七章 會獵朝鮮第一百八十二章 吳瑾揚名第二十六章 陳文的殺手鐗第五十六章 襄國第三十三章 一道德而同風俗第五章 都是壞消息第一百八十三章 背城而戰第一百五十六章 大寧遺夢第三十四章 倉稟足而識禮儀第七十四章 新理學的種子第九十四章 開海六第一百零五章 暗潮無聲第六章 此禍已種蕭牆間第一百一十一章 四年第三十六章 京營出京第八十四章 陳懷第一百四十九章 保河濟運第三章 孟瑛vs沐昂第四十七章 肇州得失第五十一章 曬鹽法的進展第一百一十四章 皇太后病倒第一百三十八章 瓦刺退兵第一百五十一章 約戰第一百一十六章 西南定策第一百五十五章 治天下需用文臣第七十三章 黎思誠徵占城第一百一十五章 福建善後第十七章 王恕的猶豫第三十九章 整頓九邊第八十七章 對劉定之的安排第九十六章 鎮守雲貴方略第一百七十四章 大元重光皇帝第四十七章 鐵壁鎮南第四十六章 石炭四第一百四十九章 黃河大工第一百零六章 折戟白藤江第十九章 破朝鮮之策第一百五十四章 也先第一百三十七章 見石亨第一百四十五章 李賢思路第三十六章 京營出京第一百六十章 呼之欲出的周相第五章 新內閣第二百一十章 噩耗傳來第一百一十五章 福建善後第一百零四章 鐵甲鏗鏘第一百零六章 折戟白藤江第一百三十二章 出巡第一百一十二章 最後的掙扎第二百五十章 京觀第九章 通報,內參,與明報第一百四十五章 大朝餘波第九章 周忱的接班人第一百一十七章 太醫院令樓元第七十八章 大越皇帝第一百零八章 銀鋪第四十九章 三湖五河總方針第二十一章 儒家激進派第一百二十八章 李東陽的手段第十章 開發東北第一步第一百五十六章 和親?第一百二十八章 巡城四第三十七章 漢城之戰第二十一章 北方民生之多艱第一百二十一章 楊洪到第二章 大明九邊考第十章 蹇公去矣第一百一十八章 西南定策三第一百五十二章 出塞之前第三十七章 北京城的營造第三十八章 五世說第一百一十 章 議麓川第七十章 年關第四十九章 科學之種第十八章 令人頭疼的孫太后第一百六十章 失意的楊榮第四十五章 大捷傳來第七章 聖誕安排第一百二十一章 拜將第一百一十八章 馬文升在天津第一百八十四章 瓦刺撤退第九十四章 徵麓川餘波第一百零四章 二月十五日第一百零三章 往事二第三十九章 國事家事二第九十二章 朱祁鎮的懼意第一百三十八章 石亨謀主第七章 你打你的,我打我的第八十一章 正陽門下第九十四章 徵麓川餘波第一百七十一章 喜寧第十二章 內閣與司禮監第九十一章 開海三第四十二章 孔家南北宗第二十六章 京城飛報第一百四十六章 京衛武學第五十三章 福建亂局第一百二十五章 于謙的隱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