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章 鹽法開中法

第一百二十章鹽法開中法

沒有大量白銀涌入之前,白銀還是很值錢的。

最少大明朝廷每年白銀進項,也不過是幾百萬兩,絕對沒有一千萬兩,這還是開海之後,但是而今開海之後賦稅增長也不是太快的,估計也就幾百萬兩而已。

而這猛地再來一個幾百萬兩。大明白銀收入,就可以衝破每年一千萬兩了。

如此一來,河北水利工程足以支撐了,就連將來與瓦刺打仗,底氣也就足了。

只是朱祁鎮想來想去,也沒有想起了什麼辦法,能夠一口氣增加數百萬兩的收入。朱祁鎮這幾年當皇帝也不是白給的。

真要有幾個能徵收數百萬兩的機會,放在哪裡,朱祁鎮不覺得自己發現不了。

周忱也不賣關子,說道:“就是鹽。”

朱祁鎮一聽,大失所望。

因爲鹽法朱祁鎮心中想過不少次了,但是不能動的,這關係到了朝廷的國家安全。否則大明鹽稅豈能區區一兩百萬兩之多。

並非不想,而是不能。

爲什麼?就是因爲從太祖時代,就開始執行的開中法。

因爲糧食運輸消耗太大,爲了支援九邊駐軍糧食,洪武三年,楊憲提出了開中法,具體執行就是,商人運輸糧食到九邊,九邊接受了,會開出收據,這個收據可以去鹽場換鹽,然後在指定區域賣銀。

這個辦法的,本意就是用高額的收益,讓商人承擔運糧的消耗。

從洪武之後,一直是九邊糧食一種有效的補充辦法。

只是這樣一來,朝廷在鹽稅上的收入就不多,畢竟補貼了九邊。

如果將開中法廢除,再想辦法收刮一番,自然是可以的,但是九邊將士怎麼辦?讓他們餓肚子嗎?

這一件事情,是萬萬做不的的。

周忱見朱祁鎮的表情,就知道朱祁鎮心中所想。

周忱怎麼可能不預料到這一點,說道:“陛下,從宣德十年開始,臣記得朝廷已經多次補貼九邊糧草,共計白銀,估計也有一百多萬兩了吧。”

朱祁鎮對這一件事情,其實也有印象的,說道:“對。”

周忱說道:“陛下,如果開中法可以順利進行,那麼九邊的糧食爲什麼這麼緊缺啊?其中定然有情弊。”

朱祁鎮聽了,也微微皺眉。

說實話,這一件事情朱祁鎮心中也有一些懷疑的。

九邊有屯田衛所,按道理是可以自給自足的,又有百姓運輸的糧食,北方五省供應九邊八百萬石,還有開中法,朝廷鹽稅都補貼進去了。

但是爲什麼九邊的糧食還不夠?

“朝廷到底需要多少錢才能供應得起九邊將士?”朱祁鎮心中不由生出這個想法。

但是這個問題,沒有人能回答他。

這個問題,不僅僅是朱祁鎮想問,後世歷代大明天子都想問,特別是崇禎皇帝,到底多少錢才能養得起關寧鐵騎?

誰也回答不了。

朱祁鎮問道:“你知道其中有什麼情弊?”

周忱說道:“陛下,商人好逸惡勞,怎麼會辛苦運糧,鹽業暴利,他們寧肯在當地賣糧食,然後賣給軍中。”

“自然能得到鹽引。”

“只是如此一來,當地的糧價自然被炒起來了。”

朱祁鎮第一次聽到鹽商這樣的操作,但是細細想來,也就明白了,這是必然,指望商人爲國防效力。

真是開玩笑。

既然運糧辛苦,就直接賣糧便是了。

只是如此一來,九邊的糧價高了,百姓吃不起。而九邊大多數百姓,都是士卒的家屬,如此一來九邊財政壓力就大增了,朝廷發下的餉銀就不夠用了。

對大明朝廷來說,根本沒有一點好處。

但是對鹽商來說,特別是開中法所富的晉商來說,他們管你死活。

朱祁鎮從來不憚以最大的惡意來揣測任何一個人,朱祁鎮甚至想的出來,這些鹽商很可能買通當地的軍官,將糧倉之中的糧食買出來,再賣出去。

等等騷操作。

朱祁鎮越是懷疑,再次審視開中法,只覺得到底都是破綻,處處不堪細細琢磨。

周忱說道:“陛下,臣也承認,是有一些本分商家,辛苦運糧。但是這樣的人家,大多數都破產破家了。”

朱祁鎮更是吃驚,說道:“怎麼會如此?”

周忱說道:“很多小商賈,本身沒有那麼多的財力,自然願意辛苦一些,從外地運糧到九邊,但是得了鹽引之後,卻要到鹽場守支,並不能立即領到鹽,只是這一等就要好幾年,甚至父子相繼守支,窮困潦倒,苦不堪言。”

想想就知道,這些小鹽商是賺辛苦錢的,本錢自然不多,他的本錢都先買了糧食,全身上下最寶貴的財富,就是手中的鹽引了,結果領不出來鹽。一家的生計都賠進去了。

其中苦楚,真是無以加復了。

朱祁鎮更是吃驚非小,說道:“怎麼會如此?”

周忱說道:“陛下,從永樂年間,就有勳貴求鹽引,太宗仁宗宣宗雖然屢屢拒絕,但是也準了不少。”

“天下鹽產量是有數了,這些親貴加入,那些沒有背景的小商人,自然往後排了。”

朱祁鎮一時間默然。也有幾分慚愧,因爲他也批出過鹽引。是他姐姐常德公主所求,朱祁鎮抹不開面子,就批了。

但是而今想下內閣,這簡直是自己挖自己的根基。

他一筆下去,卻不知道多少小鹽商就要往後排多少時間。而如果天下鹽引都被大鹽商所壟斷了,對朝廷是好事嗎?

周忱似乎還不想放過朱祁鎮,繼續說道:“此乃鹽商之苦,卻不知道鹽商之苦,卻萬般比不上竈戶之苦。”

“本朝沿用前元之制,將沿海煮鹽的竈戶,特別編戶,免去其他雜役,唯有煮鹽而已,洪武之時,與寶鈔做工本。永樂之時,定每戶定額。而有了定額,多出定額之外,叫做餘鹽,朝廷規定餘鹽一律高價買入。”

“只是而今卻是空談。”

“因爲朝廷而今給予竈戶的工本錢,還是寶鈔,而餘鹽更是空有價格,從來沒有給夠過。”

朱祁鎮似乎不會說話了,口中說道:“怎麼會如此?”

如果第一句怎麼會如此,還是吃驚,而這一句,卻是深深的絕望了,這就是大明天下,這就是爲天子牧民的百官做出來的事情。

朱祁鎮更是想的出來,那些竈戶如何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寶鈔擦屁股都嫌硬,餘鹽根本不給錢,或者說給一點錢。

偏偏是有定額的,完不成定額,定然會有責罰的。

恐怕一家老小,終日煮鹽,連鹽都不敢吃。

遍身羅倚着不是養蠶人。

周忱的話還是沒有結束,說道:“於是私鹽興起,竈戶私下將餘鹽賣給商家,官鹽的銷路就受到了影響。”

“國家賦稅,豈能不受影響?”

“而今鹽稅沒有大降,只是朝廷還算清明,國力還足以支撐,一旦遇見什麼大事,鹽稅就是先崩潰的一個。”

“臣不僅僅是爲國家開源,也是爲國家鞏固根基,這纔多少年,陛下就忘記了,黃巢,張士誠都是一些什麼人了嗎?”

朱祁鎮心中猛地一驚,黃巢是什麼人,是鹽販子,而張士誠是什麼人,是竈戶。

甚至朱祁鎮自己也感同身受,他如果不是穿越到皇帝身上,而是穿越在竈戶身上,根本就是二話不說,反他孃的。

這根本不是欺負人這麼簡單, 根本就是吃人。

朱祁鎮說道:“這鹽法朕一定會留意的,只是開中法一動,九邊糧草該怎麼辦?”

至於九邊需要多少糧草,而今不是細想的時候,必須先維持九邊穩定。

第一百二十六章 內閣變化第一百五十八章 皇后有孕第一百一十七章 雨季的來臨第一百一十七章 雨季的來臨第一百一十章 糧與銀第一百四十八章 識趣的襄王第四十三章 石炭第七十章 楊士奇治水意見第五十六章 朱祁鎮之心第九十六章 軍工的發展第一百三十四章 朱祁鎮的第一把火第一百五十一章 兵部尚書的人選第五十五章 水利學堂的功課第四章 朱祁鎮的算計第一百零九章 甘肅在行動第一百一十八章 馬文升在天津第二十四章 於公堤第九十八章 藏地第一百六十八章 災情第四十四章 李時勉到第七十一章 朱見治第七十九章 北京的工業體系第三十七章 北京城的營造第一百五十一章 約戰第八十六章 烏斯藏第一百五十三章 出塞第一百三十三章 瓦刺臨邊第九章 通報,內參,與明報第九十九章 不可讓楊士奇沒有好結果第八十五章 日食不至第一百四十五章 大朝餘波第三十三章 郕王就封第一百零九章 倭寇出沒第三十六章 南方衛所第九章 劉定之與李賢第四十四章 孔弘緒第一百四十七章 大本堂第三十章 風雲暗藏第五十章 英國公餘威第八十三章 日本兩幕府第二百二十七章 孟瑛訓子第十四章 遺詔第一百三十四章 施禮生死第十六章 經筵地一百五十四章 傳檄可定藏地第九十九章 不可讓楊士奇沒有好結果第七十四章 新理學的種子第八十七章 江南士紳家族第六十八章 諸子第二十七章 田賦第三十五章 治交趾策第三十九章 國事家事二第一百一十七章 太醫院令樓元第五十七章 天下水利工程第一百六十五章 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第一百三十二章 慶都公主所求第一百四十一章 國策進退第一章 聖誕將至第二十六章 誰對誰錯?第一百二十六章 巡城二第二十一章 仁政第五十八章 長腿的滹沱河第十九章 瓦刺內奸第一百九十八章 顧興祖逃第一百七十二章 良藥苦口第一百三十六章 大軍對峙的開始第一百六十一章 秋風秋雨愁殺人第十六章 吾道成矣第一百七十七章 烽火傳京師第一百零四章 鐵甲鏗鏘第一百七十二章 張宗周孤身歸北第一百三十二章 出巡第四章 太后第三十八章 李瑈之死第七十四章 郭登的判斷第一百九十八章 顧興祖逃第二十三章 知道了第一百四十六章 乾清宮侍衛換血第一百三十一章 太子見冼景第一百六十一章 秋風秋雨愁殺人第一百三十六章 大軍對峙的開始第一百四十八章 內閣人選的紛爭第六章 此禍已種蕭牆間第七十四章 新理學的種子第一百一十三章 大明的金銀流向第七十二章 木蘭河衛之屠第三十五章 精簡少府第五十三章 粉身碎骨渾不怕第十二章 見義必爲,非勇也第五十一章 曬鹽法的進展第一百一十七章 西南定策二第六十四章 田制第十九章 不準贖刑第一百一十四章 寧化縣現狀第一百零五章 暗潮無聲第八十三章 說客張文第六十二章 于謙入京第五章 瓦刺與西域第五十五章 水利學堂的功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