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 交趾戰況始末

朱祁鎮這萬般心緒僅僅在表面露出一絲半分,隨即將這心思深藏心中,微微一笑說道:“南洋之事,暫且不提。說說交趾情況如何?”

“爲何,本朝佔據交趾二十多年,還有能一朝失之?原因何在?”

張忠咳嗽一聲,臉色有些漲紅,這是英國公府的痛事。張輔一生功業大半在交趾上,在棄交趾的時候。

就張輔一個人力持不可。

張忠作爲張輔的兒子,對這一戰分析也有不知道有多少。

只是沒有想到有一天在這樣的君臣奏對之時說出來而已。他振作精神,說道:“家父可以平交趾,上承太宗皇帝之德,下有胡氏父子倒行逆施之極,天怒人怨。”

“安南陳氏一族,立國日久,然朝政混亂,叔侄相殘,以至於有外臣插手的機會。僞胡皇黎氏父子,心懷莫測,奪陳氏之權,弒帝自立,遷都限田,殺害陳氏宗室,並輕辱至聖先師。令安南人心,土崩瓦解。”

隨即將胡氏父子所做所爲,一一詳細說明。

這一說,卻讓朱祁鎮就一點佩服這胡氏父子了。

這胡氏父子,並非姓胡,而是假託舜後人胡公滿之後。本姓黎。

首先,爲了篡位,就要打擊陳氏死忠,也就是朝中大臣,他所出的限田,就是按照官職爵位大小,確定每一個官員所擁有的土地。

也算是打擊土地兼併的措施。

安南陳朝末年,民不聊生,是要好好整理一下了。

只是他所做所爲就夾雜了政治元素,不知道多少傳承已久的高門大戶都被趕盡殺絕了。對陳氏一脈一點也不留情,在安南境內,幾乎找不到一個陳氏子弟了。

至於正侮辱孔子,更是搞笑。

也是讓朱祁鎮最佩服的一點了。他推周公壓制孔子,將孔子的神位放在周公之下,這也罷了,甚至親手做《明道十二章》,想以此代替儒學。

想要君師一體。

真是讓朱祁鎮不知道說什麼是好了。

要知道安南雖然不是中國,但也是儒家文化圈之中的一員,他這樣所做所謂,自然也遭到了內部反對。

當然了,安南讀書人的力量並不是太大。

或許這就是胡氏父子覺得可以做的原因。

“如果僅僅如此。”張忠說道:“太宗皇帝也不至於大怒。他是陳天平之事,卻是孰可忍,孰不可忍!”

不用張忠說,朱祁鎮就知道陳天平一事。

因爲胡氏父子在國內的迫害,陳氏有後裔其中一人逃到了京師,要求請求保護。

後來太宗皇帝問罪安南,卻不知道安南是怎麼想到的,答應還政於陳氏,答應陳天平回國爲王。

於是乎,太宗皇帝就派了官兵護送陳天平去交趾。

結果,進入交趾之後,胡氏父子立即伏兵四起。將護送陳天平的官兵與大臣,卻不給殺了。

這樣的事情一發生。太宗皇帝想不伐安南都不行。

朱祁鎮說道:“這胡氏父子,實在是夜郎自大。”

張忠咳嗽一聲,說道:“陛下英明。胡氏父子實在不知道,天朝之力,太宗皇帝下令調外軍二十三萬,廣西土司兵三萬,京軍八萬,號稱八十萬大軍,以故成國公爲帥,只可惜大事未成身先卒。家父臨危受命,接管大軍,南下交趾,歷經七月,三次大戰,終究滅交趾,太宗令郡縣其地。”

朱祁鎮心中暗道:“那個時候,張輔才三十二歲。”

這是一個人讓人嫉妒的年紀,大部分三十二歲的時候,再做什麼?而張輔三十二歲,就將三十萬之衆,滅一國。

有時候不得不承認,人與人之間的區別,恐怕比動物還大。

交趾這個傳承數百年的國家,縱然有這樣那樣的原因,但是在短短七月之內,就覆滅之。張輔的才能是決計不能忽略的。

這也是即便張輔在朝中,沒有具體官制,即便是五軍都督府也不過是食祿不視事,但依舊被天下勳貴視爲武人之首。

被太皇太后視爲定海神針。

這也是爲什麼即便張忠身體不好,明知道來不了乾清宮幾日,也要讓他來掛侍衛統領的原因所在。

打過這樣的戰績的將領,活着本身就是一種震懾力。

朱祁鎮說道:“英國公之功,比漢之馬援尤有勝之。還請張卿,爲朕細細說說安南之戰。”

張忠咳嗽兩聲,說道:“遵陛下之命。”他稍稍一頓,說道:“家父一入安南就宣讀胡氏父子十二大罪,言只誅首惡胡氏父子,脅從不問。”

“號令軍中,非戰時,不得枉殺一人,”

“安南百姓從之如流水。”

“進軍一日千里,當年十二月到了木邦城下,曉諭之,不降。家父與黔國公做頓兵狀,避實擊虛,一舉破城,隨即連破兩關,誅殺胡氏父子。”

朱祁鎮見張忠的臉色也不是太好的,也不細問了。

想來做兒子在皇帝面前炫耀父親的功績,怎麼想都不太好。說好一點,似乎有些驕滿之狀,說不好一點,又有不孝之憂。

朱祁鎮也就改變了話題,說道:“英國公四徵安南,平定安南之亂。交趾如此反覆,卻是什麼原因。”

張忠沉默了好一陣子,說道:“臣以爲原因有二,其一,乃交趾人心不服。家父四徵交趾,言初次徵交趾,最爲容易,何也,是因爲交趾人心厭胡氏,以爲朝廷敗胡氏之後,又復立陳氏之後。但是沒有想到,朝廷居然郡縣其地,交趾隔絕中原四百年,早已自成一國,民心雖然厭棄陳氏,但是卻不願意亡國。”

“其二,國朝待交趾人太寬了。”

“家父舉薦交趾人九千多人,並寬以安交趾百姓之心,卻不知道交趾百姓,早已不覺得自己是中國之人。”

“朝廷雖然有安交趾百姓之心,但是交趾百姓卻沒有從朝廷之意。”

“如秦趙之恨,秦人慾推恩於趙人,可得乎?”

朱祁鎮大吃一驚,萬萬沒有想到,張忠會這樣說。這裡面隱隱約約有指責張輔的意味,朱祁鎮說道:“如此說來,外臣常說,內臣霍亂交趾,卻是不對了?”

張忠說道:“或有內臣,不明朝廷之意,胡作非爲,但是卻非主要原因。”張忠眼睛餘光看了王振一眼。

他一肚子話,卻憋進肚子裡面了。

外放的太監是什麼樣子,張忠早就有耳聞了,內臣出外,幾乎沒有不胡作非爲。其中固然有幾個出頭的苗子,但是大部分內臣都是朽木不可雕也。

並非去安南那幾個就特別的會壞事。

中原百姓卻很少極其民亂。

概因,內官在中原爲亂,朝中大臣會有人說話。傳到皇帝耳朵之中,這些人沒有什麼好下場。

最少到而今,明朝幾個皇帝,沒有一個是昏庸之輩。

其中自然因爲內臣不將交趾人當做中國人,交趾人在朝中也沒有什麼奧援。自然也不會有什麼底線。

交趾人求告無門,自然用刀兵來反抗。

交趾之亂,那些內臣自然是有份,卻不是最重要的原因,蓋因到交趾的文官也不是什麼好人。

畢竟真正有本事的人,怎麼會去交趾爲官。

畢竟時人將廣西都當做貶官的地方,更不要說更加遠的交趾了。

第九十二章 拼命娶公主第一百二十八章 大案之始第七十四章 緩與急第二百三十二章 無悔第一百二十七章 瓦刺新主第十九章 修德養望馬性和第一百零五章 銀荒第九十二章 畜牧業革命第三十七章 逼戰第一百九十三章 瓦刺的崩潰第七十五章 推行青貯法第一百零七章 楊溥秉政第二百零八章 也先的嘗試第一百三十五章 也先窺邊第八十九章 工部侍郎提舉天下工場事第八章 登基大典地一百五十四章 傳檄可定藏地第六十八章 徵日本之問第九十八章 平衡第三十九章 大破麓川第九十六章 軍工的發展第一百三十五章 以工代賑第二百五十章 京觀第四十七章 開海方案第一百四十五章 青年才俊第二百三十五章 突如其來的血戰第十三章 建州女真第一百七十一章 束水攻沙第三十二章 大明南洋戰略第一百一十八章 太醫學院第二十三章 阿刺知院之死第三十九章 大破麓川第一百一十五章 侍疾第二十四章 民以食爲天第一百二十七章 託古改制第三章 都掌蠻第五十九章 暗潮第三十一章 蠢蠢欲動的安南第一百三十六章 錢第一百零三章 白藤江第一百二十章 鹽法開中法第五十四章 三邊總督第二十八章 李時勉的倔強第六十一章 滹沱河決第三十七章 漢城之戰第一百零三章 在京都第四十九章 貢品第十四章 李滿住第七十八章 兩件大事第九十五章 西軍第七十五章 郭登的應手第八十六章 烏斯藏第一百零四章 鐵甲鏗鏘第二十三章 從直隸開始第六十八章 徵日本之問第十章 開發東北第一步第四十二章 最後一課第七十三章 黎思誠徵占城第一百二十七章 一萬年太久,只爭朝夕第一百三十八章 石亨的猶豫第一百四十六章 乾清宮侍衛換血第二十五章 民以食爲天二第一百六十五章 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第一百六十四章 王翱第一百二十八章 藏地風雲第二百五十一章 善後第六十九章 太子回京第三十章 安南盛世第一百五十五章 瓦刺使團的到來第七十七章 占城之戰第九十三章 日本局面第六十六章 太子的婚事第二十五章 大明工部都水司第三十四章 遼東烽煙第四十六章 山西大案第九章 周忱的接班人第十章 王直入閣第四十四章 憑祥城下第一百四十三章 削藩--大明的政治正確第三十八章 出乎預料的開戰第九十六章 廣西土司第十章 王直入閣第八十一章 錢家第六十章 久旱甘霖第五十三章 于謙歸來第七十五章 第一心腹于謙第七章 西南局勢第五十八章 礦稅第三十三章 瓦刺的兵器來源第八十二章 武進縣第九十三章 開海五第九十六章 開海八第一百四十章 劉定之請纓第一百一十二章 議麓川三第八十章 經筵第三章 孟瑛vs沐昂第二百一十七章 素衣臨朝第六十五章 也先的東北戰略第四十九章 煙火羣山第八十二章 錢夫人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