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三章 弊政

第八十三章 弊政

朱祁鎮下令一分明詔。

“太祖皇帝以愛民爲要,列祖列宗皆爲圭臬,奉行無疑,不敢有絲毫逾越,然先有葉留宗作亂在前,後有鄧茂七民變在後,是寡人無德,不能使百姓歸心?還是爲政有失?請二三子,試言之。”

這一個問題,相信沒有那一個作死的官員敢說,是皇帝無德。他們能說的只有是爲政有失了。

楊溥看着朱祁鎮這一封奏疏,猛地咳嗽兩聲。

尋常人看到的僅僅是這個問題,朝廷要對葉留宗之亂前後因果算總賬了。但是楊溥卻看出了朱祁鎮幾乎明目張膽的亮出自己改革的態度了。

楊溥心中暗道:“就差一個人上《本朝百年無事札子》。”

其實這一分詔書,隱隱約約帶這一點要求站隊的態度。

看上去是說葉留宗之亂前後積弊,但是有人洋洋灑灑上萬言書,向王安石學習,皇帝心中只會高興。

但是是楊溥卻不想遇見這樣的局面。

瓦刺步步緊逼,黃河水患,民困兵驕,士風日下,有太多的事情要他處理了,特別是況鍾之死。讓楊溥隱隱傷心百姓少一青天,朝廷失一忠臣。也讓他感覺,自己要找替手了。

這個替手是誰?

只能是曹鼐。

因爲這個人選乃是皇帝敲定默許的。

曹鼐河北水利之上,給了皇帝很大的支持,而且在楊士奇去後,將楊士奇派系一大批人籠絡在身邊,而且他本身就是北方士人領袖。

所以曹鼐不顯山不露水,卻不是楊溥想換就能換的人。

“首輔,”曹鼐說道:“陛下的意思?”

楊溥說道:“陛下的意思,內閣自然是要照辦的,不過吩咐下去,陛下聖德無缺,不要胡言亂語,要以事論事。”

楊溥已經將曹鼐拉在身邊,手把手教他怎麼當大明朝的首輔了。

曹鼐心領神會,楊溥所言重要在以事論事。就是圈定在葉留宗之亂上,不許借題發揮。

楊溥說道:“朝廷大事,從來是說的,不是做的,本朝傳四帝至於今上,祖宗規矩,是有不合時宜的地方。但是有什麼不對的地方,是執政者之責,改了便是了。如果敞開了說,鬧得滿朝沸沸揚揚,持其兩端,彼此攻伐,重蹈兩宋黨爭之禍,卻是不是朝廷之福。”

“記住,首輔就是要秉政政柄,協理陰陽。上順君王,下應百官。大明萬里江山,是萬萬亂不得的。”

“我這把交椅,遲早是你的,倒是這些事情就是你要想的了。”

曹鼐說道:“下官明白了。”

有楊溥事先打招呼,所以上書的臣子,並沒有扯開拉說,關於行政體系的弊端,都沒有多說。主要說兩點。

一個是礦稅,一個是衛所不堪爲戰這兩點。

朱祁鎮並非不知道,楊溥打的招呼。但是他也明白,這個時候的確不是大鳴大放的時候,他就當做不知道。

不過,他將所有有見底官員的名字,一一記下來,等瓦刺平定之後。正是推行國內改革的時候,或許能重用。

朱祁鎮就此兩點,召開了御前會議。

所商議都是這兩點。

文華殿之中。

內閣六部都察院大員都到齊了,而五軍都督府一邊也來的很齊,因爲這一次要議衛所的事情。

他們自然也不敢缺席。

文官一開始的目標很具體。

陳球說道:“太祖之本意,開礦之事,有用則啓無事則罷,區區黃白之物,寒不能衣,飢不能食,用之徒捐小民性命,有違太祖皇帝之本意。”

“臣以爲太皇太后目光如炬,早已看出其中情弊,請陛下下令,今後永不啓礦稅。”

周忱一聽臉色微變,他說道:“陳大人好大口氣,陛下恩賞百官,以銀元代寶鈔,既然陳大人以爲黃白之物,不足爲用,是不是今後陳大人就不用銀元了。”

“反正不當吃也不當喝?”

陳球冷笑一聲,說道:“君子愛財,取之有道,不義之財於我如浮雲,本官的俸祿乃是朝廷的賞賜,本官憑什麼不要,但是有些人,貪得無厭,聚斂無休,一心只見銀子,不見銀子上面的血。”

“不知道怎麼讀的聖賢書。”

周忱暗自咬牙。

雙方一開始就充滿了火藥味。

陳球是對激起民變的周忱,一萬個看不順眼。如果不是楊溥打了招呼,在葉留宗之亂爆發的時候,周忱就已經被彈劾給淹沒了。

而周忱的態度也很堅決,礦稅或許有問題,但並不能永遠封禁。

一來是周忱乃是承受大明財政壓力第一人。上面有這樣一個好大喜功的皇帝,錢財是永遠不夠用的。

周忱在戶部尚書任上,只有一個任務,就是搞錢搞錢搞錢。不管他主持的財政改革,還是鹽稅改革,還是正在緩慢推進的錢法改革。

因爲大明銅錢的問題太大,周忱決定推行銀錢壓制銅錢。同時增加銅錢的發行量,他已經多次上奏朝廷,加大對鑄私錢的打擊。

朱祁鎮已經準了。

但是這種關於經濟體系的改革,最好是平穩過度,不要鬧出大新聞來。

而越是推行改革,周忱越是發行一個隱患,那就是實物貨幣之中,一個揮之不去的陰影,就是錢荒。

錢荒就是流通之中,錢永遠是不夠用的,大量的人將錢給窖藏起來。導致社會上錢流通變少,錢的價值就高了。他們藏起來的錢就值錢了。

宋代的時候,更是有海外用宋錢,錢大量出口,導致百姓錢不夠用,甚至四川用交子,鐵錢就是在這樣的局面下被逼出來的。

周忱作爲財政專家,他豈能不知道這一件事情。

最近有大量流淌的銀兩鑄造成銀幣,所以一時間錢荒,還不會發生,但是現在不會發生,並不代表將來不會發生。

錢荒了怎麼辦?

周忱也拿不出一個完整的解決辦法,但是加大鑄錢量,卻是一個不是辦法的辦法。但是而今銀幣的數量成爲主要貨幣之一,大明有是一個缺銀的國家,僅有的幾個銀礦,還不讓開採,那怎麼能行。

這是萬萬不行的。

即便是多死幾個人,哪怕這銀子沾血,朝廷的銀礦也萬萬不能降低開採,反而要加大才是。

更不要說,他作爲主張開礦的人。他一直強調,這事情是下面人辦的,他是不知情的。但是如果他在廷議之中,服軟了。

這不就說明他是理虧。甚至他要爲葉留宗之亂負責?

這是他萬萬不能接受的。

朱祁鎮坐在龍椅上莫不做聲。

見周忱舌戰羣儒。

周忱根本不說別的,直接將礦稅十幾萬兩銀子列出來,問那個衙門願意將這十幾萬兩的窟窿給承擔了。

這一件事情,他也就認了。

一時間,滿朝文武一個說話的都沒有。

朱祁鎮心中冷笑。人都是這樣的。

就好像經濟形勢不好,公司要裁員,大家都可以接受,但是如果要裁我,就是絕對不能接受。

十幾萬兩說多不多,但說少不少,不要看朝廷進項不少,但是十幾萬兩放在那個衙門都是一筆大數目。

誰肯平白緊衣縮食,去填這個窟窿。

朱祁鎮見他們吵不出一個結果,輕輕咳嗽一聲,說道:“諸位愛卿所言極是,太祖本意,採礦因事而設,無事則罷。此乃太祖愛惜民力,只是而今時過境遷,朝廷需銀鑄錢,這採礦之事,卻是不可少的。”

“所以,大家議一議,當如何能保證朝廷採礦,又不至於禍及百姓,傷了朝廷的名聲。”

朱祁鎮說了話,自然是一錘定音,第一局周忱勝。

第二百一十章 噩耗傳來第一百三十四章 張輔之意第十六章 朱祁鎮心中的《大明會典》第二百二十六章 屠城之後第七十九章 解縉第九十五章 大藤峽背後第五十二章 負擔第八十四章 陳懷第三十八章 出乎預料的開戰第八十四章 家族第一百四十章 瓦刺使團第八十八章 錢婉兒的一天第七十六章 安南vs占城第十章 蹇公去矣第十七章 王恕的猶豫第一百二十一章 楊洪到第八十四章 雲貴總督第一百二十六章 問天春秋幾何第一百章 大明鐵騎之威第一百六十章 南疆格局第一百七十章 東廠內第五十六章 亦失哈第七十二章 汪氏第一百一十七章 西南定策二第二十八章 李時勉的倔強第七十七章 占城之戰第一百三十一章 慶都公主駙馬三第一百零四章 周忱第一百三十二章 紛紛南洋策第二百四十章 謀事在人成事在天第一百九十八章 顧興祖逃第九十一章 公主下嫁第十八章 瓦刺內亂的可能第一百八十一章 大同城下第一百七十二章 良藥苦口第七十七章 沿海航線第九十三章 開海五第九十章 工部侍郎彭誼第一百三十二章 狼第一百二十二章 治政學院第一百二十一章 安南捷報第八十二章 南浦溪之戰第一百一十五章 侍疾第一百一十四章 寧化縣現狀第一百七十四章 大元重光皇帝第八十章 寇深第三章 會昌伯孫家第七十九章 北京的工業體系第一百四十一章 藩王危機第一百三十二章 施禮第三十五章 治交趾策第五十六章 朝鮮兩班第一百零二章 大崩潰第七十五章 郭登的應手第一百一十八章 西南定策三第七十四章 三喜衝厄第四十六章 千金贈君子第三十章 御前帶械第五十三章 中學教材第二百四十章 謀事在人成事在天第一百二十六章 內閣變化第七十六章 聯姻蒙古第九十九章 亦失哈最後的演出第五十三章 粉身碎骨渾不怕第五十八章 大寧第二十二章 天災與人禍孰重?第一百一十四章 寧化縣現狀第一百四十四章 是天災非人禍第十九章 毛裡孩第一百二十二章 一漢當幾胡?第一百四十九章 保河濟運第七十九章 南洋近況第一百四十六章 回天之力第三十四章 黎思誠第九十五章 任禮出鎮甘肅第一百六十四章 太皇太后崩第六十一章 太皇太后問計第一百九十八章 顧興祖逃第六十二章 大赦詔第一百八十六章 出塞之前第九十二章 開海四第二十五章 封滹沱河神第一章 天盛大可汗也先第六十四章 鳳凰衛第五十四章 水利學堂第四十四章 憑祥城下第二百四十五章 瓦刺大崩潰第一百四十五章 青年才俊第一百零三章 白藤江第十二章 徐有貞眼中的機會第五十九章 滹沱河道知多少第三十七章 漢城之戰第一百三十二章 慶都公主所求第一百三十一章 太子見冼景第四十一章 麓川大捷第一百六十三章 特殊的早朝第一百一十五章 新舊接替第八十四章 工業化的種子第一百三十二章 施禮第五十九章 故人相逢大江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