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朱祁鎮的京營

第四章朱祁鎮的京營

而今大明京營是什麼樣子的?

太宗皇帝所建立的三大營,成爲了歷史了。

演變成爲由五軍都督直接負責的五軍。

五軍即前後左右中軍。只是太宗皇帝喜歡將精銳選出來,就好像五軍營,就是五軍之中精銳騎兵所組成的。

那麼五軍這五軍就代表着五軍都督府。

五軍都督府,是從太祖年間的大都督府劃分開來的,他們下面並不直轄軍隊,而是更多是一種軍區劃分。

將大明所有衛所劃出五大片,由五軍都督府管理。

當然了,有一個例外,那就是南京附近的衛所由南京五軍都督府管理。

而今朱祁鎮將這五軍都督的責任具體化了,每一軍有五萬人上下。其中步騎火銃火炮齊全。

也是每一個軍就有單獨出征的能力,這也是朱祁鎮所希望的。

一旦什麼地方有戰事,朝廷派京營一個軍,然後再讓地方衛所配合之下,足以克敵制勝。

但是在朱祁鎮在這裡,他不喜歡那種數千或者數萬精銳帶着一批民夫的軍隊組織方式。

在組建軍隊之上,石亨就提出過他的建軍思想,那就是從軍中挑選勇士,號稱選鋒,加以餉銀,重伙食。

朱祁鎮也明白,石亨這個想法,也是有現實依據的。

因爲很時候大戰,真正拼死命出死力,都是軍隊核心一小部分,大戰的時候關鍵環節,一場數百人,或者數千人戰鬥成敗,直接引起鏈鎖反應。

很多時候,大軍都不是被打敗的,而是當他們覺得自己失敗的時候,他們就是失敗了。

所以兩軍交鋒,在戰術細節之上,挑選出一批能戰敢死之輩,衝陣無雙,是非常重要的,就好像黑山之戰前,孟瑛爲什麼一直拿捏吳瑾,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吳瑾所部,就是孟瑛用意挑選出來的選鋒。

但是這個思路,被朱祁鎮拒絕了。

原因有三個方面。

第一個方面,事實證明了,這個道路是走不通的。因爲細細推敲,明代的家丁制度,不就是從這個思路上延伸出來的。

明代的家丁即便是在明末也是很厲害的,吳三桂成名之戰,不就是帶着家丁衝八旗戰陣,就父親救回來。

歷史證明了,這個方面是一條死衚衕。

第二,這樣的做法對君權不利。

如果有數量少但是非常精銳的軍隊,那麼這一支軍隊的指揮要求一定很高,甚至隸屬於某個人,就會形成了某家軍的局面。

這是那一個皇帝希望看見的。

第三,就是朱祁鎮要更多發展火器,這纔是未來時代潮流,是儘量讓手無縛雞之力的人,拿起火銃,就能打死訓練十幾年的甲士,而不是去訓練這些冷兵器時代的強者,然後用冷兵器時代的打法,去贏得勝利。

當然了,朱祁鎮也沒有完全否定這個做法,畢竟火器的發展還有些不盡人意。很多戰鬥冷兵器組織精銳軍隊,還是非常需要且實用的。

只是朱祁鎮所做的是,並不是選鋒,而是組建了幾個精銳的營頭,將三千營,五軍營,神機營的營頭保留下來。

還建立羽林,射聲,勇衛三個營。

一共六個營。人數倒是不多,每一個營只有五千士卒。但是每一個士卒都要求識文斷字。

可以說近乎曹操以百人將爲小卒的虎豹營了。

其中,三千營,五軍營,是騎兵。

吳瑾成爲三千營營官,五軍營營官爲石璟。三千營雖然還是多爲韃子,但是更多表現出輕騎,一人數馬,能夠進行大規模迂迴或者行軍。

而五軍營卻是重騎,他們每一個都配了輔兵,每一個都是少府精心打造盔甲,堪稱刀槍不入,甚至對火銃有一點的防禦能力。

當然了這個防禦能力,僅僅是遠距離的,而不是讓有火銃頂着打。

這也是這個時代火銃威力還有些弱有關。

羽林與勇衛都是步卒。

但是他們營挑選的資格不一樣,羽林一般選軍戶,貓兒莊一戰,死了很多將士,他們子弟之中,如果有能力,也是優先錄取的。

這也是羽林營的用意,乃是羽林孤兒之意。

而勇衛卻是募兵,只有是勇武之人都可以試試。不在乎軍戶還是民戶,不過大部分都是民間出身。

他們都是重凱長刀,用來破陣的,在訓練上還是有些區別的,那就是羽林更多訓練兩軍對戰,而勇衛大多是訓練登城。

至於神機與射聲都是玩火器的。

神機營被朱祁鎮要求用炮。

反正神機營本來都喜歡用炮,少府在朱祁鎮督促之下,加緊鑄炮,而炮越鑄越大,而這些炮都是由神機營來負責。

神機營也慢慢轉變成了炮兵營。

至於射聲營,就是紫荊關一戰之中活下來的精銳,全部用火銃的,關於火銃的新戰術都先在這個營來實驗。

當然了,也不要以爲火銃兵不能肉搏了。

很多在紫荊關下殘酷肉搏戰活下來的老卒,都有一手絕活。

估計如果有人攻射聲營的陣地,或許頂着火銃衝上來,卻被射聲營拔刀給砍下去了。

這六個營,乃是大明軍中的精銳彙集。

所以,劃給御馬監了。

也就是說,如果這些精銳軍隊有一個主將的話,他的主將是朱祁鎮。

朱祁鎮的用意不僅僅是制衡五軍。

或者說朱祁鎮覺得自己的手段也不會差到,將五軍弄成一個集體,再加以制衡。五軍內部就有制衡了。

朱祁鎮更多的發現,如果想將軍隊更新換代,將大明軍隊,建設成他想要的軍隊,單單靠武學有些難。

武學每年畢業數百人上,縱然朱祁鎮已經開始擴招了,但是礙於種種原因,這個人數擴大也很成問題。

所以,朱祁鎮需要一個大量訓練底層軍官的地方,或者說是教導隊。

而這六營,就是大明教導隊。

除卻這五軍二十五萬,六營三萬,之外,還有一支十二萬的城防軍。

與其說是城防軍,還不是說朱祁鎮一時間沒有解決的歷史遺留問題。

什麼樣的歷史遺留問題?那就是衛所制度的歷史遺留問題。

忘記說一點,就是以上所有軍隊都不是衛所軍,而是募兵。

其實周忱在獎賞與撫卹將士的時候,就留下了伏筆,遍佈北京附近的土地,都給了這些士卒或者士卒的家屬。

那麼就有一個問題要考慮了。

那就是衛所軍戶與衛所軍官的隸屬問題。

以衛所制度的內涵,這些軍官對士卒,有極大的掌控能力,他們一起生活,一起戰鬥,可以說軍官麾下的軍戶,不管做什麼事情,都繞不過上面的軍官。

於是乎,這種制度就會演變成一種人生依附關係,爲什麼軍官能肆無忌憚的吞併衛所田地,因爲軍中是沒有人來管的。

下面的軍戶要告,估計也是“堂下何人,爲何轉告本官?”

周忱分田地的時候,有意將軍戶獲得的土地與衛所的土地相隔比較遠,隔斷了軍官的控制。

當然了,這僅僅是第一步。

五軍組建過程,也不是各都督去下轄的各衛所挑人,而是直接越過了衛所指揮使,徵召下面士卒。

這二十五萬將士,也就凝聚了大明京衛七十二衛所有合格的戰兵。

也就是說,現在七十二衛指揮使能管的只有屯兵了,各衛所軍隊,在純粹的軍事意義上,已經不存在了。

當然還有幾個例外的,那就是皇帝的幾個親兵衛,這些直接隸屬宮中負責皇宮的守備,這些人朱祁鎮暫時不準備動的。

至於剩下的就不說衛所士卒也要給出路的,自然是城防軍了。

第一百二十八章 大案之始第一百零三章 廢天皇第五十六章 災情彙總第五十九章 暗潮第二十六章 誰對誰錯?第九十一章 公主下嫁第五十章 瓦刺二第八十七章 朗氏內憂第一百零二章 皇帝的位置第十章 王直入閣第八十二章 武進縣第一百四十章 黃河決口第二百二十七章 孟瑛訓子第十一章 孫氏第十七章 王恕的猶豫第三十六章 老將不老第四十章 武學派系的雛形第五十九章 清丈土地的內情第一百五十一章 兵部尚書的人選第八十章 冼景主持天理報第二百一十二章 財政壓力第一百四十八章 十二渠圖第二十章 出京第二十七章 水部設想第五章 天馬來兮從西極第一百一十八章 殺一是爲罪第一百一十五章 福建善後第四十二章 風雲會聚第六十四章 楊士奇與于謙第五十三章 五月政務第九十九章 亦失哈最後的演出第十四章 遺詔第一百四十六章 西域攻伐總戰略第九十九章 潯州城下第一百四十六章 京衛武學第一百零五章 行獵二第十九章 瓦刺內奸第三十五章 廣西內部的分歧第一百一十四章 寧化縣現狀第一百一十五章 議麓川六第一百六十七章 內閣調整第一百六十七章 馬政痼疾第四十九章 京倉大火第四十五章 大捷傳來第七十三章 礦業第一百一十七章 雨季的來臨第四十八章 關山飛渡第七十一章 教子第一百二十五章 下鄉第二十九章 石璟第十四章 主導權第十七章 西北馳道第三十章 朱祁鎮的決斷第一百零七章 迂迴計劃第一百七十章 海河方案第七十三章 大宴第一百零四章 鐵甲鏗鏘第一百五十一章 約戰第三十六章 京營出京第一百一十三章 海西之戰後第二十八章 李時勉的倔強第十七章 水深火熱第一百二十三章 地震二第八十五章 尚書們的疑惑第四十六章 海關銀第七十二章 門頭溝至京城線第一百四十章 劉定之請纓第一百二十三章 地震二第九十五章 大藤峽背後第九十五章 西軍第五十六章 朱祁鎮之心第十二章 軍議第六十五章 調整政策第三十九章 石破天驚第一百二十五章 于謙的隱患第一百二十八章 楊文正第二百一十四章 周忱的堅持第八十一章 正陽門下第二章 大明九邊考第一百三十章 北京震動第二章 外戚第八十四章 家族第九十七章 開海九第一百零八章 銀鋪第二百二十四章 遼河大捷第一百二十四章 楊士奇最後諫言第四十八章 防秋第五十二章 礦亂第三十章 江華島水戰第五十一章 三級教育制度第十七章 李時勉第六十一章 滹沱河決第一百八十三章 背城而戰第一百二十章 兵部戶部之爭第十三章 建州女真第五章 京衛改革第一百二十二章 周忱辦事之道第一百二十四章 兩朝開濟老臣心第十六章 經筵第一百零七章 射柳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