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六章折戟白藤江
正統二十七年二月十五日午夜之後,到二月十六日日出之前。
這一段時間,是王英一輩子最難熬的幾個時辰,也是明軍水師損失最大幾個時辰。
等紅日從王英背後升起,朝陽照亮了整個戰場。王英充滿了黑灰的臉上,清晰的流下幾道淚痕。
這一支水師,乃是王英一手一腳經營多年的打造出來的。
每一艘船隻都是王英的心血。
但是而今慘不忍睹。
昨夜安南軍隊火船一衝,明軍船隻躲避的時候,都脫離了航道,變成了火靶子。而且雙方交戰的時間越長,就有更多的船隻失去移動能力。
原因很簡單,在安南人心中還有主航道可以行船的這個概念,但是明軍這邊完全沒有。有人憑藉經營看出來,白藤江中間一段,似乎可以行船。
但是複雜的水情環境,甚至經驗都不適用。
就好像爲什麼在風帆時代英國艦隊稱霸天下,就是因爲英國軍隊對全球水文掌握最多。也同樣爲什麼說是百年海軍。不僅僅是船隻建造週期,更多是對水文水情的經驗積累。這一點即便是在後世海軍也是很重要的。
幾乎到後半夜,明軍就陷入各自爲戰的境地之中。
王英也是如此。
他從南洋水師總兵官,變成了一個船長。
不過王英即便是最危險的時候,也從來沒有改變回避過自己的責任。
王英即便被安南人認出來,乃是明軍的旗艦,成爲安南人進攻的重點,也依舊奮戰到底。
甚至王英親手操炮,以至於而今的王英滿臉的飛灰,看上去狼狽不堪。
但是比王英狼狽的多的,是明軍的船隻。
“轟----”的一聲,距離的爆炸之聲,將附近一艘船硬生生的砸飛了,好幾根木條,就好像是弓弩一般打在水面之上。引起一道道的波瀾。
這已經是王英聽到的第十幾聲,具體十幾聲,王英也不清楚了。
但是他清楚的知道,這並不是大炮聲,也不是萬人敵的聲音,而是明軍船隻火藥庫爆炸。
不知道從誰開始的。
某一艘船被安南軍隊前仆後繼的攻擊,終於支撐不住,這一艘船在最後的時候,引爆了火藥,一瞬間的爆炸,將船上的明軍附近的安南士卒一併帶走。
於是乎,這就成爲了明軍每一艘大船最後的怒吼。
每一艘就代表一艘船終結,代表每一艘船上多則數百,少則數十將士生命的終結。
除此之外,還有很多船隻來不及這般做。
王英並沒有將南洋水師主力帶進來,乃是帶了南洋水師一部,與廣東水師大部,原因很簡單,白藤江擺不開這麼多大船。
但是即便如此,折損吧這麼多,也夠整隻船隊的五分之一了。
王英看到天亮之周,更是目光慘淡之極。
原因很簡單。
夜戰對彼此雙方都不是什麼好方式。
安南人即便是都打了火把,用了一些辦法照明。但是依舊不能將安南軍隊的優勢完全發揮出來。
而此刻,天光大亮。形式就變得不一樣了。
“伯爺,船上還帶了一艘小船,你乘船走吧,南洋水師不能少了你。”身邊的親兵說道。
王英苦笑一聲,說道:“走什麼走?不能帶你們走,我死在這裡,與死在法場,又有什麼區別?無非是朝廷面子上的事情。”
王英一半是心中不捨,他捨不得自己麾下舊部。另外一半,卻也是明白一件事情,這一戰打成這個樣子。
如果再棄軍而逃,他的下場決計好不了的,很可能如顧興祖一般,在北京菜市場上吃上一刀。因爲如果單單的敗軍,或許不會死。但是棄軍而逃,卻是性質上的不一樣。
與其回去之後,被朝廷明正典刑,還要牽連家人,何不而今戰死在這裡,說不定朝廷念在多年勞苦,罪止在一人之身。
還能保全家小,他在軍中還是有些人脈的。即便剝奪了一些待遇,家小也能活下來。
如何選擇,也就不用說了。
王英死志已生。卻不想忽然船隻一晃,所有人都渾身一蕩。
也幸好他們都是常年在海上的,對這種情況都非常熟悉,如果換了沒有經驗的人,估計就要摔倒在地面之上了。
“大人,船動了,船動了。”不知道誰大喊之聲。
王英立即到了船舷之處,低頭看向去,他一數木板,確定水位向上升一兩尺。
就是這一兩尺的高度,就是一個完全不同的解決。
固然在明軍士卒操縱之下,船隻晃晃悠悠的盪開了。
一時間明軍上下歡聲雷動。
王英立即下令,讓各部撤出白藤江。
但是這樣的命令,卻不能讓所有人都執行。
一來,就是安南人的攻擊並不結束,反而帶着一股最後的瘋狂之意。明軍鏖戰一夜,士氣衰微,實在不是再戰的時候。
二來,就是很多船隻,在昨夜之後,已經受損嚴重了。
不管是因爲擱淺的原因,還是因爲安南軍隊的進攻,總之,很多船隻在潮水漲回來之後,依然沒有辦法移動。
王英只能忍痛放棄這些船隻,盡力想辦法將人員接過來。但是在戰場之上,也很難做到盡善盡美。
這一戰,黎思誠一直在後方督戰,雖然沒有親臨一線,但是所有局勢都在他的掌控之中。
但是見這個解決,也只是輕輕一嘆。
雖然這個結局,對黎思誠來說,並不能算完美,只能算是差強人意。但黎思誠也知道上上下下都盡力了。
明軍船堅炮利,讓安南軍隊上下吃盡的苦頭。
水戰的至理名言,就是大船勝小船,大炮勝小炮而已。
明軍的水師實力超過了安南水師不知道多少個數量級。能打到這個地步,已經是難能可貴了,雖然沒有做到的覆軍殺將,也足以震懾宵小了。
而且安南兵力不足,乃至於兵源緊張,甚至是枯竭的現狀,已經有苗頭了。
安南一國,不過當中國一省,雖然人口稠密,但也不過幾百萬人而已。但是明朝的體量卻不一樣,縱然而今土地清丈,重編黃冊的行爲還沒有結束。但是大明總戶口,超過一千萬戶,已經是板上釘釘的事實了。
所欠不過是差多少而已。
總戶數一千萬戶,最少總人數在六千萬上下,這還沒有算各地土司掌控的人數,還有很多人家聚族而居,一戶不僅僅只有幾個人。還有很大數量的黑戶。
如果都算上的話,過億未必不可能。
這麼大的體量差距,讓黎思誠心中憂慮非常。
現在的安南其實是死不起人的。
黎思誠下令安南水師並沒有追擊,似乎擔心明軍反戈一擊,但是即便如此,安南人也取得了毋庸置疑的勝利。
摧毀明軍大船二十多艘,俘獲大船十七艘,至於其他小船有一百多艘,斬首七千人,但是因爲很多明軍的屍體都沉入白藤江之中了。斬首纔不多。
但是王英事後統計,戰死在一萬五千人上下。讓明軍南洋水師與廣東水師傷筋動骨。
這還不是王英最的錯處。
最大的錯處,是有一百門上下的火炮被安南人俘獲了。
只要他們將這火炮運到諒山前線,明軍在諒山對安南軍的火力優勢,就能抵消相當一部分。更不要說讓安南人用明軍的大炮轟擊自己,帶來士氣上的波動。
單單這一點,王英就未必有什麼好下場。
而黎思誠更是因爲這一戰,聲威大振,本來因爲殘酷的戰爭,而有些低沉的民心士氣,更加高漲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