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六章西北亂局
朱祁鎮終究沒有細問。
有些事情,是問不出來的。
雖然在朱祁鎮看來,蔣貴有名將之姿,但是有名將之姿,就一定是清白無比了。
或許蔣貴在外任職的時候,一沾一絲一毫。但是他在老家的子女,就一定是清清白白的嗎?
大明衛所落魄到而今的地步,絕不是一個人做成的,可以說大明勳貴,乃至各家地衛所的指揮使,千戶,等衛所軍官,有一個算一個,沒有一個是乾淨的。
只是因爲這樣,對衛所軍制,朱祁鎮纔不知道該如何下手。
這纔是真正要動搖國本的事情。
朱祁鎮轉過話題,問道:“西北戰事,將軍清楚嗎?”
蔣貴說道:“臣已經明白,阿岱汗歸附不成。想要垂死掙扎。”
朱祁鎮說道:“你到了西北,準備怎麼做?”
蔣貴氣定神閒的說道:“臣此去西北,先整頓衛所,而後再出塞,擊破阿岱汗。”
這一段時間,朱祁鎮也收攏各方情報,對西北戰事也有了新的理解。
阿岱汗本人,是與科爾沁的親戚。
但是他本身還是有領地的,這就要說明一件事情,那就是蒙古退入草原之後的特殊狀態。
在草原上的蒙古人,雖然還自稱朝廷,但是已經退化到原本的部落狀態,所以幾乎每一個蒙古大汗都有兩個汗廷。
一個汗廷就在和林。
和林乃是蒙古入主中原之前的首都,也是蒙古嶺北行省的首府,也是北元的首都,只有在汗王爭奪戰之中,勝出一方纔能入主和林,向整個蒙古發號施令。
但是元惠帝一脈,被明軍打敗,草原無主,在洪武末年到永樂年間,草原上更換了好幾個大汗。
這些大汗都有一個特徵。
就是本身擁有領地,也有黃金家族血脈。即便是入主和林之後,他們也在自己原來的領地上,建立汗廷。
這就是蒙古特色的雙汗廷。同樣也是表明北元已經不能稱之爲一個完整的政權了。
甚至明朝也遵循這一點,竭力分別與北元各方勢力接觸,而避免與北元大汗接觸。不過,這樣的狀態,隨着蒙古大汗權力衰落,西瓦刺,東阿魯臺興起,而有了變化。
阿岱汗雖然是阿魯臺擁立的,但是並沒有什麼權力。
所以,在阿魯臺爲瓦刺所殺。阿岱汗這才脫離的韃靼部的控制,逃亡西北。
阿岱汗就逃亡到了自己的領地,甚至不敢多在原本的領地停留,隨即南下到了大明邊境,想要歸附大明,爲大明外藩。
只是這一件事情,朱祁鎮是後知後覺,蓋因太皇太后給壓下來了。
倒不是太皇太后不準。
只是當時太皇太后與朱祁鎮正鬧矛盾。太皇太后正想打消朱祁鎮無妄之念,這樣的消息自然給壓下來了。
不過,太皇太后倒也不是意氣用事。她將事情按下去了,倒不是不管,與阿岱汗的接觸,還在進行之中。
這一件事情,是當時官府負責。中央是楊榮主持。
太皇太后既然無意介入草原紛爭,自然不會將阿岱汗看做奇貨。而是將阿岱汗當做了做麻煩。
甚至瓦刺也知道了,瓦刺不敢輕舉妄動。
瓦刺使者在朝廷,又是示威,又是請和親的。其意所知,未必不是阿岱汗。
太皇太后一面力據瓦刺。畢竟阿岱汗是南下投奔本朝的,總不能將阿岱汗交給瓦刺,如此一來,蒙古人誰還來投奔朝廷。
只是阿岱汗與朝廷的條件,也是談不攏。
阿岱汗本身,想在大明的支持之下,成爲大明外藩,在塞外爲大明屏障,甚至可以受大明冊封。
但是太皇太后卻是務實多了。
這種外藩,大明又不是沒有冊封過,兀良哈三衛就是洪武年間冊封的外藩。只是他們而今早就在草原之上,首尾兩端,不再聽從朝廷的話了。
宣宗皇帝打的就是兀良哈三衛。
而今再冊封一個外藩,有什麼用?
指望蒙古人有什麼忠義?何其愚也。
當然了,並非沒有對大明忠心耿耿的蒙古人,就是蒙古韃官,即便是崇禎年間,戰死的滿桂將軍,就是蒙古人出身。
故而太皇太后的意思,是讓阿岱汗入朝,封侯或者封公,都可以商量,麾下的士卒,也是各有封賞,補充到沿邊各衛所之中。
如此一來,雙方都談不攏。
彼此使者來往不斷,最後太皇太后覺得拖一拖阿岱汗。
反正而今着急的人,不是朝廷。
只是這一拖,卻弄出事來,一來阿岱汗的處境,日益窘迫,二來他也窺破了朝廷衛所的的虛實。
具體是矛盾激發,還是別的事情。反正阿岱汗一打。發現,原來大明朝廷不過如此。
既然有東西可以用刀兵獲得,阿岱汗就不與大明談了。
阿岱汗從頭到尾,都沒有想過真正臣服朝廷的心思。不過是事不得已而已,只是而今他發現了另外一條路。
那就是勝利本身,只要他帶着麾下的蒙古人一直得勝,他們就會效忠阿岱汗,阿岱汗決定在西北大搶一把,然後再退回草原之上。借這樣的勝利凝聚人心,聚集流散部衆,說不定還能與瓦刺爭鋒一把。
說實話,朱祁鎮對太皇太后隱瞞他,並沒有生氣。
畢竟朱祁鎮對自己的定位很清楚,他雖然名爲皇帝,實際上不過是儲君而已。大明朝真正的主人,是慈寧宮。
朱祁鎮很理智,沒有在太皇太后允許之下,他根本不可能越界。
即便他知道這一件事情,恐怕也沒有辦法改變情況,不過,他真正的生氣的是,西北衛所的狀況到底是一個什麼樣子?
阿岱汗有多少人?
朱祁鎮其實細細算過阿岱汗,阿岱汗麾下有多少人,即便朱祁鎮往多裡算,阿岱汗所部,也不會超過萬騎的。
原因很簡單,草原上是有人力是有限的。
蒙古草原上,各種天災人禍,還有生產力的限制,所以他們人力極限的,蒙古草原上有多少人?朱祁鎮不知道,但是從古代從來一個定義,匈奴之衆當中國一郡,這個定義隨着草原上變幻大王旗。但是最基本的,卻一直沒有變。
阿岱汗要是有幾萬騎,他都能與瓦刺掰手腕,要知道,太宗皇帝大敗瓦刺的忽蘭忽失溫之戰。
對陣的,也不過是瓦刺核心三萬騎而已。
即便瓦刺比之前大有長進,但是瓦刺本部人馬,決計沒有十萬騎。大量的外圍人馬纔有是幾十萬騎,阿岱汗有三萬騎,就能讓很多蒙古人中立了。
阿岱汗最多數千騎。但是僅僅是這一點點人馬,就能讓阿岱汗敢藐視明朝西北衛所爲無物。
是阿岱汗乃是不出世的英雄人物,敢以弱勝強,挑戰大明,還是大明西北衛所爛到下面不能說,但是阿岱汗看了之後,覺得他們可以橫掃西北?
最諷刺的問題,不是阿岱汗多狂妄,而是阿岱汗如此狂妄,偏偏就是得手,這背後的情況,讓朱祁鎮有些不寒而慄。
如此情況,朱祁鎮也拿不準,所以對蔣貴先整頓衛所,再出塞求戰的戰略自然也不會不贊同。
朱祁鎮與蔣貴倒是沒有深談,講了半個時辰,就安排蔣貴下去了。
只是蔣貴走了之後,朱祁鎮心中的積鬱依舊沒有散去。他忽然決定一件事情,對王振說道:“朕要去慈寧宮一趟。”
王振立即說道:“奴婢這就去安排。”
自從祖孫兩人冰釋前嫌了,朱祁鎮往慈寧宮跑的頻率又高了起來。王振早就有所準備,片刻之後,就能出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