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登基大典

經此一事,朱祁鎮的地位被確定,再也沒有什麼波折了。但是並不是說朱祁鎮就清閒下來了。

恰恰相反,朱祁鎮更加忙碌了。

因爲登基大典。

這纔是正正經經的國家大事,一點也不能輕忽。雖然距離正月初九還有幾天,但是登基大典卻是非常正大的典禮,幾日的時間,一點不長,而且很短。

當然了,籌備登基大典的事情,都由胡濙負責,因爲胡濙是禮部尚書。

但是有一些事情,是任何人都代替不了朱祁鎮的。

故而朱祁鎮這幾日之內,要頻繁的練習禮儀,在登基大典之上,不知道有多少雙眼睛盯着他。有一絲做不到位的,就會被天下羣臣所知道。

本來就是幼帝登基,如果在如此大典上失態,恐怕爲天下所輕。

所以,朱祁鎮這數日來,幾乎每日每夜的練習禮儀,就是爲了萬無一失。

宣德十年,正月初九,酉癸,朔。

清晨的陽光,剛剛照射在奉天城樓之上。

這奉天城樓大家可能不熟悉,但是在後世他有一個非常著名的名字,叫天-安門。

天還沒有亮禮部就派出官員去天壇祭天,然後去宗廟祭拜祖宗,然後將列祖列宗的靈位請入奉天門城樓之中。

就在奉天城樓之中。朱祁鎮一身孝衣跪坐在,數面神位之前,太祖高皇帝,太宗文皇帝,仁宗昭皇帝,還有大行皇帝。在牌位之後,還有列祖列宗的畫像。

紅色的几案之上,上面供奉着犧牲。莊嚴肅穆之極。

朱祁鎮只覺得太祖,太宗,仁宗,與父皇都在看着他。

外面傳來,百官的勸進之聲。

這種三請三讓,純粹是禮儀上了,下面百官

以勳貴大臣,文武百官,宗室外戚,分別向太子勸進。

這三批人都要選出代表來,到奉天城樓下面高聲宣讀:國家不幸,天下無主,你應該繼承你祖宗基業登基爲帝。

然後要有翰林院的人出面,宣讀太子旨意,以不孝了,不能承擔大任,來推託。

這依舊是高度儀式化的行爲了,就好像是演戲一樣。

不過楊士奇考慮到了朱祁鎮的身體。就將這一件事情簡化了,朱祁鎮根本不用出面,只要坐在城樓之中,讓翰林院宣讀聖旨即可。

走個流程而已。

三請之後,就有王振等人上奉天樓,每一個都捧着一個紅木漆盤。上面有冕冠,袞服,玉帶,等等。

王振上前,爲朱祁鎮除卻孝衣,穿上袞服。

這袞服,就是所謂的龍袍,爲赭黃色。胸前爲團龍圖案,上臂與其他地方也是有團龍圖案,然後有十二章紋。

所謂十二章紋,就是日月星辰等十二種不同的東西。

其中日月星辰都在肩部,就是所謂的肩抗日月之意。

這一套衣服,是一個整體。渾身上下,沒有一絲縫合的痕跡,就在織機之上,直接織出來的,所謂之天衣無縫,就是說這個。

而且上面金龍都是金線織成。從不同的角度看過去,就好像是遊動一般。漂亮之極。每織成一件龍袍,必須要用專門的織機,必須用一年多的時間。

可以寸尺寸金。

王振與另外一個太監,將龍袍左右拉開,朱祁鎮從後面穿了上去,只是雙臂張開,下面的太監們,就將朱祁鎮渾身上下料理的舒舒服服。

等朱祁鎮一切料理好了。

下面鼓樂齊鳴。各種鐘鼎都響起來了。

雖然朱元璋建立朝廷,要收集雅樂,但是時代久遠,雅樂早已失傳了,最後弄出來宮廷音樂雖然宏大肅穆,但是與古代宮廷雅樂還是有一些差別的。、

只是這些差別,朱祁鎮是聽不出來的。

他只是跟着鐘鼎聲,一步步的走下奉天城樓,向下一看。

卻見文武百官在奉天門內部的廣場之中,分爲文武各司其位,站得整整齊齊的,錦衣衛御前司大漢將軍,一個個打扮得威武不凡,三步一崗,五步一哨,一根根身穿盔甲,手持各種武器。

這些武器更多都是禮儀性的,實戰性的不多,比如陌刀,比如金瓜。

每一個官員都是正裝,莊嚴肅穆之極,整個廣場之中,除卻雅樂之聲,根本沒有一絲別的雜音。

看到這個樣子,朱祁鎮一時間愣住了。

王振在朱祁鎮身邊低聲說道:“陛下,吉時已到。”

朱祁鎮說道:“走吧。”

朱祁鎮身穿一身正裝龍袍,頭戴冕冠,從奉天門上下來,走在正中的御道之上,王振躬着身子,虛扶朱祁鎮一隻手爲前導,只是朱祁鎮才九歲身體還沒有長開,故而王振的姿勢難受之極,但是再難受,他也不敢多少一個字。

能讓他出現在這樣大典之上,已經是最大的恩賜了。

兩側的文武百官一個個跪在地面之上,頭也不敢擡,只有威嚴的宮廷音樂緩緩的奏響,整個廣場都回蕩在一片莊嚴肅穆的氣氛之中。

朱祁鎮緩步走向太和殿方向。

本來他應該坐在太和殿的御座之上,接受百官朝賀,就算是成爲一國之君了。

只是在永樂年間三大殿在剛剛修建之後,就燒成一片白地了。而今還沒有重新修建起來,朱祁鎮在乾清宮接受朝賀。

朱祁鎮走過長長的御道,正坐在乾清門下的御座之上。

這御座,本來乃是交椅,不過裝飾以金銀而已。只是太祖皇帝之後,皇室的生活也越發奢華了。

而今的御座,已經變成了類似牀榻的御座。

御座橫起來坐上三個人都有餘,後面三張靠背,中間那一片高,兩邊低,類似於山型。兩邊的扶手卻有兩條游龍,扶手盡頭是龍首含珠狀。

只是朱祁鎮身體太小,坐上去,四邊不靠,空蕩蕩的,王振之前也考慮過了,爲朱祁鎮左右增加了兩個迎手。

所謂迎手,就是類似兩個小枕頭。讓朱祁鎮將雙手放下,不那麼孤單。

當朱祁鎮在雅樂之聲中坐定。後面有太監用兩柄孔雀羽毛扇子遮住後面。

王振前出幾步,站乾清門屋檐下面,對廣場之上的文武百官,大聲宣讀道:“仰惟祖宗肇造之功,收成之道,規模宏遠,光照萬世,我皇考皇帝以至仁大德統承之率循憲章。恢弘政化。方期國家永底雍熙,不幸遐棄。肆予眇躬,袛承遺命,於宣德十年正月九日即皇帝位-------”

長篇大論洋洋灑灑,朱祁鎮沒有細聽,但想來數百字估計下不來。乃是出自翰林院之手,不過其中的內涵也就那麼一點,首先,改元之事,就是今日爲正德十年,明年爲正統元年。

其次就是各種升格,皇后孫氏變成了皇太后。而皇太后變成了太皇太后,還有幾個公主。升格爲長公主。

這裡就不一一說明了。

其中也有一些政治意味的事情,但是全部是內閣的意思。朱祁鎮沒有掌控的能力,大抵就是繼承宣德年間的政策,一切照舊。安成例來辦。

朱祁鎮雖然正位皇帝,但是他自己知道,真正距離他君臨天下,還有很長很長的時間。

第一百四十六章 乾清宮侍衛換血第五十八章 礦稅第四十二章 流放海西第一百八十五章 成國公決斷第三十二章 辟雍堂中第一百零一章 思明府之變第五十一章 西北茶馬第一百四十五章 大朝餘波第九章 劉定之與李賢第四十九章 科學之種第五十三章 福建亂局第一百四十七章 大本堂第一百四十五章 青年才俊第一百六十三章 特殊的早朝第二百一十七章 素衣臨朝第六十八章 徵日本之問第四十四章 也先的算計第一百零四章 鐵甲鏗鏘第三十四章 王振之死第一百三十五章 大明的銀子在哪裡?第九十六章 鎮守雲貴方略第六十五章 肇州血戰第一百一十八章 馬文升在天津第十七章 水深火熱第八十三章 弊政第四十四章 李時勉到第一百零二章 往事第五十二章 捷報第二百零三章 楊洪掛帥第三十六章 京營出京第一百一十章 各自退兵第十章 蹇公去矣第七十一章 教子第一百一十章 阮熾的諒山撤退第一百二十二章 安南後繼第五十六章 亦失哈第六十二章 大赦詔第一百六十六章 正統四年的大水第八十三章 日本兩幕府第一百零八章 銀鋪第九十八章 風波定第四十二章 孔家南北宗第九十四章 內外新結構第六十七章 風雨將至第一百七十五章 正統十四年第一百三十章 謝家的家底第一百三十九章 張郎遺策第四章 方家兄弟第一百零八章 時間差第一百零五章 理財聖手第三十八章 楊溥請辭第一百零九章 甘肅在行動第一百六十章 呼之欲出的周相第二百二十四章 遼河大捷第六十六章 太子的婚事第三十九章 國事家事二第六十四章 平越策第一百二十九章 勳貴斷尾第二百三十四章 阿刺知院的等待第七十三章 大宴地一百五十四章 傳檄可定藏地第一百六十二章 廢南京六部的構想第四十三章 海西經營第三十八章 景東之戰第十一章 甲光向日金鱗開第八十六章 合流第十七章 江南大雪連四旬第六十六章 建文帝下落第八十六章 烏斯藏第八十章 西寧第十三章 三楊解體第二十六章 跳蚤的滋味第一百二十五章 人之將死第二十一章 儒家激進派第六十九章 建文已死第三十一章 交趾與西洋第六十三章 水路救援第一百四十八章 內閣人選的紛爭第六十二章 大明的草原第四十九章 科學之種第一百二十一章 工部改革第五十九章 暗潮第三章 孟瑛vs沐昂第六十九章 婚事第一百三十六章 錢第八十四章 李家的決定第一百零四章 周忱第一百三十章 太子第一百二十六章 巡城二第七十八章 雪山第四十七章 肇州得失第一百八十六章 出塞之前第一百七十二章 張宗周孤身歸北第一百二十七章 託古改制第七十四章 江南清丈的開始第二十六章 誰對誰錯?第一百四十六章 京衛武學第一百零六章 倔老頭楊溥第一百三十三章 瓦刺臨邊第一百五十二章 出塞之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