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八章 入山海關

bookmark

對於田爾耕的‘讚美’,周正沒有迴應。

田爾耕看着周正在黑暗中沒有變過的臉色,背過身,在漆黑一片中,語氣冷淡又霸道的道:“你回京後,我會告訴你要做什麼。別多想了,你拒絕不了我。”

田爾耕說完就走了,沒有半點遲疑。他的校尉沒有點燈,黑暗中腳步聲異常響亮,如同來自地獄的催命聲。

周正看着他們走遠,深深吐了口氣。

田爾耕給了他太大的壓力,這個人,太危險,不能靠近一絲!

周正沒有立即進門,望着田爾耕消失在黑暗中。

周正心裡在思索着明年可能發生的人與事,他不知道田爾耕想要做什麼,但肯定不一般,上次是不得已的順手而爲,這一次,周正不想,也不能答應!

好一陣子,周正平復心情,轉身進府。

劉六轍一直在不遠處悄悄守着,見周正回來,連忙低聲道:“二少爺,沒人來。”

周正嗯了聲,道:“這件事不要說出去。”

劉六轍知道輕重,道:“是二少爺。”

周正回了房間,躺在牀上,依舊難以平靜。

明天他就要離京去瀋陽,深夜田爾耕突然出現,這讓他越發覺得京城是個吃人的磨盤,充斥着魑魅魍魎,想要活命立足,真是片刻不能掉以輕心。

第二天一大早,周正穿好衣服,與周清荔,周方等拜別,而後上了馬車,前往長安街,出使的隊伍在那集合。

周清荔,周方等人都站在屋檐下,目送周正離去。

每一個人的臉上的表情幾乎都一樣,那就是擔憂。

建虜,畏威而不懷仁,遼東又戰敗,若是一個不好,周正可能就回不來了。

但誰也沒說什麼,除了祈禱周正能平安歸來,說了反而讓周正壓力更大。

周正的馬車來到長安街東門,立即有小吏上來,道:“周御史,一切都準備好了,你與黃大人同乘坐一輛馬車,其他五位大人一輛,加上我們一輛,總共三輛馬車。”

周正看着整整齊齊的三輛馬車,嗯了聲,將自帶的包袱遞給他,道:“都是些穿的,保管好。”

“是。”小吏答應一聲,連忙接過包袱。

周正向着最前面的馬車走去,徑直上去。

黃維懷坐西朝東,閉着眼,對於周正上來,彷彿未覺。

周正也只是看了他一眼,坐南朝北,找了個舒服位置,從懷裡拿出《神宗實錄》,自顧的看起來。

“啓程!”沒多久,外面一聲喊,馬車開始動起來。

沒有人來送行,長安街靜悄悄的,三兩馬車走的可以說是無聲無息,好似沒有人知道。

馬車搖搖晃晃不知道走了多久,地面陡然平了下來,沒有那麼搖晃,黃維懷慢慢睜開眼,看着周正拿着《神宗實錄》看的入神,淡淡道:“以史爲鑑可以明理,知人,曉事,多看對你有好處。”

對於黃維懷高高在上的教育,周正只是翻了一頁,道:“如果歷史不真,從假的裡面能看出什麼?”

《神宗實錄》是從泰昌年間開始修的,至今也不過六七年,這六七年朝堂都是些什麼人,萬曆年間的事對現在的朝局影響又相當深遠,裡面的東西,有不少周正一眼就能看出真假來。

黃維懷最討厭周正這種態度,冷哼一聲,道:“年少輕狂,目中無人,遲早會害了你。”

щшш⊕ тт kan⊕ Сo

周正慢慢看着書,本不想理,忽然擡頭,道:“你之前不是要我聽你的嗎?現在怎麼不說了?”

黃維懷看了眼周正,目光冷淡的再次微閉着眼假寐。

周正看着他的臉色,心裡陡然警惕,審視他片刻,目光慢慢轉到書上,繼續看起來。

馬車向着山海關,起碼要六七天,三輛馬車除了周正這一輛安靜一些,後面兩輛是議論紛紛,笑聲不止。

周正等人的離京對偌大的京城來說幾乎沒有什麼影響,彷彿也沒人知曉,關心。

京城的熱鬧不會因爲他們的離開而消停,只是在周正離開的第二天,王之臣以兵部右侍郎身份暫理兵部事務。

這件事,驚掉了不知道多少人的下巴,一個遼東經略,以一種外人無法理解的速度,在不足一個月的時間,離兵部尚書就差半步距離!

而袁崇煥還是遼東巡撫,只是掛了個兵部右侍郎的銜!

同時,還有幾道風聲傳出來,都察院的左都御史崔呈秀,擬調任刑部尚書,禮部尚書李思誠上書辭官,禮部左侍郎來宗道即將進入禮部尚書班房。

官場的這些變動自然要引起下面的震彈,大明朝局的不穩,在不斷的催化着大明吏治的惡化。

天啓七年,正月十六,周正等人進入山海關。

現在的山海關總兵名叫杜栓,黃維懷,周正等人作爲欽使,拿着朝廷詔令,關防等進入山海關,他面都沒露。

黃維懷等人好像也沒有在意,在山海關休整,準備第二天前往寧遠,拜謁遼東巡撫袁崇煥。

周正沒有休息,在山海關走動。

現在的山海關還不是後世的雄關,儘管也在修築,依舊顯得很是‘寒酸’,更像一個破落多年的小關隘。

周正觀察着這裡的軍民,發現他們並沒有什麼鬥志,或者說對危機感都沒有什麼意識,官兵們散漫,衣帽不正,嘻嘻哈哈在城內穿梭。

民衆則忙於生計,奔波不斷,滿臉疲憊,雙眼愁苦。

“這就是紅夷大炮?”

周正站在城樓上,看着紅布蓋着的偌大的炮架子問向身旁的一個士兵道。

這個士兵是山海關派來‘保護’周正等人的,他連忙道:“回大人,正是。小人聽說,這個紅夷大炮在寧遠威力巨大,炸死了無數的建虜。”

周正伸手摸了摸,冰冷的鐵硬,看着這個大小,估摸着怕是有十幾噸重,也只能用來守城,或者破城,根本無法野戰。

這紅夷大炮來自澳門的葡萄牙人,笨重,威力不夠大,價格昂貴,對明朝來說自然夠用,可在周正看來,還是有些落後。

周正隱約記得,建虜過幾年能自行建造威力更大的一種,那麼,以明朝的能力肯定能製造更好更強的!

周正暗暗記下這件事,繼續在山海關走着,看着。

若是想要將山海關建城後世的堅城,能夠阻擋建虜的腳步,起碼需要五年的時間,明朝退守山海關,只是一些人一廂情願的說法罷了。

周正想以監察御史或者欽使的身份調查一下山海關的軍備情況,都被需要‘總兵大人首肯’而拖延,實則拒絕了。

周正未下城頭,迎面就走來幾個高大的西夷人,他們一面走還一面用手勢在急急的交談,或者爭論着什麼。

他們來去無人管,很是自由。

第十一章 擡價(衝榜~)第四百四十四章 陽謀第四百七十八章 兵部鬥法第六百二十章 緊迫第三百七十五章 得罪宗室第七十一章 晦澀的態度第三百九十五章 勸降第七百五十四章 入京者衆第三百九十六章 艱難守城第五百九十三章 劍拔弩張第一百零一章 你要侍奉好信王第一百一十章 上達天聽第五百二十一章 登基大典第三十二章 顧及池留下了第一百零五章 連章摶擊第五百五十二章 打人啦第一百八十章 去見天啓第四百六十一章 對戰高迎祥第兩百七十五章 風暴起第六百六十一章 利器在手第三百八十六章 年前年後第六百八十六章 內憂外患第五百五十五章 由不得你第四百三十八章 戰端又起第一百七十八章 全勝第四百四十五章 宗室要錢沒錢第兩百零八章 地有多大產第七百三十六章 投降第一百二十四章 辭官吧第四百五十九章 情勢越發急迫第兩百六十一章 見新皇第兩百四十七章 田爾耕的底牌第一百一十七章 畏戰之風第一百五十八章 動了鹽商的奶酪第四十九章 初露崢嶸(求收藏~)臨時外出,第二更放明天。第兩百七十八章 沒錢啊第兩百零八章 地有多大產第七百零三章 九重天第三百七十章 壯志豪情第兩百三十五章 登聞鼓再響第四百四十八章 遲來的判決第四百二十七章 疲敵戰術第三百九十五章 勸降第六百六十七章 狗咬狗第三百一十五章 剿匪第七百零四章 了局第六章 被閹黨大佬看中?第三百八十二章 票號第五百三十三章 紙糊關係第六百零六章 平語中炸驚雷第四百零八章 大獲全勝第四百一十四章 留在朝廷第三百六十二章 不知死活第四百三十三章 登萊巡撫第九十四章 得罪了整個朝野第四百六十章 襄陽之戰第四百八十六章 爆破第一百一十八章 訛詐第三百零一章 餓狼在側第兩百五十二章 鹽商的困境第兩百四十二章 危急了第三百六十三章 孤臣第兩百三十七章 大明官員的立場第七百二十三章 蓄勢待發第四百六十章 襄陽之戰第三百五十四章 短兵相接第兩百九十七章 我要做大明第一鹽商第六百三十一章 一石激起千層浪第一章 罵人,打人我都行第五百七十九章 動手第七十六章 第一次家庭會議第一百零四章 與田爾耕的交易第六百零二章 不會有第三百四十章 危機迫近第一百九十三章 分功定賞第六百六十二章 科舉之咎第八十四章 周清荔的手段第六百八十三章 人流如織第三百四十八章 殺人如火第兩百三十一章 不知死活第八十八章 絕不退讓第六百九十三章 偷雞不成第六十五章 初見班底第三百二十五章 剿匪行動第三百零九章 小計策大作用第五百三十六章 爭權第一百二十八章 同鄉會第四百一十二章 破綻第五百五十一章 沸沸揚揚第一百一十六章 抄沒周家第兩百五十四章 兩百萬也不夠第六百零五章 翻供第六百二十六章 東西左右第三百三十九章 軍器局第四百二十二章 納捐第四百零三章 殺機浮動第三百二十一章 落案第六百四十一章 表演第三百三十九章 軍器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