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八十二章 南來之人

馬士英是左都御史,手底下有的是御史,他想要放出什麼風聲,太過簡單了。

三人分頭不多久,京城裡各處就傳出奇奇怪怪的種種版本的謠言。

一處茶樓,剛剛入京的幾個蘇州士子,聽着傳言,愕然之後就是大驚。

“朝廷,要廢除六科?爲什麼?”

“原因不太清楚,據說是闖賊入京,他們大部分人叛逆,皇上,朝廷震怒!”

“那也不可!六科事關祖制安穩,沒了六科,朝廷拿什麼制約六部,確保朝廷的政令通暢?”

“是啊,難道只有六科的人投降闖賊嗎?從內閣到六部尚書,侍郎,大大小小官吏數以千計,難不成都要罷黜?”

“我還聽到一個消息,朝廷這次準備大舉革新,沒看到大明門外的各衙門都在整頓重修嗎?聽說啊,元輔要成立一個總理衙門,對我大明進行前所未有的變法!”

“這,祖法怎麼可以輕動?”

“是啊,那可是我大明立國之本,若是輕動,豈不是要亡國?”

“不行,我們不能坐等,必須要阻止!”

“有辦法,我們上書皇上,請皇上嚴厲制止!”

“不止是皇上,還有朝廷,必須要朝廷明曉其中利害,否則貽害無窮!”

“我們現在就去找人,不能等了!”

“二張現在在何處?我們去找他!”

“聽說他們去了九江閣,走走,找他們去!”

“好!”

……

這樣類似的話語,在京中不斷流轉,甚囂塵上,漸漸的開始變味。

狀元樓。

錢謙益正在與一羣人詩酒唱和,包括陳子龍,楊廷樞,鼓舞,文震孟等衆多江南才子。

本來衆人還很高興,一杯酒一篇詩,都是江南大才,一起砥礪而行,自是慷慨。

但很快就有各種消息傳來,掃了他們的興致。

“你是說,三司會審,決意對那些叛逆進行處決?多達兩百多人?”

“是啊,如此殺戮,太過駭人,我等應當阻止啊!”

“他們是叛逆,處決是理所應當的吧?”

“哎,陳兄你是真不懂還是裝糊塗,這些是叛逆,後面還要抄家滅族的!”

“還有‘金鑾殿行刺案’,算上去,上萬顆人頭啊,這種殺法,太祖太宗年間都不多見!”

“那必須得阻止!我朝向來寬仁,豈能如此屠戮!”

“錢先生,還請爲我們說話啊!”

“是啊錢先生,此乃大義,不能辭!”

錢謙益在天啓年間就才名遠播,被稱爲‘東林魁首’,縱然天啓年間被罷,崇禎朝一直被排斥在朝廷之外,但聲名卻一直沒有下去。

尤其是隨着那些大佬的不斷凋零殆盡,他慢慢顯得尤爲突兀。這一次進京,他的入閣的呼聲最高。

錢謙益聽着這些後輩的討論,也是心驚,面上卻很是坦然的微笑,道:“確實義不容辭,待會兒,錢某就去拜會三法司,晚上也會前往周府,求見徵西伯。”

衆人都知道錢謙益與周正之父周清荔曾是詹事府的同僚,關係很近,紛紛拍馬屁,阿諛奉承不絕。

錢謙益極其享受這種氛圍,微笑的接着。心裡琢磨着,晚上怎麼與周正好好‘說說’。

而此刻,張博,張採,也就是江南極負盛名的‘二張’,正在參觀九江閣。

陪着他們的,是九江閣的一個主事,景湖先生,韓鋮的一個記名弟子,叫做靳陽。

張博剛剛滿三十歲,正是意氣風發的時候,他臉角清朗,笑容和煦,看着九江閣的佈置,尤其是那一排排巨大的書櫃,感慨的道:“我在蘇州的九江閣,曾經有大半年在那裡,看書,抄書,如癡如醉,不想京城的更大,書也更多。”

靳陽微笑,沒有說話。

張採有些老成,不像三十歲,更像四十,身形瘦弱,他看着這裡的閱讀室,仰着頭,驚歎的道:“之前就聽聞徵西伯早年就有‘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的大志,親眼所見,也算是看到徵西伯的昔年英姿了……”

對於克復京城,挽救大明於亡國之際大功臣的周正,二張還是極爲欽佩的。

周正素來注重養望,這也算是回報了。

靳陽聽到他們提到周正,這才微笑着道:“徵西伯年輕的時候,被朝廷排擠,鬱郁不得志,曾經想在這裡苦讀、不仕,卻被朝廷趕鴨子上架,東奔西走了十多年,蹉跎歲月。徵西伯曾經說過,他不是你們的榜樣,莫要學他……”

周正的仕途,在很多人看來是極其不順,坎坷的。

天啓年間第一次入朝,在朝堂上的一番話,被東林,閹黨所抵,排除在朝堂之外,甚至派去瀋陽送死,後來就被趕出京城,十多年來,周正幾乎一直在京城之外,在京城的日子,屈指可數。

二張也是好不容易考中進士,卻還沒有入仕的人,心裡很是慼慼焉的同感,對視一眼,張博道:“不才這次來,是拜訪景湖先生的,不知先生可在?”

靳陽神色微動,搖了搖頭,道:“先生近來偶感風寒,不曾來閣裡。”

張博,張採不知道,韓鋮儘管遠離朝局,卻也沒有完全撇開,那些達官貴人,勳貴公卿,宗室,不少人曾拜訪過他。

這一次這些人中不少落難,又知道周正是韓鋮的半個弟子,求上門的不知道多少,韓鋮一早就躲到城外了。

二張看着靳陽,稍稍沉默,而後道:“我們想要拜會徵西伯,不知靳兄可有辦法?”

來九江閣的,誰不是衝着周正去的?

靳陽早就心知肚明,臉上還是萬年不動的職業微笑,道:“闖賊未滅,西北未定,徵西伯無力顧及其他,二位若是想要入仕,不如去拜訪元輔。”

張博張採看着靳陽的表情,對視一眼,不動聲色的皺眉。

二張的復社與周延儒的關係極其複雜,周延儒確實是他們推出來,二次入閣的,原本手裡也握有轄制周延儒的把柄,但現在情勢大變,崇禎殉國,小皇帝年幼,他們就算拿出東西,能否逼迫周延儒就範還是兩可之間。

張博思忖一陣,道:“我們若是投拜帖,徵西伯是否會見我二人?”

周正以及周家向來有些‘孤僻’,對於‘交友’極其慎重,能敲開周家大門的,並不多,即便是張博的復社在江南風生水起,震動朝野,也未必有資格進入周府。

第三百二十一章 落案第六十八章 詔獄第四百九十六章 狗賊第三百一十九章 一網打盡第四百七十七章 圖謀第五百一十五章 範文臣祭旗第三百零八章 遇險第三百八十三章 遼東之扼第六十四章 不大不小的警告第兩百六十四章 自作孽不可活第兩百九十六章 漫天給價的手筆第六百二十二章 心思叵測第六百一十五章 能屈能伸第七百四十三章 臨別之言第三章 對閹黨的看法第兩百五十九章 鹽商的叛徒第六百三十七章 保守派第三百二十二章 訓話第八十二章 攤牌第兩百七十章 滅頂之災第六百九十章 騎牆第五百七十七章 第一步第六百九十章 騎牆第六百零一章 殺氣騰騰第四百一十七章 官場大亂鬥第六百七十七章 分化與集中第兩百七十五章 風暴起第五百六十六章 妙峰山第二章 打人啦第六百一十七章 難消停第三百七十五章 得罪宗室第六百四十四章 亂來第四百六十七章 下馬威第兩百九十三章 詭譎的事第一百零一章 周家的機會來了第三百五十五章 血色北城第六百七十章 不缺席第七百二十一章 無以爲繼第三百零四章 萬事妥當第六百一十七章 難消停第八十七章 兔子搏鷹第六百八十四章 錢第三百二十四章 安定行動第一百六十九章 鎖城第六百九十章 騎牆第七百一十三章 推演第兩百四十九章 不善了第七百三十三章 激戰第六百一十五章 能屈能伸第四百八十二章 圖窮匕首見第六百六十三章 考試第一百三十二章 欽使又如何第六百三十九章 交換第九十五章 報復來的快第六百七十四章 左手畫個半圓第六百三十七章 保守派第四百九十四章 心領神會第六百零六章 平語中炸驚雷第五百六十九章 上好的擋箭牌哪裡找第一章 罵人,打人我都行第十九章 算計周正第兩百六十三章 鬼話騙誰?第四百九十章 權錢在手第三百六十六章 雷厲風行第七百二十八章 北伐開始第十八章 懟御史(求收藏~)第七十九章 周清荔要復出(求收藏~)第五百零四章 李定國第兩百四十六章 驚動朝野第四百三十九章 孫傳庭第一百一十五章 粉墨登場第五百五十六章 金鑾殿行刺第一百四十五章 計劃趕不上變化第四章 暗算第一百四十八章 黃臺吉要歲幣第六百七十三章 安排第兩百九十六章 漫天給價的手筆第一百零九章 李恆秉出手了第六百九十五章 憂第兩百六十二章 帝王大忌第六百四十一章 表演第六百二十二章 心思叵測第一百五十五章 滾刀肉 (第五更,求訂閱!)第六百六十一章 利器在手第兩百三十九章 慌了慌了第兩百四十五章 名動海內第四百四十四章 鏖戰第四百四十五章 覆沒第五百二十五章 託孤重臣第三百六十一章 地盤擴大第五百八十二章 南來之人第一百九十章 找打的鹽商第五百零八章 急劇直下第一百四十二章 另一條路第九十章 朝堂劣惡第五十七章 不能碰也要碰第四百零八章 大獲全勝第兩百二十八章 給你們送一根攪屎棍第四十二章 奏效第二十五章 不可思議的生意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