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九十三章 偷雞不成

bookmark

最爲緊張的,莫過於首輔周延儒了。

當晚就宴請了楊嗣昌,李邦華兩人,雖然外人不知道三人居然談了什麼,但卻有不少人看到,是周延儒親自送兩人出門,有說有笑,氣氛十分的融洽。

這會兒,周正正在帶着兩個孩子讀書,一邊給他們念,一邊解釋着。

周德慎還是乖巧聽話的,小恪兒就調皮的,不時扯扯衣服,拉拉周正的鬍子,嘻嘻哈哈沒個正經。

劉六轍從外面悄悄進來,等周正收住嘴,這纔在周正耳邊將事情說了。

周正一推椅子,示意他坐下,不在意的道:“他們在乎這所謂的內閣票數,就讓他們爭去吧。我讓你查的事情,查的怎麼樣了?”

劉六轍連忙道:“查的差不多了,鹽,一百萬石鹽,到了淮揚沒多久,就以各種名義被領走,而後消失不見。鹽價在漲,應該是有人在刻意的謀取暴利。”

“元輔有關?”周正放下小恪兒,將兩個孩子推出去。

兩個小傢伙一走,劉六轍湊近一點,道:“我查到,有一艘船,去了元輔的老家,少說十萬。”

周正拿起茶杯,輕輕喝了一口,道:“一點都不奇怪,咱們對這位元輔,瞭解的也不是一天半天了。”

劉六轍點頭,卻又惱恨,道:“我們在前面拼命的變法革新,元輔在後面使勁的撈好處,看似做了點事情,實則還在壞事,真要是到了哪一天,怕是元輔會翻臉不認人,第一個清算我們。”

周正倚靠着椅子,心裡轉着念頭。

貪官之所以肯做事,那必然是爲了他的利益服務,不會真正的用心,說到底,還是自私自利,在國家與私利之間,他們永遠選擇後者。

劉六轍瞥了眼外面,低聲道:“二少爺,元輔動作越來越多,不像是鞏固權力,倒是像在有意的削二少爺的權。在朝廷,在軍隊或明或暗的插手。我有些擔心,要是有一天,他們壞了二少爺的清名,在一舉偷襲扣下,周延儒扣以大罪,雷霆迅速之下,我們可能未必反應的過來。”

周正瞥了他一眼,笑着道:“這個是你的想法,還是什麼人的?”

劉六轍尷尬一笑,道:“他們不好說。”

周正輕吐一口氣,道:“他們說的也沒錯。這朝廷,就是一個大江湖,上面沒有足夠能力的人壓着,就會沒完沒了的鬥,鬥到國破家亡。”

劉六轍一聽,連忙道:“二少爺,要不要我們先下手爲強?”

周正眉頭一挑,認真的審視着劉六轍。

劉六轍神色一僵,道:“這是我的想法。”

周正神色不動,心裡揣度。或許是這麼久的忍耐,他這一系的人內部出現了反彈的聲音。

周正心裡沉吟一陣,道:“先不要動,將他們這些人,脈絡給我摸清楚了。”

劉六轍多少有些不甘心,還是道:“是。”

周正擺了擺手,等劉六轍出了門,這纔看向他的背影,自語道:“連你也生出了野心了嗎?”

周正說不清是對是錯,隨着他們曾經的‘大業’的開始,人心慢慢開始變了。

科爾沁的使者很快來了,是科爾沁大汗的一個兒子,黃臺吉的大舅哥,名叫桑吉。

周正沒有見他,全程有周延儒安排。

或許是感受到了壓力,周延儒急於表現,很快,雙方就談妥了。

科爾沁嚮明朝進貢,恭賀新皇登基,並送來五百隻羊,六十匹白馬,還送來一位格格。

儘管沒有表示‘臣服’,卻也只剩下一張窗戶紙。

明朝這邊,則暗示不會對科爾沁進行軍事進攻,並開放張家口與科爾沁互市。

儘管科爾沁沒有臣服,卻不妨礙周延儒按照‘臣服’這樣宣傳,反正科爾沁也不會跑過來解釋什麼。

周延儒甚至於明發邸報,大肆宣傳。

周延儒在士林間的聲望是譭譽參半,罵聲更多,這件事,着實爲他挽回了不少,也穩住了在內閣,朝廷的頹勢。

科爾沁這邊‘臣服’,最受震動的就是建虜了。

寧完我以小皇帝的名義,公然斥責明朝‘威逼盟友,侵害鄰邦’,而後又要派出使者,到大明談‘和平共處之法’。

周正對這些是冷眼旁觀,不參與,專心致志的繼續推動他的變法。

到了十月,內閣,六部的事情就更忙了。

或許是忌憚周正,或者履約,周延儒啓程前往南直隸。

周延儒剛到南直隸,就迎來了一個棘手的問題。

南直隸參議耿重上書,嚴懲南京朝廷多爲空架,虛耗朝廷錢糧,並且作威作福,禍害南京,有損聖德,請求裁撤。

耿重並沒有要求裁撤南京,而是要裁撤那些冗餘的機構,人事,又恰好拿着一些人的證據,合情合理。

南京,涉及多少高官顯貴,哪怕之前被周正以‘逆案’牽扯了不少,但水面下的才更可怕。

周延儒沒辦法表態,而後就在呂大器的陪同下,四處走動,一面宣傳他的‘功績’,一面安撫因爲變法引起的混亂人心。

客觀來說,周延儒這些,確實是有利於變法,只要他不反對,在所有人來看,就是支撐變法。

這也讓很多人失望,尤其是曾經的復社成員,在一次宴會上,公然揭短周延儒,拋出了他過去貪污受賄,賣官鬻爵的事情。

周延儒自然大怒,命南直隸抓了不少人。

由此一鬧,周延儒算是灰頭土臉,勉強在南直隸待了幾天,匆匆回京。

他原本想借這一趟好好風光一下,趁機擴大影響以及勢力,誰知道會有這樣一出。

而在京城,楊嗣昌完全變成了周正的分身,對於‘變法’,他比周正還要急切,事事親力親爲,通宵達旦。

六部尚書時不時被叫到內閣,輕者訓斥,重則大衆大罵,威脅要罷他們的官。

由楊嗣昌的壓力,六部的動作明顯加快。

先是工部,頒佈了‘工部計劃表’,列出了詳細的投入,目標以及時限,還有就是各項具體負責的人等等。

工部列出了高達二十二項,未來三年,投入五百萬,整修全國官道,河渠,橋樑,田畝灌溉等等。

戶部則頒發了‘戶籍法’,對大明的戶籍進行統一立法,並要求地方進行登記,統計大明人口以及年齡構成。

吏部,刑部等也是相繼出臺類似的條文,一邊清楚權責,一邊制定行動目標,目的以及進度時間。

第五百五十八章 俯瞰天下第三十七章 誰打斷誰的腿第七十二章 夜半敲門第四百八十二章 圖窮匕首見第六百五十六章 轟轟烈烈第七百二十一章 無以爲繼第二十四章 危機今天已經更完啦第三十八章 詭笑第七百三十五章 議和第七百一十八章 絕境第一百三十九章 欽使不值錢第三百一十五章 剿匪第一百九十六章 天啓的安排第兩百八十八章 抓鹽商第四百零六章 大戰第三百七十七章 露出馬腳第七十二章 夜半敲門第兩百五十七章 風波又起第五百四十三章 權力劃分第五百六十六章 妙峰山第四百五十六章 匪亂坐大第五百八十三章 宮外宮內的風第三百八十四章 剿海盜的艦隊第七百一十二章 北伐之意第六百八十五章 東風第六百七十一章 一朝兩尚書第一百一十一章 天啓的厭惡第一百一十八章 訛詐第兩百四十九章 不善了第八章 終勝第兩百七十九章 誅心第兩百五十二章 鹽商的困境第四十三章 給周正挖的大坑第一百七十二章 有便宜不佔王八蛋第兩百九十九章 閹黨即將成爲過去第一百三十二章 欽使又如何第三十章 週記第三十四章 魏希莊第六百七十八章 巡視第七百二十三章 蓄勢待發第五百零二章 新格局第兩百八十六章 步步緊逼第六百七十九章 環遊第四百三十章 絕境第兩百九十七章 我要做大明第一鹽商第四百五十八章 危難時刻顯身手第一百三十七章 田爾耕登門第四十八章 陡然來的熱鬧第四百三十三章 登萊巡撫第四百六十五章 全都該殺第六百六十二章 科舉之咎第五十二章 登聞鼓響了第六百七十一章 登門第一百三十五章 來自宮裡第一百四十章 荒謬之言第三百二十九章 絕不背離第六百八十六章 內憂外患第兩百零八章 地有多大產第兩百四十八章 搞事情啊第一百一十章 上達天聽第六百四十章 各懷心思第兩百四十五章 名動海內第七十七章 風情一腳(求收藏~)第六百七十二章 洪承疇第六百五十三章 試探第一百三十二章 欽使又如何第兩百八十九章 天聽之言第三百九十三章 備戰第三十五章 沒有傻子第七十九章 周清荔要復出(求收藏~)第三百八十一章 強硬第五百五十五章 由不得你第六百九十六章 練兵第七百三十二章 破釜沉舟第六百二十六章 東西左右第七百零五章 回京第九十三章 一槌定音第兩百三十二章 匪盜合流第六百九十九章 巡視第四百三十五章 京中亂局第五百六十七章 爬山第四百二十六章 圍困登州府第六百四十九章 序幕第六百三十二章 快人一步第六百三十二章 快人一步第五百七十五章 內閣黨爭第五百七十九章 動手第十四章 漢人絕不爲奴第三百九十八章 防守反擊第三百四十九章 凡有大事必出妖孽第四百四十六章 議餉之噩第一百七十二章 有便宜不佔王八蛋第七十一章 晦澀的態度第三百九十六章 艱難守城第一百二十五章 袁崇煥第兩百一十九章 魏忠賢畢竟還在第兩百四十五章 名動海內第一百一十章 上達天聽第六十五章 初見班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