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九十二章 變化

bookmark

李恆秉心裡十分清楚,他的入閣,對周正來說是一種威脅,沒有足夠的利益,周正斷然不會同意的。

他看着周正,沉默片刻,道:“只有一個條件:皇上將成年,皇上成年,不還政。”

周正眉頭狠狠一挑,目光凌厲的盯着李恆秉。

朱慈烺已經十三歲,按照規矩,明年就該親政。

這個問題,周正一直在暗暗考慮,也有謀劃。但卻沒有想到,李恆秉居然揹着他與周延儒拿着這個做交易!

從內心來說,周延儒也不希望朱慈烺親政,但周延儒需要周正的同意才能繼續把持權柄。

所以,他答應了李恆秉,代價是同意李恆秉與李覺斯入閣。

這種交易,揹着周正進行!

周正神情冷漠,淡淡道:“你還有機會,繼續說服我。”

李恆秉見周正不喜反怒,眼神多少有些意外,按理說,朱慈烺不親政,合乎周延儒的利益,也更會令周正滿意纔對。

李恆秉心裡有些拿不準了,再次沉默良久,道:“一個月,讓我入閣一個月!一個月後,入閣你不滿意,我自行辭官。一個月的時間,你不會連這個自信都沒有吧?”

周正拿起茶杯,道:“你還有最後一次機會。”

李恆秉目光凝重起來,周正的態度,有些超過他的預料,現在周正權傾天下,有錢有糧有銀,他除了不是首輔,幾乎什麼都不缺。

李恆秉沉默良久,道:“我知道,你要做很多事情,需要皇帝出面,尤其是涉及皇權,宗室,祖制等等事情,這些我知道你有顧忌,我做惡人幫你逼迫皇帝,我入閣一個月之內,幫你擺平大明律的修訂,宗室的新規,祖制的完善,就一個月!”

周正越發肯定,這李恆秉心裡另有它圖,並且不小。

周正雙眼眯了眯,心裡飛速的計較着。

有一點李恆秉說的沒錯,那就是朝局在他的掌控中,即便李恆秉入閣,也威脅不到他。周正有能力,隨時將李恆秉送入大佬,或者死的無聲無息。

哪怕是周延儒,也是一樣。

‘有趣。’

想到李恆秉與周延儒揹着他達成了這個交易,周正心裡不由得一曬。

這就是所謂的一丘之貉,沆瀣一氣?

看着李恆秉罕有的難以掩飾的緊張,忐忑,急切表情,周正故作沉吟片刻道:“我給你三個月,到明年一個月,我要看你的行動。另外,元輔那邊,我也要做彙報,入閣的名額我再給他一個。”

李恆秉雙眼微睜,深深的盯着周正。

給他三個月,還給周延儒增加了一個入閣名額,這是警告嗎?

不說他這裡,周延儒入閣有兩個名額,那麼內閣總人數就有八人,周延儒是首輔,鐵票就有三,反觀周正這邊,錢謙益看似倒過來,還是保持了相當的距離,楊嗣昌立場不定,李邦華極力謀求中立。

即便加上他李恆秉,周正在內閣的票數也只有兩票,真要是有大事情,周延儒以票數優勢,首輔身份,完全可以強推而過,甚至於,邊緣化,架空周正!

李恆秉想到這裡,忽然心裡慼慼,周正既然敢這麼放任,必然有足夠的後手!

李恆秉暗暗吸了口氣,不動聲色的道:“好。你放心,我答應的事情,一定會做到。”

周正歪着頭,這位,是越來越有意思了。

李恆秉沒有多說什麼,起身離開。

不久之後,周延儒就知道了周正給出的‘好處’。

他心裡既驚喜又驚疑,周正給的這個好手,燙手!

但他思慮再三,還是決定收下來,多一個屬於他的內閣閣臣,必然增加他的權力,同時削弱周正。

因此,在顧慮重重之下,周延儒開始操作,安排人舉薦。

在楊嗣昌到京的這一天,李恆秉,李覺斯,張四知三人入閣,將內閣擴充到了八人。

周延儒召開了一次內閣會議,對各項權職,進行重新分配。

周正一直避着,手裡其實並沒有具體的權利,這一次一樣。

周延儒在與周正私下商討的時候,希望周正能‘承擔’,但被周正婉拒了。

因此,在會議上,張四知,李覺斯兩人分到了最重要的一部分,楊嗣昌,李邦華次之,反倒是錢謙益,撈到的,都是吃力不討好的。

這一次的分配,還搞了一個‘聯繫制’,除周延儒外,周正聯繫兵部,李覺斯聯繫禮部,張四知刑部,李邦華戶部,楊嗣昌工部,錢謙益吏部。

這一次的分配,除了錢謙益外,都是皆大歡喜。即便是中立的李邦華,也分配到了不少權力,還是實權。

楊嗣昌似乎是坐不住的人,回京第一天,開了會,而後就開始在六部巡視。

他如果只是簡單的巡視就罷了,在禮部,他公然指出一些祖制,天憲是虛假的,要重新考訂,還要合乎當前需要,加入變法的內容,嚴令禮部年底之前拿出新的‘禮法大典’。

到了工部,他批評工部的‘疏怠’,要求工部拿出責任感來,制定詳細的計劃,不能東一錘西一榔頭。

而後就去了戶部,他在戶部最久,聽了高弘圖彙報了半個時辰,他就拍着桌子,對着戶部一羣上書,侍郎拍桌子,訓斥了好一陣子,而後要求戶部,對現有的政務,比如戶籍,土地,稅務,國庫的收支等等,仿照宋朝王安石的變法,進行專項立法。

高弘圖等人自然只能應着,總不能對閣臣正常的‘指示’進行公然反駁。

接着,楊嗣昌在兵部下班前,將張賀儀等兵部一干要員給堵住,在兵部大堂,對‘兵改’進行總結,提出意見,以‘閣臣’身份,命兵部在兩年內,將‘兵改’落實,完善,同時加強軍備,軍事訓練,有生靈塗炭,甚至於,還提出了‘有限兵役’的說法,大概就是有條件的地方,要對所有適齡的招入軍隊,進行爲期一年到三年不等的訓練。

之後,楊嗣昌還去了刑部,吏部等,幾乎是一樣的嚴厲批評,指責這些官員人浮於事,不肯用心,還逼迫新任的刑部尚書劉宗周立下軍令狀,加強反貪腐,對不法行爲進行嚴肅處置。

這樣一圈下來,自然是全京城的矚目,一開始,衆人還以爲這位楊閣老剛剛回京,給予表現,顯示存在感,到漸漸的評出了味道。

——這些,不就是周正的變法嗎?無非是更加具體化,細節化,提出了一些可操作的想法。

楊嗣昌,投靠了周正?

這是滿京城人心裡不由自主冒出的嘀咕,繼而有些驚悚。

有些人從內閣的配置上看,楊嗣昌如果倒向周正,那麼,周正,錢謙益,楊嗣昌,李恆秉,就佔據了內閣的八人中的絕對多數,因爲李邦華是中立的!

第三百四十一章 建虜來襲第四百一十四章 留在朝廷第五百五十章 藩王齊入京第五百六十二章 鬼胎第三十三章 拒絕招攬第兩百六十一章 見新皇第六百九十九章 巡視第五百九十二章 演員第七章 我要一萬兩(求收藏,求推薦~~)第四十九章 初露崢嶸(求收藏~)第六百二十章 緊迫第六百三十六章 沒皮沒臉第六百三十六章 沒皮沒臉第三百二十六章 全面出擊第三百六十一章 地盤擴大第一百二十章 三不知第八十九章 我不是!第七百二十一章 無以爲繼第八十六章 嘴上沒毛的周正第五百九十二章 演員第兩百三十六章 要被嚇死的崔呈秀第六十三章 鯨吞第六百七十二章 洪承疇第三百七十六章 天不留人第一百九十四章 進攻了第一百二十二章 有我無敵第三十七章 誰打斷誰的腿第一百零八章 逆勢而上第六章 被閹黨大佬看中?第九十二章 舌戰羣儒第一百六十九章 鎖城第四百三十七章 留京第兩百五十四章 兩百萬也不夠第六百七十七章 分化與集中第九十七章 強硬到底第四百八十一章 日薄西山第四百六十九章 異志第三百零六章 奸詐父子第六百八十七章 沸水難靜第兩百六十八章 復官(第三更)第八章 終勝第六百一十五章 能屈能伸第十九章 算計周正第三十四章 魏希莊第六百三十二章 快人一步第兩百八十六章 步步緊逼第一百三十章 初試鹽課第一百一十七章 畏戰之風第三百二十八章 降服第五百四十八章 大鬧戶部第三百三十五章 建虜來犯第四百六十九章 異志第四百六十八章 民心第三百二十五章 剿匪行動第七百一十二章 北伐之意第三百六十章 誰都是聰明人第十八章 懟御史(求收藏~)第一百零三章 被毒蛇盯上第九十五章 報復來的快第四百三十一章 破賊第四百五十三章 強勢的知府第四百三十一章 破賊第兩百二十八章 給你們送一根攪屎棍第五百零六章 進擊第六百四十三章 內閣的規矩第兩百二十一章 登極第三百四十一章 建虜來襲第五百五十一章 沸沸揚揚第四百六十五章 全都該殺第六十四章 不大不小的警告第五百七十七章 第一步第兩百五十九章 鹽商的叛徒第三百二十九章 絕不背離第六百零三章 關說第五百六十八章 一面倒的談判第十四章 漢人絕不爲奴第一百三十七章 田爾耕登門第三百一十章 不簡單第六百章 殺意第三百三十二章 找死第四百二十八章 準備強攻第兩百九十七章 我要做大明第一鹽商第五百三十三章 紙糊關係第六百七十一章 一朝兩尚書第四百零三章 殺機浮動第兩百四十一章 真的是狠第六百七十三章 聽我的第七百二十六章 再次推延第一百五十九章 窺伺(求訂閱~)第四百八十九章 背後影子第三百四十九章 凡有大事必出妖孽第五百九十五章 君臣相悖第六百七十六章 又去一臂第四百一十一章 作死就得死第六百五十章 好風借力第一百八十二章 無心插柳第兩百六十二章 帝王大忌第五百一十九章 廝殺第三百一十八章 甕中捉鱉第三百二十六章 全面出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