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八章 一個全面的中國

美國學校的假期和中國不同。

他們的寒假一般是從聖誕節的前兩週開始,到一月初結束,假期爲三週到五週不等,每個學校不太一樣,但都大同小異。

新年過去,新的學期開始,學生們返回了校園。

看起來這是一個和以往沒什麼不同的校園生活,但不少學生還是發現了異常。

他們看到有的學生穿着風衣,帶着帽子,誰都不理睬,一臉的無所謂,就那樣進了教室,也不認真聽課,完全是一副壞學生的模樣。

這種狀況在紐約的中學較爲常見,其他地區也有。

就算是大學裡同樣有類似的情形,只是沒有人統計,也沒有人關注到這種模仿秀。

很快,其他學生就知道他們是在模仿一本小說中的主角,這個主角也是中學生,可非常的有性格,非常的不同尋常。

於是,那些學生就去找一本叫做《麥田裡的守望者》的小說,一看就沉迷了進去。

這完全就是寫給他們的小說。

小說的主角霍爾頓和他們一樣,在學校裡遭遇到各種問題,被同學排擠,被老師批評教育,面對成人的世界,茫然無措。

這羣青少年們幻想着長大,又懼怕長大。

他們想和霍爾頓一樣離開學校,到社會上闖蕩,隨着霍爾頓一起經歷這段青春期的冒險,霍爾頓在紐約的兩天兩夜,讓他們感同身受。

最終,霍爾頓回到家中,結束了這段短暫的離家出走的生活。

看書的學生們也結束了冒險,不過他們心中有了一個偶像,那就是霍爾頓,他們要向霍爾頓那樣生活,只是爲了讓自己與衆不同。

這或許就是青春期的叛逆。

老師們發現,教室裡穿風衣,戴帽子的學生越來越多,成爲了一種潮流。

學生也敢於頂撞老師了,嘴裡還帶着髒話,完全不像是他們平時的樣子。

這種異常現象引起了學校的注意,他們發現罪魁禍首是一本小說,而且不是他們一所學校,而是有很多學校都出現了這種情況。

學生們在模仿,也就是說這本小說引起了學生們的共鳴。

懷着好奇,學校的老師把小說找來看了看,老師比學生們更明白,這本小說寫出了青少年的迷茫和躁動,憤怒和焦慮。

它寫出了青少年的心聲。

出版社的感覺更詭異,原本不被看好的小說,剛出版的時候銷量也不好,也就一萬冊的樣子,別說暢銷書,連普通書籍的銷量都沒有。

可兩個月後,這本小說莫名其妙的火了,各地的書商都來催貨。

出版社只好重印,五萬冊發出去,還是滿足不了需求,沒辦法,繼續加印吧。

他們從各種渠道瞭解到,《麥田裡的守望者》的讀者大多是青少年,也有大學生,已經在中學裡形成了一股潮流。

這些學生在寒假裡看到這本小說,然後就是模仿和傳播,書籍銷量一下子就上去了。

按照美國青少年的數量估算,這本小說的銷量可能會破百萬。

對於這種意外的情況,出版社自然喜出望外,這可都是美元,他們在報紙上加大了宣傳力度,主攻學校的學生,稱這是一本青少年不容錯過的小說。

不用出版社宣傳,一些記者和文學評論家都注意到了這種反常。

當初,《麥田裡的守望者》是以《亂世佳人》作者新作的噱頭進行營銷的,不得不說,這種營銷方式起到了反作用。

很多讀者都以爲《麥田裡的守望者》是一本和《亂世佳人》一樣歷史題材的通俗小說。

對這類題材沒興趣的讀者自然不會購買,而有興趣的讀者買來一看發現是一本寫青少年的小說,以爲自己受騙了,就扔下了小說。

所以,兩邊不討好,也沒有傳出好口碑,就連文學評論家都沒有關注。

如今好口碑從學校裡傳了出來,小說的銷量直線上升,《麥田裡的守望者》成爲了一本現象級的小說,各種文學評論也新鮮出爐。

有評論家認爲這本小說教壞了學生,主角滿嘴髒話,生活沒有目的,不應該讓青少年接觸這類頹廢的文學。

也有評論家覺得這本小說展現了深刻的社會問題,用意識流的手法寫出了青少年的內心世界,值得社會學家和心理學家重視。

最讓他們驚訝的是,這本小說是一位中國人寫的。

林子軒在美國文壇小有名氣,他的《亂世佳人》可以說是通俗文學的傑作,如果他是美國人,或許已經獲得了普利策小說獎。

這個獎項是在1917年根據美國報業巨頭約瑟夫普利策的遺願設立。

普利策獎分爲兩類,新聞類和創作類,新聞類的獲獎者可以是任何國籍,但是獲獎條目必需在美國週報或日報上發表,創作類的獲得者必須是美國公民。

即便美國文壇對《麥田裡的守望者》有爭議,但他們必須承認,這是一本內涵深刻的小說,有着研究和評論的價值。

只是他們對一位中國人寫出反映美國現實社會的小說不能釋懷。

這時候,他們注意到了這本小說的翻譯,是一位美國女作家,這讓美國的文學評論家們鬆了一口氣,他們對於生活在中國的賽珍珠頗有印象。

這說明,這本小說是林子軒和賽珍珠共同創作的。

有了這個理由,美國文壇接受了《麥田裡的守望者》,他們可以放心的稱讚這部小說了。

《麥田裡的守望者》的火爆,特別是在美國青少年中形成的巨大影響力,引起了美國《時代週刊》的注意。

這家創立於1923年的雜誌正準備選取一位中國人作爲封面人物。

雜誌社的首選是政治人物,也就是他們認爲在未來最有可能統一中國的人。

按照雜誌社從中國得到的消息,他們準備派出記者採訪北洋軍閥的實際統治者吳佩浮。

但看到林子軒的消息後,《時代週刊》雜誌社臨時做出了一個決定,讓記者到上海採訪林子軒,把林子軒當成中國文化界和思想界的領袖人物。

而且,林子軒是在美國文學界極具影響力的中國人,相信美國讀者更喜歡林子軒,這樣能夠增加雜誌的銷量。

當然,他們並沒有放棄吳佩浮。

政界的領袖和文化界的領袖都進行介紹,這纔是一個全面的中國。

第二百一十六章 在北平的是是非非第一百一十三章 這一切都是爲了電影藝術第二百六十九章 微觀世界第九十三章 猴戲第二百一十七章 中文是世界上最美的語言第二百二十八章 幸福的人都是相似的第二百零二章 連女裝也不放過第三百二十七章 挖帝國主義牆角第三百五十八章林孟嘗第一百一十六章 天下英雄盡入吾彀矣第一百七十五章 迷惘的一代第一百七十三章 在牯嶺第一百九十一章 所謂知己第九十三章 猴戲第九十一章 出風頭第二百四十三章 戰爭與和平第三百六十四章與半個世界爲敵第二百零二章 連女裝也不放過第一百一十五章 我也一個都不寬恕第九十九章 來自童年的情結第一百三十九章 《新文學之我見》第二百一十章 握手第二百六十九章 微觀世界第一百七十一章 文化沙龍第四十三章 好一場大《雷雨》第一百八十章 文學真正的作用第一百七十八章 拒絕長大的霍爾頓第二百一十六章 在北平的是是非非第九十六章 這個時代的飲食男女第一百零九章 入戲太深第五十六章 《亂世佳人》第三百二十八章 珍惜眼前人第二十五章 開啓流行音樂的新時代第一百八十七章 我不會放棄的第二百五十二章 一路向北第三百六十五章這一刻,他是焦點第一百四十九章 獨霸賀歲檔第六十一章 讓黑人兄弟們行動起來第三百二十九章 一個爭論不休的話題第三百三十一章 不合時宜的思想第二百二十一章 此間的北大第一百七十三章 在牯嶺第一百九十七章 問世間,是否此山最高!第一百五十六章 祭祖第九十九章 來自童年的情結第三百三十四章 又火了一把第二百二十六章 一棵開花的樹第二百七十七章 心照不宣第三百二十六章 作家的聯合國第三百零一章 覺醒之年第三百五十二章還原一段真實的歷史第二百一十七章 中文是世界上最美的語言第七十二章 法庭之外的手段第二百一十七章 中文是世界上最美的語言第三百四十章 一場電影行業的戰爭第二百六十二章 小孩子才分對錯,成年人只看利弊第八十八章 百花齊放,良性競爭第三百三十二章 千古大案第二百一十六章 在北平的是是非非第二十四章 冬皇第三百零九章 人最寶貴的是生命第一百三十二章 新文學從來都是小衆的第二百一十八章 傳統文化的美第一百三十四章 那些年,我們聽過的收音機第二百零九章 採訪第二百四十八章 試映會第三百一十八章 永遠不要低估一位小說家第八十四章 默默的情懷第三百五十一章 甲午風雲第一百五十章 來者不善第三百零二章 家事國事天下事第一百零一章 太陽底下沒有新鮮事第二百六十三章 這一刻的上海第三百一十三章 看來你已經有了靈魂第二百六十一章 要罵就要罵的盡興第八十五章 開講啦!第八十九章 一個有益於中國電影事業的人第三百六十三章一本小說引發的風暴第二十七章 穿越時光的歌聲第二百五十章 城市所承載的文化第一百零七章 新時代的女性第三百七十章 一個新的時代來臨了第三百六十二章這一頁的歷史該如何書寫第二百六十七章 中國式英雄第二百二十一章 此間的北大第四十四章 真相不忍直視第二百三十九章 野心之作第一百一十九章 文名之爭第二百九十一章 那一段法蘭西歲月第三百一十七章 莫斯科郊外的晚上第一百二十九章 婦女之友第三百六十一章名士和狂士第三百三十六章 隱藏起來的劇情第七十三章 劇院裡的新聞發佈會第七十八章 貼近生活和粉飾生活第二百六十三章 這一刻的上海第三百四十五章 封神之作第一百五十二章 看過才知道第三十章 理想主義者第三百二十八章 珍惜眼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