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四章 諜影重重

各個國家之所以派遣情報機構追查書稿的下落,不全是爲了知道書稿的內容。

書稿的內容並不是秘密,《高堡奇人》的書稿被很多人看過。

包括各大出版社的助理編輯和主編,還有印刷廠排版的工人,甚至是上海商務印書館負責翻譯的人員都清楚書稿的故事情節。

只要抓住這些人員,就能獲得書稿的內容。

當然,多年過去,他們有人根本沒看完書稿,有人的記憶力不是那麼好。

書中的細節或許會有偏差,但大致的背景設定還是知道的。

所以,這些人成爲了各國情報機構首先抓捕的對象,就算擁有書稿的國家也不願意所有國家都知道書稿的故事。

這無疑是一場腥風血雨。

被抓住的人還好些,能夠受到保護,更多的人卻在幾個國家間諜之間的較量中死於非命。

這些國家追查書稿不是爲了他們已經掌握的內容,而是要找到他們還不知道的內容。

《高堡奇人》中寫出的只是歷史大事件,還是兩個世界交織在一起,真假難辨。

他們首先要弄清楚是不是寄往每一個國家的書稿內容都一樣,會不會有區別。

就好像藏寶圖一樣,要三十本書稿放在一起纔會出現一個完整的世界。

他們還要從書稿入手查找到郵寄書稿的人,或者說寫作書稿的人。

這個人如何在1925年就知道隨後幾年發生的大事件。

比如希特勒掌控德國,羅斯福成爲美國總統,還有日後的第二次世界大戰。

預言正確一件事也許是巧合,預言正確兩件事就是奇蹟了,而預言正確三件事或許只有上帝才能夠做到。

他們要找的就是這位預言家。

最先派人追查書稿的不是美國,而是英國,這個時代最強大的國家之一。

1926年5月4日英國開始了全國性的總罷工。

總罷工持續9天,高潮時罷工總數接近6百萬人,除煤礦工業外,電氣、鋼鐵、鐵路、建築和印刷行業的工人均參加罷工。

所有的大工業中心都陷於癱瘓。

在這種混亂的狀況下,英國政府派人搜查了某個激進組織的印刷廠,收繳了一批書稿。

這批書稿被堆放在政府的某間辦公室內,被時任英國財政部長的丘吉爾偶然發現。

《高堡奇人》的書稿在普通人眼中就是一部普通的科幻小說,這是因爲普通人的眼界有限,對於政治不怎麼敏感,也不認識政界的人物。

但丘吉爾不一樣,他是一位身居高位的政治人物。

他剛開始也是把書稿當做普通小說來閱讀,他本人同樣是一位作家,喜好看書。

他不斷的在腦海裡推演着故事情節的發展,最後發現這部小說有點意思,寫這本小說的作家邏輯思維能力很強,推理出來的世界竟然有實現的可能。

這個時候的丘吉爾還沒有對書稿重視,直到1929年他才發覺《高堡奇人》的重要性。

此後,他曾兩次前往美國,拜訪美國各界人士和政治領袖。

其目的就是查探《高堡奇人》的來歷,和他一起的英國間諜抓捕了多位和書稿相關的美國人,進行審訊。

1931年12月,在丘吉爾第二次美國之行中他遭遇車禍,若非搶救及時,可能死於非命。

這是美國情報部門的一次反擊。

此時的美國政府已經意識到書稿的存在,在全國進行了一次大範圍的搜查。

科爾比美國政府行動的要早。

在1930年羅斯福連任紐約州州長之後,他就利用羅斯福的關係對書稿進行過追查。

科爾清楚出版社對於廢稿的處理方式,要麼送到垃圾站,要麼放在出版社的雜物間。

他先是通過加州的郵政系統查到了書稿的行蹤。

接着在美國各地十八家出版社的廢稿中依次尋找,五年過去了,大部分出版社的廢稿早已被送到垃圾站,只有兩家大型出版社還保留着廢稿。

最終,他在推擠如山的廢稿中找到了兩本《高堡奇人》的書稿。

找到書稿後,科爾沉思良久,決定相信羅斯福,並把書稿送給了羅斯福。

這就是爲什麼科爾是羅斯福最值得信賴的人。

此時的羅斯福已經有了競選下一任總統的打算,在得到書稿後,他就在考慮要不要把書稿交給美國政府,如何爲自己獲取最大的政治利益。

這時候,他想到了一個人。

此人叫做埃德加胡佛,美國聯邦調查局的局長,也就是美國情報部門的最高長官。

1924年,當時還是一名司法部年輕律師的胡佛被任命爲美國聯邦調查局的局長。

在隨後的48年裡,美國換了8位總統,16位總檢察官,但聯邦調查局的局長卻始終叫做埃德加胡佛,他可以說是美國最有權勢的人。

1931年,羅斯福在宣佈競選總統之前,和胡佛秘密會談過一次。

沒有人知道他們都談論了什麼,沒過多久,美國聯邦調查局進行了改組,成立了一個專門的部門,這個部門擁有極高的權限,直接對聯邦調查局局長和總統負責。

正是這個部門策劃了在紐約對丘吉爾的車禍事件。

這是一次嚴厲的警告,事後丘吉爾並沒有追究,而是返回了英國。

由於佔據了地利之便,美國情報部門最先在洛杉磯展開了搜尋行動,他們要找到當初郵寄書稿的那個人,也就是傳說中的“高堡奇人”。

一個國家的力量極爲龐大,只是剛開始他們就找錯了方向。

因爲書稿是用英文寫成,字裡行間透着爲美國人擔憂的深沉感情,在專家分析之後覺得作者應該是位美國人,而且文化程度不高,否則文筆不會這麼爛。

從信封和郵票可知這個人正是在洛杉磯本地購買,有很大可能就是加州本地人。

從書稿的紙張來看,此人或許在印刷廠工作,能夠接觸到印刷設備。

還要對印刷機的型號進行排查,以及所使用油墨的產地,這些都需要時間。

於是,美國情報部門就把目標鎖定在生活在洛杉磯的美國白人身上,年齡大概在十八歲到四十歲之間,會使用打字機,有印刷工作經驗等等。

就算是這樣,想要找到一個人也無異於大海撈針。

這個世界上沒有不透風的牆,其他國家在美國和英國安插有間諜,這兩個國家在尋找一本書稿的消息不脛而走,引起了各國的關注。

間諜們通過收買或者逼問等方式獲得了三十本《高堡奇人》郵寄到各國出版社的消息。

爲了爭奪書稿,各國的間諜精英把整個世界作爲戰場,上演了一幕幕精彩的諜戰大戲。

第三百六十八章 世界級的罵戰第一百七十一章 文化沙龍第二百三十九章 野心之作第二百二十六章 一棵開花的樹第一次庭審第一百五十四章 《大鬧天宮》第二百八十五章 各自不同的人生際遇第兩百四十章 真相只有一個第四十八章 僥倖之心第二百七十六章 隨便挑第一百一十五章 我也一個都不寬恕第六十八章 他是個喜歡做夢的人第二十一章 上海灘的明珠第二百七十章 結局肯定是光明的第九十九章 來自童年的情結第六十七章 如何逍遙法外第三百一十九章 動盪之年第二百六十五章 我們只有一個立場第一百二十六章 有聲電影的時代來臨了!第四十六章 包羅《萬象》第一百九十五章 掌聲響起來第八十八章 百花齊放,良性競爭第一百九十三章 緋聞第三百七十章 一個新的時代來臨了第一百二十三章 不斷轉移的話題第二百九十六章 在寫與不寫之間第一百二十章 踢皮球第一百二十九章 婦女之友第三百一十九章 動盪之年第六十七章 如何逍遙法外第五章 再見,康橋第七十六章 專業和業餘的差距第二百六十八章 那些在荒島上發生的故事第一百六十六章 新感覺派小說第一百七十六章 上海灘的一道風景第一百八十九章 上頭條第一百八十五章 泰戈爾與新文學第一百九十五章 掌聲響起來第二百四十一章 戰爭爆發前的上海第七十九章 生活更像是一齣戲劇第一百三十章 未來顯赫一時的家族第二章 將剽竊進行到底第一百九十一章 所謂知己第三百五十三章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第一百八十三章 逼我出絕招第三百五十六章收穫的季節第三百五十四章輿論戰爭第十九章 新詩興起之日第十九章 新詩興起之日第三百四十九章 穿越者就該這麼驕傲第二百四十一章 戰爭爆發前的上海第二百七十八章 偷偷改變世界的感覺第二百三十七章 生活在歷史之中第八十二章 他拍的不是電影,是情懷!第二百八十九章 對待諾獎的態度第九十三章 猴戲第三十二章 靡靡之音,席捲而來第一百二十八章 詩歌的藝術第一百三十二章 新文學從來都是小衆的第十六章 詩壇新風向第一百五十六章 祭祖第一百一十二章 一段虛構的傳奇故事第二百一十七章 中文是世界上最美的語言第二十六章 楊康之死第三百四十三章 心有多大,舞臺就有多大第三百零五章 蒼茫大地,誰主沉浮?第三百三十九章 名人的花邊新聞第一百二十五章 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第四十九章 林氏漢語拼音方案第六十七章 如何逍遙法外第一百五十二章 看過才知道第二百九十二章 戲夢巴黎第二百一十一章 泰戈爾在上海第九十九章 來自童年的情結第三百二十七章 挖帝國主義牆角第三百四十七章 打擂臺第三百六十三章一本小說引發的風暴第一百七十章 沒有人是世界的中心第二百六十一章 要罵就要罵的盡興第七十八章 貼近生活和粉飾生活第七十四章 經典不需要續作第一百六十五章 社會風俗大調查第一百一十五章 我也一個都不寬恕第三百一十九章 動盪之年第六十五章 敲門磚和交學費第二百五十六章 先生,一路走好!第三百零五章 蒼茫大地,誰主沉浮?第四十三章 好一場大《雷雨》第二百四十一章 戰爭爆發前的上海第二百六十九章 微觀世界第一百一十三章 這一切都是爲了電影藝術第五十五章 看,真的有飛碟第九十八章 改變人們生活方式的發明第一百七十五章 迷惘的一代第三百五十二章還原一段真實的歷史第一百三十一章 童星第六十章 彼得遜律師的日記第三百一十九章 動盪之年第一百三十九章 《新文學之我見》第三百二十四章 就從我們開始做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