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五章 文化散文

林子軒提議成立一個拯救文物的民間機構,丁聞江自然是極力贊成。

丁聞江現在是淞滬商埠督辦公署總辦,在上海華界的地位僅次於孫傳方。

孫傳方只管軍隊,對政務不怎麼精通,所以丁聞江就有了不小的權利,可以便宜行事。

加上林子軒在上海文化界的影響力,兩人聯手或許真的能做出一番事業來。

當然,這件事不是說說就行的,還需要大批的人員做事,需要大量的資金做後盾。

丁聞江能夠從上海的財政資金中撥出一筆錢,林子軒捐出一部分,成立文物救助基金,打好基礎,從而吸引更多的人加入。

他們決定把這個機構叫做中華文物救助會,總部設在上海,之後逐步在全國設立分會。

至於救助下來的文物,兩人同意建立一座博物館暫時保存,等到適當的時機捐給國家。

這個適當的時機是指國家統一,社會安定的時候。

不過在建立博物館的地點上兩人有分歧,丁聞江覺得上海就很好,林子軒則認爲最好建在偏遠地區,避免文物毀於戰火。

這讓丁聞江很詫異,他認爲在目前的中國上海租界無疑是最安全的地方。

林子軒想的更爲長遠。

如果歷史沒有改變的話,上海並不安全,倒是重慶和雲南等地是合適的地點。

這只是初步探討,兩人求同存異,把這件事暫時擱置,以後再做決定。

在龍華鎮的這次會面,他們談論了中華文物救助會的大體框架和基本方針。

也就僅此而已了,畢竟這件事牽扯到的東西太多,不是一時半會能夠說好的,還要和一些文物專家商量文物鑑定和保存的問題。

兩人會聯名在《申報》上發表一封倡議書,邀請有志於文物保護的專家學者參與進來。

無論是丁聞江,還是林子軒,在這個時代都是極具聲望的人物,影響力不容小覷。

回到家裡,林子軒稍稍冷靜下來,不由得搖頭苦笑。

想想以後中國的情況,這會是一項浩大的工程,就算是把文物保存下來,也經不起人爲的破壞,這是一個讓人頭疼的難題。

他暫時沒有更好的辦法應對將來的危機,只能走一步算一步了。

很多事情總要有人開個頭,才能讓後來的人繼續做下去,他願意做一個開創者。

提倡傳統文化,保護文物,這是一脈相承的事情,文物也是傳統文化。

不能讓後世的學者跑到外國的博物館研究中國的文化,那將是一個民族的悲哀。

說起來,林子軒並不喜好文物,也不懂這些,只是有些不忿而已,既然現在有了聲望,有了錢財,那麼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保護工作是義不容辭的事情。

這是一個普通中國人的愛國情懷。

作爲一名僞文學家,當務之急不是組建保護文物的機構,那是一件長期的工程。

眼下,他要利用自己作家的身份發表文章來喚醒大家保護文物的意識,揭露西方考古學家在中國的盜墓行爲。

這些事情不是沒人知道,但一直沒有引起重視,因爲種種原因,也沒人說出來。

或許有人說了,卻依舊沒有人關注。

在這個動盪不安的年代,戰爭和革命吸引了大部分人的注意力,有太多需要專注的新聞,盜墓和販賣文物就顯得微不足道了。

林子軒要寫的第一篇文章叫做《莫高窟》。

他結合後世的資料,講述了敦煌莫高窟的飛天文化,這是一個從十六國開始,歷經十個朝代,歷時千餘年的文化傳承。

從其中能研究東西方文化在這裡的融合,極具史學研究和文化研究價值。

自然,他不會忘記那位王道士。

林子軒要寫的不是學術論文,而是散文,學術論文適合在專業的學術期刊上發表,比如北大國學門的《國學季刊》。

那樣只能在專業的小圈子裡流傳,起不到太大的作用。

散文的形式自由,可以抒發情感,記人記事,進行哲理思考等等。

他寫的這一類散文在後世被稱爲文化散文。

在取材和行文上表現出鮮明的文化意識和理性思考色彩,風格上大多較爲節制,有着深厚的人文情懷和終極追問。

餘秋羽的《文化苦旅》和陳評原的《學者的人間情懷》就屬於文化散文。

在民國時期,有不少散文大家,各有特色。

魯訊的《朝花夕拾》,周作仁的《自己的園地》,鬱達浮的《故都的秋》,朱自青的《背影》,徐至摩的《巴黎的鱗爪》等等。

有的回憶往事,有的寫景抒情,有的把文化和歷史溶於生活之中。

所謂大師,就是無論寫什麼,怎麼寫,都似信手拈來,渾然天成。

林子軒和他們沒辦法相比,只能老老實實的把後世的文章進行改寫,刪去在這個時代不應該出現的文字和資料,加上自己的一些見解。

餘秋羽的散文,怎麼說呢,太過於煽情了。

這或許正是《文化苦旅》在後世暢銷的原因所在,能夠引起青少年讀者的共鳴。

民國時期的散文家大多比較內斂,用淡淡的筆觸記錄生活的點滴,給人自然而然的感覺。

就好像武林高手一樣。

一個修煉的是內功,依靠內在的底蘊打動讀者;一個修煉的是外功,憑着煽情吸引大衆。

功力高低一看便知。

在民國也有煽情的高手,比如郭沫偌的《女神》,就深受青年人的喜愛。

原因是青年人容易被感動,一聽見高喊的口號,便熱血沸騰。

沈叢文說郭沫偌在創作小說上沒有天賦,只適合寫檄文類的文章,喊喊口號。

這個觀點應該是客觀的。

後世的文人往往學了郭沫偌的套路,專心修煉外功,而忘記了精修內功。

林子軒寫這類散文不是爲了出名,而是爲了吸引更多的人專注,所以煽情就煽情吧,只要能起到效果就好,不必去管別人如何評價。

對此他已經習慣了,早前就有人批評他文筆差,也沒見損失什麼。

就這樣,《莫高窟》這篇文化散文發表在《申報》的副刊上,把敦煌莫高窟遭受的文化劫難展現在世人面前。

林子軒用這句話作爲結尾。

“那天傍晚,當冒險家斯坦因裝滿箱子的一隊牛車正要啓程,他回頭看了一眼西天悽豔的晚霞。那裡,一個古老民族的傷口在滴血。”

第二百二十九章 保持那一顆童心第一百一十六章 天下英雄盡入吾彀矣第十一章 一場通俗小說之間的內鬥第二百零二章 連女裝也不放過第一百八十八章 一通電話引起的風波第三百零三章 家國情懷第三百六十一章名士和狂士第二十二章 出名要趁早第一百九十七章 問世間,是否此山最高!第一百三十七章 我的文學創作之路第二百九十九章 再窮不能窮教育第一百三十二章 新文學從來都是小衆的第一百四十五章 有關時間旅行的諸多問題第一百二十九章 婦女之友第二百四十九章 電影的黃金時代第三百零三章 家國情懷第二百九十一章 那一段法蘭西歲月第十一章 一場通俗小說之間的內鬥第一百一十章 紅袖添香夜讀書第二百三十七章 生活在歷史之中第三百三十七章 做戲做全套第三十章 理想主義者第一百八十九章 上頭條第一百一十二章 中國容不下的泰戈爾第二十七章 穿越時光的歌聲第一百三十九章 《新文學之我見》第五十五章 看,真的有飛碟第三百四十一章 兩個凡是第三百零三章 家國情懷第三百一十六章 做一隻有壞習慣的公雞第一百三十五章 曾經有這樣一所大學第一百九十六章 這纔是真愛粉!第二百二十一章 此間的北大第四十三章 好一場大《雷雨》第三十八章 一花獨放不是春第五十三章 這是能在歷史上留名的大事第二百五十一章 人是矛盾的綜合體第一百一十七章 新舊文學派系之間的交鋒第二百六十五章 我們只有一個立場第二百六十六章 他要去改變世界了第一百四十五章 有關時間旅行的諸多問題第五十二章 電影行業的暴利第一百三十六章 那只是我用的筆名第三百三十五章 有公足壯海軍威第二百零二章 連女裝也不放過第三十章 理想主義者第二百八十章 第一位讀者第二百七十五章 兩位女演員第一百七十九章 關東大地震第一百九十六章 這纔是真愛粉!第一百六十章 大規模寫作計劃第三百零八章 “三一八”前後第七十九章 生活更像是一齣戲劇第三百四十五章 封神之作第二百六十八章 那些在荒島上發生的故事第九十八章 改變人們生活方式的發明第三百章 未來已經改變第二百八十九章 對待諾獎的態度第二百三十二章 高朋滿座,客似雲來第一百一十三章 這一切都是爲了電影藝術第一百零九章 入戲太深第八十八章 百花齊放,良性競爭第一百五十九章 經濟絕交第九十八章 改變人們生活方式的發明第九十八章 改變人們生活方式的發明第一百二十八章 詩歌的藝術第一百八十九章 上頭條第二百七十二章 故地重遊第三百零九章 人最寶貴的是生命第三百二十章 涇渭分明的陣營第一百三十二章 新文學從來都是小衆的第一百四十五章 有關時間旅行的諸多問題第三百三十章 老大哥在看着你第九十一章 出風頭第二百三十七章 生活在歷史之中第六十一章 讓黑人兄弟們行動起來第三百四十四章 秘書第五十二章 電影行業的暴利第一百一十二章 中國容不下的泰戈爾第一百一十五章 我也一個都不寬恕第九十一章 出風頭第六章 未來的路第一百一十三章 兩位諾獎獲得者在中國的不同遭遇第二百五十七章 人固有一死第二百四十二章 那些飛出籠子的鳥兒第一百六十六章 新感覺派小說第一百九十章 小說改編熱潮第三百四十章 一場電影行業的戰爭第二百零二章 連女裝也不放過第三百四十二章 文壇新勢力第二百二十三章 地域文化的隔閡第三百六十六章無聲的中國第二百七十二章 故地重遊第三百零七章 血色黃昏第三百二十七章 挖帝國主義牆角第二百三十四章 少女情懷總是詩第一百五十五章 炒作第二百零八章 一個全面的中國第一百一十五章 跟風第八十三章 羣雄爭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