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四章 就從我們開始做起吧!

在後世,電視新聞上經常出現中國文物流失海外的消息,爲了追回文物經歷多少困難,還有愛國人士在國外高價收購等等。

能弄回來一件文物都要在新聞上播報,可見應該是真的不容易。

那時候的林子軒只是一介小民,看電視的時候感受不深,罵兩句文物販子也就過去了,反正他也做不了什麼。

穿越之後,他和古董行業接觸的不多,他不懂這個,也沒有附庸風雅的愛好。

林家說到底是商人家庭,不是書香門第,林子軒算是個異數,一不小心成了文學家。

但他是冒牌文學家,對於這個時代文人認爲風雅的事物都不怎麼感興趣。

不過,他雖然不瞭解上海的文物市場,卻有所耳聞。

比如,上海《新聞報》的大股東加拿大人福開森就喜好收集中國文物,此人自1887年來到中國,生活了數十年之久,收集了數千件中國古玩。

中國文物流失海外早已有之,八國聯軍進北京火燒圓明園,搶掠無數文物。

根據《清季野史第一編都門識小錄》記載。

“庚子間,《四庫》藏書殘佚過半,都人傳言,英、法、德、日四國運去者不少。又言洋兵入城時,曾取該書厚二寸許、長尺許者以代磚,支墊軍用器物。武進劉葆真太史拾得數冊,視之皆《永樂大典》也。”

這只是一個開端。

中國的這些文物被帶回西方,引起了西方人的高度重視。

西方的文物販子和學者們不顧風險的蜂擁而至,他們要來東方搶掠寶藏,甚至有西方的博物館開出中國文物的收購單據,明碼標價。

那些士兵不識貨,拿古籍當磚頭,但這些文物販子不同,他們知道什麼東西有價值。

一些外國商人還在北平、上海、天津等文物匯聚地開起了貿易商行,專門收購中國文物。

有些中國古玩商也開起了專做洋人生意的古玩鋪。

於是,雙方勾結在一起,大量文物就通過各種渠道源源不斷的運到了國外。

清朝末年,法國駐華第三公使魏武達以蒐集中國文物出名,是鑑定中國古玩的專家,卸任後他在巴黎開設中國古玩店。

北平最大的古董商嶽斌就是由他扶植起來而發財致富的。

這一時期,北洋政府既無禁止文物出國的法律、法規,又缺乏對舊書業、古玩業的必要管理,導致文物外流暢通無阻。

久而久之,這些外國的文物販子不滿足於市面上的古董。

爲了牟取暴利,找到更有價值的中國文物,他們和中國國內的盜墓賊聯合起來,開始以考古的名義在中國各地進行盜墓挖掘。

形成了盜墓銷售運輸一條龍的文物走私產業鏈。

丁聞江曾見過類似的情景,說起來痛心疾首,卻無能爲力。

因爲不光有盜墓賊參與其中,還有各地的大小軍閥爲外國人提供方便,甚至這些軍閥都參與盜墓,換取錢財。

民國曆史上最有名的軍閥盜墓事件要算是孫殿應於1928年在河北遵化的瘋狂盜墓行爲。

他選了兩座陵墓,一座是清朝乾隆皇帝的裕陵,一座是慈禧太后的東陵。

在林子軒的記憶中,有兩處地方的文物流失讓他印象深刻。

一處是敦煌的莫高窟,一處是洛陽的龍門石窟。

在後世,他看過餘秋羽寫的《文化苦旅》,其中第一篇叫做《道士塔》,講的就是敦煌莫高窟的故事,裡面的那位王道士讓人痛恨不已。

王道士原本是位普通的農民,逃荒到甘肅,做了道士,負責看守莫高窟。

有一天,他偶然在莫高窟的一個隱秘洞穴內發現了大量的文物。

他並不明白其中的價值,便拿了幾卷經書送給縣長,縣長又送給了甘肅學臺。

這位學臺是位金石學家,懂得洞窟的價值,便建議送到省城保管,但東西很多,運費不低,官僚們猶豫了。

最終,這件事就不了了之。

只有王道士一次次隨手取一點出來的文物,在官場上被當作禮物送來送去。

後來,這些經卷被外國人發現了,他們如獲至寶。

大批歐洲的學者、考古學家、冒險家們不辭辛苦的趕到甘肅,趕到莫高窟,只爲了能獲取洞窟中的那些經卷。

他們最後面對的就是那位看守着莫高窟的王道士。

一場完全不對等的交易在莫高窟前開始了,王道士的開價並不高,甚至低的可憐。

1905年,俄國人勃奧魯切夫用隨身帶着的俄國商品,換取了一大批文書經卷。

1907年,匈牙利人斯坦因用一迭子銀元換取了24大箱經卷、5箱織絹和繪畫。

1908年,法國人怕希和用少量銀元換去了10大車、6000多卷寫本和畫卷。

1911年,日本人吉川小一郎用難以想象的低價換取了300多卷寫本和兩尊唐塑。

這位王道士並不知道從他手中交易出去的是一個燦爛的文明。

偌大的中國,竟存不下幾卷經文!

在洛陽,同樣的事情發生在龍門石窟。

1931年,美國人普愛倫去洛陽參觀,遊覽了龍門石窟,他對這些石雕感興趣,將其中的《帝后禮佛圖》拍攝下來。

《帝后禮佛圖》雕刻的是北魏孝文帝和文照皇太后禮佛的情景。

普愛倫返回北平後,同北平的古董商嶽斌商議,簽訂合同,以5年爲期,4萬元爲代價,將《帝后禮佛圖》運往美國。

嶽斌趁當時時局動盪,買通洛陽當地駐軍,將《帝后禮佛圖》鑿成碎塊,運回北平。

他請人將碎石塊粘對修配,最後拼湊成《皇帝禮佛圖》和《皇太后禮佛圖》兩塊浮雕,賣給了美國人。

可以說是罪大惡極。

人民的愚昧,當權者的不作爲,西方文物販子的貪婪,是中國文物流失海外的主要原因。

正如《道士塔》中出現最多的一句話:我好恨!

恨沒有早生一個世紀,恨沒有擋在莫高窟前,恨沒有攔住那些駛往西方的貨輪……

林子軒穿越到了這個時代,有了一點力量,他覺得應該做些事情,讓後世的中國人不再那麼的痛心,儘可能的把文物留在中國。

丁聞江和林子軒說這番話沒有其他用意,他和林子軒的觀念相同,教育背景相同。

兩人都是從英美留學歸來,都支持傳統文化,反對蘇聯,都願意爲這個國家做點事情。

林子軒知道這件事太大,不是他一個人可以完成的,耗費的時間太長,要一直和西方的文物販子作鬥爭。

所以,他需要尋找一羣志同道合者,成立一個龐大的民間機構,持續的運轉下去。

“就從我們開始做起吧!”在龍華鎮的桃花叢中,林子軒堅定的對丁聞江說道。

第八十八章 百花齊放,良性競爭第二百二十五章 合影第二百二十七章 思想有多遠,我們就能走多遠第二百八十七章 不能忘卻的紀念第三百四十五章 封神之作第三百二十七章 挖帝國主義牆角第一百三十五章 曾經有這樣一所大學第三百六十三章一本小說引發的風暴第七十六章 專業和業餘的差距第二十九章 明月歌舞團第二百二十章 要有專業精神第一百章 話劇的專業化之路第二十章 給中國電影一個機會第一次播音第一百一十三章 兩位諾獎獲得者在中國的不同遭遇第一百八十三章 逼我出絕招第二百八十二章 書稿的不同命運第四十八章 僥倖之心第一百六十四章 筆名第二百二十二章 幸福來的太突然第八十二章 他拍的不是電影,是情懷!第四十一章 雞犬之爭,漁翁得利第一百一十六章 天下英雄盡入吾彀矣第十五章 射鵰引發的熱潮第一百零五章 和自己的過去告別第五十八章 美國第一位華人律師第三十七章 詩壇風波第十三章 劣幣驅除良幣第一百二十五章 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第九十三章 猴戲第一百二十三章 不斷轉移的話題第一百三十六章 那只是我用的筆名第一百七十二章 就是那種哀傷第一章 我的室友徐至摩第一百七十九章 關東大地震第二百六十五章 我們只有一個立場第一百零一章 太陽底下沒有新鮮事第一百九十二章 中國製造的超級英雄們第三十四章 被差評的《笑傲江湖》第三百三十九章 名人的花邊新聞第三百六十四章與半個世界爲敵第二十章 給中國電影一個機會第一百一十五章 我也一個都不寬恕第三十三章 一個歌星的誕生第二十章 給中國電影一個機會第三百二十五章 文化散文第二百七十九章 鑽法律的空子第二百九十三章 再見,我的愛人第三百五十四章輿論戰爭第三百四十六章 白首同心在眼前第三百五十六章收穫的季節第一百一十二章 中國容不下的泰戈爾第六十章 彼得遜律師的日記第一百一十二章 一段虛構的傳奇故事第二百二十五章 合影第二百九十三章 再見,我的愛人第三百三十五章 有公足壯海軍威第二百五十八章 你知道我在等你麼?第三百六十二章這一頁的歷史該如何書寫第二百九十章 你們在法國受苦了第六十八章 他是個喜歡做夢的人第二百九十四章 冬天裡的一把火第一百二十七章 布盧姆斯伯裡集團第一百四十六章 婚禮第二百六十六章 他要去改變世界了第二百零三章 讓文學歸於文學第一百九十五章 掌聲響起來第三十四章 被差評的《笑傲江湖》第一百三十六章 那只是我用的筆名第三百六十九章 在美國第一百三十七章 我的文學創作之路第十八章 《雷雨》第二百零三章 讓文學歸於文學第十九章 新詩興起之日第一百零四章 人生的轉折點第二百七十七章 心照不宣第二百九十章 你們在法國受苦了第一百三十章 未來顯赫一時的家族第三十九章 詩霸是怎麼煉成的第二百六十四章 5月30日第二百六十一章 要罵就要罵的盡興第二百六十章 超級英雄的新夥伴第十七章 少女心思第八十七章 一個在中國的美國女人第三百二十章 涇渭分明的陣營第一百八十章 文學真正的作用第二百七十八章 偷偷改變世界的感覺第十三章 劣幣驅除良幣第四章 陰差陽錯第二百二十三章 地域文化的隔閡第二百七十三章 我的中國心第五十章 戰況升級第三百三十四章 又火了一把第一百三十六章 那只是我用的筆名第二百六十三章 這一刻的上海第二百九十二章 戲夢巴黎第二百六十四章 5月30日第九十八章 改變人們生活方式的發明第四十九章 林氏漢語拼音方案第三百零七章 血色黃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