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 一念之間

林子軒之所以沒有請魯訊寫序文,是因爲他摸不準魯訊的脾氣。

胡拾和周作仁都是很好說話的人,寫出的序文一定會誇讚林子軒的詩文。

按照後世林子軒對魯訊的瞭解,那是一個逮誰罵誰的主,林子軒詩文中大多是愛情詩,恐怕不合魯訊的口味。

萬一魯訊寫了一篇批評他詩作的序文,他是用還是不用呢?

用了序文他心裡不舒服,不用序文魯訊心裡不舒服,爲了大家都舒服,林子軒就沒有請魯訊寫序文。

反正周氏兄弟中有一個寫序文就夠了。

林子軒的詩集叫做《一代人》,低調而大氣,在收到胡拾和周作仁的序文後就可以印刷發行了。

與此同時,在美國,也有一件和出版有關的事情。

紐約大學,季鴻明正陷入掙扎之中。

此人正是當初幫助林子軒翻譯《老人與海》和《小王子》的留學生,他來到紐約留學有三年了,學習西方文學。

他出身官宦人家,祖上曾出過進士,不過在清政府倒臺後,家中逐漸衰落。

他憑藉着自己的能力考取了紐約大學的留學生,然而家中對他的支持有限,所以生活上不怎麼富足,或者說較爲落魄。

他有着自己的驕傲,看不起像林子軒一樣出身富商家庭的子弟。

可現實是殘酷的,在外國生活需要金錢。

季鴻明依靠寫一些文學評論賺錢,不過他的性子裡還有着傲氣,對中國的傳統文化較爲堅持,不大看得起西方文學。

這就很矛盾了,他學習西方文學,卻又看不起西方文學。

這其實代表着民國時期一批文人的真實想法。

他們想接受西方文化,又覺得這些國家才建立多少年,能有什麼文學,還不如中國傳統文化有五千年的歷史積澱。

這類人如果認真下來,放下成見,可以研究比較文學,或許會成爲學貫中西的大師。

不過季鴻明顯然不願意如此,所以他在文學評論這個行業沒有混出頭,甚至可以說混的很潦倒。

然而正是因爲他在這一行混過,才偶然發現了最近文學評論的一個新動向。

很多美國的文學評論家都在關注一本叫做《老人與海》的小說,紛紛對這本小說給予了高度的評價,甚至認爲這是一本難得的傑作。

是巧合麼?

季鴻明翻閱了紐約大學圖書館裡的文學類期刊雜誌,最終確信,被美國人讚譽的那本《老人與海》正是一年前他翻譯出來的那本小說。

經過一年的發酵後,世界級的名著終於露出了它應有的鋒芒。

季鴻明非常不解,那本言語直白,內容簡單的小說怎麼就一下子出名了。

他看了美國人的評論才知道,美國人崇尚那種堅持不懈,永不屈服的精神。

風燭殘年的老漁夫一連八十四天都沒有釣到一條魚,但他仍不肯認輸,而是充滿着奮鬥的精神,終於在第八十五天釣到一條身長十八尺,體重一千五百磅的大馬林魚。

大魚拖着船往海里走,老人依然死拉着不放,即使沒有水,沒有食物,沒有武器,沒有助手,左手抽筋,他也絲毫不灰心。

經過兩天兩夜之後,他終於殺死大魚,把它拴在船邊。

但許多鯊魚立刻前來搶奪他的戰利品,他一一地殺死它們,到最後只剩下一支折斷的舵柄作爲武器。

結果,大魚仍難逃被吃光的命運,最終,老人筋疲力盡地拖回一副魚骨頭。

他回到家躺在牀上,只好從夢中去尋回那往日美好的歲月,以忘卻殘酷的現實。

在美國人看來,這是一部具有象徵意義的作品,是一部異常有力、無比簡潔的作品,具有一種無可抗拒的美。

小說通過對這個人物的描寫,讚揚了具有頑強意志力,不屈服於失敗的人類,揭示了人類共同的命運。

體現了人類的人生哲學和道德理想,永不服輸的鬥士精神和積極向上的樂觀人生態度。

總之,似乎要把所有的溢美之詞都強加在這部小說之上。

季鴻明這才發現他雖然在美國生活了三年時間,卻根本不瞭解美國人的性格。

中國傳統文化講究中庸之道,提倡君子之風,和美國這種鼓吹競爭意識和永不屈服精神的國度截然不同。

在他看來沒什麼意義的小說,卻被美國人讚譽有加。

這是兩個國家民衆觀念的不同,那麼爲什麼林子軒能夠寫出這樣的小說呢?

在季鴻明眼中,林子軒就是一個喜好吃喝玩樂的紈絝子弟,是他最看不起的那類人。

他最近沒有關注國內的文壇,也不知道林子軒寫了新詩的事情,就算是知道,他也會認爲那是個和林子軒同名同姓的傢伙。

然而,正是這個他看不起的林子軒,卻寫出了一部令美國人稱讚的小說。

這讓季鴻明覺得沮喪不已。

在冷靜下來之後,他發現美國人正在尋找《老人與海》的作者,似乎這個作者在發表了作品後就消失不見了。

最先刊登《老人與海》的是位於波士頓的《大西洋月刊》,不過這家雜誌也不知道作者的下落。

他們給作者的稿費被退了回來,後來《大西洋月刊》的編輯還按照地址到紐約找了一趟,發現地址那裡早已住上了其他人,沒有人知道作者是誰。

作者的名字也很怪異,是個很難拼寫的單詞,甚至有人認爲是作者胡亂編造出來的。

一場尋找《老人與海》作者的活動被髮起。

有不少出版社想要找到作者,來出版這部《老人與海》。

在紐約,有些出版社的職員還隱約記得曾經有個年輕的黃種人來到出版社,想要出版他的小說,那本書似乎就是《老人與海》。

於是,《老人與海》的作者可能是亞洲人的傳言出現了。

是日本人,中國人,還是其他亞洲國家的人?

按理說,報紙雜誌上這麼長篇累牘的報道,《老人與海》的作者應該能夠看到,可至今還沒有人聲稱自己就是作者。

季鴻明看着報道,眼下只有他一個人知道《老人與海》的作者是林子軒。

他想着自己的處境,心中掙扎不已。

第八十九章 一個有益於中國電影事業的人第八十一章 文壇瑣事第三百六十三章一本小說引發的風暴第三百六十一章名士和狂士第二百零二章 連女裝也不放過第一百零九章 入戲太深第二十三章 爲藝術而獻身第一百三十八章 什麼是新文學?第二百二十一章 此間的北大第七章 新派武俠小說第三十五章 那些年,他們之間的恩恩怨怨第三百七十一章 最重要的一場演講第一百九十九章 那些書寫時代的女作家們第一百五十二章 看過才知道第七十三章 劇院裡的新聞發佈會第三百二十一章 千里姻緣一線牽第二十九章 明月歌舞團第三百章 未來已經改變第二百六十四章 5月30日第二百一十章 握手第三百四十五章 封神之作第二百六十三章 這一刻的上海第九十九章 來自童年的情結第三百二十六章 作家的聯合國第一百六十九章 法租界的新勢力第一百三十二章 新文學從來都是小衆的第三百零四章 滾滾紅塵中,有幸遇到你第二百六十二章 小孩子才分對錯,成年人只看利弊第二十六章 楊康之死第二百二十七章 思想有多遠,我們就能走多遠第一百六十五章 社會風俗大調查第一百三十四章 那些年,我們聽過的收音機第三十二章 靡靡之音,席捲而來第一百五十八章 民族工商業面臨的困境第三百三十四章 又火了一把第五十九章 一箇中國人在美國的遭遇第三百一十八章 永遠不要低估一位小說家第五十九章 一箇中國人在美國的遭遇第二百零一章 女孩的心思你別猜第三百零四章 滾滾紅塵中,有幸遇到你第一百七十九章 關東大地震第十章 對文藝女青年的攻略第一百四十九章 獨霸賀歲檔第二百二十一章 此間的北大第二百八十三章 尋找失落的世界第二十九章 明月歌舞團第六十一章 讓黑人兄弟們行動起來第二百七十七章 心照不宣第一百八十三章 逼我出絕招第三百七十章 一個新的時代來臨了第五十八章 美國第一位華人律師第三百六十四章與半個世界爲敵第三百七十一章 最重要的一場演講第九十章 兩種不同的道路第三百三十二章 千古大案第二百章 超越時代所遭遇的尷尬第二百三十一章 初爲人父第一百九十四章 不走尋常路第三百五十三章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第一次演講第一百六十一章 文化傾銷戰略第一百三十六章 那只是我用的筆名第一百二十五章 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第三百四十四章 秘書第五章 再見,康橋第四十六章 包羅《萬象》第一百零五章 和自己的過去告別第二百九十四章 冬天裡的一把火第三章 大預言家第三百三十九章 名人的花邊新聞第一百二十五章 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第二百三十一章 初爲人父第一百三十一章 童星第六十二章 《我有一個夢想》第二百六十五章 我們只有一個立場第二百一十八章 傳統文化的美第二百九十三章 再見,我的愛人第九十一章 出風頭第一百七十九章 關東大地震第二百二十四章 第三條路第三百七十章 一個新的時代來臨了第二十二章 出名要趁早第三百五十一章 甲午風雲第一百一十八章 鄉土小說的新方向第三百四十七章 打擂臺第二百五十七章 人固有一死第一百六十七章 創造社的困境第六十五章 敲門磚和交學費第二百二十六章 一棵開花的樹第二百七十三章 我的中國心第二百二十四章 第三條路第一百三十五章 曾經有這樣一所大學第二十二章 出名要趁早第二百八十一章 改變從不經意間開始第七十六章 專業和業餘的差距第三十六章 明星電影公司第二百三十五章 一個英雄的誕生第二百三十三章 東西方文化的差異第二百二十四章 第三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