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5章 湘東反擊戰

自段祺瑞第三次組閣後,徐樹錚就成爲政壇寵兒。他也躊躇滿志,以段閣後臺自居。有人說當時的北京政.府,一切軍國大計都在段手中,而段則一切取決於小徐,他簡直是內閣中的內閣,總理下面的總理。

段祺瑞剛愎自用,也特固執,他對徐樹錚的寵信,應該是他這種特質的另一種表現。小徐才氣高但卻不善於和別人合作,這便使他處於自我孤立的狀態。就算他做正確的事,只是因爲是他做的也大多會使人側目,更何況很多時候他做的事是錯的;特別是他得意的時候。因爲,得志便猖狂,或許是人性的一個弱點。

所謂旁觀者清,人們對別人的事,常常能看得很清楚,甚至很客觀。但是,論到看自己可能就沒那麼客觀了,這或許就是當事者迷。

人性的另一個弱點是特別容易高估自己,也就是說一個人能真正做到有自知之明,是很難很難的。不僅需要寬闊的眼界,也就是站得高看得遠,需要很高的學識,同時也需要很好的人品,很高的道德水平。這樣的人,世間就算有,也絕對不是徐樹錚。可以說,絕大多數人是做不到的,這應該就是個人的侷限性。要克服個人的侷限性,就要對個人的任性進行限制和監督,就需要集體的智慧補充個人的不足。或許,這就是民主共和,從根本上區別於封建專制和個人獨裁之處。

每個人都要爲自己的不當行爲,付出相應的代價,段的政治麻煩多數出在對小徐的過分寵信上。這一時期,小徐極力排斥直系,這是段所樂見的。可是,小徐此人是個喜吃獨食的傢伙,他受不了段系中有其他的紅人,這最終也只能使段成爲孤家寡人。

靳雲鵬和小徐都是名列段手下的四大金剛,靳雲鵬當了參陸辦公處主任,小徐是不高興的,於是便專門和靳作對。

靳開始想和小徐爭高下,但無奈段祺瑞這個主子總是站在小徐一邊,他一氣之下請假不辦公。小徐正求之不得,軍事大權便落到他的手中。

國務院秘書長張志潭本是小徐推薦的,不知什麼事辦得讓小徐不滿意,小徐便處處找張的茬,張也只得辭職。

段的文武兩大幕僚都和小徐鬧翻,讓人不解的是段卻視而不見。也許在段看來,有小徐一人足矣。其實,段也不是個容人之人,但卻能容一個飛揚跋扈的徐樹錚。

有一句古話:成也蕭何敗也蕭何。對段來說,則是成也小徐敗也小徐,至於成敗如何評說,就很難說了。

這時候,徐樹錚又突發奇想看中了直隸督軍的位置,想取而代之。他的如意算盤是升曹錕爲兩湖巡閱使兼湖北督軍,調湖北督軍王佔元爲江蘇督軍,這樣既解決了李純,又把直隸督軍的位置空開。

他以爲曹錕由一省督軍上升爲兩省的巡閱使,又仍掌一省督軍,應該會心滿意足的。不料這個消息傳出後,惹來的卻是曹錕“怒髮衝冠”。

直隸督軍是何等榮耀,曹錕認爲這是明升暗降。

於是四月四日發電給北京政.府,請辭兩湖宣撫使,在未獲批准前先請假一個月,以便到信陽雞公山養痾。

這是北洋軍人慣用要脅手段,都知道這不是真的有病和請病假。

與曹錕的行動相呼應,前線總司令吳佩孚亦致電北京,稱因所部作戰疲勞,請將全軍調回直隸休息。這是表示吳部隨時可以撤軍北返。

曹錕是主戰派的第一號大將,吳部是湖南戰場上的主力,這兩個人打退堂鼓,段祺瑞武力平南的大業肯定功敗垂成。

段祺瑞搞清楚發生了什麼事後,這一次倒沒有袒護小徐,而是急令他親到到漢口向曹錕道歉,勸阻曹錕和吳佩孚。

段祺瑞三度組閣前,一切有利的情勢都傾向於他,可是等他上臺後,情況就兩樣了。皖系和主戰派的軍閥擁護他是自有打算的,希望因爲作戰而能分到日本的借款和軍火,同時因爲作戰而各自可以截留國稅,買馬招兵。

奉軍入關前劫奪了一批軍火,段上臺不久,第三批從日本運來的軍火又在塘沽被奉軍劫收。

如果照第三期的北軍對南作戰計劃,一個月打下湖南,三個月平定兩廣,至多半年內就可以完成全國武力統一。可是天下事就是那麼不如人願,在湖南作戰的直軍,於佔領長沙後,藉口餉械不敷,進兵緩慢。

段鑑於前方軍事進行不如理想,而主戰派內部又不和睦,乃決定自己“南巡”到漢口召集一次大規模的軍事會議。

會議的目的是消除前方厭戰情緒,振奮精神打仗。同時要消除內部的裂痕,尤其是直皖兩系的裂痕,從而促成北洋派的大團結,以便部署對西南五省的全面進攻。

此時,北京的政治形勢已成一面倒之勢。新國會召集後,總統即將改選,今後段自己將是北洋派唯一的領袖,自然需要內部的大團結。

段祺瑞在國務會議上提出南巡計劃,全體閣員都加反對,他們的反對也是有理由的。不久之前馮國璋以總統之尊曾往“南巡”,使得人心惶惶,如今總理又要南巡,豈不更增政局的不安,加深了時局的複雜性。

段不顧閣員的反對,決定南巡,先發電給李純、陳光遠、張敬堯、張懷芝到漢口參加軍事會議。

四月二十日段由京漢鐵路南行,二十一日經過鄭州,河南督軍趙倜登車隨行。二十二日抵漢口,從循禮門下車,直奔劉園的曹錕司令部。

可是,段所召集的督軍會議卻異常冷落,被邀請參加會議的四個督軍,沒有一個前來漢口參加。

李純和陳光遠是主和的直系,心中有所顧忌,自然不敢赴會,而主戰的張懷芝和張敬堯也託詞“軍情緊急”而不與會。

張懷芝不來是和曹錕有了隔閡。曹錕駐節漢口時,《順天時報》說他曾在青樓中選到一位姨太太,張懷芝是曹錕把兄,就去電責曹不應“軍中行樂”。曹大爲光火,認爲張根據“無稽之言”破壞他的名譽,從此便和張斷絕往來。

張敬堯不敢離開長沙,是因他自知在湖南不受歡迎。吳佩孚有戰功又有人緣,如果他離開長沙,吳佩孚可能會取他的督軍位子,所以也不敢前赴漢口。

段覺得張懷芝是第二路軍統帥,如不與會,漢口的督軍會議勢必流產。所以一定要張來,並命他接到電報立刻動身。

二十四日張懷芝到了漢口,段在曹錕和張懷芝之間作了合事佬,張向曹道歉了事。

段祺瑞在漢口主持的軍事會議,參加者有曹錕、張懷芝、王佔元、趙倜四個督軍,徐樹錚當然也參加。江蘇、江西、湖南、安徽、山西、陝西、奉天督軍則派代表出席。

段在會議上說明團結北洋派的重要性和貫徹對南作戰方針的決定,然後提出第四期作戰計劃,發交有關各省按照計劃執行。

關於總統問題,主戰派內部存在不同的兩種意見:

一種是主張以臨時參議院代行選舉權,選舉總統;一種主張迅速召集新國會以便如期進行總統的選舉。

段決定採取後一種辦法。

曹錕和王佔元聯合請求恢復陳光遠的原官,撤銷王汝賢、範國璋二人的處分,對馮玉祥不究既往。這樣一來,就促使漢口的督軍會議對直系的態度有了大的轉變。

曹錕現在如日中天,段祺瑞此時自不敢冷落他。加之現在曹表示要對直系和好,也正符合段的北洋派大團結的心意。當他失意時,極力煽動皖、直對立,是爲了拆馮國璋的臺。現在他大權在握,自然要高唱團結。

爲了真的表示對直系的合好,,段祺瑞電約倪嗣沖、盧永祥兩人先到南京等候。

二十五日晚,段由漢口動身,乘楚材軍艦東下 二十六日在九江和陳光遠見面。二十七日到南京和李純見面。並且在李純、倪嗣沖、盧永祥三人間做調合人。

二十七日晚由津浦路北返,二十八日回到北京。

聯軍自棄守嶽陽、長沙後,兩廣巡閱使陸榮廷決定:湘桂粵聯軍全部退駐衡山、永州一線,“暫取守勢”;商請川、滇、黔靖國軍立即出川東下,進取鄂西,以分敵勢;桂粵兩省集中全力進行討龍濟光作戰,以肅清後方隱患。

這時,潭浩明已率桂軍退到祁陽、寶慶地區,把湘軍甩在湘潭、衡山一帶。

湘軍退守衡山等地後,程潛、趙恆惕、劉建藩、林修梅、林祖涵等舉行緊急會議,決定依靠湘軍自己的力量,對敵組織頑強抵抗,確保湘南。

他們分析認爲,在南犯的三路北軍中,中、右兩路是主力,唯左路張懷芝所部系由四省軍隊湊合而成,指揮關係紊亂,戰鬥力較弱。如將該路敵軍擊破,則其餘兩路必不敢輕進。

於是決定以趙恆惕爲湘東前線總指揮,劉建藩爲總參謀,集中退到衡山一帶的湘軍一萬一千餘人,並聯絡退守安仁的馬濟所屬粵軍和李書城之援鄂軍,共約二萬人,對北軍左路軍實施反擊。

程潛、林修梅、吳劍學等率四千人扼守衡陽,阻擊從正面進攻之敵。

北軍左路軍進展遲緩,在吳佩孚、張敬堯部進佔長沙後,才由贛西進入湘東。

四月十五日,其先頭部隊施從濱師佔攸縣,不久,李傳業之安武軍和張之傑的贛軍一旅也進抵攸縣,分別駐於攸縣城外之馬鞍山、桑田、小集、朱亭等地。

二十日,施從濱師第一、第二旅由攸縣分別經馬子坡、桑田繼續南進,企圖進據安仁,進而攻取永興、郴縣,儘快實現直指廣東的作戰計劃。

根據敵軍上述行動,趙恆惕等率部於四月二十日由萱洲渡湘江,秘密進入霞流市、吳集和青山衝地域,待機殲敵。

湘軍擬由五個方向對正在行進中之施從濱師發起突然攻擊:

駐安仁之馬濟率粵軍自淥田經桑田出和尚坳、五里牌,攻攸縣之南。

劉建藩所部由草市、楊林出馬鞍山,經馬子坡、皁角市攻攸縣之西。

趙恆惕所部分成兩路,一路出黃泥塘以配合劉建藩部出擊,一路由毛陳橋攻敵之側背。

李仲麟部攻小集,李書城部爲總預備隊。

四月二十一日,劉建藩率部首先深入到攸縣與桑田之間的皁角市,與粵軍一道,完成對施從濱師部隊的合圍。

雙方激戰兩晝夜,施師損失大半,餘部向茶陵逃竄。

四月二十三日,駐攸縣之北軍一部,向劉建藩部側後迂迴,適與趙恆惕所部出毛陳橋之部相遇,遭到迎頭痛擊,縮回攸縣。

下午,湘軍合力向攸縣城發起總攻,守敵不支,分向醴陵、茶陵方向逃竄,湘軍一舉攻克攸縣。這一仗,共斃敵千餘名,俘敵數百名,奪獲飛機兩架。

四月二十四日,湘粵軍分數路追擊敵人。

劉建藩和湘軍第一師第二旅沿新市、黃土嶺(今皇圖嶺)大道向醴陵攻進。

第一師第一旅由新市出賀家橋,作爲策應。

馬濟粵軍一部守攸縣,一部進擊茶陵。

李仲麟部攻克小集後,即會合李書城部反擊朱亭之敵,爾後向淥口推進。

第223章 熱心社會事務第21章 被矇在鼓裡第222章 治軍嚴仁第39章 全力追剿第520章 胡適談五四運動第524章 所謂“問題”與“主義”的論爭第344章 北歸第31章 戊戌變法第330章 歷史意義深遠第613章 虛位以待第496章 胡適的憂慮第435章 就職演說第274章 號召討逆第466章 保護進步人士第479章 新人物第383章 風口浪尖的黎元洪第186章 成功出走第481章 學在“澄衷”第369章 桂系的日子不好過第275章 洪流滾滾第320章 南北一致要求和平第377章 你就是我,我就是你。第12章 平叛第491章 求博第170章 汪鳳瀛和梁啓超第282章 四川內戰第568章 無心栽柳柳成蔭第431章 勤工儉學第136章 民心所向第485章 昭君出塞新曲第424章 學術成果2第321章 談和障礙重重第140章 袁世凱的心病第213章 陝西、湖南護國獨立第511章 完婚第583章 禍不單行第27章 如願以償第296章 兵分兩路第360章 唐繼堯的選擇第442章 春風化雨第512章 《建設的文學革命論》第294章 曹錕第579章 文憑造假和南遊第99章 六路北伐第331章 歷史是在前進的第606章 努力支撐殘局第197章 廣西護國獨立第537章 西方的孔子第281章 黯然離開第325章 僅用了二十二天第80章 越是不來越是要請第337章 厚臉皮的王揖唐第50章 過街老鼠第81章 戰漢陽第484章 競業旬報第31章 戊戌變法第536章 杜威和五四運動第125章 中國憲政之父第406章 讀書啓蒙第108章 叫囂戰爭的人一般是從不上戰場的第121章 黎元洪和張振武第33章 告密第4章 當官真好第288章 衡山、寶慶之戰第435章 就職演說第275章 洪流滾滾第187章 唐繼堯第496章 胡適的憂慮第329章 “五四”運動第139章 慶典第215章 和觀音同日出生第187章 唐繼堯第390章 內幕第195章 師直爲壯第385章 黎元洪的新內閣第362章 桂系的潰敗不可避免第278章 遍街可見的辮子第387章 最大問題第234章 祭天和新政第360章 唐繼堯的選擇第340章 靳雲鵬組閣第559章 被迫離開中國公學第593章 苦撐待變第134章 較量第497章 書生本色第164章 芥蒂第177章 所謂的民意第160章 二十一條第577章 丟掉和平幻想積極投身抗日救亡第214章 夢斷紫禁城第523章 胡適的多研究些問題,少談些主義第221章 得遇明主第537章 西方的孔子第356章 “小媳婦”難當第156章 隔靴搔癢第548章 再出國門第517章 倡導"易卜生主義"第275章 洪流滾滾第287章 傅良佐督湘第370章 孫中山力主北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