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列顛法西斯蒂”和“帝國法西斯聯盟”這兩個組織,都沒有形成大的氣候,真正需要警惕的是一個叫做奧斯瓦德·莫斯利的男人。
這傢伙出身於英國貴族家庭,21歲的時候還是保守黨,接着加入思想激進的工黨。隨着英國社會矛盾日益激烈,工黨也不能滿足他了,繼而變成法西斯主義者。
莫斯利如今正在意大利考察墨索里尼的新政,受到墨索里尼的親自接見,對法西斯政體極爲崇拜。他再過幾個月就要返回英國,聯合英國的其他法西斯團體,共同組建“英國法西斯聯盟”,並迅速完成對英國法西斯勢力的整合,將一盤散沙的英國法西斯各大派別組織起來。
此人1936年結婚時,婚禮直接在德國納粹宣傳部長戈培爾家中舉行,希特勒以貴賓身份親自出席。至二戰正式爆發前,莫斯利已經當上英國的勞工部長,旗下法西斯成員甚至在英國議會混到一定的席位。
如果不是二戰及時爆發,掐滅了英國法西斯的發展勢頭,整個英國還會繼續法西斯化,說不定莫斯利能夠變成英國版的希特勒。
法西斯在英國能夠迅速發展,主要還是英國的情況太糟糕了。失業工人數量已經接近300萬,國內不時就要爆發大罷工,去年的貿易逆差達到1億英鎊。英國的政治、經濟、社會、文化各方面,都出現了嚴重的危機,英國的文明正在走向沒落。
湯因比最近出版了一本《國際事務概覽》,他在開篇就指出:“這個偉大、古老、一直是成功的社會的成員們正在自問:西方生命及其成長的長期歷程,是不是正在他們的時代很可能將到終點?”
眼光卓著如湯因比這樣的史學家,都在公開質疑資本主義了,可想而知西方社會遭遇了何種可怕的災難。
遠在大洋彼岸的美國,此時的失業工人超過1500萬,半失業者難以統計。超過100萬的農民破產,農民每年的平均收入只有48美元,還不如中國的普通產業工人賺得多。
由於沒錢購買汽油,一些中產階級和農場主,不得不用牛馬等牲畜來拉汽車。美國少女爲了餬口,冒着懷孕的危險以10美分一次的價格出賣肉體——沒錢買避(和諧)孕套。後來美國決定加入戰爭打二戰,大量擴充軍力,結果應徵的美國人有40%因體質不合格遭淘汰——長期營養不良造成的。
資本主義世界,正在經歷一場前所未有的危機。
接下來幾天,周赫煊一直待在英國皇家國際問題研究所,跟湯因比等人討論世界局勢的發展。
“美國的問題很嚴重,但關鍵矛盾還是在歐洲,”湯因比抽着雪茄吞雲吐霧,“就像你所說的,世界正在醞釀一場大戰,一切問題都要靠這場大戰來解決。”
周赫煊道:“現在的英國政局如此混亂,你怎麼不站出來呼籲幾聲?”
湯因比搖頭說:“我只是一個學者,負責給政府分析問題並提出建議。像我這樣的學者很多,而且理念各自不同,英國皇室和內閣究竟會聽誰的,只有他們自己才知道。”
周赫煊笑道:“他們好像選擇了最糟糕的一條路。”
“是的,確實是最糟糕的選擇。”湯因比無奈苦笑。
如今的英國國王是喬治五世,一位擅長妥協的君主。在一戰期間,喬治五世爲了安定民心,不得不放棄德國姓氏改姓溫莎;面對愛爾蘭起義,他建議國會採用溫和的和解政策處理。
說得好聽一點,這是一位仁慈的君主。說得難聽一點,喬治五世喜歡和稀泥,遇到困難糊弄着就解決了,拋開核心問題不去管,只要能拖着穩定大局即可。
去年英國內閣倒臺後,各種派系力量鬥爭不斷。英王喬治五世又出來和稀泥,任用工黨“叛徒”麥克唐納組建聯合內閣——這個內閣政府是多黨聯合組成的,有保守勢力、有工黨成員,也有魚目混珠的社會主義者、法西斯主義者,反正混亂不堪。
如此內閣政府根本別想有長遠眼光,黨派之間互相爭權拖後腿,遇到具體事務就頭痛醫頭腳痛醫腳,遇到國際問題就一拖再拖維持穩定。
說白了,這一屆英國聯合內閣的施政策略,實質上就是眼睜睜看着局勢惡化,選擇了一條慢性死亡的道路。
社會改良?不敢。
貿易保護?不願。
整軍備戰?不妥。
插手歐陸?不能。
湯因比面對這樣的英國國王和內閣,頓時生出和周赫煊一樣的無力感。他倒是能夠提出許多施政策略,但當權者不聽啊,周赫煊也向常凱申、張學良提出了很多建議,兩人同樣只聽不取。
“對了,”湯因比取出一封邀請函,“喬治王子請你參加舞會,他和王妃都非常喜歡你的《泰坦尼克號》。”
“喬治王子?”周赫煊有些沒反應過來。
湯因比解釋說:“國王的次子艾伯特,一位喜歡抽菸的紳士。”
“哦,是他啊!”周赫煊猛然醒悟。
喬治王子,就是未來的英國國王喬治六世,超長待機伊麗莎白女王二世她爹。再過兩三年,等現任英王喬治五世去世,而哥哥愛德華八世又自願退位,喬治王子就要心不甘情不願的登基做國王。
這是一位“平民”王子,因爲從小就被認爲沒有繼位的可能,所以過得自由自在無人管束。他喜歡抽菸、喜歡喝酒、喜歡文學藝術,就是不喜歡政治,可他後來偏偏就成了英國國王。
周赫煊笑問:“舞會是什麼時候?”
湯因比說:“下週六,你最好能帶一個舞伴,需要我幫你物色嗎?”
“不用了,我自己會找。”周赫煊道。
在前往參加喬治王子的舞會之前,周赫煊還要前往皇家藝術學院講學,這檔期安排得夠緊密的。等這些活動參加得差不多,周赫煊就該返回中國了,英國工黨領袖、前外交大臣會跟他一起出發,那位老先生的藉口是到中國做考察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