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80 家訪

抗戰時期的教育發展,有兩個最爲顯著的成就——

第一,國家教育重心,由戰前的高等教育,逐步向初等教育轉變,主要是義務教育和掃盲工作的普及。

國府明令規定:每鄉鎮設中心小學,每保設國民學校,均包括兒童、成人、婦女三部分,使民衆教育與義務教育打成一片。

當然,不喜歡國黨的朋友,也可以噴國民政府是在甩鍋。因爲初級教育屬於地方自辦,主要經費由地方自籌,中央政府每年只撥發一定數額的補助款。

不過在1940年以後,由於地方財政困難,行政院和國防最高委員會又出臺規定,將初等教育經費列爲“特種基金”納入預算,並嚴禁地方政府擅自挪用。這一舉措,極大的提高了初等教育普及率,中央政府也相應的增加了初等教育經費。

第二,中高等教育,由戰前的精英教育,逐步向平民教育轉變,一定程度打破了知識壟斷。

以前能讀大學的,除了師範專業以外,基本上都屬於有錢人家子弟,至少也得出身於小康家庭,寒門大學生少之又少。

但在抗戰期間,由於大量學生隨學校內遷,很多都失去了生活來源。別說讓他們交學費,就解決溫飽都夠嗆。

於是國府採取“貸金”制度,說白了就是給學生髮放助學貸款,這些貸款其實是不用償還的。到後來,“公費生”取代了“貸金”制度,公立高中等學校直接由政府負責養學生。

貸金制和公費制,讓無數貧寒子弟能夠免費讀中學、讀大學,這種情況在戰前是不可能出現的。後來60年代到70年代的社會中堅力量,不管是新中國還是臺灣,大部分都受惠於戰時教育的貸金制和公費制。

雖然學生們普遍吃的是垃圾伙食,但至少能吃飽飯,至少能讀書不是?這方面真不能苛求太多,畢竟國家財政困難,光是每年養學生的錢就夠養幾個精銳師了。

整個全面抗戰期間,教育經費僅次於戰爭經費,甚至遠遠高於發展農業和工業的預算。

所以陳立夫後來纔有底氣說:“我自問七年教育部長,對得起國人。”

可以想象當年的情景,從國府高層到社會底層,中國人在咬牙堅持抗戰的同時,拼盡了全力發展教育事業。就好像一個窮苦人家,在外面受欺負,家裡也餓着肚子,卻勒緊褲腰帶供孩子們讀書——似乎這樣就能看到一絲對未來的期望。

這種教育工作不僅是在大後方進行,國府還在日本佔領的淪陷區,建立了102個教育指導區,涵蓋18省6市。派遣大批教育幹部奔赴淪陷區,從事公開或秘密的教育活動,聯絡吸收敵佔區的中小學教師,消滅抵抗日本人的奴化教育,並積極引導淪陷區的中學畢業生到大後方來上大學。

當然,戰時教育從整體來說成果顯著,但對具體師生而言就是各種弊病。工資太低、吃得太差、條件太苦……老師和學生們有太多可以抱怨的地方。

特別是在大學裡面,國府大肆推行黨化教育,並強迫學校領導集體入黨。這讓追求學術自由的先生們如何能忍受?

就拿西南聯大來說吧,從院校領導到系主任,不管你願不願意,都會主動發給你國黨的黨員證。有些人對此無所謂,有些人則堅決反對,比如聞一多。

南開校長張伯苓的態度是能躲就躲,聽說有人要來發黨員證了,他立馬跑路。被人堵在家裡勸說入黨,張伯苓就各種打哈哈敷衍,甚至孔祥熙等人來做說客也沒用。

但張伯苓終究還是入黨了。

半個月前,國黨秘書長吳鐵城親自拜訪,領走時把一張黨員證放在桌上。張伯苓本想退回,但打開證件一看,發現入黨介紹人一欄寫着“常凱申”,他只能苦笑着收下。

……

陶行知離開沒幾天,張伯苓也來到了周公館。

張伯苓不是來找周赫煊籌款的,雖然南開中學和南開小學屬於私立,並不能得到中央財政的“貸金”扶持,但張伯苓根本就不缺錢用。他是弄錢的高手,以前張學良主掌華北時搶着給他捐款,現在常凱申同樣主動給他捐款。

在各方機構都資金缺乏的時候,張伯苓甚至有錢接管其他學校,比如三年前就把自貢的蜀光中學併入南開系統。

周赫煊抱拳道:“什麼風把伯苓先生吹來了?”

張伯苓開玩笑說:“我是來給學生做家訪的。”

小維烈去年就已經升入南開中學,並唸完了高一,下學期就要念高二。

做家訪什麼的,當然是說笑,現在暑假都快放完了。

周赫煊道:“犬子頑劣,麻煩張校長了。”

張伯苓哈哈大笑:“如果人人都能如貴公子那般,我倒希望能多出現幾個頑劣學生。雖然我不經常到學校,但每次去視察的時候,都聽老師們說南開中學出了個天才。”

“他的文科還是不行啊。”周赫煊連連搖頭。

張伯苓也收起笑容:“確實。我親自審閱了維烈上學期的試卷,他的國文水平都不夠初中畢業,是該好好下些苦功夫了。”

周赫煊說:“我不會允許他再跳級。”

聊了幾句孩子的話題,張伯苓終於說到正事。他抱拳正色道:“明誠,西南聯大已經收到你派人送去的物資,梅校長寫信託我來當面致謝。”

“一點心意而已。”周赫煊說。

“不管如何,明誠此舉都是幫西南聯大解決了實際困難。”張伯苓道。

兩人好久不見,各自聊起近況,又談了一番時局,以及教育界、學術界的各種趣事。

突然,張伯苓問:“明誠可認識張正權?”

張正權就是張大千,周赫煊道:“曾在天津見過一面。怎麼了?”

張伯苓有些氣憤道:“我剛從成都回來,聽四川省立博物館的馮漢驥館長說起一件事。馮館長前幾天收到一封舉報信,狀告張正權肆意毀壞塗抹敦煌壁畫,已造成無法挽回之巨大損失。”

這是張大千一生難以抹去的污點,周赫煊在穿越前略有所知,但並不瞭解具體的情況。

“此事屬實嗎?”周赫煊問。

張伯苓說:“暫時還不知真僞,但寫信告發者亦非無名小卒,恐怕不會輕易的信口開河。張正權此人跟國府要員交往甚密,更與于右任先生是至交好友。在沒有取得足夠證據的情況下,無人敢動他,甚至都不好直接登報譴責。”

周赫煊問:“誰寫信告發的?”

張伯苓說:“衛聚賢。”

“那應該是真的。”周赫煊說。

衛聚賢是清華國學研究院的第二屆學生,師從梁啓超、陳寅恪、王國維、趙元任、李濟等人,還擔任過南京古物保存所所長,他本人亦是著名的考古學家。

張伯苓說:“衛聚賢正準備從敦煌回四川,他沒有能力阻止張正權。四川省立博物館也要等他回來,得到確切證據纔敢發聲譴責。”

“我去看看吧。”周赫煊說。

傻等着衛聚賢回四川,那黃花菜都要涼了。

歷史上,四川博物館也沒能力阻止張大千,只能寫信給中央博物院告發。中央博物院對此很重視,於是請求教育部組織考察團前往敦煌,等考察團抵達敦煌時,張大千已經持續毀壞了敦煌壁畫一整年。

奈何張大千手眼通天,居然連教育部考察團都無法制止他,又在敦煌胡搞了幾個月才自行離開。

871 PTT會員106 去東北074 差事834 否極泰來845 統一戰線模範省271 川越657 老蔣的參謀長113 畫畫916 《黑土》出版925 大智若愚091 活曹操907 超級抗日英雄的誕生456 默契469 屁股歪了,腦袋也不好使941 損招498 支招431 中國工人1002 不可接觸者1034 爭論的背後989 西北匪事906 中國隊長625 大中華戲院005 千字一元227 內外妥協881 陽明洞005 千字一元1048 聯合政府565 逢場作戲363 魯樑罵戰526 文物南遷977 具有中國思想的美國顧問054 詩人周赫煊599 創作989 西北匪事503458 談不攏啊001 初到津門128 文妖周赫煊838 史觀982 西行306 無休無止的學潮116 樣品721 北邊兒的委員長041 利益使然1028 閉門讀書070 慘案906 中國隊長232 仙俠小說966 初步接觸390 北方教育界的破事741 泰迪周891 離開932 派出記者451 閒談1046 美軍妥協777 大資本家688 歡慶144 翹家千金957 未來的漢學家439 國恥372 留學生025 各有所憂190 廣播電臺338 邀請733 交鋒汗,更正一下685 手術182 推薦你一本好書572 畢業季878 又喜又憂的周至柔679 偉大的矮子民族664 交易571 凝聚616 交易970 顧問545 烏煙瘴氣419 科普532 二十九軍350 回家123 國際友人579 太虛大和尚021 大賢遺野085 魔幻現實主義812 人類社會太極八卦系統602 開山祖師281 開飛機賀喜345 心腹305 靈均149 我是他未婚妻863 中國人和猶太人的交易809 詩歌朗誦527 北平分會成立246 機器和人力的比賽819 七七事變646 賺錢與花錢240 教育部現狀283 斷章538 磺胺的威力136 青幫百相733 交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