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琪的飛機降落時間沒有延誤。
在從機場回家的路上,耿植就跟李琪說了華濤傳媒收購熾鳳電視臺的事:“熾鳳電視臺被收購的事,你聽說了沒?”
航程並不算很長,李琪倒是不累。她笑着點頭說:“聽說了!你在擔心?”
耿植點點頭,伸手握住她的一隻手,笑着說:“總覺得這事不太對勁。會不會對鼎雲有影響?”
李琪搖頭,說:“暫時還不知道。不過也就是水來土掩。華濤傳媒雖然強,但它也只是強在傳媒。鼎雲更重要的業務,在娛樂文化。”
她頓了頓,說:“其實前些天我去京城,主要就是跟華濤集團談判。他們想進入娛樂圈。”
“他們不是在好幾家娛樂公司有股份?他們好像也投資不少影視作品。”
“他們確實有在一些娛樂公司參股了。但是他們做不了主。而且,他們沒有院線。影視作品的製作只是其中一個組成部分,發行渠道也不可或缺。他們沒有自己的發行渠道。”
“他們找鼎雲,是想拿到發行渠道?”
李琪冷笑,說:“他們的胃口太大。想要投資鼎雲,提出要佔30%的股份,而且還要求鼎雲在兩年之內上市。”
鼎雲雖然集團,但那是因爲它旗下有十幾家子公司。但鼎雲卻是完全屬於李琪的私人企業。
那是李家給李琪的嫁妝。這份嫁妝其實很豐厚。影視城的那片十五萬畝的土地,是李琪私人所有的。僅僅是這片商業用地就至少價值兩百多億。
而李琪並不缺錢。
她在上學時期就賺到不少錢,回國在金融市場也有投資,加上李家給了她一筆作爲嫁妝一部分的鉅款。
她不缺錢,鼎雲集團就不需要從股市圈錢。或者說,鼎雲集團暫時也沒有需要圈錢的投資計劃。
耿植是知道這點的。他皺眉說:“要讓鼎雲上市?他們大概是包藏禍心吧。”
鼎雲一旦上市,流通股就不在李琪控制之下,而且鼎雲上市就必須有足夠人數的董事。那也意味着李琪最後手中的股份不一定能繼續掌握鼎雲的控制權。
“雖然華濤背後有陸家的背景。但只要李家在,他們不敢霸佔鼎雲,他們提出的條件,只是想要在鼎雲有足夠的話語權。”
李琪給耿植分析說:“華濤傳媒之前一直專心做傳媒,但是國家的新聞法,對傳媒行業的壟斷非常敏感。在國內,華濤傳媒已經沒辦法用控股的方式在傳媒行業擴張。他們大概是看到娛樂圈正處於重新洗牌時期,想要渾水摸魚。”
耿植有點不明就裡。新聞法確實限制了傳媒壟斷,對個人和企業實質控制的媒體佔市場份額有明確的限制。爲的就是防止有人對國內輿論的控制。
但娛樂圈重新洗牌,又是個什麼說法:“你說娛樂圈在重新洗牌?”
李琪點頭,說:“我也是和他們談判後才察覺這個變化的。去年的娛樂圈醜聞,肯定有華濤傳媒的推波助瀾。”
“他們是媒體,報道也很正常。”
“但是我回頭想想,華濤傳媒控制的媒體報道是最起勁的,而且對娛樂圈的黑幕是報道最多的。他們的報道很明顯是在往壞的方向引導民衆。”
李琪頓了頓,又說:“春節檔的輿論導向也是他們在操作。”
耿植回想了一下,點頭說:“他們的電視臺今年對電影行業的報道確實多了一些。”
那些電視臺的新聞針對影視行業的關注度確實過度了一些。比如,一些電影人抨擊電影公司的言論,被一些媒體輪番報道。那些媒體似乎大多是華濤傳媒控制。
他想到這些,有些驚訝:“你的意思是說,他們收購熾鳳,是針對鼎雲?”
“那倒不是。”李琪笑着搖頭說。“他們可能想在虞城設立一個根據地。專門製作影視作品。”
“爲了製作影視作品,收購電視臺?”
這話有點說不通吧。不過耿植腦子閃過一個想法,皺眉說:“你是說他們是想借助影視城?”
李琪看着他的眼睛閃着讚賞:“虞城影視城是全國最大,也是功能區最齊全的影視城。在虞城,幾乎所有歷史階段的影視作品都可以在這裡完成製作。所以虞城纔會成華國影視中心。而現在不可能有那麼大的地方用來建影視城了。甚至影視城這樣的項目不一定能獲得許可。現在國內已經有六個大型影視城,已經飽和了。”
耿植接口說:“如果是這樣,那他們接下來肯定是要運作熾鳳電視臺上星。一個上星的電視臺,可以吸引更高級別的人才,而且用人成本更低。他們不直接成立電影公司,是因爲他們還需要製作電視劇和其他節目。而有一家電視臺作爲根基,那些電視劇和節目就有了基本的發行渠道,減少製作的虧損風險。而且有一家電視臺在虞城,可以跟虞城電視臺搶本地節目資源。那纔是他們的目的?”
李琪笑着說:“大概是那樣吧。我能想到的,和你想的差不多。他們其中一個目的應該是想通過在虞城的競爭,倒逼我接受他們的條件。”
耿植又想到李琪剛纔提到的一句話:“你剛纔說華濤傳媒背後是陸家?”
“嗯。陸家控股的四家公佔了27%的股份,而華濤傳媒的流通股佔了總股本49.3%。”
也就是說陸家在華濤傳媒董事局佔了超過半數的股份。那已經實現實際控制。
耿植皺眉說:“你說這其中有沒有陸道明的手筆?”
“這個暫時說不清。陸道明是陸家嫡支子弟。他是現在陸家掌門人的弟弟,是上一代陸家家主的老來子。他在陸家的地位應該不低。”
耿植還是第一次確切地知道陸道明的身份。
“方導和章導都認爲陸道明投資拍攝《崑崙》是太急了。你說他那麼做會不會和華濤傳媒進入娛樂圈的計劃有關?”
李琪想了一會才明白他的意思,不確定地說:“就算他想推動娛樂圈明星片酬要價不合理,也沒必要自己去做吧。”
耿植卻不那麼認爲:“想要引起一個全民關注的大話題,失敗的人必須有足夠的名氣。而且正是那是他第一部自導自演的電影。這部電影才被那麼多人關注。你忘了電影協會在檔期前夕的調查?計劃看《崑崙》的影迷佔28%以上。之前哪有過那麼高比例電影?”
他頓了一下,說:“高投資、國際巨星自導自演,最後票房失敗。還有什麼比這個話題更大?”
李琪聽着,覺得有點道理。但她還是覺得想不通:“陸道明似乎爲那部電影花費了一年半多的時間……”她突然頓了一下,笑着說。“是了。如果他不認真,話題就起不來了。”
耿植點頭說:“對啊。他不認真就真的是要掉粉了。但現在呢?《崑崙》是失敗了,但外面最多是說他經驗不足。電影失敗的主要責任在於那些演員沒演好和剪輯,而不是他。說實在的,我覺得他在《崑崙》裡面的演技完全不在他的水準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