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七章:東籬先生

bookmark

“四哥,你緊張嗎?”

肅王跟在張宗年身後,小聲問裕王。

裕王點點頭:“自然緊張,皇太爺、皇爺爺和父皇的老師都是東籬先生的弟子,要去見他,能不緊張嗎?”

張宗年一邊引路,一邊用餘光瞟着身後的四個少年,臉上帶着笑意。

這幾年東籬先生年歲漸高,學術之路又遇到瓶頸,已經很少過問世事,即便是此次辯論也鮮有現身。

這次東籬先生主動邀請徐銳,徐銳又堅持帶上其他三個少年,看着這四個人中龍鳳,年少青春的模樣,張宗年總想着他們或許能給那個遲暮的老人帶來一點活力。

轉過一條小徑,張宗年帶着四人來到一個小院麼門口,牌匾上寫着“暖閣”二字。

“到了,進去吧,家師就在裡面等着你們。”

張宗年朝暖閣一指,笑着說到。

徐銳點了點頭,若無其事地走了進去,其他三人卻是相互看了一眼,深吸一口氣,穩了穩心神纔敢往裡走。

小院清新卻談不上雅緻,除了兩間青磚瓦房之外,便是滿院子枯萎的瓜果蔬菜,想來當開春之後,這裡又會變一片田地。

在這片枯萎的田地裡,一個老農帶着斗笠,默默鏟着積雪,汗流浹背,不時用破舊的棉衣袖子擦去額頭上的汗珠。

“老人家,請問東籬先生住在哪間屋子?”

徐銳走到老人身後,拱手問到。

老人轉過頭,笑眯眯地望着徐銳,他皺巴巴的老臉上滿是皺紋,牙齒大概已經掉了不少,乾癟的嘴脣往裡翻着,不過看上去精神矍鑠,還有一膀子力氣。

裕王三人剛好進門,黃正元一見這老人的模樣立刻“噗通”一聲跪倒在地。

“學生黃正元,見過師祖!”

師祖?這個老人就是東籬先生?

徐銳一驚,他實在很難將這個老農的形象與儒家第一人聯繫起來。

那老人也是一愣,笑道:“原來是新科狀元當面,不錯,不錯,你如何認識老朽?”

黃正元叩首道:“學生師承鑫豐鴻儒劉子光,七年前家師進京爲師祖拜壽,學生曾有幸隨家師見過師祖一面。”

東籬先生微微點頭:“原來是子光的弟子,果然不凡。”

說着,老人扔下手裡的雪鏟,對裕王和肅王拱手道:“二位便是裕王爺和肅王爺吧?幾年不見,都長這麼大了。”

兩位王爺連忙下跪道:“學生趙恆(趙榮)見過師祖!”

兩位王爺雖然身份尊貴,可論起輩分卻都是東籬先生的徒孫,別說是他們,就算是宏威皇帝見了東籬先生也得行此大禮。

沒想到東籬先生地位竟然如此之高,在場三人才一見面便紛紛跪倒在地,只有徐銳一個人還站着,不面有些尷尬。

見徐銳撓了撓頭皮,一副爲難的樣子,東籬先生笑道:“你又不是老朽的徒孫,就不用爲難了,孩子們都起來吧,咱們進屋裡說去。”

說着,東籬先生便要上前相扶,跪着的三人哪敢受禮,連忙從地上跳了起來。

東籬先生笑道:“果然年輕是福,我老人家可真是羨慕死你們了。”

一句玩笑瞬間化解了拘束,四個年輕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忍不住笑了起來。

如果說長慶子甄豎黎像是一顆璀璨的太陽,讓人一眼便能看出不凡,那麼東籬先生左旬便是平凡的砂礫,返璞歸真,平易近人。

雖然都只是匆匆一瞥,但徐銳對這兩位宗師都生出了濃濃的好感,相比之下,他更喜歡東籬先生一些,畢竟太陽無論如何溫和,總會給人一絲高高在上的疏離之感。

一老四少來到屋內,屋裡的陳設出奇簡單,除了書山之外便只有一盆小苗,一張長桌,連取暖的碳爐都不見。

興許是看到四個少年面有訝色,東籬先生歉意地說:“老朽今年九十有七,手腳不大麻利,怕生火會點了這滿屋子的書,只好委屈你們陪老朽一起挨凍了。”

四個少年哪敢委屈,連連搖頭,表示沒有關係。

此時,張宗年端着剛剛沏好的熱茶跟了進來,兩位皇子都是他的學生,不敢讓老師斟茶倒水,連忙起身幫忙。

王爺都沒好意思坐着,徐銳和黃正元自然更不好意思,也七手八腳地跟着忙活起來。

不知爲何,東籬先生就是有一種難以言喻的親和之感,令人如沐春風,輕鬆自然。

一翻怪異的禮讓之後,六個人重新落座,先前的拘謹已經蕩然無存,倒有些像是老友相會,分外溫馨。

“對了師祖,今日乃是辯論之期,學生見您根本沒有換上辯服,難道早就料定甄夫子無法過關?”

見東籬先生一身破舊棉襖,黃正元忍不住問到。

東籬先生與張宗年對視一眼苦笑搖頭。

“不是師父神機妙算,而是他老人家根本就沒打算參加此次辯論。”

張宗年苦笑着說。

“什麼?!”

四個少年都是一驚,肅王忍不住問:“辯論關乎國運,更關乎儒家一門的前途命運,師祖爲何不打算參加?”

“此事何須家師出馬……”

張宗年正要替東籬先生回答,東籬先生卻拍了拍他的肩膀道:“不必隱瞞,老朽近年來精神愈加不濟,僅有的一點功夫也都用在了做學問上,已經沒有餘力上臺辯論了。

何況儒家已然深入人心,辯與不辯其實無傷大雅,別看甄豎黎來勢洶洶,其實他也過不是想通過辯論印證學問而已,那些虛名對他已經沒有什麼意義。”

“這……”

四個少年對視一眼,都有些黯然。

生老病死乃是人之常情,就算是儒家大聖也不例外,東籬先生九十七歲高齡,還能有如此強健的體魄,如此清晰的思維,已經算是上天對他的眷顧了,又還能強求什麼?

“聽說東籬先生遇到瓶頸,會否是因爲此事牽扯了太多的精力?”

徐銳突然問了一句。

東籬先生苦笑道:“是也不是,人力有時而窮,到了老朽這個年紀難免心生固執,左右搖擺,反而入到畫中難以自拔,其實是作繭自縛而已。”

張宗年嘆了口氣,補充道:“家師一生所學已經到了半步成聖的地步,然而這最後一道關卡卻是一直未能突破。”

“是什麼難題竟令師祖如此爲難?”

裕王問到。

東籬先生伸出一根手指,指着自己的鼻子道:“便是我自己!”

“您自己?!”

見四個少年又驚又奇,張宗年解釋道:“其實師尊早在十年前便到了瓶頸,無法突破並不是因爲沒有思路,恰恰相反,是因爲思路太多。”

“思路太多?”

東籬先生點頭道:“是啊,儒家理論發展至今,已然十分璀璨,再往下便出現了兩條路,這兩條路都是有理也有弊,老朽鑽研了整整十年也拿不定主意。”

“敢問師祖究竟是那兩條路令您如此爲難?”

黃正元急切地問。

東籬先生道:“一條爲格物,一條爲煉心。”

提到治學之事,東籬先生頓時來了興趣,像是一位老教授,滔滔不絕地講着一生的研究成果。

一開始幾人還能插幾句嘴,但說了沒兩句,徐銳便開始接不上話,又說了一炷香,二位皇子也沉默下來,只有黃正元還能偶爾插上一句。

再後來連黃正元也開始專心聆聽,變成了張宗年與東籬先生討論,到最後張宗年也插不上話了,只剩東籬先生獨自一人口若懸河。

關於理論知識徐銳就好像在聽天書,但大致的情況他還是聽了個似懂非懂。

東籬先生在深奧的儒家哲學之中尋到了截然相反的兩條出路,一條是類似朱熹的格物致理,另一條是偏向王陽明的心理之說。

東籬先生在這兩條路上來回徘徊,再加上一直也沒有真正鑽透這兩條道路,就彷彿霧裡看花,水中望月,對這兩條路都似是而非,這才一直沒有突破。

徐銳雖然沒有深入研究過儒學,但對朱熹和王陽明都還是有所瞭解,特別是王陽明這位偉大的軍事家,徐銳曾系統研究過他的軍事思維。

兵不血刃攻克嶺東,便是學習借鑑了他攻破寧王老巢南昌的經典戰例。

其實在徐銳看來,無論是朱熹還是王陽明,都是儒家聖人,東籬先生無論走哪條路都必然可以化繭成蝶,躋身一代聖人之列。

可偏偏他同時看到了兩條路上的風景,以至心猿意馬,舉棋不定,一耽擱就是十年。

想到這裡,徐銳突然犯了愁,朱熹此人雖然對儒學做出了重大貢獻,但他那所謂“存天理滅人慾”的理論實在與人性相悖。

雖說人與動物的本質區別就在於能夠通過道德禮法控制慾望和本能,但凡事過猶不及。

過度泯滅人慾造成了明清兩代主流價值觀的畸形發展,社會風氣封閉保守,難以接受新鮮事物,從而故步自封,阻礙人類進步。

而在高壓的社會風氣之下,越壓迫,越反抗,反而滋生了無數骯髒的男盜女娼,《紅樓夢》、《金瓶梅》裡那些道貌岸然之下隱藏的迷亂、悖倫、淫靡便是深刻的社會反映。

更關鍵的是,朱熹這廝自己提出了“存天理滅人慾”,可他自己卻完全沒有遵守,什麼迫害青樓女子嚴蕊,取尼姑爲妾,甚至是“扒灰”,那些黑歷史簡直堪稱禽獸不如。

可見所謂的“存天理,滅人慾”更多的是一種虛無縹緲的道德標杆,而不是引領社會進步的先進哲學。

若東籬先生終身無法突破這道瓶頸還好,要是倒向了程朱理學,以他的地位和名望,很可能會令大魏重走中國近代的老路。

而在一個分裂的時代,若是走上一條拒絕改變的保守之路,那便距離滅亡不遠了……

想着想着,徐銳不禁眉頭緊皺,開始爲大魏國的前途擔憂起來。

第二百七十六章:分兵突襲第八百一十二章:大決戰(下)第六百一十二章:汗庭決戰(二)第三百三十五章:決戰(九)第六百九十八章:決戰日(下)第七百二十九章:激憤第六百二十四章:戰果第一百三十七章:暗涌第七百二十八章:雛形第八百零七章:惡化第四百一十七章:我回來了第三百六十一章:致命一擊第六百二十二章:汗庭決戰(十二)第一百二十四章:招商引資第一百六十八章:潤物無聲第四百五十三章:迷霧與線索第十九章:當斷則斷第四百六十八章:勸說第三百七十一章:喜憂參半第五百七十一章:天啓之威第三十三章:大勢(上)第二十八章:四渡溢水第三百四十九章:安娜海倫第八百二十四章:核心控制室第六百三十章:祭天第七百二十二章:陰謀的味道第五百七十二章:未完成的事業第七百八十四章:突變第六百七十四章:查案第八百一十四章:遲到的會面第八百二十九章:頤養天年(大結局)第六百九十一章:大婚第四百八十四章:草原與中原第六百八十章:諸多疑點第七十六章:茶攤風雲(中)第四百二十五章:握手言和第三百三十八章:決戰(十二)第六百五十二章:劍神出關第六百零二章:差距與算計第四百七十八章:不歡而散第三百二十八章:決戰(二)第二百二十章:粉碎!第八十一章:有子安歌(上)第二百六十八章:不容樂觀第一百二十一章:名醫第二百八十一章:特洛伊的木馬第四百零八章:青雲直上第四百七十三章:急轉直下第五百一十三章:沙漠魅影第八百零九章:會戰赤水河谷(中)第十二章:妙計安北武(三)第五百四十章:大爭月戰第八十一章:有子安歌(上)第三百一十八章:反制第二百二十六章:幕後殺機第六百二十五章:工業的新希望第七百五十六章:將夜第三百三十八章:決戰(十二)第五百八十七章:清算和尾聲第三百五十五章:隔空交手第二百六十七章:向死而生第三百四十三章:落幕第三百七十八章:利益集團第三百四十七章:遠去的痕跡第三百二十六章:分歧第二百零三章:天啓新軍第二百三十四章:創業不易第六十八章:流青山之戰(中)第二百六十七章:向死而生第一百五十七章:天罰第三百零五章:小人得志第八百零五章:鋒芒第七百七十七章:北國輓歌(二十一)第二百二十三章:破局第八十九章:二王之邀(上)第六百一十五章:汗庭決戰(五)第七十六章:茶攤風雲(中)第六百四十章:仙界之約第二百九十二章:醞釀的殺局第五百零九章:生離死別第三百五十六章:等第七十章:天地異數第七百一十四章:老人第一百八十九章:水落石出第五百五十八章:空洞的軀殼第五百二十五章:有仇第三百二十章:心聲第三百八十七章:毫不手軟第一百五十八章:因緣際會第三百四十三章:落幕第三百八十九章:驚喜第七百五十四章:調兵遣將第六百七十八章:意外?第七百二十二章:陰謀的味道第三百四十七章:遠去的痕跡第五十五章:血償的債(五)第三百三十四章:決戰(八)第六百九十三章:物價飛漲第四百八十九章:讒言第二百一十九章:徐銳的底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