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六十九章 無奈何

(更新時間暫時改爲每天傍晚的七點鐘,請讀者大大見諒了。)

“這個範景文,居然給朕上這樣的奏摺,朕讓他前去錦州緝拿吳宗睿,他不僅沒有緝拿吳宗睿,還幫忙給吳宗睿說好話,說什麼遼東的局勢穩定,吳宗睿沒有私下裡勾結後金韃子的嫌疑,這都是什麼胡言亂語。。。”

臉色鐵青的朱由檢,一把將范文程的奏摺狠狠的摔在地上。

一旁的王承恩,小心的撿起了地上的奏摺。

“撿起來幹什麼,承恩,給朕燒了這份奏摺。。。”

王承恩捧着奏摺,小心翼翼的開口了。

“皇上,事已至此,您一定要保重龍體。。。”

朱由檢氣呼呼的走來走去,嘴裡唸唸有詞,也就是在王承恩的面前,他纔會無所顧忌,若是偏殿有其他人,朱由檢絕對要注意自身的形象。

幾分鐘時間過去,朱由檢逐漸的冷靜下來,看向了依舊小心站立的王承恩。

“承恩,你看看範景文的奏摺,幫着給朕分析分析,范文程爲什麼寫出這樣的奏摺。”

王承恩點點頭,小心打開手中的奏摺,仔細看起來。

時間又過去了幾分鐘,王承恩的臉色也變化了。

朱由檢注意到了王承恩的臉色,沉着臉開口了。

“承恩,你有什麼話想說,儘管說就是,在朕的面前,不要有絲毫的隱瞞。”

王承恩不自覺的擡手,擦去了額頭上面的汗滴。

“皇、皇上,也許是範大人看到了遼東登萊新軍的強悍,看到了吳宗睿力量的強大,所以沒有強行動手,害怕引發遼東的騷亂,無法承擔責任,臣覺得,範大人當初就不相信吳宗睿勾結後金韃子,所以奉旨前往遼東的時候,本就不夠堅決。。。”

王承恩的話語,讓朱由檢的臉色再次變化。

“承恩,你的意思是說,吳宗睿當真想着造反嗎。”

王承恩額頭上再次出現汗滴,這一次他沒有擡手擦去汗滴。

“這個,皇上,臣以爲,吳宗睿短時間之內還不至於造反,他若是敢造反,必定成爲千夫所指,範大人肯定也是看到了這一點,所以纔想着維持遼東的穩定,沒有立刻緝拿吳宗睿。”

滿朝的文武大臣以及太監,最忠心於朱由檢的就是王承恩了。

王承恩對範景文的印象不錯,範景文願意說真話,不會敷衍趨勢,時時刻刻都爲朝廷考慮,皇上身邊需要這樣的人,至於說張四知、張溥和吳偉業等人,所做的大部分事情,都摻雜了個人利益,王承恩是看不上的,但這些話他不可能在皇上面前說出來。

還有一點,王承恩更是不敢說出來,那就是薊遼督師吳宗睿,力量強大到朝廷無法懲戒。

遼東的位置太過於重要,吳宗睿鎮守遼東,牢牢的掌控了關寧錦防線,等於是捏着皇上和朝廷的脖子,若是遼東出現問題,後金韃子可以長驅直入,直接殺向京城,到了那個時候,大明江山就真的是保不住了。

範景文應該是想到了這一點,王承恩同樣想到了這一點。

中原紛亂的局勢愈演愈烈,此時此刻,皇上和朝廷應該考慮如何穩定中原的局勢,而不是着急的去對遼東動手,只要能夠穩定中原的局勢,度過最爲艱難的時刻,今後一定能夠想到完美的對付吳宗睿的辦法。

王承恩的話語,朱由檢能夠聽進去一些,他若有所思,看着王承恩。

“承恩,將你的意思說清楚,你認爲朕接下來該怎麼辦。”

“皇上,臣斗膽了。”

“朕知道你忠心,想到什麼就說什麼。”

“皇上,臣以爲,不妨準了範景文大人的奏摺,暫時不去考慮遼東的事宜,範大人忠心耿耿,一定是認爲遼東的局勢穩定,故而纔會寫下這份奏摺,臣記得楊嗣昌大人說過,攘外必先安內,當下之際,莫如穩定中原的局勢,盡全力剿滅中原的流寇,爾後騰出手來,對付遼東的吳宗睿。。。”

朱由檢看着王承恩,眼睛裡面露出了殺氣。

“承恩,你是想着讓朕在吳宗睿的面前示弱嗎。”

王承恩撲通的跪下了,他在朱由檢的身邊二十多年時間了,太熟悉眼前的皇帝了。

朱由檢最好面子,絕不容忍自尊遭遇到侵犯,決不能容忍遭遇他人的嘲諷與戲弄,其登基以來斬殺的文武大臣,罷免的文武大臣,或多或少都在這方面犯下了忌諱,包括原薊遼督師袁崇煥,以及原五省總督熊文燦等高官。

王承恩不可能在朱由檢的面前撒謊,他剛剛話語裡面,就有讓朱由檢偃旗息鼓的意思。

“皇上,臣絕無此意,臣只是爲了皇上的社稷江山,臣以爲,若是強行對吳宗睿動手,一旦引發了遼東的大亂,則朝廷危矣。。。”

朱由檢看着跪在地上的王承恩,眼裡的殺氣逐漸的退去,他沒有讓王承恩起身,而是仰頭長嘆一聲。

“承恩,朕知道你是爲了朝廷,可是朕不舒服,很不舒服啊。。。”

王承恩跪在地上不敢動,也不敢擡頭看看皇上。

腳步聲終於在面前停下來。

“承恩,你起來吧,接着說,朕知道你還沒有說完。”

王承恩站起身來的時候,臉上的神色已經變得平靜,最爲困難的一關過去,接下來他真的要實話實說。

“皇上,臣覺得,依照吳宗睿的實力,一定知曉朝中發生了什麼事情,彈劾吳宗睿的是張溥和吳偉業兩人,臣預計,吳宗睿一定也會寫來奏摺,彈劾張溥和吳偉業。”

“臣私下裡查過,當年吳宗睿還在南京爲官的時候,與張溥、吳偉業等人發生了齷齪,張溥和吳偉業記恨在心,十多年過去了都沒有忘記。”

“臣覺得,到了關鍵時刻,放棄張溥和吳偉業,換取遼東的安寧,也是值得的。”

朱由檢看了看王承恩,用淡漠的語氣開口了。

“朕知道了,這不是多大的事情,張溥和吳偉業,絕非什麼忠良之才,若是時局真的到了那一步,這件事情你去處理就可以了。”

王承恩微微的吐了一口氣,低着頭再次開口了。

“皇上,臣昨日與張四知大人商議中原事宜,李自成和羅汝才兩路流寇,放棄了進攻西安府城,朝着河南而來,張大人和臣預計,李自成可能是想着進攻開封府城了。”

朱由檢揮了揮手。

“這個朕已經知道了,你想說什麼。”

“皇上,臣覺得剿滅中原流寇的事宜,還是應該由洪承疇大人負責,洪大人犯下了大罪,皇上赦免洪承疇,必定令其心生感激,全力以赴的剿滅流寇,假以時日,洪大人剿滅了中原的流寇,轉過頭可以進擊遼東。。。”

朱由檢的臉色數次變化,到最後微微點頭。

其實朱由檢已經明白了,洪承疇與吳宗睿之間沒有什麼關係,更不可能聯合起來,自己當時不過是一怒之下,才下令將洪承疇關押在大牢之中的,現如今中原的局勢愈發的混亂,務必有人統領剿滅流寇的事宜,朱由檢本來考慮三邊總督孫傳庭是合適的人選,不過孫傳庭資歷太淺,可能降不住下面那些桀驁的總兵。

選來選去,朝中已經沒有合適的人選。

王承恩的建議不錯,是經過了認真仔細思考的,從目前的局勢來看,還真的只有洪承疇能夠承擔如此的重任。

“陳新甲彈劾洪承疇的事宜,你認爲朕應該如何處置。”

“臣以爲,皇上儘可訓誡洪承疇大人,令其一心一意,不可有絲毫的隱瞞。。。”

朱由檢終於點頭了。

“好吧,你直接去刑部大牢,將洪承疇帶到偏殿來,朕有些話要和他說,明日早朝,朕會宣佈洪承疇繼續擔任五省總督,領兵部尚書銜,朕依舊會賜予洪承疇尚方寶劍。。。”

。。。

翌日早朝,一身疲憊的洪承疇來了。

看見洪承疇,陳新甲大爲吃驚,當初張獻忠能夠攻陷襄陽府城,就是因爲洪承疇派遣的軍士,半途被殺,軍符和文書都落入流寇之手,這才導致數十名流寇進入襄陽府城,在城中製造混亂,張獻忠趁亂拿下襄陽府城。

襄陽府城的陷落,讓中原的局勢更加的混亂,河南與陝西的絕大部分地方,已經不歸朝廷控制,湖廣也跟着亂起來,現如今朝廷已經不往這些地方派遣官吏了。

早朝開始,第一件事情就是張四知宣讀聖旨。

洪承疇繼續擔任五省總督,賜予尚方寶劍,對於剿滅流寇的部署,有着最終的決斷權力,內閣與兵部不得隨意插手。

洪承疇跪地謝恩的時候,陳新甲有些眩暈。

以往宣讀這樣的聖旨,都是在偏殿,但今日在早朝,這等於是昭告滿朝文武,說明皇上完全相信洪承疇,堅決支持洪承疇的,否決了他陳新甲對於洪承疇的彈劾。

這樣的打擊是巨大的,渾渾噩噩的來到偏殿,陳新甲的精神難以集中。

皇上在偏殿訓斥洪承疇,話說的有些嚴厲,洪承疇也不停的磕頭謝恩,不過這些小事情,在陳新甲看來,壓根不算什麼,他這個兵部尚書,不能插手中原剿滅流寇的事宜,不能夠插手遼東的事宜,目前來看,僅僅是爲洪承疇打下手,

第一百五十五章 凝聚力第五百三十八章 長亭之盟(2)第二十八章 收穫季節第六百一十四章 震動四方(3)第一千零六十章 見風使舵(1)第三百八十四章 狂的資本第一章 見性成佛第五百四十五章 首輔易人(1)第一百二十一章 順水推舟第六百九十五章 這樣才痛快第五百五十四章 心腹之患第二百四十三章 轉變思想第七百零七章 掌控山東(12)第五百六十七章 重點不同第四百四十章 背後的高低(2)第一千零九十八章 後悔莫及第二百零八章 抓住機會第六百四十九章 真的是厲害第一百六十一章 漕運碼頭第九百三十五章 聒噪之音第三百零五章 聲東擊西(4)第三百八十五章 無處發泄第七百四十章 預料之中的事情第七百二十二章 加一把火第三百二十章 憤怒中的領悟第九百三十七章 首要是規矩第一千零一十六章 並非忠心(2)第二十八章 收穫季節第一千一百零九章 較量(1)第二百六十章 義無反顧第一千一百零三章 墜入深淵第六百九十八章 掌控山東(3)第八百零六章 這算是運氣嗎第三百五十六章 看似無謂的對話第六百四十七章 言聽計從第六百九十章 局勢走向第一百七十七章 動手了第一百七十一章 傳教士第四十七章 父親續絃第五百三十五章 不敢相信第四百四十三章 援軍抵達第一千一百二十八章 生死時刻第一千零九十四章 祖大壽的建議第七百零八章 掌控山東(13)第五百八十一章 瘋狂交易第五百三十五章 不敢相信第三百四十章 請戰第四百三十一章 命懸一線第二百一十一章 亨利其人第六百六十九章 無奈何第一千零二十四章 張獻忠的辦法第五百九十一章 大散關之戰(2)第三百零六章 聲東擊西(5)第五十五章 分析第九百九十六章 皇家日報(3)第八十五章 棘手第九百六十九章 無法阻攔(2)第七百零八章 掌控山東(13)第九百二十章 定鼎之戰(4)第四十章 預測第一千一百七十章 摧枯拉朽(10)第三百五十章 殘陽如血(2)第九百二十八章 定鼎之戰(12)第九百九十九章 春節的囑託第七百二十三章 各自爲政第一百七十九章 態度都明確第三百八十五章 無處發泄第七百一十五章 悲歌(2)第四百五十一章 歎服第五百七十四章 值得慶賀第七百九十三章 鐵腕手段(4)第四十八章 指揮權第七百七十八章 迅雷不及掩耳(4)第二百九十章 步步驚心第九百七十三章 科舉風波(1)第九百九十九章 春節的囑託第五十一章 忍不住第三百四十六章 南京與淮安第一百一十四章 餘音繞樑第一千零六十四章 有些遺憾第七百五十二章 虛虛實實(1)第一千零五十六章 末路(2)第九百九十七章 皇家日報(4)第九百六十六章 本性難移第一百零二章 火花第一千零一十八章 孤膽英雄(1)第七百三十六章 不同的思緒(2)第八百二十七章 一聲嘆息(4)第二百一十九章 從頭再來第四百八十二章 隱性的危機第五百章 下狠手第四百一十三章 以不變應萬變第九百八十八章 要有耐心第五百九十六章 大散關之戰(7)第六百七十一章 掙扎第九百零三章 大明悲歌(6)第三百二十六章 提前準備第二百零九章 遼東漢人第四百六十六章 殘陽如血(3)第五百五十八章 有些可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