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7章 及笄

四月初八,浴佛日。同時也是榮箏十五歲生辰。女孩子及笄就表示成年了。

端惠郡主做主要給榮箏好好的過一個及笄禮。

這個季節正是牡丹芍藥盛開的時節,端惠還覺得山莊裡的花少了一些,不得不又讓人去外面的花匠那裡購了幾十盆牡丹芍藥來把清音館內外妝點得花團錦簇。

榮箏起了個大早。浮翠捧了早就裁剪好的新衣請榮箏穿戴。

榮箏看了一眼,今天她是主角,理應該打扮得光彩照人。加上要行禮,便準備的是正紅色的織錦遍地金的繡忍冬花紋的紵絲褙子,石榴紅羅裙。

榮箏看着紅豔豔的衣裳,不免想起她只穿過一日的那套吉服了。如意和秋詞進來替她梳妝。丹橘走了來,捧着個填漆的長匣。

浮翠迎了上去,笑道:“丹橘姐姐有什麼事嗎?”

丹橘向榮箏福了下禮,含笑道:“郡主讓奴婢送今天大奶奶要插戴的金釵過來。”

榮箏忙道:“我一會兒過去向郡主道謝。郡主可起呢?”

丹橘道:“大奶奶遲一會兒過去也成,郡主還沒起。”

丹橘走後,浮翠把匣子打開請榮箏看。榮箏細看了兩眼,大紅色的絲絨布上正正的躺着一支赤金的滿池嬌雙股釵。全是用細金絲掐的蓮葉、鴛鴦,鯉魚的圖案。鴛鴦的羽毛清晰可見,眼睛嵌的則是耀眼的紅寶石。在手裡掂了掂,足足有十二兩重的樣子。

“這也太金貴了,我如何受得起。”榮箏不免讚歎。

浮翠笑道:“大奶奶都受不起的話也沒人受得起了,再怎麼說是郡主的心意。大奶奶還是收下吧。要是還回去的話,找不出第二件適合今天插戴的簪釵了。”

浮翠說着,便將匣子盒上了,交給瞭如意收着。

榮箏見客人還沒來,距離行禮的吉時也還早,便命丫鬟暫且給她換了一身家常的半舊衣裙,挽了個纂兒。戴了南珠箍子,鬢邊簪了朵酒杯大小的粉色芍藥。脂粉薄施。她攬鏡自照,滿意的點頭說:“先這樣吧,等到要行禮時再重新梳妝。”

當端惠看見榮箏這一身裝束時,有些詫異道:“今天是你的好日子,怎麼穿得這樣樸素?”

榮箏低頭看了眼才穿過不過三四次的銀紅褙子,笑道:“郡主別怪,我想着客人還沒來。先穿着一身應付,等到要行禮了才換裁剪好的新衣。”

端惠笑說:“你也太小家子氣了一點。你看我一個寡婦,身上的衣服還不重樣的。你該好好的置幾件衣裳。”

榮家雖然有自己的產業,日子也還過得,但榮家卻不似那般的揮霍無度的人家。吃穿上雖然也講究,但女孩兒們的衣裳也還沒到天天不重樣的地步。

榮箏抿嘴微笑,溫柔的說道:“以前的習慣了,怕一時半會兒的改不過來。”

“沒事的,你青春大好,正該好好打扮的時候。正好你們家也開布莊的,布料什麼的你比我還熟悉。好好的裁幾身新衣,別到老了想打扮也打扮不起來了。”

榮箏對端惠郡主送的金釵表示的感謝。

端惠擺手笑道:“你誤會了,這不是我選的釵子。是之前君華他讓我暫且保管,等到今天拿出來給你戴的。”

是他啊?難怪會選滿池嬌的樣式。

端惠又接着說:“他倒是有心。選的東西也還漂亮。我瞧着還不錯,就是不知你喜不喜歡。”

榮箏忙點頭道:“喜歡,很喜歡。”

邀請的客人們陸陸續續的到來了,外祖齊家,李夫人帶了李十五娘,世子妃竟然和寶紋、寶綠一併來了。

錦繡院搭了戲臺,請的是汴梁城有名的坤班,德音班來唱戲。錦繡院那邊有郡主坐鎮,來了賓客榮箏不過露個臉,上前打個招呼就成。她主要在清音館這邊招呼年輕的女孩子們。

沐寶紋一頭走了來,見了十五娘,便掩嘴笑道:“十五娘,你婆婆來了,你還躲在這裡做什麼,還不快去見見。”

李十五孃的臉騰的一下通紅,支支吾吾道:“哼,你又來取笑我。”

沐寶紋叉腰笑道:“我哪裡敢取笑你,你婆婆是真來了。”她又去找榮箏,見榮箏正和齊家的小姐說話,不免高聲道:“大嫂,崔家的太太來了。”

榮箏和蘊霞說了兩句這才走了過來,對十五娘道:“走,我們一起去見見你婆婆。”

十五娘越發的扭捏起來。

榮箏笑道:“李夫人在前面看戲,崔家太太必定知道你也來了,你現在躲着不見也不大好吧。”

十五娘還想說什麼的時候,只見嫡母身邊的大丫鬟桂圓走了來,說道:“十五小姐,太太叫你過去呢。”

沐寶紋便笑着去挽十五孃的胳膊,一行人這才往錦繡院去。

錦繡院這邊熱鬧非常,戲臺上正唱着《琵琶記》,那些太太、奶奶、夫人們無一不被臺上所唱的趙五娘與蔡伯喈的故事深深吸引。

李十五娘跟着榮箏和寶紋來到李夫人這邊,榮箏含笑着給李夫人行了個禮。

李夫人笑着點頭:“大奶奶你客氣了。今天是你的好日子,給你道賀了。”

榮箏含笑道:“晚輩哪裡當得起夫人這樣大的禮。”

兩人客套了幾句,李夫人便看見了榮箏身旁的十五娘,笑着上前挽了十五孃的胳膊,帶着她走到了閔氏的面前。

閔氏一心都在戲文上,還是身後的丫鬟暗暗的提醒了她,她才注意到跟前的娘倆。閔氏忙起身笑道:“李夫人您許久不見,還是這樣的健旺。”

李夫人拉着十五孃的手,顯得十分的親暱,猶如己出一般,笑道:“我帶了十五娘來給崔家太太行個禮。”

十五娘含羞帶怯的福了身子。閔氏忙彎腰去扶十五娘,連聲說:“好孩子,你太多禮了。”

十五娘羞得滿臉通紅,根本不敢去看未來婆婆的樣子,微微的低着頭,目光只停留在閔氏那身豆綠色繡折枝花的褙子上。

閔氏細細的打量着十五娘,對於這個還沒過門的兒媳,她有七分的滿意。那三分不滿來自於十五娘是庶出的姑娘,據說生母是丫鬟擡的姨娘所生,連良妾都算不上。

今天的十五娘明顯是好好的打扮過一番的,柳黃色的短襖,銀線掐的芽邊兒。配了條銀紅色的襴邊綜裙。梳着少女樣式的髮髻,插着赤金短釵。簪了朵紅色絹花。脖子上掛着八寶瓔珞圈。明眸皓齒,聰慧溫良。李家的家風是汴梁出名的清肅。配自家兒子也是配得上了。

閔氏瞧着今天的十五娘原本的七分滿意就變成九分了。她也親暱的拉了十五孃的手,讓人給十五娘拾了張繡墩讓十五娘坐在她身畔。

端惠瞧着這兩親家十分的和睦,心中暢快。又不住的打量十五娘,越看越順眼,心道崔家小七也算是有福氣,能娶這樣一位標緻的小姐爲妻。端惠至始至終都沒大說話,她看了十五娘幾眼,後來又把目光落在了榮箏身上,微微蹙眉,叫住了正和任三太太說話的榮箏。

“都什麼時辰了,你怎麼還不去換了禮服來。”

榮箏微微歉然道:“立馬就去。”

任三太太看了一圈,還不見榮家的人,不免向榮箏埋怨道:“你孃家是怎麼回事,怎麼一個人也沒見呢。”

榮箏也納悶,道:“不曉得是不是出了什麼情況。”

任三太太見榮箏有些煩惱的樣子,又笑說:“好啦,快要到吉時了。郡主催你換衣裳呢,快去吧。”

榮箏正準備要回清音館去換衣裳了,卻突然聽見丫鬟來稟報:“郡主、大奶奶,榮家太太、小姐們來了。”

榮箏笑着和任三太太說:“三舅母,還真是說曹操曹操到。這人就是經不起唸叨。我去接嬸孃和妹妹。”

任三太太也起了身。

聽到消息的端惠郡主神情則要疏懶許多,心道,這榮家人也真是的。姍姍來遲,顯得自己多有架勢是怎麼的,身爲孃家人,難道不該早早的來給榮箏撐場面嗎?

榮箏才走到錦繡院門口,果然看見榮家人在山莊僕婦的引領簇擁下姍姍而來。那走在前面的竟然是多日不見的馬氏。

榮箏心裡咯噔了一下,心道馬氏怎麼會來?聽說她不是還臥病在牀動不了身嗎?怎麼這麼快就好呢?

馬氏手裡挽着個女孩子便是榮笙,榮筱則走在她們身後與杜氏一道。

馬氏梳着圓髻,戴着那套出門慣用的紅寶頭面。綠地落花流水紋樣的軟綢褙子。臉上堆着一層粉,極力想要掩飾住並未恢復的病容。

這是榮箏出嫁後第一次見到馬氏,她臉上淡淡的,目光越過了馬氏母女落在了榮筱和杜氏身上,脣角這纔有了一絲的笑意。

“等候你們多時了,還怕路上出了什麼狀況,正要派人去接呢。總算到了。”

杜氏自然知道榮箏不喜馬氏母女,她也不喜馬氏見榮箏和她說話,也主動的搭訕。

“出門耽擱了,所以遲了些。”

說話間已經進了錦繡院,榮箏引領着她們到郡主跟前。

郡主見了馬氏也沒什麼好心情,不過馬氏再怎麼說也是榮箏的繼母,當着這麼多人的面她又不好直接甩臉子,給榮箏留了幾分顏面。

“榮家太太、小姐們一路辛苦了。”郡主只有這一句,便扭身和身旁的李夫人說話去了。

馬氏見郡主對她一臉的冷漠,她也不惱。在丫鬟的引領下,大大方方的坐了下來。榮笙陪坐在跟前。她斜着眼睛看了一眼,倒是杜氏正和那個小蹄子聊得很起勁,她也不惱,慢悠悠的喝着女兒遞來的茶,看着臺上唱的戲。

在座的即便不認識馬氏也從別人的口中打聽到馬氏的來歷,因此不免對這個曾對繼女下狠手的惡毒後母投來了異樣的眼光。

馬氏自詡是經歷過大風大浪的人,今天能夠大大方方的出現在這裡早就預料到了眼前的結果,一臉的雲淡風輕,絕不會讓人輕瞧了去。

別人倒也罷了,閔氏對馬氏的事略有耳聞,因此接連向馬氏這邊看來。目光在這對母女身上掃來掃去。心道,哪裡還有半點官家太太的氣度,一看容貌就曉得是個刻薄寡恩的人,相貌就沒有生好。

轉眼間吉時已到,郡主請了大家都去清音館觀禮。

榮箏換了那身簇新的大紅禮服,梳了個倭墮髻,款款而來,向各位觀禮的人盈盈一拜。花廳上已經鋪了大紅的猩猩氈。郡主爲正賓,負責給榮箏插簪。十五娘則充當有司,此刻已經託了張填漆的菱花樣式的盤子走了來,而榮筱則爲贊者。她從托盤裡將那支滿池嬌的金釵取了出來,雙手捧到了郡主跟前。

郡主接過了金釵,鄭重的替榮箏插上,不免又說了一番勉勵的話。榮箏謝了禮,對着上首的兩張原本該是父母坐的空椅子拜了三拜。

人羣中的馬氏被擠到了後面,她無法看清榮箏頭上那枚金釵有多麼的金貴。她只是覺得作爲母親不能坐在上面受榮箏的禮很有些憤憤不平。

榮笙則是一臉的羨慕和嫉妒,馬氏自然清楚女兒想的是什麼。低聲和她道:“什麼時候你能這樣風風光光的,我也知足了。”

郡主做主賓的待遇有幾個人能遇上,不得不說還是榮箏福氣好,嫁了個權貴。榮笙兩眼追隨着榮箏,又恨又羨慕。

禮畢之後,端惠郡主請衆位落座。

李夫人適時的拿出了一個漂亮的錦匣,含笑道:“一點心意,希望大奶奶別嫌棄。”

榮箏雙手接過,微笑着道了謝。

閔氏突然道:“李夫人的東西肯定都是好東西,大奶奶打開匣子,讓我們也長長眼吧。”

榮箏看了一眼李夫人,見李夫人面帶微笑,倒一點也不在意。她笑問了一句:“夫人,我能打開看看嗎?”

李夫人笑道:“沒事的。”

榮箏打開匣子一看,大紅色的絲絨布上躺着一支珊瑚珠的步搖。和外祖母送的那一套有些相似,珠子的大小也不相上下,看得出來是件好東西。

閔氏見是一支珊瑚步搖,笑道:“夫人果然大方,這步搖配我們大奶奶也十分的相襯呢。”

馬氏坐在角落裡臉上不動聲色,心裡卻波瀾起伏,暗道:這是什麼規矩,有當着衆人的面開匣子的。那麼她早先準備的一對銀鐲子就有些寒酸了,可她又實在不想有什麼太大的表示。(。

第160章 齷齪第172章 撕破第80章 蹊蹺第51章 侍疾第110章 出遊第92章 年酒第26章 驚夢第105章 捉拿第19章 說親第173章 兄弟第62章 家人第133章 回門第52章 做主第145章 深宮第24章 遊船第34章 尋人第4章 吃棗第185章 來京第51章 侍疾第69章 拒親第187章 沒臉第176章 背主楔子第78章 綠翹第23章 元宵第26章 驚夢第107章 始提親第73章 巴結第179章 告別第7章 和氣第20章 殷勤第84章 出事第114章 串門第67章 奔走第141章 宮宴第182章 選擇第70章 相見第128章 添妝第123章 允婚第42章 失蹤第57章 賀喜第85章 回府第136章 婆媳第112章 脫險第120章 周全第154章 惶惑第178章 誕下第181章 回來第135章 告訴第36章 琴師第27章 疑點第134章 叵測第57章 賀喜第175章 祭奠第154章 惶惑第180章 新家第13章 私相第94章 蜚語第146章 佳節第21章 口風第76章 心字成灰第118章 坐不住第127章 不安第80章 蹊蹺第112章 脫險第23章 元宵第15章 警示第77章 調任第84章 出事第13章 私相第25章 枝節第103章 捅破第30章 舊人第83章 鬥琴第141章 宮宴第34章 尋人第66章 問話第13章 私相第170章 質問第76章 心字成灰第144章 登門第86章 主母第129章 大婚第189章 困住第8章 團圓第69章 拒親第129章 大婚第137章 伺候第167章 無解第81章 `` 打點第189章 困住第146章 佳節第126章 棋子第26章 驚夢第33章 初會第38章 前嫌第133章 回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