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天子坦蕩

謝罪的表章遞上去,如同石沉大海,宮中並無反應。

闔府上下既擔心侯安都的生死安危,又對天子會如何處置心懷忐忑,在惴惴不安中經過了多日。

到了十一月,宮中傳旨下詔,卻是一道貌似毫不相干的內容:

散騎常侍、使持節、都督會稽等十郡諸軍事、宣毅將軍、會稽太守長城縣侯陳蒨,學尚清優,神宇凝正,文參禮樂,武定妖氛。

王業艱難,賴乎此子,宜隆上爵,稱是元功。封臨川郡王,邑二千戶。

陳蒨既然改封臨川,他父親陳道譚的始興王爵位則由二弟陳頊承襲。

只是江陵失陷時,陳頊流落北周,只能遙封。

在北齊爲質子的陳曇朗,一併遙封南康王,禮秩一同正王。

陳曇朗明明已經遇害了還要故作不知,侯勝北不能想象,陳霸先頒下這道詔令的時候是何種心情。

陳霸先緊接着做出了部署調整:

詔陳蒨入衛京師,軍儲戎備,皆以委任。

杜棱授中領軍、侍中、忠武將軍,統領親衛禁軍。

侍中、車騎將軍侯瑱授都督西討諸軍事,屯兵梁山。

鎮北將軍徐度授前軍都督,鎮守南陵。

另賜荀朗之兄荀昂爲左衛將軍,其弟荀晷爲太子右衛率。

京畿、禁軍、前線、天子和太子的親軍都做出了安排。

……

又過了幾日,新的消息傳來。

王琳引見被俘諸將,皆低頭不語。

唯有周鐵虎辭氣不屈,因他過去曾是蕭譽的湘州舊將,之後投降了蕭繹,再投陳霸先,王琳以背恩殺之,囚其餘人等。

侯安都沒有被殺,這個消息讓全家老小都鬆了口氣。

沒有即刻問斬就好。

雖然依舊命懸人手,只要活着就還有重新相見的機會,衆人的心中涌現出了一絲希望。

待證實這條消息之後,本次戰敗的處置終於有了決定。

宮內傳旨,召陷賊諸將子弟爲羽林郎,入國子學讀書。

着光祿寺教習禮儀之後,賜宴覲見。

-----------------

爲國羽翼,如林之盛。

羽林郎制度起於漢,爲至尊禁衛親軍,駐守建章宮,平日屯於宮城之北。大朝會執仗以爲階陛,行幸則夾馳道爲內仗。(注1)

羽林郎定員不滿千人,秩比三百石,出則可補三百石丞、尉。

初創之時人選須爲關中良家子,優選與匈奴大戰犧牲的烈士遺孤,對敵懷有血海深仇,故此忠誠無畏,成就大漢鐵騎,帝國精銳之師。

陳霸先安排這些父輩被殺被擒的少年加入羽林郎,寓意不言而明。

雖然羽林郎如今不復昔日大漢榮光,然而作爲天子近習宿衛宮廷,仍然不失爲一條出仕捷徑。

國子學則是培養國家精英的最高學府。

與招收一般士族的太學不同,國子學入學有品階要求,專爲五品以上官員的子弟而設,生員不超過二百名。

國子學設國子祭酒一名,第三品,秩中二千石;國子博士二名,第四品,秩千石。

即便是國子助教,也與太學博士平級,並列第八品,秩六百石,可知比太學的級別高出甚多。

國子學又不時有朝堂高官甚至天子前來客座授課,乃是名副其實的貴族學校。

衆人的父輩雖然品秩頗高,符合入學要求,然而出身均爲將門子弟,不曾想過入國子學讀書之事。

此次父輩敗北被俘,陳霸先頒下的旨意,除了未來出仕道路,還不忘教育培養一事。

如此妥帖的安排,體現了至尊仁慈,撫卹諸將的一番苦心。

……

侯勝北接到恩旨,去找蕭妙淽商量。

他發現自己除了軍旅相關,其他方面的見識淺薄得可憐。而蕭妙淽皇室貴胄,於朝廷諸事的瞭解甩開他幾條街,實是請教的天然對象。

自從那一夜過後,最初幾日兩人相見略有尷尬,侯勝北看到淽姊的玲瓏身段和俏麗面容,內心總是有些心猿意馬。

兩人親暱依舊,不過侯勝北以前覺得蕭妙淽是需要他照顧的對象,現在則多了一絲尊敬和信賴,情感更爲複雜。

他好不容易纔恢復平常心,但是晚上少不得遐想,總有一日要把淽姊如何如何。又覺得一來褻瀆佳人,二來阿父身陷敵手,每次衝動過後,內心都充滿了負罪感。

蕭妙淽不知道他心裡那些想法,也說不定知道了故意沒有點穿,兩人相處一直就這麼保持着曖昧的氣氛。

聽侯勝北說起任羽林郎和入國子學,蕭妙淽回憶了一下道:”羽林郎戍衛宮中,你深悉軍營中事,一切按軍規即可。只是多了一些宮廷禮儀,須得熟記切勿違反。”

“自衣冠南渡之後,國子學未興。宋元嘉十五年立儒文史玄四學館,五年後國子學興起而廢四學館。齊國子學又廢,泰始六年置總明觀,仍是儒文史玄四科。永明三年,國子學重建而省總明觀。”

“到了武帝爺爺的時候,國子學再次由於戰火廢棄,天監四年詔開五館,置五經博士各一人,國子學生限於貴賤,五館則皆引寒門俊才,聽者千餘人。”

蕭妙淽嘆了口氣:”可惜盛況只持續了數年,五經博士陸續亡故散去,五館沒落。士庶之際,實自天隔。讀書畢竟還是官宦世家少數人的權利。”

她與侯勝北眼神相對,見小弟匆忙移開視線,抿嘴一笑:”陳依樑制,年未滿三十者,不得入仕。小弟年方十七,正常得再過十三年才能爲官,當然軍功受封不受此限。”

“武帝爺爺爲臣時曾經上表,中間立格,甲族以二十登仕。他登基爲帝,改爲年二十五便可釋褐。之後更是下詔,年未三十,不通一經,不得解褐。若有才同甘、顏,勿限年次。”

“這句話反過來解釋,只要通了一經,即便年不滿三十,也可以出仕了呢。”

侯勝北苦着臉:”淽姊,這通一經好難的。你知道我讀兵法武學來勁,史書算經也還行,讀起儒經就想睡覺。”

蕭妙淽白了他一眼:”本朝向來以儒治國,你不好好學習五經,難道還要學佛不成?”

侯勝北連連擺手:”淽姊你那幾本佛經我瞅過了,根本就不是給人讀的啊!”

“休要褻瀆佛祖。”

蕭妙淽有些生氣:”看和你好好說話,每次都東拉西扯的。”

侯勝北趕緊告罪,蕭妙淽繼續說道:”天監八年,武帝爺爺又下一詔,其有能通一經,始末無倦者,策實之後,選可量加敘錄。雖復牛監羊肆,寒品後門,並隨才試吏,勿有遺隔。”

“寒門素族猶且如此,何況軍功勳貴?你好好讀書,必定有條好出路。再加上結好同窗之誼,更是今後的重要人脈所在。”

蕭妙淽說完,有些悵然:”武帝爺爺如此開明睿智的一個人,爲何到了晚年卻縱容羯賊作亂呢……”

侯勝北見話頭不對,趕緊雜以他語,向淽姊保證一定好好讀書,天天向上。

-----------------

改天收拾了行李,侯勝北告別母親幼弟,寬慰她們不要擔心,靜心等待消息。宮中盡力營救,阿父一定能夠歸來云云。

後面的話純屬編造,不過他內心並沒有覺得善意的謊言有什麼不好。與其說是安慰家人,不如說是他自己的期待。

侯勝北先去宮中拜見長官,等候之時遇到了周寶安、周瑜、程文季等人。

再見周寶安,只見他與此前囂張跋扈的樣子完全不同,說話小心謹慎,分明是受了極大的驚嚇打擊。

侯勝北想起自己被遣返,就是由於此人而起,關鍵一戰不能陪伴阿父身邊,心中暗恨。

然而現在二人的父親都一併做了階下囚,同病相憐,真要怎麼恨其實也恨不起來。

侯勝北沒想着落井下石,此時出言挖苦對方,殺敵三千自損也是三千。

程文季雖是之前不打不相識,現在彼此也都沒這個心情敘舊。

所有人默默不交一語,各自想着心事。

過了一會兒長官來到,乃是太中大夫、領羽林監許亨。

許亨四十出頭年紀,此前與沈炯並掌王僧辯的書記,委任府內政務。現在又領大著作,負責編纂樑史一事。本是文人,羽林監的實際事務另有熟悉軍務的郎將操持。

他對衆人並無過多指示,只是提醒必須遵守宮內紀律,便讓衆人去提領裝備。

羽林郎乃是至尊的親衛,皇室的體面,裝備尤爲精良。

只見衆人著鶡冠,服絳衣,上著韋畫腰襦,外披文犀六屬鎧,六葉兕牛皮組成;腰佩七星寶劍,鑲嵌七顆銅釘。

座下配金色具裝的白馬,顯得精神抖擻,威風凜凜。

周寶安忍不住自嘲道:”本以爲自己以前算得打扮華麗了,沒想到今日當了羽林郎,才知道不過是井底之蛙罷了。”

侯勝北畢竟少年心性按捺不住,回了一句:“羽林郎的名聲可不怎麼好,我們可別再像漢朝馮子都那樣調戲胡姬,被人作詩諷刺,醜名流傳後世啊。”(注2)

周寶安知道他在譏刺那次擄掠民女之事,苦笑道:“此前種種,皆是我的不是,這裡向侯兄弟賠罪了。”

說着深深一揖到底。

侯勝北無意繼續追究,本來二人就沒有深仇大恨,純屬鬥氣而起。今後還要同處值守,同窗學習,周寶安既然道歉,算是把往日恩怨就此一筆揭過。

……

國子學在江寧縣東南二里百步右側的御街東,東臨秦淮水,距離皇宮並不甚遠。(注3)

衆人來到國子學,拜見了侍中、太子詹事、領國子祭酒周弘正。他與弟周弘讓、周弘直並有文名,江陵陷落時遁圍而出,爲王僧辯長史,還教授過吳明徹天文遁甲之道。

周弘正此時已經年逾六十,聲名遠揚,博學多識,知天象,善占卜吉凶,乃是儒林一代著名人物。

他帶着衆人去西側夫子堂,參拜了夫子及十弟子像,引着參觀了南側的諸生中省,這裡便是今後他們讀書的學堂所在。

再領出門外,指點了祭酒省和二博士省,引見兩名國子博士顧越和鄭灼。

幾位老師殷殷叮囑衆人要認真讀書,赤心報國,不要辜負了至尊聖恩。

衆人唯唯稱是。

……

侯勝北等一行,開始了在宮中執勤和國子學讀書的兩點一線生活。

他此前接觸的皆是軍中健兒,在嶺南讀書時乃是家學,與真正的飽學名流之士並無交往。

進入國子學之後,授業老師和周圍同學都是通曉經史,知書達理的英才俊傑,不由大開眼界,收穫良多。

首先由中書舍人、掌詔誥的劉師知傳授衆人君前禮儀,應對接下來的御宴。

歷經數次兵災禍亂,前代禮儀規矩的做法大多失散流落,陳霸先任丞相、加九錫、受禪的各項儀注,都是由劉師知所定。

有趣的是,劉師知雖精通禮儀,本人卻是天性隨便疏簡,和同僚多有不合,看什麼都不順眼,挺彆扭的一個人。

授課的時候,還不時就會冒出一句口頭禪:“禮出人情,可得增減。”(注4)

雖然禮儀繁瑣,有這麼一位不講禮儀的老師,學起來並不覺得氣悶。

禮儀教授完成之後,衆人覲見,參加了天子賜宴。

御筵設於御座之下,東西兩排。

臣下的席桌最初設於殿外,所有參加宴請人員的姓名職位,都以貼注的形式貼於筵席。

鴻臚寺司儀四人爲酒官和鳴贊官,又有糾儀御史四人,立於宴殿東西和丹墀之下,記錄爭執座次、酒器墜地等失儀之罪。

待至尊御殿升座之後,內官捧桌案進至御前。

衆人行一拜三叩首。

只聽陳霸先道:“今日宴飲功臣之子,不用糾儀,退下罷。”

糾儀御史默默地退下,看來今天是一場無禮之宴了。

……

樂聲響起,卻沒有女伎獻舞,宴會就這麼開始了。

待陳霸先飲完一爵酒,鳴贊官傳唱行酒,酒官便依次爲衆人斟酒,飲訖。

食用六穀,膳用六牲,飲用六清,珍用八物,饈百有二十品。

皇家宴席自然菜品豐盛,然而衆人頗爲拘謹,大多目不邪視,正襟端坐。

這頓飯吃得實在是憋屈難受得很,侯勝北想道。

幸好小宴不過行酒三次而已,不像大宴要七次九次,不然真是受不了。

三輪飲罷。

鳴贊官傳唱撤案,按序先撤衆人宴桌,內官再收起御筵。

衆人再次行一拜三叩首謝恩。

……

陳霸先降下丹墀,來到衆人面前。

侯勝北此時再見陳霸先,已是至尊天子的堂堂威儀。

宴會不用穿朝服,不必加平天冠冕旒,但着單衣,頂黑介幘而已。

其衣皁上絳下,畫有日、月、星辰、山、龍、華蟲、火、宗彝。

裳則繡藻、粉、米、黼黻。佩白玉,垂朱黃大綬,黃赤縹紺四採。

革帶、帶劍、緄帶,黃金辟邪首爲帶鐍,飾以白琁。

白琁即蚌珠。

漢用白玉珠,晉用珊瑚珠飾以翡翠,陳霸先卻改爲用蚌珠。

其餘繡、織之物,一併改爲彩畫,塗以金色。(注5)

其節儉一至如此。

侯勝北見陛下比起一年前在自家飲宴時,又消瘦清減了不少。

兩頰凹陷無肉,只有一雙眼睛依然炯炯有神,雖然身材高大,卻感覺只剩下一副架子在撐着衣裳。

由不得他多想,陳霸先開口,仍然是初次見面時那麼鏗鏘有力:”衆卿皆爲朕之股肱的嫡子,如同朕的子侄一般。此次諸將失機,非戰之罪,汝等不可喪失志氣,妄自菲薄。“

衆人俯首稱是。

陳霸先又來到每個人的面前,逐一撫慰。

“寶安,景德如同朕之手足,你當痛改前非,洗心革面,須不要墜了乃父的威名。”

周寶安惶恐,連忙再拜,連連頓首。

”周瑜,天地之寶,所貴曰生,形魄之徒,所重唯命。乃父神氣彌雄,肆言無撓,龐德臨危,猶能瞋目。捐生立節,效命酬恩,忠貞如此,惻愴兼深。“(注6)

周瑜拜倒於地,痛哭流淚不止。

“文季,乃父向有忠節,治軍嚴格,號令分明,與士卒同甘苦。你頗有父風,幹略果決,又有禮容,朕十分喜歡。”(注7)

程文季不卑不亢,英氣畢露,向陛下行禮。

陳霸先最後看向侯勝北,嘆道:”安都對我一片赤誠,旁人巴不得我早早地更進一步,安都卻不避嫌疑,多次諫我。想當初戰蔡路養、襲王僧辯,安都無不是出於一片公心,大膽進言。此戰又知其不可爲而爲之,是朕對不起安都。”

侯勝北心底涌起一股熱流衝上天靈,眼眶就是一酸,視線有些模糊。

只聽陳霸先語出誠懇:”你雖上表請罪,朕又如何能諉過於人。望你能善繼父業,秉承這一片公心吧。“

天子自承其過,坦蕩之風不減當年,左右盡皆失色。

侯勝北聽陳霸先毫不推諉,分明是承認了這次失利的原因不在於侯安都,再也抑制不住內心激動。之前潛藏心底的一絲委屈不服就此煙消雲散。

阿父,你聽到了嗎?這位就是你侍奉的主公啊!

淽姊,你想錯了啊,這位是胸襟開闊的英雄天子!

若此人不得天下,還有誰能重整這破碎河山!

侯勝北當下推金山,倒玉柱,拜倒於地:”小子敢不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說出口的卻是諸葛武侯出師表的句子。

陳霸先豪邁大笑道:”起來罷,朕還不要你一個小輩來盡瘁效死。倒是希望借你吉言,將來能出祁山,克長安,勝北朝!”(^_^)

-----------------

注1:出自《新唐書》,南朝的羽林軍制度沒找到

注2:辛延年《羽林郎》,以前的語文課本里有這篇

注3:顧野王《輿地志》,本朝人所作,可信度很高

注4:(劉師知)性疏簡,與物多忤。另那句話的原文是”禮出人情,可得消息”,爲方便理解改動二字

注5:帝曰:”形制依此。今天下初定,務從節儉。應用繡、織成者,並可彩畫,金色宜塗,珠玉之飾,任用蚌也。”

注6:摘自陳霸先悼念周鐵虎的詔書

注7:高祖召陷賊諸將子弟厚遇之,文季最有禮容,深爲高祖所賞。

第14章 蕭妙淽第125章 其次伐交之再使齊第48章 英雄逝第16章 湘州叛第22章 南朝亂第57章 討南蠻第87章 憶白袍後篇第128章 其次伐交之慰蘭陵第83章 戰邙山之鬥百保第131章 其次伐交之實則無事第82章 戰邙山之喪偏師第122章 其次伐交之會蘭陵第41章 天子坦蕩第104章 沈婺華第76章 戰邙山之往事中篇第38章 預兆第73章 臥虎初哮第67章 遇獨孤第52章 戰王琳後篇第64章 天嘉四年後篇第10章 勝敗一念第109章 速平廣州第86章 憶白袍前篇第85章 戰邙山之徒勞無功第116章 結百年好第115章 再攻江陵之戰西堤第120章 其次伐交之入鄴城第20章 入洪流第39章 遣返第92章 舊友來第72章 周齊交涉第98章 爭龍之立威望第4章 寶錄初成第39章 遣返第24章 始從軍第96章 爭龍之調人事第5章 南康之戰前篇第101章 爭龍之受肯定第122章 其次伐交之會蘭陵第129章 其次伐交之病難醫第26章 抗北齊之戰起第14章 蕭妙淽第64章 天嘉四年後篇第66章 孤獨行第80章 戰邙山之先例後篇第11章 最下攻城第107章 鐵杖傳謠第86章 憶白袍前篇第34章 抗北齊之突陣第13章 平亂始末後篇第55章 加冠禮第130章 其次伐交之北周有變第46章 御前對第43章 國子求學中篇第49章 立新帝第39章 遣返第80章 戰邙山之先例後篇第81章 戰邙山之攻洛陽第66章 孤獨行第9章 封賞第59章 平東陽後篇第20章 入洪流第46章 御前對第127章 其次伐交之說戰事第44章 國子求學後篇第75章 戰邙山之往事前篇第64章 天嘉四年後篇第59章 平東陽後篇第24章 始從軍第5章 南康之戰前篇第74章 北周軍容第69章 那羅延第4章 寶錄初成第33章 抗北齊之對峙第127章 其次伐交之說戰事第117章 其次伐交之究人和第70章 拓人脈第54章 江心夜第92章 舊友來第27章 抗北齊之前哨第14章 蕭妙淽第72章 周齊交涉第8章 冼姨第29章 抗北齊之襲破第11章 最下攻城第21章 返紅塵第65章 臥虎臺第14章 蕭妙淽第42章 國子求學前篇第86章 憶白袍前篇第106章 重見冼姨第131章 其次伐交之實則無事第131章 其次伐交之實則無事第51章 戰王琳中篇第102章 爭龍之復舊職第71章 姓楊名堅第93章 返家鄉第69章 那羅延第35章 抗北齊之陣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