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6章 辦公司 廣西七山二水一分田,地瘠民窮。南寧是個例外,地處鬱江沖積平原,糧產豐富,自然條件、地理位置明顯要優於桂林,曾長期作爲南寧的政治中心。
大致王朝國力強盛時,武功赫赫,積極向外擴張,就會以南寧爲廣西的政治中心。譬如,唐朝時,南寧爲嶺南西道治所,宋朝時,南寧爲廣南西路治所。秦漢至五代十國時,交趾還隸屬於中原王朝,以南寧爲廣西政治中心,顯然可以更好地統治交趾。
明太祖朱元璋起於布衣,備嘗民間艱苦,開國後注重休養生息,對開疆拓土興趣不大。明承元制,以桂林爲廣西省會,是一種比較保守的做法。蓋因廣西多土司,以桂林爲省會,萬一廣西有事,可以很方便地得到北方的增援。
時至南明,南寧仍不失爲一塊理想的根據之地。永曆君臣均無此種遠見,這倒便宜了岑丹初,若能好好經營,足以成爲赤軍的後方基地。
要知道,南寧不僅糧產充足,還多礦藏,具備發展工商業的潛力。
譬如南寧、太平兩府,就富含煤礦、鐵礦。鐵礦方面,主要有渠香、那龍、新寧、東羅等處鐵礦。煤礦方面,主要有馬山、隆安、上思、海淵、新寧等處煤田。
既有鐵礦,又有煤礦,就可在此建造鋼鐵廠,進而製造火器,修治軍械。太平府還有稀土礦,將來若有機會,還可製造新式槍炮。
更妙的是,南寧還兼有水利之便。左江、右江在南寧上游不遠處匯合,流經南寧,爲水路運輸提供了絕佳的便利。
有煤礦,有鐵礦,有水路,在南寧製造火器,可比永安便利多了。
從軍事方面,南寧亦存在著重要的戰略意義。
西南方向,溯左江而上,經憑祥州、鎮南關,可至交趾諒山;經龍州、上下凍州、水爾關,可至交趾高平。歷來對交趾用兵,諒山、高平皆爲必經之路。
西北方向,溯右江而上,經田州、上林州、泗城州,可至雲南、貴州。
正北方向,經崑崙關,北上柳州,可至桂林、慶遠,通貴州、湖廣。
正東方向,沿鬱江順流而下,可至潯州、梧州,進入廣東肇慶,直至廣州城下。
東南方向,翻越七坡高丘陵,可入廣東廉州府,通南海。
這幾天,丹初一直在外地巡視。這天正是除夕,丹初仍未休息,和柳遇春一起來到新寧州(今扶綏縣)視察鐵礦。新寧州既有鐵礦,又有煤礦,煤鐵兩礦皆靠近左江,條件得天獨厚,是廣西冶鐵業中心之一。
此次巡視,除柳遇春外,還有一名南寧富紳陪同丹初。
此人名叫韋思恕,是桂南一帶的首富,家中多治產業,除有良田萬畝,還在西江有一支船隊,在南寧、太平等地多店鋪,開有鐵礦、煤礦,可謂家大業大。
最可貴的是,韋思恕志向遠大,胸襟寬廣,願意資助赤軍抗清,受到丹初的青睞。
明末亂世,願意毀家紓難的財主不勝枚舉。焦璉麾下大將朱旻如便是桂林富紳,傾盡家財招募軍隊,打造軍械,故能自成一軍。
韋思恕自知沒有領兵打仗之才,見丹初有匡扶天下之志,欣然願意投效。
丹初在南寧、新寧一帶走了一圈,在開發礦藏、製造軍械方面已經有了思路,也與柳遇春、韋思恕達成了統一意見。
終於結束新寧州的行程,丹初與二人乘舟趕回南寧。時已下午,左江江水充沛,舟行甚快,三人憑舷吹風,甚爲愜意。
聊著聊著,丹初問及人口情況:“韋先生,據你估計,新寧州有多少人口?礦工幾何?瑤僮等非漢人幾何?”
永寧州衙的黃冊還是崇禎八年校訂的,和其他各地黃冊一樣,數字過於離譜。
穿越至今,他對明朝的地方政制有了深入的瞭解。就拿人口來說,明實錄與各地記載差距較大,後世專家估計也相差很大。
原因很多。其一,明朝民政、軍政分離,明實錄上記載的是戶部統計上來的各省民戶,並不包括軍戶、匠戶等。其二,明朝存在賤籍、少數民族等情況,這些人都不入戶口,不進入官府統計。其三,民間爲了躲避賦稅,原本就大量隱匿人口。
土地的情況與之類似,軍田、屯田並不進入戶部的統計。這就給後世一種錯覺,彷彿清朝政策得力,人口、土地得到了迅速的增長。 丹初估計,晚明時,在未經農民軍肆虐之前,明朝實際人口至少當有兩億人。
“大帥,某雖爲新寧人,但對新寧人口實無準確的數目。據某估計,新寧州算上礦工、瑤人僮人、胥民等,當有人口十二萬人。礦工很多,連其家屬當有兩萬人。瑤人僮人當有三萬,胥民、奴僕等賤籍當有一萬。”
與州衙官吏所說出入不大,新寧州人口當過十萬,漢人約佔一半。
“新寧州地狹人多,平均每人只有一畝六分田。你可知道,該如何養活這麼多人?”
最簡單的辦法,莫過於減輕租賦。但著佃納糧是赤軍的既定政策,韋思恕不敢多說:“韋某著實不知,或可開墾荒田,增加田畝之數。”
“增開田畝,人口亦將增加。況且,熟田已經開墾完畢,要開闢生田,只能上山,侵入土司地界,可墾田數目有限。生齒日繁,而地不加廣,人多地少,土地兼併,實乃歷朝歷代亡國之根本原因。”
丹初講到這兒,覺得這個問題太過深奧,說給韋思恕聽或許過於超前。
要解決人口危機,從根本上說,得提高生產力。農業養活不了太多的人口,只有發展工商業,纔有可能養活更多的人口,才能提高百姓的生活水平。
呵呵,想得太多了。纔打下南寧,就有些飄飄然了。此南明也,戰亂不絕,第一次工業革命的條件也不成熟。還想提高生產力,呵呵。
丹初收住騰飛的思緒,說道:“韋先生,我倒有一個辦法,正想全力實驗。想必你也聽說了,我從不歧視商人,在永安便大力鼓勵工商。
“工商亦能養活人口,還能養活更多的人口。譬如說你的新寧鐵礦,僱傭了多少礦工?六百多人?挺多。你看這六百多個礦工,不事農業,照樣可以溫飽,所賴者何?鐵礦也,工商也。
“但我們的工商,規模太小,受官府的管制太多,難以大展拳腳。韋先生、老柳,你們可聽說過番人的東印度公司?”
韋思恕地居內陸,見識不如柳同春,不敢亂說。
柳遇春是浙江人,卻頗曉其事,說道:“某倒聽過一二。據說,這東印度公司有軍隊,有官吏,在南洋、印度等地領有土地,如同王國。”
“對!”丹初很欣賞柳同春,讚道:“英咭唎、佛德里亞、佛朗機等番國都有東印度公司。這些公司都由商人集資辦成,已經侵入南洋,勢力非同小可。
“我華人早在元朝時便已開始移民南洋,在南洋小有勢力。可東印度公司一來,華人紛紛落敗?何也?公司是搞工商業的,有財力,有組織,有武力。華人多以淘金、貿易爲業,無組織,無紀律,怎能敵得過這種公司?
“我們現在的鐵器局,乃至衛所軍器局,都是衙門制的,秉承官府意志,實際上秉承總辦意志。總辦一換人,譬如你柳遇春,你一走,鐵器局還能像現在這樣廉潔高效嗎?顯然不行。
“今後,咱們也要辦公司!我會像番國那樣尊重商人,商人也要像爭口氣,開幾家模範公司,官府不過多幹涉,採用官督民辦或官民合辦都可以,先爲華夏商人做個表率。將來,咱們也到海外開幾個東印度公司,從海外獲取廉價的糧食、金銀,豈不妙哉?”
這想法太超前了,但無疑具有很高的可行性。
韋思恕將信將疑,說道:“大帥奇思妙想,某深感佩服。”
丹初也不客氣,直言道:“韋先生,你可有千金待嫁?若是可以,請擇一千金嫁我爲如夫人,如何?”
思路翻轉太快,韋思恕反應過來,小心說道:“某倒有一小女尚未許配,過完年剛滿十五歲。”
丹初也不問其他,說道:“實話說,我欲與韋先生結親,別無他意,就是想告訴世人,我是真真切切的尊重商人,真真切切地鼓勵工商,真真切切地想辦公司。商人見狀,也會安心投資工商,是不是?”
韋思恕笑笑,對道:“大帥用心良苦,令人欽佩。小女得依大帥,亦乃三生有幸。某當置辦嫁妝,擇良日遣送小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