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章 武備學堂,龍門鑄將

bookmark

第169章 武備學堂,龍門鑄將 佔領南寧、太平兩府,赤軍餉源得到保障,錢糧收入亦大幅增加。

經費有了保障,各項事業亦加緊展開。

擴軍是第一位的。丹初並未盲目擴軍,主要增編一個水師標、一個步兵標,共約五千人,一半來自俘虜,一半來自新募。水師白手起家,製造戰船、確定營制,耗資巨大。

另外,親兵標火器營拆分爲火槍營、炮營,人數增加五百人。輔兵標增加一個輜重營,人數亦增加五百人。

與此同時,赤軍加緊戰略轉移,家眷、鐵器局、軍器局、總兵府等機構、人員相繼遷來南寧。

邕寧公司、新寧公司分別成立於南寧、新寧州。

邕寧公司爲官辦,直接隸屬於總兵府,以鐵器局總辦柳遇春爲總辦,整合了赤軍鐵器局、軍器局,下轄造船廠、鋼鐵廠、槍炮廠、彈藥廠等,主要爲赤軍生產軍械武器。

新寧公司爲官督民辦,商紳出錢,南寧首富韋思恕任總辦,下轄鐵器廠、紡織廠、瓷器廠、鞍甲廠、運輸船隊等,整體更偏向民用,可隨時爲赤軍提供後勤方面的保障。

此外,丹初還力主成立武備學堂,作爲赤軍最高學堂。

練兵先練將,赤軍若想發展壯大,必須興建武學,加緊培養軍官。隨軍夜校教授內容有限,教導隊又側重於短期培訓,成立一所類似於永安大學的武學,無疑更有裨益。

明朝軍官世襲,朝廷又重文抑武。久而久之,武勳子弟腐化墮落,不僅不習武藝,就連家傳的武學也漸漸荒廢。

爲激勵武勳子弟,明朝設置武學,規定武勳子弟需考試合格,方可繼承武職。這是斷人飯碗的事,執行得並不徹底。

因此,明朝的武學並不是爲了培養將才,而是爲了遷就照顧軍功子弟。到後來,連軍功子弟都不願進入武學,足見明朝武將地位的低下。

“法立而不行,與無法等”。武學逐漸廢弛,後來幾經整頓,始終不見起色。武學的萎靡不振,無疑也昭示著明軍的命運。

欲抗清虜,必先練精兵。赤軍的強大,要靠岑丹初的領袖魅力,要靠科學的編制體制,要靠先進的軍械武器,要獲取勝利提高戰鬥信心,還要建設一支忠誠可靠、勇猛敢戰的軍官隊伍。

創設武學,培養嫡系軍官,已是勢在必行。

岑丹初對此極爲重視,把武學定名爲“武備學堂”,親自審訂學堂章程。

爲避免干擾,武備學堂遠離城鎮,設在高峰隘南麓龍門嶺腳下,靠近左、右江交匯口,又被稱爲“龍門軍校”。

武備學堂與永安大學不同,組織更爲嚴密,設校長一人、督學一人、坐辦一人、總教習一人、會辦一人,下設作戰科、教導科、後勤科、水師科、步兵科、騎兵科、炮兵科、工兵科、輔兵科、情報偵察科共十個學科。

岑丹初親任校長,右參軍方以智爲督學。但兩人事務繁忙,無暇專顧學校。坐辦駐留學校,主持學校全面工作,職責相當重要。首任坐辦爲馮琳,爲丹初的元從老人,從中軍營務處主任遷轉而來。總教習專管教學事務,會辦則爲坐辦的副手。

赤軍營務處主任職權越來越重,相當於參謀長、政治部主任、後勤部長三職合一。

馮琳遷任武備學堂坐辦,丹初趁機拆分營務處,將作戰處、教導處、後勤處獨立開來,設三名處長分領指揮、軍政、後勤之權。營務處主任一職自然裁撤,有助於丹初更好地掌控軍權。

各標營務處暫時不動,免得朝令夕改。

武備學堂學制分兩種,一種爲長期班,一種爲速成班。長期班學制一年,學生主要爲有潛力的年輕軍官,或有志於投軍的讀書人。速成班,學生主要爲即將升遷或變換崗位的軍官。 二月十日,在岑丹初的強力支持下,武備學堂經過一個多月的籌備,正式揭牌成立。

這天上午,丹初來到龍門嶺,出席武備學堂揭牌儀式。學堂門口,一塊大紅絨布擋著門匾,邊緣吊下一根繩子。

學堂徵用寺廟爲校舍,門口修葺一新,不少人過來圍觀,除了學校師生,還有聞訊過來圍觀的百姓。

親兵彈壓秩序,丹初用力扯開繩子,紅布落地,露出了嶄新的門匾。上面紅底金字,寫著“武備學堂”四個大字,正是岑丹初的親筆題詞。

與此同時,鞭炮齊作,周圍歡聲雷動。學堂師生爲新學堂所振奮,百姓則親眼目睹岑丹初,被他雍容鎮定的氣質所懾服。

岑丹初發表了一段簡單的講話:

“各位師生、父老鄉親、赤軍兄弟,今日我們齊聚於此,舉行武備學堂揭牌儀式。武備學堂是赤軍主辦的軍校,旨在宏揚武學,教授練兵打仗之術。

“辦大事以得人才爲首要,我們將選拔最優秀的軍官入學深造,也歡迎有志之士前來報考。學生畢業,將視其成績,量才授職……”

揭牌即開學,爲應付即將而來的清軍進攻,武備學堂先行組織第一期速成班,學制三個月,共有兩百多名軍官,來自全軍各部,全都經過精挑細選。

第一期速成班編爲三個學生隊,參照教導隊管理,比教導隊訓練還要嚴格,學生供應標準比教導隊多五成。

在方以智、馮琳的陪同下,丹初簡單參觀了下校園,隨即回到禮堂。

兩百多個朝氣蓬勃的年輕軍官、幾十名教官,已經端坐檯下,坐姿端坐,神態肅穆,令人見了不勝歡喜。

這些年輕軍官,正是赤軍未來的希望啊。岑丹初不勝感慨,發表動員講話:

“諸位,今日吾等齊聚龍門嶺,參加武備學堂第一期速成班。早在永安大學揭牌之時,吾就想創建武備學堂。彼時,赤軍只有昭平、永安、五屯三地,力有不逮。

“如今,我軍攻滅徐彪,佔領南寧、太平兩府,士民歸心,土司來附。此霸業之基也,武備學堂經過緊鑼密鼓之籌備,終於今日揭牌成立。

“與永安大學不同,武備學堂是專門培養軍官的學堂。第一期速成生都是全軍精英,學期不長,擬定爲三個月,但課程甚多,皆由我親自審定。

“有軍事理論課,講授戰略、戰術、時事、兵器、交通、築城、後勤等課程;有軍政課,講授軍法、軍紀,開展愛民教育;有軍事技能課,講授火器射擊、馬術、劈刺、行軍、宿營、通信等基本技能。

“吾爲赤軍元首,也是武備學堂校長,是第一期速成班的班長,也是諸君的老師、朋友。諸君爲第一期速成生,即爲吾之門生。

“萬望諸君珍惜機會,認真學習,刻苦訓練,把所學所得帶回部隊,開花結果。速成班期滿時,還將組織結業考試。優秀者獎勵晉職,合格者表彰,不合格者淘汰,通令全軍知曉……”

古代重視師生關係,岑丹初以師長自居,學生們則自視爲“天子門生”,如同春潮涌動,煥發出無限活力。

第三十二章 慶功第135章 上架感言第281章 反攻第127章 擴軍第251章 天降神兵第347章 除惡務盡第225章 房緯小事,關系大業第八十二章 輕鬆破敵第284章 紅沙坳遇阻第248章 進駐佛山鎮第211章 降封平遼王第102章 反攻第302章 線國安歸降第390章 毀佛鑄幣第169章 武備學堂,龍門鑄將第297章 破城第108章 治軍之道第276章 徵虜大將軍第280章 按兵不動第207章 滇桂兵爭第二十九章 追擊第五十三章 姐姐第264章 驅逐馬吉翔第209章 我為其易,君為其難第316章 野戰失利第152章 首登之功第106章 內鬥失機第241章 次輔親迎356.第356章 義師響應第六十章 土司第四十八章 稅賦之謎第一十七章 思考第七十一章 教導隊第389章 奇襲跳馬澗第244章 護駕大將軍馬寶第399章 清軍崩潰第393章 洞庭起事第189章 擊退清軍第414章 鰲拜坐困武昌第285章 攻克紅沙坳376.第376章 欣然歸附第三十章 摩擦第347章 除惡務盡361.第361章 野戰破敵第三十四章 聽風亭論道第九十二章 返回桂林第265章 步兵第三協第106章 內鬥失機第404章 吳三桂南下雲貴第七十七章 火炮第174章 謁見督師第386章 牛刀殺雞第281章 反攻第九十五章 大兵團之戰第261章 拒絕反攻第341章 江南顧氏第212章 堵胤錫先斬後奏第四十章 陰結少年,挾洋自重第398章 決戰在即第二十九章 追擊第179章 滿虜來襲第八十一章 金秀土司第250章 焚燒船廠第186章 韃虜大至第189章 擊退清軍第248章 進駐佛山鎮第159章 殺人誅心第234章 料敵於先第404章 吳三桂南下雲貴第122章 結交東勳第245章 借頭立威第391章 持重保守第191章 義師歸附377.第377章 步兵第四鎮第118章 昭永總兵第一十章 點名第164章 赤軍閱軍禮第153章 棄城不打第319章 再破羅定第170章 大局崩壞第330章 順治要跑路第209章 我為其易,君為其難第416章 先克南昌第五十二章 迎駕第274章 不鳴則矣,一鳴驚人第166章 辦公司第166章 辦公司第387章 攻克湘潭第385章 交趾內亂第144章 授旗第171章 水師小操第270章 清軍攻入廣西351.第351章 廣德公主第391章 持重保守第403章 李明忠出使吳三桂第401章 鰲拜大將軍第323章 各懷鬼胎第三十章 摩擦第329章 二蹶名王第350章 會師金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