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9章 滿虜來襲

第179章 滿虜來襲

清軍攻勢凌厲,來得比想象中還要快。四月十日,清將佟圖賴與努山、阿濟格尼堪合軍進攻全州。 胡一青率滇師出戰,大敗,營壘皆破。全州城內楚師崩潰,熊兆佐、周金湯退屯道州、永明,往依曹志建。趙印選、胡一青退往興安,往依焦璉。

焦璉麾下大將馬起蛟率軍增援全州,中伏,全軍覆沒,馬起蛟陣亡。

山雨欲來風滿樓。唐家鋪一帶,到處都是滇師、楚師潰卒。

如何處理這些潰卒,卻是一件棘手的事情。他們畢竟都是明軍同袍,曾在前線與清軍血戰,岑丹初必須接納他們。

但這些明軍潰卒中,十有八九混有清軍奸細。清軍自入關後,常用裡應外合的戰術。一旦明軍潰敗,清軍就會散播奸細,隨明軍敗退後方,伺機作爲內應。

丹初親臨前線,指導赤軍盤查潰卒。赤軍在前線掘出一道長壕,從七家嶺一直延伸到湘江。潰卒擠在吊橋處,一個個排隊通關,口音、髮式有問題的,格殺勿論。

“岑老弟!”

一個身材矮小的明將,滿臉憔悴,見到丹初後分外欣喜,遠遠地打起招呼。

這不是胡一青嗎?丹初大喜,下馬迎接,說道:“胡大哥!小弟奉新興侯之命駐守唐家鋪,不意竟在此遇到大哥。”

走近一看,胡一青盔甲破損,面額有傷,座騎“沙兔子”渾身腥臭,不知經歷了多少惡仗。

“哈哈!”胡一青雖然戰敗,卻不失豪邁,笑道:“我遠遠看過來,見這幾座營壘旗幟鮮明,深壕高壘,心裡還在納悶,這是哪位仁兄的兵馬?不意竟是老弟!”

聊起戰局,胡一青不勝感慨,嘆道:“滿韃子果真名不虛傳,其疾如風,侵掠如火。吾征戰經年,未嘗見此等勁敵。”

赤軍很快就要對戰八旗勁敵,丹初不敢怠慢,問道:“請教大哥,我該如何對付滿韃子?”

“韃子射術精湛,勇不懼死,一人數馬,驃疾如風。臨戰時,韃子常常挑選死士,著兩層鐵甲,逼近至三十步內,使用大鞘弓接戰。”

談及滿洲兵,胡一青仍舊心悸不已,說道:“丹初,你與韃子接敵時,一定要與韃子保持距離,不可近至三十步,否則必敗。”

“嗯。”丹初沉吟道:“我下令深溝高壘,在前線挖掘壕溝,環營又挖一道壕溝,爲的就是與韃虜保持距離,結硬寨,打呆仗。所慮者乃土司兵,紮營於丘陵之上,無從掘壕,又是新附之軍……”

胡一青慨然說道:“土司俍兵勇猛敢戰,只要駕馭得得當,一定可以大用。老弟若不嫌棄,我願率御滇營屯土司兵之後,與土司兵並肩作戰。”

丹初求之不得,思索片刻,對道:“御滇營久經戰陣,聲名遠播。有大哥相助,小弟對敵更有勝算。眼下潰兵洶涌,煩請大哥幫忙甄別潰卒,兼以補充御滇營,如何?”

這是互利共贏的事,胡一青自然樂意。

未幾,王永祚、趙印選兩位御滇營大將相繼趕到。趙印選退入興安城內,王永祚與胡一青相善,留下輔佐胡一青。

四月十五日,清軍追擊至建安,距離唐家鋪已不到三十里。

塘報至,丹初聞戰則喜。準備了這麼久,終於要與滿洲八旗交戰,他又是激動,又是緊張。

情報局長馮加禮過來報告:“大帥,清虜主將已經查明,爲巴牙喇甲喇章京覺羅果科。”

好拗口的官職。未等丹初發問,馮加禮解釋道:“巴牙喇爲滿語,乃護軍之意。甲喇管五個牛錄,甲喇章京即爲甲喇之首領。” 八旗軍制,每三百人組成一個牛錄。理論上,甲喇章京麾下有一千五百名旗兵。滿洲人口少,常年作戰,男丁傷亡很大,一個牛錄很難出齊三百旗兵。

通常情況下,旗兵出征時,包衣也會隨主人一同作戰。隨著旗兵的大量傷亡,清廷鼓勵包衣隨旗兵一起出徵。包衣在戰場上表現卓異,就有可能“落編”,成爲正式旗兵,從此世代領有“鐵桿莊稼”。

因此,滿洲八旗出兵作戰時,每牛錄能出多少戰兵,著實是筆糊塗帳。清廷對八旗兵力諱莫如深,也從不在官方文書上記錄出兵人數。

“這個覺羅果科,是哪個旗的?”

“滿洲鑲白旗。”馮加禮答道,像是有所畏懼一樣,聲音也下沉了許多。

滿洲鑲白旗?丹初亦深吸一口氣,眉頭微皺。在滿清初期,滿洲鑲白旗可是個大旗,實力雄厚。

皇太極得位不正,只得極力拉籠阿濟格、多爾袞和多鐸三兄弟,用十四歲的多爾袞作鑲白旗主。多爾袞長大後,皇太極故意找茬,令多爾袞改作正白旗主、多鐸作鑲白旗主。

但不管怎樣,正白旗、鑲白旗兩旗一直都很團結,始終握在多爾袞、多鐸、阿濟格三兄弟手中。如今,多爾袞已是皇父攝政王,大權在握,兩白旗的實力自不必說。

“覺羅果科有多少兵馬?”丹初又問道,眼前浮出一絲憂慮。

“至少有一千五百騎,全都是騎兵,一人多馬,另有幾十頭駱駝。”

“一千五百騎,就敢直撲興安?這個覺羅果科,真以爲明軍無人乎?”時近午時,丹初毅然下令各部備戰,準備碰一碰覺羅果科這個硬茬。

敵軍相距還有二三十里,預計將在未時抵達。赤軍各部加緊吃飯,準備軍械。

丹初匆匆吃過午飯,率親兵標抵近前線督戰。在一隊親兵的護衛下,他來到七家嶺視察防務。

這裡是步兵第二標與土司兵的防禦結合部,也是敵軍可能重點進攻的地方。赤軍在七家嶺部署了不少火炮,居高臨下,正可炮擊敵軍。

七家嶺以東,步兵第二標深壕高壘,又在前線掘深壕爲屏障。七家嶺以西,土司兵、滇師伐樹作木城,又在木城外列鹿砦爲屏障。

結硬寨,打呆仗。硬寨已成,就看能不能赤軍能否不動如山了。若能,就可打成呆仗,就有望阻敵於唐家鋪外。只要能擋住清軍,赤軍就算成功了。

未初時分,遠處塵土飛揚,馬蹄聲音震天。透過望遠鏡,丹初可以清楚地看清敵軍的塘騎。盔甲鮮明,戰馬高大,正是滿洲八旗無疑。

赤軍這邊,早已嚴陣已待。

步兵第二標已在壕溝外列隊完畢,距壕溝約有一百步遠。壕溝外兩丈遠的地方,另有一道土牆,雖不嚴整,亦可遲滯敵軍馬隊。土司兵則蜷縮在木城內待命,聽令出戰。湘江東岸,則有朱旻如派兵協防。

第三十一章 奇襲慄木嶺第238章 統戰東勳第七十章 返回永安第八十章 合陣383.第382章 先湖廣後江西第201章 陡轉直下第182章 報捷第338章 施琅歸順第195章 清軍急襲第284章 紅沙坳遇阻第292章 回師桂林第255章 不請自來吳六奇第297章 破城第九十三章 金聲桓反正第276章 徵虜大將軍第335章 辦理團練第二十六章 列陣369.第369章 岑丹初西進衡州第172章 出兵抗虜第274章 不鳴則矣,一鳴驚人第一十七章 思考第248章 進駐佛山鎮376.第376章 欣然歸附第180章 憑壕拒敵第196章 極度被動第309章 大舉進犯第219章 大敗忠貞營第一十四章 大變在即第227章 為國除奸第152章 首登之功第193章 二攻全州第181章 陣斬覺羅果科第284章 紅沙坳遇阻第343章 開啟民智第304章 多爾袞暴斃第七十四章 考覈第141章 威信不可稍減第267章 崖山祭祀第390章 毀佛鑄幣第340章 縱橫捭闔第228章 穴地攻城第185章 辦大事當有替手第九章 管隊第七十八章 教導第239章 收服詞臣第七十四章 考覈第201章 陡轉直下第八十五章 亡國也要內鬥第261章 拒絕反攻第284章 紅沙坳遇阻第八十二章 輕鬆破敵第123章 射禮第七十九章 寓教於樂第215章 不世之才 超世之傑355.第355章 持重封鎖第223章 解放賤民 發放軍餉第141章 威信不可稍減第274章 不鳴則矣,一鳴驚人第194章 進駐蓑衣渡第246章 定計援粵第八十八章 永歷帝出逃第325章 連環爆破第一章 告急第329章 二蹶名王第122章 結交東勳第249章 奇襲第139章 鼓勵工商377.第377章 步兵第四鎮第173章 閨房密議第141章 威信不可稍減第106章 內鬥失機第101章 結爲兄弟第八十二章 輕鬆破敵第414章 鰲拜坐困武昌第254章 海寇投誠368.第368章 朱成功北上長江第396章 城南大戰第172章 出兵抗虜第410章 改攻金口第251章 天降神兵第345章 掃除文盲第208章 伸張大義第261章 拒絕反攻第四十一章 東徵第四十九章 錢糧之數第319章 再破羅定第417章 破城在即第六十二章 面聖第三十三章 軍歌第251章 天降神兵第107章 終返廣西第217章 三堵牆第一十章 點名第247章 要在水師第349章 李定國三蹶名王第三十四章 聽風亭論道第102章 反攻381.第381章 朱成功兵敗南京第338章 施琅歸順第116章 十兩撫卹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