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6章 兵部尚書劉遠生

bookmark

第236章 兵部尚書劉遠生 三月初一,赤軍主力在潯州誓師,以“奉詔援粵”爲名,拔營東下。

親兵協、水師協共計一萬兩千人,沿潯江順流而下。步兵第四標在鬱林州容縣拔營,沿北流江(容江)順流而下,準備奪取藤縣,確保大軍退路。

春回大地,水稻苗鬱鬱蔥蔥。江水滔滔,似爲大軍壯行。陽光明媚,煥發出無限生機。

丹初照例領兵出征,軍諮府參軍僉事楊玉祁隨徵,擔任丹初替手。楊玉祁由作戰局長升任,所遺作戰局長一職由何肇基升任。何肇基是昭平人,諸生出身,精明強幹,受到丹初的賞識。

此次東征,軍諮府抽組骨幹,組成元帥行轅。楊玉祁、何肇基隨扈,輔佐丹初處理軍務。

三月初三,赤軍抵達藤縣,在此駐留,一面炫耀武力,一面策反守軍,必欲奪取藤縣。

藤縣位於梧州上游,周圍羣山環繞,地處北流江與潯江交匯處。此地雖爲陳邦傅所有,但形勢孤立,山河阻隔,西、北、南皆爲赤軍地盤,只剩東面可與梧州聯繫。

赤軍要出兵增援廣東,藤縣、梧州爲必經之道。朝廷行在設在梧州,赤軍不便佔領。但藤縣關係赤軍糧道,亦關係赤軍退路。不奪取藤縣,赤軍便不能安心東征。

未時,陽光正烈。步兵第四標抵達藤縣,與親兵協、水師協會師。標統岑勳面見丹初,略一寒暄,便提議強攻藤縣:“爵帥,大軍一萬多人,取藤縣易如反掌。眼下,大軍頓兵藤縣城外,不事攻伐,何也?”

岑勳是思恩府土司,其女嫁與丹初爲妾,忠心耿耿。經過全州之戰,岑勳顯示出了帶兵能力,土司兵驍勇善戰,受到全軍認可。

“藤縣地勢緊要,非奪之不足以安軍心。但行在就在梧州,離藤縣不到百里,聲氣相通。我軍此次出師,以奉詔援粵爲名,若在藤縣大動干戈,行在君臣必然驚恐。

“陳邦傅在梧州,遙柄朝政,必然大做文章,趁機污衊我軍。不戰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反正我們也不急著東下,就在藤縣城外練兵,威懾守軍,逼迫守軍投降。

“藤縣形勢孤立,糧產不豐,守軍孤立無援。我肯料定,不出三日,守軍必然投降。你安心在城外紮營,三日之後等著入城便是。”

主帥言之鑿鑿,岑勳只好作罷。

藤縣北臨潯江,東臨北流江,北流江繞城南、城東而過。因此,藤縣三面環水,只有西面爲陸地。

赤軍以水師封鎖江面,以陸師封鎖城西,把藤縣圍得如同鐵桶。陳邦傅人品卑污,徒以媚上爲術,軍隊也士氣低落,武將無心死戰。藤縣已是死地,陳邦傅雖想派兵增援,卻沒人願意過來送死。

次日,兵部尚書劉遠生趕到藤縣。

劉遠生,陝西富平人,諳韜略,會用兵。崇禎末年,張獻忠派兵攻江西,劉遠生率軍抵抗,收復吉安、郴州等地,頗有戰功。弘光年間,劉遠生爲南贛巡撫,守贛州,清軍圍攻數月。贛州糧盡,劉遠生戰敗被俘,後被義士所救,投效永曆帝。

在永曆小朝廷,劉遠生以“知兵”聞名,人品端正,見解不俗。他長期擔任戎政尚書,提督御營,遭到馬吉翔、夏國祥、龐天壽等佞臣的忌恨。

劉遠生頗有威望,朝廷每遇危急,常常會想到他。忠貞營剛進入廣西時,朝廷驚恐,劉遠生過去宣慰。孔有德破梅關,羣臣惶惶,劉遠生親往廣州面見杜永和。

月初,永曆帝逃到梧州,立即開始“打虎”。劉遠生的弟弟劉湘客,時任都察院僉都御史,爲“五虎”中的“虎皮”,亦被投入大獄。 吳黨猖獗,劉遠生在梧州無法立足,遂辭別永曆帝,自請出使南寧,催促赤軍東下。

既是同鄉,又是舊交,劉遠生是個值得結交的人物。

見面之後,略一寒暄,丹初說道:“大司馬,桂林一別,長久不見,至今已兩年矣。”

劉遠生一怔,回憶起往事,說道:“元年九月,今上在古泥關蒙塵,琢如率軍護駕,我兄弟得與琢如相識。二年三月,韃子寇桂林,今上南巡,琢如護駕至城南慄木嶺。自此一別,整整兩年矣。中興已成幻夢,真令人惆悵不已。”

金聲桓、李成棟、姜瓖的相繼敗亡,對軍心士氣打擊極大。劉遠生亦對朝廷失望不已,態度日趨消極。

丹初把他迎入帳內,一邊走,一邊說道:“年前,我在塘報上看到大司馬的奏疏,曰‘開武備庫,節用儲餉,招練禁旅,奉上親征,出楚督諸將爲死戰計’,深感大才,至今記憶猶新。”

劉遠生暗自吃驚,他自己都忘了奏疏原文了,這岑丹初,竟能出口成誦?

“哎,爵帥笑話了。”劉遠生乾笑幾下,嘆道:“我久任戎政尚書,去年遷兵部尚書,便想整頓京營,圖謀恢復。但京營被馬吉翔、夏國祥二佞視爲禁臠,動輒以中旨干預戎政。我連京營都辦不好,還談什麼‘奉上出征’,現在想想,真是笑話。”

明朝京軍有三大營,南明小朝廷也有。但京營廢弛已久,永曆朝的京營也不例外,除了糜餉,全無用處。

“我聽說,李元胤提督御營,頗爲整肅,怎麼如此不堪?”

“李元胤,哼。”劉遠生冷笑一下,說道:“寧夏王在世時,御營皆爲東勳舊部,餉糧供應充足,頗爲整肅。自寧夏王薨,御營仰賴朝廷供給,早已今非昔比。

“李元胤雖是你結義兄弟,卻比你差遠了,自負清高,不知大義。堵閣老在朝廷無法立足,五次上疏請發軍餉,願意督忠貞營出師抗虜。楚黨百般刁難,上親自過問,才批給三千兩。

“結果,堵閣老剛領到銀子,又被李元胤派人搶去。琢如,你說,朝廷亂成這樣,還能有何作爲?堵閣部前往柳州催兵,我也無處容身,只得到你這兒棲身了。”

“哎!”丹初長嘆一聲,看著劉遠生欲言又止。待他喝過清茶,才說道:“大司馬可知道,堵閣老已在柳州病死了。”

“啊?”劉遠生聞訊一驚,右手不小心打翻了茶碗。

“忠貞營到柳州後,大疫。堵閣老路過南寧,我與他曾有一晤。當時他已染病,在南寧休養半月,卻意氣甚豪,病情未愈,便執意要去柳州聯絡忠貞營。結果,閣老病死,興國公亦已病死。”

李赤心也死了?主帥病死,忠貞營還能出兵援粵嗎?

“氣數已盡,氣數已盡。”劉遠生喃喃自語,絕望之情一覽無餘。

第240章 大明最大的敵人是自己第149章 擒賊擒王第九十六章 衝陣第253章 杜永和遣使求援第107章 終返廣西第230章 棄攻梧州第287章 兵臨城下第154章 飛奪黃花驛第二十章 募兵第三十八章 教頭第159章 殺人誅心第159章 殺人誅心381.第381章 朱成功兵敗南京第204章 忠貞營進退兩難第286章 此王氣也第293章 圍城第296章 知恥而後勇第142章 半老徐娘第七十一章 教導隊第220章 義釋劉芳亮第263章 謀殺陳邦傅第200章 襲擾清軍第321章 轟擊木排372.第372章 九迭十八層第275章 要麼天才,要麼瘋子第229章 廣西最大軍頭第179章 滿虜來襲第203章 撤退第100章 騎牛蠻子胡一青第414章 鰲拜坐困武昌第106章 內鬥失機第317章 反敗為勝第231章 耿仲明畏罪自殺第222章 水戰芻議第七十一章 教導隊第九十五章 大兵團之戰第五十二章 迎駕第173章 閨房密議第六十九章 著佃納糧363.第363章 進取吉安第254章 海寇投誠第142章 半老徐娘第315章 清軍來援第187章 氣定神閑第120章 情報局第287章 兵臨城下第七十六章 平等第161章 羞辱陳曾禹363.第363章 進取吉安第100章 騎牛蠻子胡一青第179章 滿虜來襲第123章 射禮第123章 射禮第四十四章 進取永安第286章 此王氣也第137章 九節十成炮 再議火器第102章 反攻第四十三章 處置俘虜第209章 我為其易,君為其難第407章 傾盡國力,與虜決戰第255章 不請自來吳六奇第185章 辦大事當有替手第112章 再得昭平第173章 閨房密議364.第364章 千古節義368.第368章 朱成功北上長江第五十二章 迎駕第三十四章 聽風亭論道第七十七章 火炮第122章 結交東勳380.第380章 千古罪人洪承疇第179章 滿虜來襲第179章 滿虜來襲357.第357章 虎賁大敗第七十七章 火炮第216章 忠貞營西進第334章 以蜀糧養蜀兵第290章 兵臨嚴關第五十一章 根據之地第六十八章 訪賢第127章 擴軍378.第378章 釐定官制第四十二章 智取陽朔第八章 破陣第157章 大局已定第五十五章 黨爭第八十五章 亡國也要內鬥第147章 兵行險著第170章 大局崩壞第335章 辦理團練第308章 以漢製漢第326章 尚可喜窮途末路第三十九章 番兵第155章 戰象襲來第五十三章 姐姐第167章 聯姻土司第349章 李定國三蹶名王第154章 飛奪黃花驛第265章 步兵第三協第409章 丹初點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