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8章 以漢製漢

第308章 以漢制漢

張存仁被刺,清軍隨即在廣州展開大搜捕,卻一無所獲,並未抓到李爾龍的同謀。夜晚,廣州街頭又出現許多匿名揭帖,有懸賞張存仁人頭者,開價白銀八錢,又有稱頌李爾龍者,聲稱不久之後,將有甲兵十萬圍攻廣州…… 清軍剛剛攻克廣州,人心未定,又出此刺殺事件。張存仁嚇得不輕,一夜失眠,看上去衰老不少。

耿繼茂負責廣州城防治安,正在爲恢復王爵四處活動,若讓張存仁參上一本,豈不竹籃打水一場空?因此,他力主大開殺戒,威懾邑民。順便,藩軍也能趁機搶劫,鼓舞士氣。

張存仁的手段,耿繼茂可是領教過的。前年,耿繼茂的父親耿仲明因收留逃人被滿洲侍衛告發,被迫在江西吉安自縊。背後始作俑者,就是張存仁。

明知耿繼茂在討好自己,張存仁卻下令不得戒嚴,更不得搶劫邑民,免得喪失人心。

廣州有百萬人口,城內外八旗還不到兩萬,算上各地增援而來的綠營、新附降軍,總人數還不到十萬。萬一失了人心,等赤軍一來,清軍可就要重蹈定南藩的覆轍了。

次日,張存仁強忍不適,披上盔甲,巡視各營。清軍士卒見他安然無恙,稍感心安。

二十二日,張存仁召集諸將開會。這次會議,他醞釀已久,提前向各鎮發出通知,要求駐廣三品以上文官、各地總兵以上武將悉來參會。

巳時,總督府大堂內外,文官武將濟濟一堂。

張存仁端坐大堂上座,左右坐著四位大員,按尊卑分別是平南王尚可喜、靖南將軍巴山、阿思哈哈番耿繼茂、廣東巡撫李棲鳳。

五人以下,則是廣東布政使,滿蒙八旗佐領以上武官,漢軍八旗副將以上武官。這些人沒椅子坐,統統站在大堂內。

大堂外人數更多,更沒椅子坐,包括綠營總兵以上武官、明朝降軍都督僉事以上武官。

中軍官點卯已畢,回報張存仁:“報大帥,除潮州總兵郝尚久外,其餘人皆已到齊。”

郝尚久爲東勳舊部,被永曆帝封爲新泰伯。他向張存仁來信,聲稱揭陽劉公顯以“九軍”作亂,要留在潮州平亂。

潮州毗鄰福建,糧產豐富,地勢緊要。尚可喜有意罷黜郝尚久,以南贛副將劉伯祿鎮守潮州,對張存仁說道:“完真,郝尚久反覆無常,拒不參會,足見桀驁不馴。”

赤軍襲佔嚴關、鎮峽關,對定南藩關門打狗。尚可喜深受觸動,想方設法謀取退路。

廣東雖然可以通海,清軍水師卻不佔優勢,萬一戰敗,不可能從海上撤退。陸上對外通道主要爲大瘐嶺上的梅關,通江西南安府。

若有潮州在手,清軍就能多一份保障。將來萬一事急,可走潮州退入福建。

尚可喜官職在張存仁之下,資歷不如張存仁。他雖是郡王,張存仁卻不必在乎他的意見,說道:“大軍剛剛攻克廣州,得以穩定爲主。郝尚久那邊,還是應當恩威並施,不可逼之太急,免得他狗急跳牆。”

巴山附和道:“我軍首要之敵爲赤匪,當務之急是進復粵西。潮州郝尚久那邊,還是當以安撫爲主。只要我軍擊敗赤匪,郝尚久自然就會老實。” 張存仁老謀深算,可不像巴山這樣樂觀。前遭遇刺殺,足見兩廣民風剽悍,百姓桀驁不馴。粵東民富,百姓素來文弱。粵西民窮,俍兵、瑤侗能征善戰,名聲在外。李爾龍尚敢在光天化日之下行刺,粵西豈不將更加棘手?

他雖未與赤軍交過手,卻被匿名揭帖所震驚,深知赤軍氣候已成。清軍在廣州周圍有近十萬人馬,算上其他各地兵馬,總人數不下十五六萬。但裡面充斥著大量的降軍,還有郝尚久這種反覆無常之徒。

清軍真正堪戰者,只有平南、靖南兩藩兩萬人,巴山所統滿洲八旗千餘人馬、江南綠營五千人馬,另有江西、福建、河南等地綠營約兩萬人。

不說反攻粵西,廣州周圍就有不少明軍,不肯投降。明朝兩廣總督杜永和率部逃往瓊州,兵馬相當可觀;虎賁將軍王興駐紮汶村,與廣州近在咫尺……

張存仁不敢在衆將面前流露出絲毫的悲觀情緒,遂收住心思,沉聲說道:“請上諭。”

他隨即離座下跪,其餘人等緊隨其後,黑壓壓跪成一片。一名蝦侍衛從耳房中閃出,取出兩封明黃色明發上諭,朗聲念讀。

第一則上諭,乃是對大小官員進行封賞。因攻克廣州有功,上至張存仁,下至偏裨小將,都各有封賞。張存仁加封太子太保。尚可喜位至郡王,再往上封就只能封親王了,特進長子尚之信爲三等阿思哈尼哈番兼拖沙喇哈番(一等男兼雲騎尉)。巴山進封二等阿思哈尼哈番(二等男)。耿繼茂則進封爲一等精奇尼哈番兼拖沙喇哈番(一等子兼雲騎尉)。

滿清早期官制混亂,官職與爵位混同。皇太極時期,爲區分世爵與官職,改稱世爵爲滿語。如一等總兵官,改稱爲一等昂邦章京,但官職與爵位仍然混同。到了順治初年,多爾袞秉政,爲徹底區分官職、爵位,改稱昂邦章京爲精奇尼哈番。到了乾隆年間,滿洲漢化程度加深,能習國語騎射者已經不多,乾隆乾脆把滿語世職改稱爲漢名,定精奇尼哈番爲子爵。

在場衆將面露喜色,互相交換神色,暗中慶幸不已。這一次,順治爲了籠絡軍心,封賞相當慷慨。上諭中特意暗示耿繼茂,待收復粵東之後,便令他承襲靖南王爵。

第二則上諭同樣令人振奮。原來,張存仁和洪承疇曾聯銜向清廷上奏,請“選調堪戰將兵以期剿撫奏效”。二人建議從陝西(包括固原、寧夏)、山西、遼東、河南、甘肅挑選四萬精銳綠營,分發張存仁、洪承疇軍前調用。

清廷調不出這麼多精銳,把挑選範圍擴大到京師、遼東、直隸、宣大、陝西、山東、河南、江南、江西、浙江、福建等省,不限於綠營。數量也大打折扣,削減至兩萬四千有零。爲安撫張存仁、洪承疇,清廷又強調“其北直、山東、江浙腹裡弱兵不得混入”。

根據上諭,滿清調往前線的將領有蝦侍衛張大元、王輔臣、正黃旗下李本深、劉忠,總兵劉芳名、高弟、胡茂禎、副將王平、高謙、高萬里、張鵬程、李榮、張洪德,張國勳、劉應傑、範紹祖等。甚至有,“鑲黃旗下替職閒官白廣恩老病,不能領兵,隨軍前爲招撫榜樣”。

這些將領大體上是清軍入關以後投降的明軍和大順軍舊部。如李本深原是高傑的部將,劉忠曾被李自成封爲平南伯。

八旗以滿洲爲主,其次爲察哈爾蒙古,再次爲漢軍,漢軍又以遼東將領爲主。從這次調兵,不難看出清廷已經不能像入關之初那樣,抽調八旗擔任決戰主力,只得加重以漢制漢的策略。就連親信遼東將領也難堪大任,清廷只能從各地抽調綠營兵,且只能抽調兩萬多兵馬,分派兩個方向,簡直杯水車薪。

儘管這樣,衆將依然欣喜不已。其中提及的不少人,王輔臣、劉芳名等皆爲名將,驍勇善戰。清廷調他們到前線作戰,無疑是件好事。

第122章 結交東勳第五十四章 廣西協守副總兵第一十四章 大變在即361.第361章 野戰破敵第237章 堵胤錫追諡文忠第216章 忠貞營西進第168章 大會土司第246章 定計援粵第206章 孫可望請封秦王第184章 反攻全州第281章 反攻第323章 各懷鬼胎第310章 大西軍出兵川湖第九十六章 衝陣第124章 英雄結義第一十一章 拜師第233章 寧國公第410章 改攻金口第201章 陡轉直下第386章 牛刀殺雞第225章 房緯小事,關系大業第179章 滿虜來襲第337章 再次擴軍第313章 變計東進第325章 連環爆破第412章 兵臨城下第402章 戰局關鍵吳三桂第301章 投名狀372.第372章 九迭十八層第八十二章 輕鬆破敵第339章 聯合賜姓第420章 襄陽?南京?381.第381章 朱成功兵敗南京第272章 明軍兵敗如山倒第310章 大西軍出兵川湖第208章 伸張大義第295章 孔有德黔驢技窮第171章 水師小操第263章 謀殺陳邦傅364.第364章 千古節義第399章 清軍崩潰第280章 按兵不動第147章 兵行險著377.第377章 步兵第四鎮第一十六章 編制第六十章 土司第302章 線國安歸降第128章 攻城第六十八章 訪賢第319章 再破羅定第385章 交趾內亂第396章 城南大戰第五章 殲敵第302章 線國安歸降第292章 回師桂林第307章 經略遇刺第166章 辦公司第312章 定計破敵第303章 整編第224章 定虜式燧發槍第122章 結交東勳第七章 奪旗斬將第164章 赤軍閱軍禮第八十章 合陣381.第381章 朱成功兵敗南京第211章 降封平遼王第240章 大明最大的敵人是自己第六十七章 獨立成鎮353.第353章 珠瑪喇堅守贛州第196章 極度被動第五十二章 迎駕第三十六章 督標左協第390章 毀佛鑄幣第206章 孫可望請封秦王第222章 水戰芻議第335章 辦理團練第414章 鰲拜坐困武昌第167章 聯姻土司第225章 房緯小事,關系大業第414章 鰲拜坐困武昌第404章 吳三桂南下雲貴第248章 進駐佛山鎮第八十二章 輕鬆破敵第218章 水師大捷第六章 出城第321章 轟擊木排第二十七章 前進第211章 降封平遼王第195章 清軍急襲第300章 孔四貞第八十九章 郝永忠犯駕第231章 耿仲明畏罪自殺第205章 蛇吞象第385章 交趾內亂第317章 反敗為勝第三十二章 慶功第418章 再克武昌360.第360章 三迭三勝第二十章 募兵第257章 水戰大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