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8章 鐵桶圍城

第328章 鐵桶圍城

二十五日,肇慶城破的次日,岑丹初立即率虎賁鎮順流而下,會合第一鎮圍攻廣州。 二十七日上午,第一鎮鎮統魏國鬆求見。他神采奕奕,見到丹初便行了個標準的軍禮,笑道:“國主,第一鎮趕在虎賁鎮之前到廣州了。”

“媽的,”丹初笑罵道:“虎賁鎮在北線與韃子苦戰,都讓你撿了便宜。”

魏國鬆在赤軍中資歷非常老,與丹初關係密切,密切到可以互開玩笑,說道:“職鎮不敢擅專,特意在廣州城下恭候國主,請國主主持大計。”

“嗯,先不急著打。我軍的首要任務不是攻城略地,而是繼續消滅韃子。”丹初收住笑容,說道:“耿繼茂率領靖南藩殘部逃到了南雄,暫且不管他了。韃子主力都在廣州,咱們要集中兵力消滅廣州之敵。等南洋艦隊、第二鎮主力到了,把廣州圍得如同鐵桶,再發起總攻。”

海船航行依賴風力,如今季風不盛,南洋艦隊行動緩慢。赤軍在珠江口主要依靠王興的水師,封鎖航道並不嚴密。

不等丹初發問,魏國鬆說道:“尚可喜一路退至高明,北渡西江無果,只得調頭東下,經九江口、佛山,依次渡過西江、珠江,退入廣州城內。這些天,王興統帶水師四處騷擾,清軍苦不堪言,直到前天才全部渡過珠江。”

魏國鬆得王興幫助甚大。南路赤軍行軍上千裡,途中架設舟橋、夜晚宿營、安置傷員、尋找嚮導,繁瑣萬千。廣寧伯虎賁將軍王興派人迎接導引,赤軍進展甚快。

丹初與王興亦有接觸,對他頗有好感,問道:“這王興,也是個大將之才?”

保舉人才,向來是高級官員的特權。魏國鬆深知這裡面的輕重,小心斟酌詞句,說道:“王興或許不善野戰,但絕對有守備的天賦。”

赤軍可簡單分爲戰兵、守兵、民兵。民兵皆不脫產,不必多說。戰兵即爲野戰力量,守兵即爲守備力量。

丹初心中有了主意,不久平定粵東,勢必要設置廣東守備協。以協統授王興未免過高,以標統授王興未免過低,不妨就以副協統授之。

“範承恩那邊怎麼說?”

範承恩原是東勳裨將,與兩廣總督杜永和素來不睦。清軍圍廣州時,範承恩款降,開西門迎清軍,是廣州城陷的罪魁禍首。

“範承恩所部還有三四千兵馬,早有反正之意,屢次派人款降。李棲鳳深以爲患,調他鎮守惠州。範承恩拒不開拔,一直賴在城內。李棲鳳不敢動武,又不敢讓他守城,令他駐紮在校場一帶待命。”

清軍讓範承恩待命,赤軍也讓他待命。範承恩儼然已成爲左右廣州戰局的關鍵人物。

“不知尚可喜進入廣州後,可會對範承恩下毒手?”

“尚可喜初入廣州,或許還不敢大開殺戒。”

“他若敢殺範承恩,便是自絕後路了。”

正在二人商議之際,馬雄過來謁見。馬雄原爲定南藩副將,在惠州反正,擋住了清軍東逃福建之路。

丹初立即傳見。未幾,一個三十上下的中年武將進入中軍大帳。他身材魁梧,鬍鬚茂盛,見到丹初就拜,說道:“卑職馬雄,參見國主。”

“請起,請起。”

“卑職反正來遲,萬請國主恕罪。”

“無妨。蛟麟屢次談及你,說你驍勇善戰,有萬夫不當之勇。今日,本藩見你虎背熊腰,相貌堂堂,便知蛟麟所說不假。你父子同爲赤軍步兵標統,爲赤軍從未有過之事,足已傳爲佳話。”

“國主開恩,不計前嫌,吾父子感激涕零,當誓死效忠國主。” 寒暄已畢,馬雄獻計道:“尚可喜退入廣州不久,立足未穩。若國主願意,我可統兵來援,爭取一舉奪下廣州城。”

與其調馬雄來廣州,不如讓他繼續鎮守惠州,一來扼守尚可喜的退路,二來與潮州的郝尚久相呼應。

“不然,”丹初斷然說道:“本藩志不在奪取廣州,而在全殲韃子。這次廣州之戰與肇慶之戰一樣,赤軍鐵桶圍城,爭取不使一個韃子漏網。”

肇慶之戰還沒完全結束,赤軍短時間內也不能齊集廣州。作戰局估計,至少還需六天時間,第二鎮、南洋艦隊主力才能趕到廣州,參與圍城。

“那麼,我還是鎮守惠州?”馬雄問道,略感失望。

“呃,”丹初略一沉吟,說道:“我讓黃應傑守惠州,你率部進攻增城。”

奉化伯黃應傑與新泰伯郝尚久一樣,原都是東勳大將,先降於清軍,再降於赤軍。黃應傑所部戰鬥力一般,士卒多爲人,不如馬雄部精銳。

至於增城縣,屬於廣州府,與惠州接壤。粵東沿海多平原,有驛道貫穿全省,連通福建、廣西。增城就位於驛道上,清軍若要走陸路逃往福建,增城爲必經之道。

馬雄若能攻下增城,就能進一步威脅廣州清軍。他見獵心喜,說道:“國主放心,某一定不辱使命。”

他正要告辭,丹初挽留道:“先別急著走,中午我設宴招待你。”

“軍務緊急,某想立即趕回惠州,部署攻城事宜。”

馬雄久經戰陣,早已默默盤算起來。廣州距惠州二百多裡,信使從廣州騎快馬趕回惠州,至少需要一晝夜。惠州離增城有一百二十里,部隊至少要走兩天。這樣一算,他這鎮兵馬至少要三天後才能趕到增城城下。

“不急,不急。”丹初笑道:“惠州當增城之後,有惠州在,增城就沒那麼重要了。”

當著馬雄的面,作戰局長何肇基開始介紹廣州城防情況。

廣州清軍已經陷入絕境,尚可喜若想突圍,選擇並不多。

水路這邊不必想了,清軍戰船有限,裝不了多少人馬。清軍水師共有四鎮,即吳六奇、蘇利、許龍、蓋一鵬。吳六奇回援海豐老巢,蘇利、許龍皆爲海寇,反覆無常,只有蓋一鵬出身於平南藩,但部下多爲新募,戰鬥力相當一般。

陸路的話,只能從清遠、從化、增城三個方向突圍。楚師已經佔領清遠,爲加固清遠防線,丹初請焦璉坐鎮清遠。增城也無需多慮,真正可慮的是從化。

隨著赤軍大舉入廣,各地反清義師更加活躍。僅潮州一地,就有澄海的黃海如、揭陽的劉公顯,勢力相當雄壯。尤其是劉公顯,爲客家人,麾下有九位大將,號稱“九軍”。有義師從旁相助,只等赤軍主力趕到廣州,就能發起總攻。

掐指一算,赤軍開戰已近兩個月,糧草已經消耗大半。攻下廣州後,粵東各地必然爭相反正,糧草問題將大爲緩解。

“是時候收網了,”丹初說道:“傳令,派馬寶往攻從化,絕斷韃子退路。”

375.第375章 會盟衡州第八十八章 永歷帝出逃第133章 德之所在,天下歸之第397章 湘西土司第339章 聯合賜姓第一十六章 編制第322章 奇襲羚羊峽第九十一章 徵蠻將軍第四十六章 立威第250章 焚燒船廠第319章 再破羅定第二十七章 前進第147章 兵行險著第270章 清軍攻入廣西第九十一章 徵蠻將軍第156章 勢如破竹第二章 參軍第165章 戰略轉移第225章 房緯小事,關系大業第254章 海寇投誠第五十四章 廣西協守副總兵352.第352章 天下兵馬副元帥第九十三章 金聲桓反正364.第364章 千古節義第250章 焚燒船廠第四十七章 丹初理政第275章 要麼天才,要麼瘋子第125章 五屯所第409章 丹初點將第一十六章 編制363.第363章 進取吉安第五十九章 夜校379.第379章 郭都賢蒞臨集思堂363.第363章 進取吉安第266章 衣冠禽獸第四章 敵襲第253章 杜永和遣使求援第386章 牛刀殺雞353.第353章 珠瑪喇堅守贛州第117章 問政鄉村第415章 旗兵來援第339章 聯合賜姓第108章 治軍之道第四章 敵襲第290章 兵臨嚴關第216章 忠貞營西進第281章 反攻第324章 以攻為守第390章 毀佛鑄幣第317章 反敗為勝第296章 知恥而後勇第310章 大西軍出兵川湖第208章 伸張大義第326章 尚可喜窮途末路第169章 武備學堂,龍門鑄將第一十章 點名第二章 參軍第一十三章 單刀赴會第333章 浙閩大變第349章 李定國三蹶名王第一十二章 除害第410章 改攻金口第167章 聯姻土司第235章 啟發民智第八章 破陣第149章 擒賊擒王第170章 大局崩壞第407章 傾盡國力,與虜決戰第五十五章 黨爭第172章 出兵抗虜363.第363章 進取吉安第七十七章 火炮第125章 五屯所第188章 清軍突破拒馬牆第211章 降封平遼王第122章 結交東勳第134章 籌議大學第185章 辦大事當有替手第166章 辦公司378.第378章 釐定官制第264章 驅逐馬吉翔第407章 傾盡國力,與虜決戰第179章 滿虜來襲第148章 智取古漏關第三十七章 童子兵第420章 襄陽?南京?第106章 內鬥失機第334章 以蜀糧養蜀兵第五十六章 廷爭第五十五章 黨爭第113章 增設鄉長第217章 三堵牆第170章 大局崩壞第八十七章 南巡第294章 王永祚勸降第八十八章 永歷帝出逃第328章 鐵桶圍城第337章 再次擴軍第281章 反攻第八十七章 南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