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7章 活捉張存仁

第327章 活捉張存仁 張存仁駐節肇慶,在肇慶設立糧臺。赤軍攻破肇慶後,斬獲極豐。滿洲兵一百餘、靖南兵一千餘、綠營兵三千餘被斬,俘虜將近一萬,其餘銀錢軍械糧草輜重,繳獲不計其數。

更令人振奮的是,張存仁本人也被俘虜了。

二十四日傍晚,情報局長馮加禮興沖沖地來到中軍大帳,對丹初說道:“報國主,我們抓到張存仁了。”

“哦?怎麼抓到的?”

“城破時,張存仁正在西門甕城上督戰,滿韃子擡著他急回行轅。兄弟們殺入城,與滿韃子撞個正著,把滿韃子剿殺乾淨,順便俘虜了張存仁。”

“可找到經略大印?”

有了經略大印,赤軍便能做好些文章。

“未在張存仁身邊搜到。”馮加禮略感遺憾,說道:“聽侍從講,張存仁提前派人把敕印送到了廣州。”

敕印不在身邊,說明張存仁已有求死之心。丹初陷入了沉思,卻聽馮加禮又說道:“張存仁朽病不堪,滿臉都是死氣。”

“你今晚先審問他一番,明天上午帶他見我。”丹初補充道:“派個醫官好生看護,別把他弄死了,也不要讓他自殺了。”

“國主放心,我知道這裡面的輕重。”

次日辰時,幾個偵侯把張存仁押入中軍大帳。他蓬頭垢面,鼠尾辮子也被剪斷,神情還算鎮定。偵侯把他摁倒在地,做出下跪的姿勢,但他實在是太虛,很快又歪倒在一邊。

“國主,張存仁押到了。”

“嗯,”丹初放下毛筆,說道:“鬆綁,賜坐。”

張存仁十分詫異,把岑丹初端詳一番。果然如傳聞中的那樣,年紀輕輕,英氣逼人,自有一番人主的氣象。

“呃……”張存仁動了動嘴皮子,本想說句感謝的話,終究沒有說出來。

“張存仁,本藩要問幾個問題,你要老實招供。”丹初不怒自威,說道。

這張存仁積功至滿清五省經略,見慣大風大浪,也算閱人無數,今日見到岑丹初不怒而威,內心先怯了半邊,老實說道:“可以。”

“你是遼東廣寧人,世人傳言紛紛,有說你是諸生出身,有說你是武將世家,到底爲哪般?”

張存仁略感詫異。他已做好了“殉節”的準備,原以爲岑丹初會色厲內荏地刑訊逼供,卻沒想到,人家只是問了個無關痛癢的問題。

或許,這是岑丹初的攻心之計吧。張存仁精神一振,說道:“某出身遼東軍戶,考中了衛學。”

諸生俗稱秀才,包括增生、附生、廩生、例生等生員,有考上去的,也有買上去的。明軍衛所的諸生水平更低,張存仁當屬例外,或許真是考上去的。

“既爲諸生,爲何又投軍?”

“邊事糜爛,故投筆從戎……”張存仁硬著頭皮,擠出這麼一句話。

“孫文忠公(孫承宗)對你有知遇之恩。依你看,若文忠公自始至終守遼,可否恢復遼東?”

“呃……”張存仁沉吟片刻,說道:“文忠公守遼,可圈可點。若文忠公事權專一,朝廷不加掣肘,不說恢復遼東,至少可以守住關寧錦防線,確保遼西走廊。”

回憶起早年邊鎮時光,張存仁備受感慨,不自覺地稱明廷爲朝廷。

他原爲遼東明軍下級軍官,駐守小團山,官都司。孫承宗自請督師山海關外,外出巡邊,與張存仁一晤,驚爲奇才,上書保薦。自此之後,張存仁備受重用,在遼東明軍中聲名鵲起。 “不過,”張存仁自覺失態,說道:“明廷黨爭日烈,邊鎮將門跋扈,大廈將傾,邊事大壞。文忠公縱有天才,也不能力挽狂瀾了。”

“哼,”丹初冷笑一聲,反問道:“依卿之言,本藩也不能力挽狂瀾?”

“藩主天縱英才,大權獨攬,將來未可知也。”

“呵呵,”丹初轉移話題,說道:“己巳之變,你隨袁崇煥入援京師,與韃虜激戰於廣渠門下,身中八箭,若是當時戰死,不失爲大明忠臣。”

張存仁黯然神傷。

馮加禮卻在一旁恨恨地說道:“國主,這老漢奸罪惡昭彰,爲害不下於孔有德、吳三桂。乾脆把他千刀萬剮,何必在此與他廢話?”

“你先下去。”丹初語氣和緩,自有一種不容置疑的威嚴。待馮加禮退出帳外,丹初轉對張存仁說道:“袁崇煥死後,朝廷依然對你不薄,封你爲寧遠衛副將。你隨祖大壽一道駐守大淩河,隨大壽一道降,本已失節。

“大壽復入錦州,爲大明守邊城。你卻一心一意侍奉韃子,疏請屯兵廣寧,扼寧遠、錦州門戶,陳松山、杏山、塔山三城形勢。

“大壽再降,你上書皇太極,說大壽‘背盟狡詐’,主張處死大壽。同袍一場,何必如此狠毒?”

張存仁面色慘白,當初爲何那般歹毒?或許,只是爲了向皇太極邀寵吧。現在想想,當初太過年輕,總想出人頭地,手段未免太毒辣了。

“大壽雖被軟禁,不失忠義,不向韃子搖尾乞憐,不獻計謀取故國。弘光派使議和,大壽有‘少有機會,無不效力’之語。相反,你與洪承疇一門心思投順韃子,爲韃子出謀劃策,替韃子屠殺同胞,豈不愧乎?”

丹初那平靜的臉上,已經隱隱浮起殺氣。他現在還不想殺張存仁,話峰一轉,問道:“永曆三年,耿仲明逃人案發,自縊,傳言爲你所殺,可是真的?”

“清廷有密旨,吾聽令而行而矣。”

既有密旨,肯定是出於多爾袞的授意,而非張存仁的密謀。

“哈哈哈哈,”丹初大笑,心裡生出許多輕視,說道:“好奴才,好奴才。張存仁,我真是高看你了。這麼看下來,你連你弟弟都不如。”

張存仁的弟弟張存義,追隨祖大壽甚久。祖大壽第一次詐降時,張存義與張存仁分道揚鑣,隨祖大壽返回錦州,於鬆錦大戰後方始投降,後死於姜瓖的反正。

張存仁羞赧不已,老臉通紅。平日空談死節,真是死到臨頭,誰能慷慨赴死?人家對他這般蔑視,他就是有心苟活,恐怕也活不了了。

真要投降,滿清也饒不了他。張存仁家眷都在北方,妹妹嫁的是王世忠,其實就是海西女真哈達部的克把庫。這位王世忠曾任明朝撫夷總兵,幫明朝招撫海西女真,還與左良玉結成了親家。長子張兆午,從清軍徵河南時病故。次子張朝午,尚在京師擔任侍衛,其實就是質子。

“昔者,寧夏王(李成棟)、榆林王(金聲桓)、姜瓖(無諡典)大節晚成,終不失忠義,名節昭千古。你願不願意歸順本藩?”

“不願。”張存仁決然說道。

“你不相信本藩能夠恢復中華?”丹初也很爽快,說道:“本藩不勉強你,你在清廷甚受寵信,熟知清廷內幕。若能寫份悔過書,順便指陳形勢,明晰虛實,本藩還可讓你死得痛快,給你一個全屍。”

“某病入膏肓矣,唯求速死。”

想死,倒沒那麼容易。

“來人,割去張存仁的頭皮,懸於城門之上。”丹初輕飄飄的說道,交待聽令而來的馮加禮:“好生醫護,不可讓他死了。今日若還不寫,明日斷他的兩足。”

第136章 遙遙領先 擴產增效第264章 驅逐馬吉翔第四十七章 丹初理政第227章 為國除奸第290章 兵臨嚴關第163章 籌建水師第267章 崖山祭祀第173章 閨房密議第393章 洞庭起事第四十六章 立威第五十八章 納妾第266章 衣冠禽獸第263章 謀殺陳邦傅第六十章 土司第一十九章 勒捐第四十二章 智取陽朔第三十八章 教頭第331章 太后第217章 三堵牆第239章 收服詞臣第139章 鼓勵工商第291章 攻克嚴關371.第371章 衡州會戰第206章 孫可望請封秦王第152章 首登之功第180章 憑壕拒敵第173章 閨房密議第四十六章 立威第141章 威信不可稍減第八十四章 桂林告急第190章 無力追擊第五十二章 迎駕第241章 次輔親迎第411章 傾巢出動第189章 擊退清軍第243章 援剿大將軍第142章 半老徐娘第229章 廣西最大軍頭第154章 飛奪黃花驛第123章 射禮第285章 攻克紅沙坳第六十六章 完婚第六十九章 著佃納糧第185章 辦大事當有替手第300章 孔四貞第121章 李成棟第386章 牛刀殺雞第140章 時間窗口第189章 擊退清軍第196章 極度被動第二十五章 破營第九十二章 返回桂林第245章 借頭立威第303章 整編第六十六章 完婚第146章 天賜不取,必受其咎第141章 威信不可稍減第416章 先克南昌第244章 護駕大將軍馬寶第240章 大明最大的敵人是自己第303章 整編第155章 戰象襲來第八十七章 南巡第105章 雷霆之怒第419章 入城式第五章 殲敵第五十章 永安莫氏第138章 鄉飲酒禮第112章 再得昭平第348章 朱成功兼並魯藩第264章 驅逐馬吉翔第108章 治軍之道第299章 奇貨可居第328章 鐵桶圍城第一十二章 除害第235章 啟發民智第191章 義師歸附第114章 源頭活水376.第376章 欣然歸附第301章 投名狀第298章 首蹶名王第350章 會師金陵第210章 生離死別第163章 籌建水師第157章 大局已定第225章 房緯小事,關系大業第六十一章 開學第142章 半老徐娘第五十二章 迎駕第七十三章 訓話第246章 定計援粵第257章 水戰大捷第289章 關門打狗第228章 穴地攻城第289章 關門打狗372.第372章 九迭十八層第408章 首戰用我,用我必勝第266章 衣冠禽獸第六十八章 訪賢第336章 經略粵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