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0章 縱橫捭闔

bookmark

第340章 縱橫捭闔

赤軍奪取兩粵,天下振奮。各路抗清武裝活躍起來,不時遣使來附。 七月,揭重熙親至粵東,面見岑丹初。

揭重熙,江西臨川人,崇禎十年進士,初授福寧知縣。崇禎十七年,京師陷,揭重熙正在家中守制,帶孝起兵。永曆二年,清軍圍南昌,金聲桓孤立無援。揭重熙親至肇慶請兵,朱由榔授揭重熙兵部尚書兼右副都御史,總督江西,賜尚方劍,但無餉可發,無兵可派。揭重熙空手回贛,堅持抗清至今。

他聯合曹大鎬、張自盛、洪國玉三支江西義軍,合稱“四大營”,是江西境內最大的抗清力量。

“殿下,江西韃子迭經大敗,防備空虛。義師蜂起,四大營聲氣相通,百姓翹首以盼王師。若此時分派一支赤軍勁旅入贛,必能傳檄而定江西。”

見到岑丹初,揭重熙長揖行禮,直言建議北伐江西。

明人一般稱親王、郡王爲“殿下”,或者加上封號,稱爲“某王殿下”。到了明末,藩王看重封地,“藩主”、“國主”的稱呼也流行起來。

國主稱謂太重,可不是一般人敢應承的。魯監國朱以海自封爲明朝正統,便以魯國主自視。孫可望野心勃勃,亦自稱秦國國主。

至於王爺,原是滿清的習慣。滿人習慣稱人爲爺,對藩王習慣稱爲王爺。

明人也有稱藩王爲王爺的,但一般都是太監、近侍、親信等特別親近的人。紳衿看重名節,講究稱謂,可不會貿然稱人爲爺,免得自掉身價。

揭重熙稱丹初爲“殿下”,語氣中帶著一絲隔閡。丹初略感不悅,說道:“北伐江西勢所必然。不過,本藩習慣謀定而後動,總得準備妥當,方好誓師北伐。”

“殿下所言,揭某實在不敢苟同。”揭重熙甚是執拗,說道:“韃子新敗,人心思變。此時北伐,正當其時也。”

揭重熙一文弱書生,聯絡四大營,竟能在江西艱難經營,在金聲桓死後堅持抗清,殊爲不易。歷史上,他忠於明室,被俘不降,保全名節,受到後人的敬重。乾隆臧否明末人物,把無數清初名臣列入貳臣,加以惡諡,卻賜揭重熙諡號爲“忠烈”。

丹初耐心勸道:“本藩連年用兵,士卒疲病交加。況有贛州橫亙在大庚嶺北,非長期圍困,不足以破此堅城。不破此堅城,北伐江西終是一句空話。”

“這……”揭重熙頗爲失望,嘆道:“江西義師聲勢雖大,卻未經大戰,多爲紳衿百姓,激於民族義憤而起來反抗,實不能與韃子死戰。

“去年底,福建韃子入贛,洪國玉率部抵抗,兵敗被殺。四大營聲勢一衰,退入山區。聽探子講,韃子命珠瑪喇組織三省會剿,必欲盡除四大營而後快。”

江西爲東南之屏障,乃兵家必爭之地。清廷在嶺南、湖廣大敗,江西的重要性更加凸顯,令清軍加緊圍剿義師。

四大營退入山區,主要分佈在江西、福建交界地區。清廷乃令福建、江西、南贛抽調精兵,由珠瑪喇指揮,負責徹底剿滅四大營。

珠瑪喇,碧魯氏,世居葉赫。努爾哈赤起兵時,珠瑪喇率所部虎爾哈人歸附,旗制定,隸滿洲鑲白旗,授牛錄額真。

這員滿洲老將久經戰陣,出京前任正白旗蒙古固山額真、吏部尚書,世職累進三等阿思哈尼哈番。因兩粵事急,清廷拜珠瑪喇爲平南將軍,鎮守贛州,防止赤軍北上。

赤軍暫時無意北伐,珠瑪喇可以騰出手來圍剿義師。江西義師以四大營聲勢最大,卻決非清朝正規軍的對手,著實可憂。

該救還是得救的。粵東之戰時,赤軍得義師幫助甚大,遂能長驅直入,先撲肇慶,再撲廣州。將來北伐江西,若有義師響應,或爲嚮導,或爲伕役,對戰事大有裨益。

“本藩確實不便出兵相救。不過,吾可派王興北上江西,幫助江西義師抗拒韃子。” “可是繡花針王興?”

“不錯。王興擅長遊擊作戰,能以寡敵衆,攪得韃子師老兵疲,只得無功而返。若四大營肯受王興節制,本藩可讓王興統領一支千人左右的勁旅,入贛遊擊,堅持等到赤軍北伐。”

粵東初定,赤軍擴軍,正式收編王興,封他爲廣東守備協副協統。如今江西有事,王興長於敵人遊擊作戰,派他過去也算人盡其才。

揭重熙有兵部尚書的加銜,又有一顆“智、仁、勇、信、嚴”五鎮銀印,爲永曆帝所賜,故能節制四大營。

丹初讓王興入贛,條件是讓揭重熙接受王興的節制。兵權貴在專一,揭重熙明白此中的道理,接受了丹初的提議。

他忍不住嘆道:“永曆二年,韃子圍南昌日急。吾到行在請兵,爲寧夏王所忌恨。寧夏王以恢復江西爲禁臠,視吾爲寇仇,派東勳出兵截殺。

“若非閻鎮(總兵閻羅)出兵相救,吾幾死於東勳之手。藩主英明果敢,戰功赫赫,與寧夏王大不相同。吾乃知大明中興有人,江西恢復有望矣。”

八月,孫可望派張勝求見岑丹初。張勝是大西軍驍將,也是孫可望的親信。

他說話倒是直來直去,見到丹初直抒胸意,道:“稟南越國主,勝奉秦國主之令出使南越,懇請國主收回成命,勿與康國聯姻。”

康國公李定國與孫可望貌合神離,雖爲兄弟,實爲異己。李定國在湖南設伏,斬殺滿洲名將喀喀木,威望大漲,與孫可望關係更加緊張。丹初主動遣使求婚,李定國樂於結納。

“不然,本藩已與康國定下婚約,遣使送過聘禮。不日之後,即將發兵嚴關,爲吾子迎娶康國之女。”

丹初頓了一下,說道:“吾此番作爲,亦欲與大西軍結好,非欲與平遼王爲敵。平遼資歷、功勞、爵位皆在本藩之上,本藩無力高攀,只得退而求其次,與康國結爲親家。”

永曆授孫可望爲平遼王,孫可望拒而不受,仍以秦王僞敕自處。丹初可不願承認他爲秦國國主,否則,孫可望就成了一字王,自己就矮他一截了。

“呃……”張勝一介武夫,語拙無詞,良久說道:“勝斗膽請問國主,可有其他子女乎?”

“呵呵。”與李定國一人聯姻就夠了,丹初可不願與孫可望結成親家,笑道:“其他子女尚且年幼,最大的不過三歲,論婚嫁還早得很。

“實不相瞞,那迎娶康國之女的名叫王華,乃本藩養子,只因年齡長大,故向康國求女,實無攀附奧援之意。請將軍回去之後告知平遼,請他勿以爲怪,勿作他想。”

張勝還想爭取,丹初已經端茶送客了。孫可望、李定國素來猜忌,這下嫌隙擴大,再無和好的可能。將來若能得到李定國這員猛將,赤軍也就有望整合大西軍,把西南雲貴川納入囊中。

第222章 水戰芻議第386章 牛刀殺雞366.第366章 孫可望兵敗寶慶第192章 定虜伯第315章 清軍來援第一十九章 勒捐第226章 小政權初具雛形第四十七章 丹初理政第337章 再次擴軍第八十七章 南巡第九十一章 徵蠻將軍第301章 投名狀第322章 奇襲羚羊峽第333章 浙閩大變第108章 治軍之道第194章 進駐蓑衣渡第六十二章 面聖第278章 堅貞不屈第六章 出城第302章 線國安歸降第329章 二蹶名王第五十章 永安莫氏第300章 孔四貞第414章 鰲拜坐困武昌第225章 房緯小事,關系大業第126章 夜襲第310章 大西軍出兵川湖第346章 微服私訪第六十一章 開學第298章 首蹶名王第八十二章 輕鬆破敵第260章 陸戰大捷第五十一章 根據之地第八章 破陣第七十一章 教導隊第195章 清軍急襲第104章 禍起蕭牆第261章 拒絕反攻第192章 定虜伯第326章 尚可喜窮途末路第127章 擴軍第八十七章 南巡第189章 擊退清軍第99章 奪取甘棠渡375.第375章 會盟衡州第228章 穴地攻城第144章 授旗第100章 騎牛蠻子胡一青第四章 敵襲第414章 鰲拜坐困武昌第227章 為國除奸第329章 二蹶名王第二十六章 列陣364.第364章 千古節義373.第373章 狙殺佟圖賴第326章 尚可喜窮途末路360.第360章 三迭三勝第一十七章 思考第195章 清軍急襲第三十六章 督標左協第286章 此王氣也第106章 內鬥失機第167章 聯姻土司第二十一章 練兵第116章 十兩撫卹銀第200章 襲擾清軍第171章 水師小操第256章 以眾擊寡,以快製慢第167章 聯姻土司第169章 武備學堂,龍門鑄將第二十一章 練兵第160章 不戰而屈人之兵第246章 定計援粵第255章 不請自來吳六奇第328章 鐵桶圍城第307章 經略遇刺第100章 騎牛蠻子胡一青第203章 撤退379.第379章 郭都賢蒞臨集思堂第281章 反攻第259章 北上三江口第174章 謁見督師第251章 天降神兵第二十四章 突擊第七十章 返回永安第227章 為國除奸第208章 伸張大義第321章 轟擊木排第八十章 合陣第241章 次輔親迎383.第382章 先湖廣後江西第四十四章 進取永安第348章 朱成功兼並魯藩第八十六章 危局第396章 城南大戰第222章 水戰芻議第155章 戰象襲來第二十五章 破營第294章 王永祚勸降第179章 滿虜來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