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章 返回永安

回到永安州,已是十二月二十五日。年關將近,家家貼春聯、迎竈君,闔城沐浴在喜慶之中。

戰亂仍頻,永安州換了新主人,保持了難得的安寧。不管時局怎麼亂,日子總是要過的,新年總是要過的。

華夏幾千年來,太平盛世少,戰亂年月多。老百姓多逆來順受,始終在飢餓線上苦苦掙扎。今年永安州減輕租稅,百姓多收了三五斗,勉強可以過個好年,明年也有些盼頭了。

軍眷相繼入城,縉紳列隊歡迎,百姓簞食壺漿以迎。丹初見狀,心裡也就放心了。

回到州衙,丹初來不及歇息,立即召集幕僚部屬開會。時局紛亂,有幾件事必須立即部署下去。

何雲、匡時留守永安,各自簡要彙報。

何雲主要彙報政務,說道:“這幾個月,永安州總體安定。莫氏等地方豪強支持政府,州衙官吏還算奉公守法。昭平守將朱旻如與鎮臺交好,與我軍相安無事。”

“嗯”,丹初點點頭,問道:“現在還有多少錢糧?”

“夏糧秋稅都已完成,共得糧兩萬零四百石,銀一萬九千二百兩,向焦大帥解送糧四千石、銀四千兩,根據大帥密令,修造軍械武器花費三千五百兩白銀,再加上各項支出,目前存糧一萬四千二百石、銀一萬一千六百兩,另有豆料兩千石,其他物資無算。”

“韋時中老實嗎?”韋時中是知州,積年老吏。丹初奪了他的官印,對他並不放心。

“老實”,何雲十分肯定地說道:“此人很識時務,辦事很乾練,也有些澄清吏治的志向。鎮臺不在位期間,韋時中做事巴結得很。”

何云爲人誠懇,能做出這種評價,可見韋時中應無問題。

匡時彙報軍務問題:“清虜進佔梧州後,並未向西運動。朱旻如守昭平,可爲我軍屏障。童子隊這邊,學習情況大有改善,大部分人已經可以熟練書寫五百個常用字。

“老三隊爲我軍砥柱,三個月來養精蓄銳,官兵士氣很高。莫爾楨率百餘團練協守州城,已有歸附之意。此人是個可造之才,鎮臺不妨將之收入麾下。”

丹初未置可否,說道:“兩位辛苦了,我不在永安這麼久,兩位竟把軍政事務打理得井井有條。”

若論辛苦,丹初率軍流徙上千裡,可比他們辛苦多了。

何雲連忙說道:“我等無尺寸之功,坐安州城,何苦可言?”

衆人相視一笑。

迴歸正題,丹初說道:“幾件事,必須立即落實下去。第一爲募兵。兵貴精不貴多,我已經盤算好了,首先要增募三營步兵、一營守兵,皆爲五百人的小營……”

丹初爲總兵官,麾下僅剩一隊、三隊、火槍隊三隊兵馬,戰兵不到四百人,想想著實寒磣,理應擴軍。

不過,擴軍不能盲目,否則,戰鬥力不增反減。

丹初決定,改一隊爲騎兵隊、三隊爲親兵隊,與火槍隊一起組成標營,由他親任營長。除此之外,標營再增設一個教導隊、一個炮兵隊。

成立營務處,爲參謀機關,成立糧臺,爲後勤機關,隸屬於中軍,由參軍俞厚基負責。中軍增加一個輜重隊、一個醫療隊、一個修理隊。

中軍的權重和地位大大提高,下屬部隊不再設中軍,改以“某部”相稱。如營一級不再設中軍,改設營部,職能與原先的中軍相同。

步兵營編制定爲三個步兵隊,營部下轄一個騎兵哨、一個炮兵哨,另有醫官、工匠、火夫、旗手等,總人數約爲五百人。營不再設中軍,改以營部相稱。

步兵隊設三個步兵哨、一個炮兵伍、一個旗手伍(騎兵),一個火夫伍、總人數約一百二十人。

守兵營專司守城,即爲明軍中的守城兵,額定爲三百人,主要負責防守永安。

這樣一來,丹初需增募兩千多人,還得購置軍械武器。以永安州現有的錢糧計算,勉強夠用。

這件事,交給俞厚基具體操辦。二人一路行影不離,已經商議好了細節,具體的人事、編制都已大致確定。

丹初說道:“擴軍的事,明天就發出命令,正月初八之前,新兵要募集到位,最晚初十時,就要開始訓練。此事由老俞操辦,爲當前最爲緊要之事。”

俞厚基勇於任事,說道:“諾,從現在到初十還有半個月,時間上夠了。”

兩人已經籌劃多時,何雲也提前向永安各地做過預告,募兵之事當無問題。

“我交待給你的事,辦妥了嗎?”

匡時點點頭,欲言又止。

丹初曾給匡時寫密信,要他到莫氏家中試探口風,看能否尋找一個莫氏女兒做妾。

莫氏持抗清立場,擁護丹初駐紮永安。但對丹初來說,這還不夠。日後,他還需要更多的錢糧擴充軍隊, 需要在永安實施著佃納糧。

沒有莫氏的傾力支持,擴充軍隊、著佃納糧都難以順利實施。與之聯姻,無疑是最方便最現實的手段。

在座都是自己的心腹,丹初也就向他們坦白了:“諸位,我打算納莫氏女兒爲妾。將來要實施著佃納糧,阻力一定很大。只要莫氏肯傾力支持我們,著佃納糧也好,擴軍也好,都會好辦許多。”

莫氏一族的耕地佔永安州四分之一,家產至少有十萬金,是永安州第一號的豪強。

既然主帥已經挑明,匡時也就說道:“莫氏有一女孩,爲當今族長莫遜仕的嫡孫女、當家人莫光書的嫡女,名叫莫毓芬,今年十六歲,很得莫氏的寵愛。

“她自幼不愛紅裝,習練武藝,擅使一杆紅櫻槍,自稱若對方不是英雄,雖是皇帝亦不嫁,若對方是個英雄,即便爲他做牛做馬也願意。

“莫氏是大族,前來說媒的人一大把,她卻都瞧不上。聽說鎮臺有意納妾,她倒是十分願意,毫不拘泥。老族長雖寵愛她,亦願意把她許給鎮臺。”

丹初笑笑,說道:“那就妥了,明天派人去提親,年前就過門。”

他還真不是貪戀女色,急於納莫毓芬爲妾,更多是爲了爭取莫氏的支持。

“第三件事,是在中軍成立教導隊,培訓軍官,我自任隊長。這個新年,大家別想著享受了。我打算開展一期集訓,爲擴軍後的訓練做好準備。

“第四件事,是完善軍械武器。兩千名新兵,需要大量的軍械武器。老何老匡已有所準備,還得對照編制,做好調配……”

第五十五章 黨爭第255章 不請自來吳六奇第266章 衣冠禽獸第108章 治軍之道第三十四章 聽風亭論道第一十章 點名第146章 天賜不取,必受其咎第115章 民心之辯第148章 智取古漏關第305章 爭取封王第五十一章 根據之地第七十章 返回永安366.第366章 孫可望兵敗寶慶第五十九章 夜校第108章 治軍之道第201章 陡轉直下第170章 大局崩壞368.第368章 朱成功北上長江第409章 丹初點將第317章 反敗為勝第158章 大將之風第334章 以蜀糧養蜀兵第206章 孫可望請封秦王第248章 進駐佛山鎮第一十章 點名第262章 水師第二協第279章 收編忠貞營第257章 水戰大捷第236章 兵部尚書劉遠生第六十八章 訪賢第295章 孔有德黔驢技窮第六十五章 還陛桂林第310章 大西軍出兵川湖第二十九章 追擊378.第378章 釐定官制第二十一章 練兵第二十一章 練兵第八十一章 金秀土司第六十六章 完婚第385章 交趾內亂第187章 氣定神閑第206章 孫可望請封秦王第349章 李定國三蹶名王第184章 反攻全州第137章 九節十成炮 再議火器第八十四章 桂林告急第九章 管隊第345章 掃除文盲第182章 報捷363.第363章 進取吉安第九十三章 金聲桓反正第八十三章 降服土司第231章 耿仲明畏罪自殺第341章 江南顧氏第337章 再次擴軍第157章 大局已定第三十章 摩擦第五十四章 廣西協守副總兵第124章 英雄結義第327章 活捉張存仁第七十九章 寓教於樂第146章 天賜不取,必受其咎第二十三章 3王圍城第129章 破城第五十六章 廷爭第140章 時間窗口第395章 民心所向,則無所不可第292章 回師桂林第227章 為國除奸第133章 德之所在,天下歸之第325章 連環爆破第四十三章 處置俘虜第七十七章 火炮第156章 勢如破竹第六十二章 面聖第303章 整編第八十六章 危局第405章 赤王第156章 勢如破竹第111章 推心置腹359.第359章 輔兵逞威第七十六章 平等第四十九章 錢糧之數第154章 飛奪黃花驛第一十章 點名第七十六章 平等第五十五章 黨爭第173章 閨房密議第174章 謁見督師第183章 定計反攻第五十二章 迎駕第四十八章 稅賦之謎第四章 敵襲第299章 奇貨可居第120章 情報局第258章 中興銀行第六十七章 獨立成鎮第121章 李成棟第339章 聯合賜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