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高義成調走,又將楊永裕弄出朝廷後,若是繼續出手,勳貴勢力必然會着急,甚至可能反撲。
因此高義歡在連續出擊後,突然又收手,開始向勳貴示好,等待下一次機會。
這就像是調教一頭兇猛的野獸,在快要激怒他的時候,又給塊肉,順順毛,然後繼續調教,等他發現的時候,他已經被馴服了。
天下大亂多年,大魏國接過的是一個千瘡百孔,百廢待興的天下。
此時恢復民生,保持穩定是第一位,所以高義歡提出了將訂單,改爲招標,同時準備出兵朝鮮的計劃。
此前朝廷採購什麼,主要是負責採購的官員來做主,這麼改了之後,能夠避免腐敗,同時能夠促進工坊間的競爭,避免關係大戶拿了訂單不思進取,而有競爭纔有發展。
此前,勳貴集團反對將訂單轉給江南,說高義歡偏袒江南,心裡不服氣,現在改了之後,勳貴集團再拿不到單子,就不能怪他了。
高義歡決定打朝鮮,則是爲了安撫軍隊,將內部矛盾,向外轉移。
中國這樣一個大國,歷代以來,只要內部穩定,任何矛盾都有機會化解,一旦內部不穩,那必然帶來巨大的動盪,讓外敵有可乘之機。
此時高義歡感受到了勳貴勢力的強大,在沒有把握的時候,高義歡不會輕易動手,一旦動手就是雷霆萬鈞,不能引起社會動盪。
高義歡並不想像朱元璋、劉邦那樣大殺功臣,希望能夠解決內部的問題,同時也給他們一個機會,不過要是他們不識相,那就沒辦法了。
陳名夏等人聽說皇帝要打朝鮮,這明顯是在向勳貴示好,心裡不禁鬆了口氣。
高義歡看了衆人一眼,問道:“諸位可有異議!”
李巖等人,紛紛站起身行禮道:“陛下英明,臣等沒有異議!”
……
八月間,在大魏內部被瑣事纏身時,大魏外部局勢卻迅速變化着。
在魏軍主力從中亞撤回後不久,沙俄援軍便趕到了烏拉爾河一線,並於夏初發起了一次反擊,魏軍與俄軍交戰數陣,雙方各有勝負。
沙俄見無法奪回堡壘,派出使者交涉,要求魏軍歸還秋明堡,還有侵佔沙俄的土地,否則沙俄將繼續增兵,吳三桂自是置之不理,不過魏軍主力撤走後,他也感受到了巨大的壓力。
……
大魏在西北方感受到了沙俄的壓力,那麼在東北方朝鮮,則感受着來自大魏的壓力。
自從豪格戰敗後退入朝鮮,清軍上下就感覺到末日將至,爲了能夠保命,豪格甚至派人至長安,向高義歡稱臣,希望做大魏的藩屬,以求魏軍放他一馬。
高義歡將豪格的使者留在長安,一直未給答覆,豪格也是聰明人,一看就知道高義歡想拖延時間,等待魏軍做好準備,然後攻擊朝鮮,根本不會同意他稱藩。
對和平不報希望的豪格,以及逃到朝鮮的滿洲貴族,在絕望之餘,陷入瘋狂,一面在山上建堡,儲存糧食,做好退入山林,長期頑抗的準備,一面聽從朝奸建議,派人東渡大海前往倭國,請求援助。
只是幾十年前,日本被明朝擊敗之事,日本人還沒忘記,德川幕府並未同意支援。
倭國每隔幾百年,信心膨脹後,便總想着染指大陸,不過每次都被擊敗,而只要敗了,他們往往會安靜幾百年。
唐朝白江口一戰,日本人戰敗,安分了一段時間,萬曆援朝一戰後,日本也要安分幾百年。
大魏不同意議和,朝鮮又沒有外援,豪格等滿洲貴族,便只能一邊修建堡壘,一邊等待末日的到來。
……
到八月間,距離南嶺一戰,已經過去了一年半的時間。
在這段時間裡,魏軍在南方,並未完全休戰。
海上的南明打不到,陸地上的孫可望卻可以打。
因此在這一年半的時間內,魏軍在西南發起了多次攻擊,大仗小仗打了十餘次,終於收復了雲南和貴州。
本來這兩地,道路不通,土司衆多,不太好打,不過孫可望在南嶺大戰後,實力大損,土著叛亂,孫可望必須收縮兵力,所以雲貴都沒有什麼駐軍,被魏軍輕易收取。
南嶺一戰,孫可望損失慘重,江山都坐不穩,不過隨着他將雲貴的周軍撤回,周軍力量聚成一股,五指成拳,重新形成優勢,便逐漸穩定了中南半島的局勢。
如今孫可望鎮壓了國內叛亂,血洗了叛亂的占城人,重新確立了大周國中南半島東部的霸主地位。
不過也就僅次而已,北面有魏國牽制,孫可望不敢出兵擴張,只能緊守家底,等待時機。
……
大魏的南方,另一個對手,便是南明。
在這一段時間內,南明並沒有閒着,他們收復臺灣,趕走了荷蘭人,遷移人口開發臺灣。
如今南明的糧食已經能夠自足,可以說在瓊州和臺灣站穩了腳跟。
在大魏發生軍資案,朝廷忙於鬥爭之時,南明這邊又下一城,於六月間攻擊呂宋島,苦戰近三個月,死傷數千,終於以兩萬明軍十倍兵力,迫使呂宋的西班牙人投降。
在明軍佔據呂宋後,一個棘手的問題便顯現出來,由於西班牙人對呂宋島上的漢人進行了清洗,明軍佔據呂宋,島上沒有漢人,卻很難開發這座島嶼。
如今臺灣尚可容納兩百萬人,呂宋島更是可以容納四五百萬人,而整個南明的人口,加起來纔不到三百萬。
這便使得南明迫切的需要人口來充實臺灣和呂宋,只有有了人口,纔有賦稅兵源,才能造船,抗衡大魏。
夏門鼓浪嶼,明軍水寨內,剛從呂宋回來的鄭森,在大帳內,再次會見了王彥。
這時鄭森說道:“王相公,現在荷夷、西夷都被我們擊敗,背後威脅以除,可以着手準備對魏賊動手了。”
王彥道:“國姓爺有什麼計劃?”
鄭森站在地圖前,“我準備休整兩個月的時間,抓緊從大陸購買一些物資儲備起來,然後於十月開始攻擊東南沿海,獲得人口,遷往臺灣和呂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