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2章升龍城

後黎朝的國都河內,曾有過許多名字,它先後被稱爲龍淵、龍編、中京、京都、東京、升龍等,每一個名字都透露野心和一種以自己爲中心的思想。

從這些名稱來看,就能看出歷代安南政權的野心,他們是真的深受中國文化的影響,把自己當中國了。

其實從文化圈的角度來看,安南、朝鮮甚至日本都可以看成是中華文明圈內的諸侯,都繼承了一部分中國文化的元素。

如果這幾個國家能聯合起來,可以說是無敵的存在,完全可以在世界上橫着走,誰也不怕,誰也不怵。

可惜的是,從中國衰落後開始,東亞文化圈的諸侯中,沒了老大,或者說不認可原來的老大,想要自己當老大,諸侯們相互瞧不起,甚至大大出手,形成了各種仇恨,無法形成合力,讓西夷佔了便宜。

此時的安南還並非那個世界第三,不過實力在中南半島,卻是一霸。

整個安南地區,包括南部的占城地區,人口大約在三百餘萬人,其中鄭主控制人口約二百餘萬,阮主控制人口約九十萬,高平莫氏控制約十餘萬人口。

孫可望率領十萬大軍,滅掉高平莫氏後,並沒有將後黎朝的鄭主放在眼裡,馬不停蹄攻略後黎朝北部州縣,又打破宣光,收編了盤踞於此的後黎軍閥武氏。

西軍在中原大戰十餘載,一時間縱橫後黎朝北部州郡,使得孫可望能直接與大本營雲南連接成一片。

在連續奪取了後黎朝北部的州郡後,掌握後黎政權的鄭主終於反應過來,一個小小的安南國,居然動員了五萬大軍,百頭戰象,五百艘戰船,前來迎戰。

孫可望收編的武氏,以及被他滅掉的莫氏,政治上是聯盟關係,立場都是反黎的。

西軍想要控制安南地區,肯定是需要地方勢力配合,孫可望能選擇合作的對象,自然不可能是掌握後黎朝的鄭主,因爲他自己將取代鄭主,成爲安南的掌控者,所以兩者之間肯定沒得談。

在大西國宰相徐以顯的建議下,將被拉去砍頭的莫主,被救了回來,得到了孫可望的善待,而武氏則成了他的先鋒。

就在鄭主發兵北上時,滿懷雄心的孫可望,也率領他的十萬大軍南下,意圖直接打下河內。

在孫可望看來,縱橫天下多年的西軍,打個東南小國,難度不過是在中原打個府城而已。

兩支軍隊,一個沿着紅河南下,一個逆流而來,雙方在河內之北八十里處相遇。

讓孫可望沒有想到的是,這一戰卻並不輕鬆,孫可望擊敗了鄭主的步軍,主陣卻被鄭主的戰象衝亂,迫使孫可望大軍後退三十餘里。

在明朝陷入混亂時,安南地區其實也亂了十多年,戰亂也十分頻繁,安南的軍隊並非完全不知兵事,他們也是經歷了戰場的磨鍊。

鄭主的軍隊與西軍有些差距,可卻不像高平的莫氏那樣不堪一擊。

之後,兩軍各有勝負,西軍憑藉劉宗敏的勇猛,數敗鄭主,可是卻幾次被戰象擊退。

就這樣兩軍對持了半個月,孫可望糧食告急,大軍退往宣光,而鄭主恐懼孫可望的實力,也不敢追擊,領着兵馬又退回了河內。

讓鄭主沒有想到的是,他這一退,卻使得他失去了擊敗孫可望的機會。

孫可望回到宣光後,爲糧草發愁,他聽武氏提起安南西面有一國,叫做南掌,可能有糧,於是便派人去借糧,可是南掌就回了一句話,大意就是,“你特麼誰呀!”

南掌確實不知道孫可望是誰,於是孫可望直接率軍西進,繞過蔓延的山脈,攻破南掌國都,俘虜了南掌王。

同後黎的軍隊相比,南掌的軍隊就差了太多,而且人數也不多,才一萬多人,輕易就被孫可望擊敗。

這一戰,讓孫可望獲得了大批物資,同時還獲得了五十頭大象,於是孫可望逼迫南掌王稱藩臣服,留下大將馮雙禮監國,帶走南掌王的兒子和大部分軍隊,回到了越北。

西軍這樣的農民軍,雖然裝備和素質都比不上魏軍,但是他們也有他們的長處,就是能夠吃苦耐勞,走哪兒打到哪兒。

鄭主回到河內沒多久,孫可望再次領兵殺至,而這一次,西軍的兵力比上一次更加強大,不僅有收編的南掌象兵,還有從雲南過來的炮隊和火銃營。

鄭主率領大軍五萬大軍,與西軍相會時,看見孫可望的大軍長矛林立,旌旗如雲,隊伍中還有戰象和大炮,頓時就驚住了。

雙方一場廝殺,這次孫可望早有準備,鄭主的戰象在攻擊孫可望的中軍時,遭到了火器營的迎頭痛擊。

這時劉宗敏率領騎兵,繞到鄭主大軍側翼,發起衝擊,一下擊敗了鄭軍,鄭主倉皇逃回河內。

十二月二十五日,臨近新年,本來喜氣洋洋,可是後黎朝的國都卻是一片愁雲慘淡。

此時,在河內城北面的曠野上,大羣的人潮出現,無數西軍士卒,手持兵器,撥開雜草,漫野而來。

巨大的戰象,戰馬拖拽的火炮,被夾在人羣之中,場面十分壯觀。

孫可望騎在一匹健馬上,身後大纛飛舞,如林的長槍護衛身後。

這時他擡首望去,遠處的平原上已經出現一座城垣的影子,讓他有些吃驚,因爲這座城池比他預想的要大很多,比明朝的一座府城還大,周長估計在十五里之上,二十里之下,算是一座大城。

河內坐落在紅河平原上,一望無際的平原上,出現一座大城,彷彿巨獸橫陳,確實十分震撼。

這裡位於富饒的平原,臨近紅河而建,水陸交通便利,城中街坊、集市、居民區都有,可以說是安南的精華所在。

這時孫可望勒住戰馬,擡起馬鞭指着遠處的城垣,有些志得意滿的問道:“前面就是安南的都城嗎?”

一旁的徐以顯道:“大王,前面就是安南國都東京,他還有一個名字叫升龍城!”

“升龍城!”孫可望深邃的目光,看向遠處的城池,讚歎一聲,“真是一個好名字!真龍升騰啊!”

徐以顯笑道,“此城東北方是兩廣的十萬大山,西面也是山脈,城池控制方圓百里的平原,確有王氣存在!”

孫可望馬鞭一揚,豪氣萬丈,“本王必得此城,建立一番霸業!”

說完,他便一夾馬腹,大喝一聲,迎着朝陽,催馬奔向升龍城。

在他身後,一衆西軍戰將相互看了一眼,也紛紛催動戰馬,緊隨在他的身後,趨之若鶩。

(感謝書友20170508190442772的打賞,感謝大家的支持,求月票,推薦,訂閱。)

第206章解決的方案第184章爭先投靠第725章劫掠西北第711章馬軍對衝第58章佔據亳州第972章造船工坊第205章一道難題第393章阿濟格的如意算盤第568章吳軍阻擊第185章刁民全反了第873章魏軍的弱點第395章突襲商南第766章南京新氣象第298章兩件事第489章求錘得錘第1017章激烈搏殺第809章放孫可望第153章趕快逃離第496章攻取嶽州中第598章高義歡來了第69章水灌汴梁中第65章擴充編制第462章蒙古犯邊第11章二哥帶我們變強吧第1032章制定戰略第53章進化的劉黑子第294章戰馬換軍糧第736章伏擊鰲拜第263章包圓叛軍第541章汝妻子,吾養之第937章傳遞消息第222章劉大帥喊人了第274章高賊你在玩火第296章捲土重來第901章朱慈烺急了第928章兵指徐州第394章對不起,我曉得未來第806章明主戰,暗主和第250章自生火銃第1066章暫時妥協第142章苦戰臨清第963章福臨的危機第538章遊說張獻忠下第860章又憋了個壞主意第54章高劉會第1015章決戰前夜第302章追至汝州第869章王子急哭了第1101章決戰怒海第740章被包圓呢?第476章誘敵過江第1002章突破江防第345章楊文嶽建言戰策第846章城中內訌第876章俘獲范文程第997章最後的準備第714章龜孫在哪兒第269章百姓苦第213章劉良佐會見清使第863章刺探南明第77章收集情報第537章遊說張獻忠中第731章河東危機下第481章讓領導先走第581章攻下延安上第594章先生對大清有誤解第284章博洛一家是害人精第867章救援先鋒第449章阻擊多鐸第1045章碎葉城第1030章爭奪指揮權第983章朱慈烺的反擊第216章先賣給你,再後搶來第823章滾滾而來第704章巡視藏區第637章土寇猖獗第54章高劉會第153章趕快逃離第274章高賊你在玩火第1010章鄭芝龍降魏第369章延安失守第986章孫可望出兵第930章徐州易幟第479章有理想的軍閥第40章蒐羅人才第1012章勾結荷蘭人第248章危機重重第280章就問你虧了沒第521章豐富軍旅生活第1049章誘敵設伏第69章水灌汴梁中第513章返回南陽第435章清理戰場第1029章周軍趕來第7章城下收屍第88章決戰中州四第908章請大王先入中都第562章俺銀子呢第556章拿下郾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