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七十四章 分歧

“所謂產學研即產業、學校、科研機構等相互配合,發揮各自優勢,形成強大的研究、開發、生產一體化的先進系統並在運行過程中體現出綜合優勢。”段雲頓了頓,接着說道:“換句話說,就是我們企業需要產品技術開發,而你們學校需要科研經費以及對學生的專業培養,咱們雙方可以形成合作關係,我們出錢,你們學校負責產品技術開發,這樣的話,咱們雙方能夠形成優勢互補,攜手共同進步。”

“你的意思是,想要出資在我們深圳大學建立一個研究部門,專門幫你們研究產品?”張維總算聽明白了段雲的話,說道。

“說白了就是這個意思。”段雲點點頭,接着說道:“另外我對貴校還有個長期的投入計劃,這次捐助的300萬隻是一個開始,後期如果咱們能夠合作的話,所有的科研經費我來出,另外我還會每年向你們學校捐款500萬,用於成立專門的獎學金,也算是我對咱們深圳教育事業貢獻了一份綿薄之力……”

“段雲,你說的事情在全國還沒有先例,我們大學從來都是隻負責教書育人,爲國家培養高等人才,像產品研發這種事情,你應該去找研究院之類的單位洽談,我們深圳大學這邊恐怕幫不了你……”羅徵啓這個時候也跟着說道。

很明顯,校黨高官羅徵啓顯然並不認可段雲提出的合作方式。

交流好書,關注vx公衆號.【書友大本營】。現在關注,可領現金紅包!

因爲一直以來,無論是國家還是教育局,對大學的定位就是教書育人,並不承擔其他的社會職能以及商業行爲,正所謂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聖賢書,爲學生提供一個能夠靜心讀書的學習環境,讓校園成爲一個與世隔絕的世外桃源,這是很多高校教育者們追求的目標,包括北大清華這樣的大學,同樣秉承着這樣的教育理念。

而段雲突然提出要和他們學校合作,藉助學校的人才研發產品,這本身就是沒有先例的事情,因爲就目前80年代到大學,遠沒有後世大學那麼的商業化,對於這種充滿“銅臭”的合作方式,也是一些傳統教育者所不能接受的。

“羅書記,我想問您一句,咱們深圳大學教書育人的最終目的是什麼?”段雲問道。

“當然是建設祖國,爲國家做貢獻。”羅啓東很乾脆的回道。

“說白了大學生畢業之後,都是要參加工作上班了吧?”

“那是肯定的。”

“既然如此,讓大學生提前與社會接軌,儘早的培養提升他們的工作能力,這應該並不違背大學的教育理念吧。”段雲頓了頓,接着說道:“況且現在大學生每到大三大四都會出去實習,說到底大學還是要爲社會服務,而培養出來的大學生無論他念多少書,最終也必須走上工作崗位,既然如此,我和貴校建立技術研究所,一方面可以爲貴校帶來一些教育經費,另外一方面也可以培養大學生的工作實戰能力,您說這是不是一件雙贏的事情?”

“段雲……”

聽到段雲用這種語氣和張校長以及羅書記爭論,李灝眉頭微微皺起,示意他不要這麼說話。

說到底,張維和羅徵啓畢竟是兩院院士,以前在清華大學當過副校長,在國內的教育界赫赫有名,段雲用這種口吻和倆人對話,李灝顯然覺得有些太禮貌。

“我只是實話實說而已,不是因爲我有幾個錢就了不起,而是我覺得產學研這種合作模式確實是一個值得兩位考慮的企業和高校合作的新模式,學校它也不是真空的,學生也遲早會走入社會,既然如此,那大家何不換個思路考慮一下這個問題。”

其實段雲也知道自己面對兩位教育界的泰山北斗應該表現的更謙虛一些,但段雲畢竟是個生意人,他來這裡的目的性很強,就算現在遮遮掩掩,總歸還是爲了達到目的,所以直來直去的談話更有效率。

“段雲,你的想法我沒明白,但這裡面有個問題。”張維此時也插了一句,只聽他接着說道:“首先,這所大學是國家投資建立起來的,我們學校的所有學生,都是國家花錢培養出來的,包括我們教職工,也都是國家的人,並不隸屬於任何企業,所以小段你考慮過沒有?我們大學和你們企業聯合研發產品,那麼產品研發出來算是誰的?產權是國家還是你們企業的?還有就是國家現在沒有相關的教育政策,允許和企業形成這樣的合作關係,我們這邊的任務僅僅是培養學生而已,不涉及其他的商業活動。”

張維頭腦反應還是非常清晰的,他立刻就指出了這種產學研的合作方式目前來說並不現實,一方面是大學的經營範圍只侷限於培養學生,國家也並沒有相關的政策允許大學參與商業經營活動,所以段雲一開始提出產學研的合作開發模式,這本身就是違法的。

“段雲,你可爲我們深圳大學捐助300萬元支持教育工作,這一點我們對你表示誠摯的感謝,但如果是以合作開發產品爲條件,那這筆錢我們真的不能要,至於具體的原因,張校長也和你說了,我們實在是有自己的苦衷。”羅啓徵也用委婉的語氣說道。

到了這一刻,張維和羅啓徵也算是和段雲攤牌了,那就是他們不可能和段雲合作建立研究所,幫助他們開發新產品,最主要的障礙就是在政策方面,當前中國不允許高校進行商業化活動,尤其段雲的天音電子廠還是私營企業,所以這個提議更不可行。

另外高校商業化也是一個非常敏感的問題,一直以來高校在國人眼中都是一片“淨土”,這裡是教書育人的世外桃源,就像和軍隊一樣,都是屬於一個半“真空”的環境,國家也從來沒有明文規定允許高校進行任何形式的商業活動。

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

在很多人看來,校園一旦沾上了“銅臭”,培養出來的人才就不會那麼“純粹”,尤其是在中國這樣的社會主義國家,段雲的這種產學研模式明顯太過前衛和叛逆……

第二百九十六章 公款吃喝第六百一十五章 對外形象第一百零三章 混戰第九百八十九章 鉅額懸賞第一千一百五十六章 沒有意義的工作第一千四百零八章 放長線釣大魚第一千九百七十五章 意外收穫第一千零四章 背水一戰第三百七十章 普法教育第二千零三十三章 新任務第二百八十五章 操作手冊第一千六百四十五章 豪賭第2204章 重任第八百八十三章 企業家聖經第四百零三章 謀而後動第一千五百一十七章 灰色交易第2348章 中國標準第一千五百八十九章 精神圖騰第七百六十五章 皇帝不急太監急第七百五十章 質詢第一千七百零八章 DVD第二千零一十一章 劉紀原第八百六十二章 巾幗不讓鬚眉第一千二百九十七章 拓展功能第一千六百七十二章 親家第2173章 世界五百強第一千六百二十五章 打消疑慮第八百三十一章 小場面第六百八十三章 初生牛犢不怕虎第一千五百四十八章 灰色規則第六百五十五章 內功第一千零五十七章 戰略價值第六百八十七章 寬鬆管理第八十八章 近墨者黑第一千三百六十八章 隱形權力第二百二十七章 學習計劃第一千零五十二章 先下手爲強第四百一十六章 應急之策第四百八十七章 法人代表第一千二百五十六章 危急局面第九十四章 注塑機第八百二十五章 重點培養第2350章 條件第2292章 高處不勝寒第一千一百零七章 苦澀的慶功酒第八十六章 提名第五百二十章 辦事處第一千一百六十九章 水深水淺第2172章 威望第二千一百四十六章 甜蜜時光第四百四十八章第二千一百一十二章 觀念轉變第五百七十九章 頒獎大會第五百五十五章 評比結果第一千九百四十七章 國家級工業力量第三百六十七章 磨齒機第一千八百五十三章 嗅覺第五百五十七章 志趣相投第一千三百五十六章 有朋自遠方來第二百七十五章 天大的玩笑第七百一十七章 上步工業區第一千九百七十章 新計劃第九十一章 高額獎金第一千零二十七章 內幕第九百九十五章 新產品下線第一千三百三十三章 最大金主第四百四十七章 新任科長第一千二百零七章 自絕後路第二十八章 上崗考覈第一千五百九十九章 攤牌第2325章 藍牙第一千二百三十一章 高分第一千零四十九章 深挖洞廣積糧第六百七十一章 大學生入廠第一千五百一十章 企業估值第一千二百三十三章 沾親帶故第一千零四十七章 冠冕堂皇第二百三十七章 警惕第九百一十三章 資本主義之光第八百二十四章 挽留第四百二十章 大局觀第二千零一十八章 過來人第2220章 研發節奏第二百二十章 各懷心思第一千一百章 營銷方案第2276章 任務重心第二百五十八章 資料篩選第四百四十三章 接親第一千九百六十八章 重大讓步第一百一十二章 紅榜第九章 獎金第一千一百三十六章 忠誠第十六章 混個臉熟第六十章 廠長歸來第二百四十章 紅帽子第九百八十九章 鉅額懸賞第一千五百五十一章 支點第2351章 巨大中華第六百二十章 到達廣州第一千零二十一章 衆星捧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