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四百一十九章 關內關外

如果說段雲之前大力投資深圳科技園重啓是爲了促進國家微電子基地落戶深圳,並將一些科研院所和單位設立在這裡的話,那麼他的這次的提議,最根本的目的就是爲了能夠吸引國內的各種大中小型科技企業來深圳落戶,形成區域化的優勢,將中國的微電子產業逐步做大。

而且對於這麼做,最終目的還是爲了他的天音集團,如果深圳市政府真的願意劃出一部分高科技產業區,並且提供一部分政策稅收支持的話,那麼段雲就有可能實現它成立中國硅谷的意圖。

不過現在深圳的幾個工業區土地資源確實緊張,不可能劃分出太多的土地用於科技區的建設,所以他就把目光放在了關外。

所謂的關內關外,和很多年前國家領導人畫的那個圈有關係,他怕社會主義的人記不住資本主義的誘惑,也怕資本主義腐蝕社會主義,所以挑選了幾年香港的深圳,福田,羅湖,南山作爲經濟特區做試點。

那個時候國家領導人做出設立特殊的決定是冒了非常大的風險的,因爲毗鄰香港這樣高度發達的資本主義區域,一旦口岸開放,除了在經濟上對內地產生快速滲透之外,另外在社會制度,思想意識方面,也有可能對內地造成極大的衝擊,這對於剛處在改革開放初期的國內社會主義體制而言,是風險很大的事情,也正是在這種前提下,深圳出現了封鎖嚴密的“二線關”。

【收集免費好書】關注v.x【書友大本營】推薦你喜歡的小說,領現金紅包!

當年一道“二線關”把特區內和特區外分開。

1982年4月,“二線”開始動工興建,耗資1.38億人民幣,幼師整整三年。

1985年3月,一條長84.6公里,高2.8米的鐵絲網,從深圳中部橫穿而過,被他綁住的327.5平方公里土地就是深圳經濟特區,外面則是1600多平方公里,卻與特區無緣的保安和龍崗區。

於是深圳正式被分爲了特區關內和非特區關外。

特區管理線的建成,標誌着深圳進入了兩地三證時代(特區內特區外深圳戶口,身份證,暫住證和邊防證)。

經過幾年的發展,現如今的關內和關外幾乎成了兩個世界,關內繁榮和富裕,關外卻紛亂和貧窮。

曾經深圳的關外也是亂到不行,黑道劫匪橫行,在關外基本上每個人都被搶劫過,還專門有人寫過一篇文章,詳細描寫了關外的恩恩怨怨,宛如一個古代的江湖。

但無論是關內還是關外,都屬於深圳的轄區,關外的土地資源非常豐富,但具有大量土地沒有進行開發,和關內工業區寸土寸金的局面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另外設立研發中心和企業不一樣,對於水和電力的要求遠不如企業那麼巨大,這也就意味着深圳不需要爲這塊兒高科技區塊投入太多的資源,只需要給你適當的政策稅收優惠,就有條件吸引高新企業前來深圳發展。

還有就是相比於北京,深圳對於國內的一些新型高科企業格外有吸引力,其中最主要原因就是在包括天音集團,賽格集團這樣頭部科技企業的帶動之下,深圳已經形成了一條完整的電子產業供應鏈,加上毗鄰香港,擁有蛇口口岸這樣的區位優勢,可以讓很多高科技產品能夠得到迅速轉化,從這一點上來說,深圳有着天然的優勢。

科技研發中心本身不生產實體產品,所以完全可以把技術放在關外研發,然後研發出來的技術再通過關內的企業進行技術到產品的轉化,這樣既不需要佔用關內寶貴資源的土地,又能提升深圳的科研實力,這是兩全其美的事情。

“你這個想法是不錯的……”聽到都已經這麼說,李灝思索了片刻後點了點頭,但隨即又說道:“關外確實也屬於咱們深圳市政府管轄的轄區,不過你的這個建議現實落實起來,還是有很多困難的……”

“額。”段雲聞言一怔。

“情況是這樣的,現在咱們深圳關外的情況有些複雜,主要的社會治安問題嚴重,我擔心那些科技公司在關外成立研發中心,很有可能會遇到人身安全的問題……”李灝說道。

身爲深圳市市長,李灝對於關外的情況還是非常瞭解的,這些年來,治安問題一直是深圳關外需要解決的頭等大事,深圳市公安局對於關外治安問題也進行了幾次嚴打,然而效果卻不太明顯,這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隨着深圳特區的快速發展,內地越來越多的人匯聚深圳,但他們卻沒有辦法辦證入關,那個時候進一趟國內就像出趟國,需要找到關內並需要相關證件,沒證的,哪怕你是中國人也不能進,由此可見入關的難度。

這就導致大量想來深圳務工賺錢的人只能滯留在關外,帶來的錢很快就會花光,也沒有更好的生活來源,這就導致關外越來越多的人選擇鋌而走險,幹起了打劫偷竊的行當,這也是深圳關外治安混亂的根源所在。

“治安問題確實是個很大的問題,不過我是覺得研發中心他並不是能夠生產實體產品的企業,它本身來說對水電等資源的要求遠不如工廠高,而且研發中心除了一些電腦之類的耗材之外,並沒有多少值錢的產品和貨物,就算有人偷竊搶劫,損失也不會大……”段雲頓了頓,接着說道:“我的想法是在深圳設立一個相對比較封閉的科技產業區,區域內可以修建一些完善的配套設施,比如餐廳,健身房,超市,遊樂園之類的設施,讓所有研發人員不必出產業區,就能夠享受到衣食住行上的便利,整個產業區也可以用圍牆封住,然後再僱傭大量的安保人員,整個產業園區從建設到後期維護,包括裡面的從業人員,都可以僱傭當地人,這樣既能解決當地的就業問題,又能對關外的土地進行合理的開發,我覺得這是兩全其美的方案……”

第二百零三章 入廠視察第2214章 保守技術第一千一百六十八章 三機配套聯合體第一千八百一十九章 正式供應商第一千九百七十六章 三個條件第一千七百五十五章 老布爾什維克第2329章 手機發布第一百二十七章 招工第一千七百二十五章 惺惺相惜第五百一十三章 定心丸第一百四十六章 集體活動第六百一十一章 分房計劃第一千一百六十九章 水深水淺第四百零九章 加班加點第九十三章 廢品站第一千三百二十五章 集團托拉斯第九百五十八章 拜見老丈人第九百五十章 熟人第一千一百五十七章 被動地位第一千五百一十八章 低調奢華第四百四十四章 換人第一千八百七十九章 營銷策略第五百三十章 大考第二千零四十六章 電信龍頭第九百九十章 質疑第五百二十四章 新聞聯播第2212章 財大氣粗第七百八十二章 土特產第一千九百五十八章 反向施壓第三百一十一章 人走茶涼第五百八十九章 分工第一百三十九章 村支書的心思第三百零九章 私心第一千九百四十章 重要部署第一千二百八十四章 年夜飯第一千二百九十七章 拓展功能第二百二十七章 學習計劃第一千八百八十一章 908工程第一千二百九十二章 苛刻條件第六百二十三章 《我的太陽》第2312章 華爲的豪賭第一千二百二十三章 價碼第五百二十二章 返程第二千零一十二章 改變主意第三百零六章 新辦公室第六百九十六章 影音衝擊第二百零九章 前途第一百一十七章 廢料第六百一十二章 管理的藝術第一千三百九十四章 職業經理人第六百八十六章 告別第五百四十一章 自學的成果第一百六十五章 過來人第一千七百二十四章 英皇集團第一千七百一十八章 專訪第一千五百七十八章 專家評級第九百三十章 底層企業第一千九百一十四章 雄心壯志第2190章 偏飯第一千七百七十五章 爭執第一千九百零六章 初步測試第八百四十一章 大婚第一千四百二十六章 海南特區第三百七十九章 機會第一千六百二十五章 打消疑慮第七百六十一章 山寨產品第一千五百七十二章 老友相見第一百四十七章 俊男靚女第二千零三十二章 測試成功第2244章 藍色的火苗第2188章 改變第一千五百八十三章 難以拒絕的條件第一千六百零五章 危機解除第2304章 囤地第一千一百七十一章 新鮮血液第四百一十五章 金戒指第一千一百五十五章 無所不能第一千零一十九章 科技樹第一百七十三章 親民產品第一千六百七十八章 增持股份第二千一百五十五章 新區物流第一千六百二十五章 打消疑慮第八百九十九章 程清妍的潛力第一千六百七十四章 民企的春天第一千零七十章 強心劑第一千九百七十五章 意外收穫第一千六百六十八章 極限研發第一百三十八章 挖掘能人第2302章 對等機會第一千四百二十一章 主導地位第一千六百四十七章 聯想敗局第一千一百七十四章 分歧第一千零四章 背水一戰第一千五百三十章 孃家第三百六十三章 辦廠計劃第2192章 額外請求第一千九百五十七章 絕不遷就第一千三百二十九章 突擊視察第一千八百零三章 突生變故第2389章 北科大演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