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四百二十四章 另闢蹊徑

香港人對內地人一直有着一種俯視的眼光,早些年去香港發展的內地人被當地人成爲“大圈仔”,拿的最低的工資,乾的最髒最累的活,還有飽受白眼。

說到底,香港人的這種優越感除了建立在高收入的前提之外,還有就是他們的受教育程度以及所處社會制度的關係,在他們看來,內地人都是又窮,又沒什麼見識的鄉下人,和當地的港人完全不能相提並論。

香港的資本進入內地會受到諸多禮遇,包括內地政府的重視,還有就是內地企業的追捧,他們都把香港商人當做財神爺,對其極力討好。

然而內地資本想進入香港卻會受到各種的非議和排擠,香港本身面積不大,在這狹小的彈丸之地,聚集了幾百萬人口,他們不歡迎外來人過來和他們搶飯碗,哪怕香港本地人不願意乾的髒活累活,內地人去做,他們同樣也不歡迎。

半山區作爲香港傳統的豪宅區,一直都是幾百萬港人的“香港夢”,能在這個區域買房的人,無疑不是香港本地出類拔萃的頂尖精英,半山區甚至還有一個業主委員會,任何人想在這個區域買房,除了要接受高昂到不可思議的價格外,還要全體業主委員會投票同意,才能讓對方買這裡的房子,哪票其中有一票反對,也是不可能買到半山區的豪宅的。

程清妍本身並不瞭解這個區位一些潛藏的規則,她只是通過手下地產專家的一些分析,認爲這裡房產漲幅空間很大,這才取得購買的,然而得知這是一筆來自內地的資金後,這筆交易很快就被暗中做掉了,這也讓程清妍進軍香港房地產的第1步徹底落空。

“根據專家的分析,半山區的房價去年一年就漲了15%,而且那裡的地理位置非常好,配套設施也非常齊全,全香港具備同樣配套優勢的區域並不多,雖然入手價確實非常高,但我覺得買了肯定能夠大賺……”程清妍對丈夫說道。

在程清妍看來,現如今的香港房地產簡直可以用瘋狂來形容,雖然說國內房地產價格也是越來越高,然而和香港比起來,簡直就是小巫見大巫。

而且現在的香港房地產幾乎是一天一個價,一直保持只升不降的勢頭。

“香港那麼多地產大佬,你能看清的事情他們也能看清,你這麼做,實際上是在搶他們的蛋糕。”段雲微微一笑,接着說道:“香港的商人很排外,在你沒有融入這個圈子之前,最好不要大手筆的進行投資……”

“可是……”程清妍柳眉微微皺起。

“香港不同於內地,他們有他們的一套玩法,還有就是你必須要放平心態……”

“放平心態?”

“沒錯,你必須要放平心態,你太要強了,什麼事都想要做到最好,但有些事情是必須要有耐心的。”段雲頓了頓,接着說道:“咱們開拓海外市場,想想想辦法站穩腳跟,然後才能伺機出擊,你這一年多來在國內投入了很多資金涉足房地產,咱們是天音集團是國內最大的私營企業,而且這些年來和深圳市政府的關係維持的不錯,並且憑藉咱們天音集團的商會,在全國各省市都有很深的人脈關係網絡,對於帶動各地經濟和人員就業都起到了非常積極的作用,也正是因爲如此,咱們在國內的房地產投資纔不會碰到什麼阻礙,但是香港不一樣,他們現在歸英國政府管轄,而且當地的財閥很多,任何鉅額資金流動,都會引起他們的注意,現在香港房地產的玩家太多了,而且格局已經固定,他們不希望有新的大玩家加入,我這麼說你應該明白吧?”

段雲前世雖然沒有搞過房地產,可也知道香港的四大家族。

“香港四大家族”是指在香港具有很大影響力的四大豪門,包括李嘉誠、郭得勝、李兆基、鄭裕彤四家。

而香港的四大家族基本都是以房地產起家,牢牢掌控着香港經濟的命脈,而香港的房地產正是四大家族的根基,他們可以容許香港本地有少部分的資金進入房地產行業,但是對於一些國外或者內地的大資本進入香港市場,一直處於非常排斥的狀態。

但即便如此,當初的深圳房地產公司還是從香港房地產分得一杯羹,1985年,深房以5350萬元拍下香港深水埗地皮,修建了兩幢寫字樓。

1987年,太子中心兩幢大樓幾天之內被搶購一空,深房淨掙4000萬元,這對於當時資金缺乏的深圳市政府來說,無疑是雪中送炭一般。

但實際上深房集團進入香港,也是得到了四大家族默許的,其實當時李嘉誠早就看上了那塊地,但最終投標的時候還是拱手讓給三方集團,這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深房集團是有官方背景的,李嘉誠要在深圳和內地投資,尤其是投資深圳房地產,離不開深圳市政府的支持,也正是因爲如此,香港的四大家族纔沒有對深房集團“趕盡殺絕”,反而還給他留了一塊“蛋糕”。

本質上,香港四大家族和深圳市政府是有潛在交易的,雙方完全是互惠互利而已。

但是天音集團是私營企業,四大家族沒有必要賣給天音集團這個面子,即便天音集團是內地最大的私營企業,然而在香港四大家族面前,依然只是個“小角色”而已,沒把程清妍的資金套進去然後吃幹抹淨,已經算是手下留情了。

總而言之,香港房地產的水深,絕對超乎外人的想象。

【送紅包】閱讀福利來啦!你有最高888現金紅包待抽取!關注weixin公衆號【書友大本營】抽紅包!

“可我還是有些不甘心……”程清妍似乎有些回過味來了,但依舊有絕不甘。

“所以說我勸你要放鬆心態,咱們天音集團在國內確實名氣很大,也有很強的影響力,可這也只限於國內。”段雲看了妻子一眼,接着說道:“除非咱們在國內有一定政治影響力,否則的話,香港那邊房地產產業真不是那麼好進入的……”

“那咱們就真的沒有別的辦法嗎?”程清妍對丈夫問道。

“有倒是有……”段雲思索了一下說道。

“什麼辦法?”程清妍眼前一亮問道。

第一千一百五十二章 頂尖人才第九百二十七章 抱團取暖第二千零七十七章 合同確定第一千一百二十三章 物流網絡第一千零三十二章 國貨精品第八百五十三章 連夜安裝第一千零二章 法律顧問第九百五十六章 資金緊張第二百九十二章 調動工作第一千五百八十二章 百萬年薪第一千九百三十九章 實車測試第五百七十四章 中關村第七百二十四章 私心第四十一章 串門第五百三十七章 安慰獎第一千五百二十一章 野心第二千一百三十七章 艱鉅任務第2217章 特別預案第六百九十九章 不速之客第三百三十章 駕駛證第二千零六十七章 王大中第二千一百三十七章 艱鉅任務第六百二十四章 開門紅第一千零六十七章 送行第一千八百四十九章 軟廣和硬廣第二千一百零五章 深刻印象第一千三百四十九章 往昔時光第一千七百二十六章 濃厚興趣第一千四百六十三章 發展重心第二千一百五十六章 超前商業項目第2301章 尋求合作第一千九百五十二章 迫切需求第二千零四十六章 電信龍頭第四百四十七章 新任科長第二百六十二章 話語權第七百八十九章 水到渠成第六百六十六章 擔憂第一千八百八十章 國際戰略第一千八百九十章 資本的力量第一千三百六十九章 歷史時刻第二千零二十五章 營銷索尼第三百二十四章 零食第三百一十七章 昔日情誼第三百六十三章 辦廠計劃第八百七十三章 開業慶典第四十一章 串門第八百八十五章 強強聯手第一千三百三十一章 政企合作第三百一十七章 昔日情誼第一千零八十三章 不是冤家不聚頭第七百二十五章 最後一根稻草第一千二百八十三章 小富婆第一千二百四十四章 一家獨大第一百五十四章 工代幹第一千四百二十二章 竣工儀式第一千一百零六章 價格白刃戰第三百九十四章 熱處理設備第一百四十一章 收徒儀式第一千五百六十九章 汽車產業共同體第二千一百一十六章 心靈雞湯第一千八百五十一章 專業團隊第二百零一章 上級領導第一千五百二十二章 阿斯麥香港分公司第2261章 最後期限第一千二百一十一章 黃金空白期第二百一十四章 錄取通知第2246章 坦白第四百九十二章 自學成才第2202章 香餑餑第二千零五章 雄厚籌碼第四百四十三章 接親第一千六百一十五章 招標會第八百二十五章 重點培養第一千三百九十六章 招商引資任務第九十六章 測試成功第六百七十二章 暴怒第二千一百零三章 居安思危第一千五百九十章 金盃汽車第八百零二章 忠告第一千一百七十一章 新鮮血液第一千七百三十章 根在中華第五百零五章 特種鋼材第一千二百五十六章 危急局面第一百九十八章 指點財路第七百一十四章 電子工業區第一千七百九十八章 政府公車第七百八十七章 老歌第七百八十一章 態度轉變第一百九十六章 產品宣傳冊第六百四十九章 提成第一千九百零九章 高度信任第七十一章 趙東昇的怒火第七百五十二章 大老闆第一千九百八十六章 企業經營理念第一千七百四十七章 心理博弈第四百五十二章 個人服從集體第二千零三十九章 萬事開頭難第七百九十八章 天價租金第五百二十一章 港資公司第二千零一十三章 即時通訊軟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