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 空前激勵

移民實邊,是百年大計。特別是東北,關係到是否穩固佔領,是否有更大的後勁向北拓展。

而就目前來看,土地情況是寬鬆的,在人口沒有大幅增長前,沒有大量的剩餘勞動力。況且就東北的苦寒來說,恐怕移民也寧肯選擇湄、河等省,也不願去關外受邊疆之苦。要想讓民衆上山下鄉,便要出臺更具鼓勵的政策,並提供更優越的條件。

這就又歸結到財政的身上,蓋房、修路、種子、耕牛等等,關係到移民的積極性,卻也是花費很多。

一步一步來吧!看着戶部的新一期統計報表,朱永興估算了一下,覺得至少要等到明年,等北地的恢復重建達到預期目標後,才能實現大規模的移民實邊。而現在,也只能暫時依靠軍隊屯墾戍邊了。

但新的激勵政策卻可以先行推出,給民衆一個思考,或者準備的時間。而政策的優惠力度確實是空前,雖然難免有人反對,但在朱永興的執意堅持下,還是通過了。

“招募百人以上至遼東墾地耕種者,官授知縣,由吏部培訓半年,合格後便可赴職任事;移民遼東者,每人可得私田十畝,可領種三十畝免賦田,期限爲十年;遼東新墾荒地,半數歸墾荒之民,半數歸官府;移民遼東者,取消丁稅;移民遼東者,每戶由官府貸與一馬或一牛,可用十畝地收成之二成在十年內予以償還;移民遼東者,官府建屋安置,鍋、碗、瓢、盆等生活應用之物,棉衣棉被等禦寒物品,統由官府免費發放……”

聖旨下了,邸報發了,將在明年開始施行的移民新政立時在民間引起了巨大的轟動。

無疑,對普通百姓,這是一個脫貧致富的好機會,可能從身無長物,一下子就變成擁有幾十畝,甚至上百畝的小地主;對於有能力的人,則更看重授官入仕,一百人多嗎,並不算多,不用科舉,不用進書院,卻值一個七品縣令。

當然,這是機遇,也是挑戰,挑戰人們對朝廷、軍隊的自信,挑戰人們的冒險精神。畢竟,遼東處於邊疆,與韃虜的戰爭還未最後結束,且自然環境也顯得惡劣。

或許能夠有稍許安慰,以及帶給人們些安全感的是朝廷隨後頒佈的《民用槍枝管理辦法》。同樣是先在遼東的移民中試行,適齡男子,身體健康,都必須經受爲期兩週的軍事訓練,掌握燧發火槍的使用,並由官府頒發持槍證,授發槍枝。而這些領到槍枝的移民,除了由地方官府安排的日常巡邏、保安等任務外,還將在每年秋冬空閒時,由官府組織爲期一週的訓練操演,並由官府發放定額補貼。

也就是說,在《民用槍枝管理辦法》施行的背後,又有義務兵役制的影子,或者說是預演和嘗試。既是儲備兵員,又有全民皆兵的性質,朱永興希望通過這一步步舉措,把武勇、血性滲透進中華民族的靈魂中。

考慮到財政因素,移民實邊的激勵政策雖然是明年生效,但另外一個辦法卻已經在軍中實行,就是儘量使東北軍區的官兵能在這黑土地上紮根安家。

軍屯獎勵的條文早就有,而現在又加大了力度。退役官兵選擇在遼東安家落戶者,住房、日用品都由政府提供,授地百畝,軍屯或戰功獎勵的另算,墾荒十取六,免賦稅十五年,馬、牛等牲畜半價可買,償還期十年……

而最具安撫性的措施則是從朝鮮、倭國各買年輕女子五百名,授明人身份,集中在金州接受漢語培訓,解除在遼東安家的退役官兵的最大擔心。

朝鮮、倭國窮啊,飯都吃不飽,聽說是嫁到明國,不說是趨之若騖吧,很多朝鮮、倭國的父母還是非常願意的。既得了錢財,又讓女兒有個好未來,說不定以後也能沾光拿個大明“綠卡”,成爲明人呢!

之所以選擇朝鮮、倭國女人,道理也很簡單。這兩個國家的女人在恭順上是很出名的,吃苦耐勞在遼東很重要,而且從氣候和環境來看,她們更能適應。

當然,這也不可避免地會出現些問題,但沒辦法,這也是朱永興思之再三得出的結論。

“萬歲,國內男少女多的問題本已存在,爲何還要從朝鮮和倭國往回買女人?”張施華作爲最高品級的女官,雖然對未能進入後宮感到失落,但依她的思維,做個大官也不錯,這就是她與當時大多數國內女子的不同。

“朕又何嘗不知這個問題。”朱永興無奈地攤了攤手,說道:“可她們挑剔呀,莫說這遼東苦寒之地,便是西北,條件也沒那麼惡劣,又有多少人願意去?總不能強迫吧?”

“不是女人挑剔,是她們的家庭阻力。”張施華爲同胞辯解道。

“那你有什麼辦法?”朱永興把皮球又踢了回去,反正他是沒什麼好招兒。

張施華眨着大眼睛,想了想,說道:“萬歲可下旨,取消婚姻上的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準女子自由選夫。”

“胡說。”朱永興翻了翻眼睛,說道:“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那是傳統,又不是法律條文,豈能由政府強令禁止。這個問題的關鍵是觀念,人的舊觀念,想改變豈是易事?”

“不容易也得慢慢改呀!”張施華執拗地說道:“萬歲,微臣覺得朝廷一方面禁絕買賣人口,一方面又從他國買人,有些不妥。”

朱永興愣了一下,強辯道:“禁絕買賣人口,那是對大明子民的,外國人,不適用嘛!那個,朝廷不對外宣揚,只讓東北軍區的將士們知道。對了——”看見張施華又張嘴欲辯,朱永興趕緊接着說道:“你們呢,要多宣傳這個自主婚姻,要讓老百姓改變觀念不是。排戲,編歌,那個孔雀東南飛知道不,還有外國的什麼朱麗葉,都是好題材嘛!”

朱麗葉?張施華被搞得有點暈,微皺着眉頭陷入思索,朱永興抽空衝着旁邊的女官何淑蘭使了個眼色,努了努嘴。

“陛下。”何淑蘭心領神會,上前奏道:“遼寧巡撫行將上任,前來陛辭,還請陛下移步紫光閣。”

哦,朱永興恍然狀,起身對張施華說道:“張卿啊,今天就說到這,有什麼想法,就上條陳。”

“萬歲,還有開學校的事情,戶部拔款不夠啊!”張施華不敢攔朱永興,但嘴上卻不停。

“朕知道了,會找戶部詢問。”朱永興胡亂應着,轉過桌案,從側門溜走。

何淑蘭緊緊跟着,輕輕捂嘴,想笑又不敢笑的樣子。朱永興對臣子實在是過於優容了,這一點,她並不是很贊同。

“倒沒想到這張施華還頗些執拗呢!”朱永興邊走,邊嘀咕道:“你之前和她在一起呆過幾天吧?”

何淑蘭愣了一下,不知道朱永興是讚賞還是厭惡,便謹慎地說道:“時日尚短,各人又都拘束,倒也看不準脾氣稟性。不過,施華是海外出身,思維行事想是與旁人不同吧?”

“嗯,朕覺得執拗也沒什麼不好,倒有個實心任事的樣子。”朱永興淡淡一笑,說道:“女人哪,要突破傳統,還就需要這樣的表率。那個李英梅也不錯,書是讀得少了一點,但行事幹脆直接,倒有個利索勁兒。”

“陛下看人看事總是有獨到之處。”何淑蘭笑道:“也正是因爲萬歲英明神武,下面的臣工纔有施展之地,明臣名將輩出。”

“這話就俗套了。”朱永興擺了擺手,不以爲意地說道:“可歷史上偏偏要這樣說,那些皇帝也自以爲如此,出了能幹的名臣,那也是君主賢明。嗯,朕不搶臣子的功勞,也不吝嗇恩賞,可要觸犯國法,朕也不姑息牽就。是奸是忠,各人的路各人走,與朕無干。”

“萬歲仁厚,但有良知,臣子也不敢欺君昧心。”何淑蘭到底還是脫不開那套封建傳統的理論束縛,這倒也怪不得她。

朱永興輕輕搖頭,卻也不再多說,腳步頓了頓,有些不確定地問道:“遼寧巡撫來了?不是你臨時找的藉口?”

“陛下,今日確實有陛辭的安全,看時辰也該到了,哪有臣子要讓萬歲久等的?”何淑蘭有些好笑地抿了抿嘴角,說道:“萬歲公事繁忙,倒也無須找什麼藉口。”

朱永興自失地一笑,但見何淑蘭嬌俏的模樣,不由得心中一動,花樣年華的女孩兒,即便長得一般,也透出誘人的青春氣息,何況何淑蘭長得很漂亮呢!

陸文揚,從時間上來看,也算得上是從龍黨,由崇明縣令幹起,那時明清兩軍在長江以南正廝殺得厲害,在形勢不明朗的時候由北方一路歸南,爲明廷盡忠,着實可貴。

雖然功利心盛了一些,但朱永興不同別人,對此並不鄙夷,倒視爲積極向上的優點。

而遼東改遼寧省,便自陸文揚上任開始。雖然前線戰事還在持續,遼寧尚有半數之地未光復,但從形勢上看,滿清已經難以支撐,或是堅守瀋陽,與明軍絕一死戰,或是繼續退縮,作“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的長期打算。

第47章 大戰(一)第214章 家和萬事興第134章 失敗,爭吵第148章 再戰新會(一)第139章 不妙的前景第29章 再提議和第156章 廣州戰役(二)第229章 內政之治,疑惑未解第149章 討伐安南第227章 天下新佈局第131章 良賤之分第73章 人心散第117章 籌劃反攻第214章 家和萬事興第24章 隻手欲擎天第37章 龍尾關,獻策第150章 軍、政攻勢第37章 焚告上天穩軍心第57章 遠方的厚望第113章 窮追第148章 元江那氏第49章 隔絕元江,衆軍合擊第140章 結局已定第77章 突破,崩潰第160章 廣州戰役(六)第142章 悲觀,慘淡第266章 重慶,武昌第110章 勝利的意義第60章 水師安排,根除“太監”第130章 聚而殲之第181章 賤民奴僕,攻陷梅州第84章 失敗之源第4章 有女名夢珠第101章 強盜的轉變第31章 未聞駝鈴馬幫來第159章 中華輝煌第4章 攻城第44章 三人軍事團第159章 中華輝煌第95章 初印象第246章 江浙內亂,朱三太子第208章 英年早逝第238章 薩摩藩,綁架成功第151章 再戰新會(四)第135章 各自的心思第46章 合擊之前第3章 絕死一擊第24章 烽起石屏第51章 渡河,渡河第142章 悲觀,慘淡第59章 援軍?援軍?第103章 用間——擴散效應第10章 調整戰略,老友重逢第73章 小朝會第15章 定情第275章 商稅,勸進第53章 變革的縮影第132章 名人陰影第68章 慷慨秦腔第48章 黯然收兵第39章 三鬼與成醜第68章 正戰穩進第73章 小朝會第8章 舜水西渡,預留宰輔第64章 蒼水之憂,佛朗機炮第53章 彩金之望,降爵小懲第100章 文化醬缸第199章 接戰第44章 三人軍事團第187章 月夜之思第141章 敗局已定第150章 變革大潮第260章 追擊第100章 再唔晉王第220章 增兵向北,鄭軍不穩第84章 搶灘登陸第62章 亂汝心智,海上感慨第17章 計劃不如變化第216章 水師大展開第114章 基礎——制度建設第133章 退避,專打第141章 千金之喜,開拓之初第191章 新氣象第89章 勝利第18章 緊急商議第99章 定都之慮,拍賣逆產第34章 石屏擾襲第35章 近代化,膠東穩固第47章 初勝第8章 舜水西渡,預留宰輔第87章 水西局勢第39章 兵臨大理第82章 調整佈署第79章 雪中送炭第122章 大難臨頭幾人“忠”第134章 非奇襲,即決戰第221章 崇明之基,喪心病狂第66章 非戰之困難第150章 軍、政攻勢第47章 大戰(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