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節 男兒橫行須帶刀

“光是產業佈局還不足以讓我感到壓力。畢竟這產業發展需要配套和基礎設施,這也不是一年兩年就能一蹴而就,設施完備了真要形成規模體系也還要一個過程才能真正派上用場,寧陵在緊趕慢趕,但咱們也沒有歇着,比他們慢是慢了點,但主要原因還是因爲他們起步低。”

鄧若賢和譚立峰越走越近,兩人似乎也對後邊參觀項目沒有多少興趣了,尤蓮香那清脆悅耳的聲音通過話筒傳出來直往大家耳朵裡鑽,但是也影響不到兩人的興趣點,

譚立峰眉宇間的沉鬱更深了一些,連鄧若賢都覺察出來了寧陵的巨大變化和潛力源於什麼,這正是他所擔心和有些力不從心的,有時候一步落後,就步步落後,而有時候你則是有心殺敵無力迴天。

“我感覺寧陵正在營造一個體系和一個體制,一個現在我還不能完全把握沒有真正瞭解清楚體制,但是我看那位尤市長也是個實誠人,或者說是省裡邊是真的是以把這會放在寧陵開爲條件逼着寧陵獻寶來着,要讓寧陵方面拿出點像樣的東西來,光是拿幾個大項目或者幾個有模有樣的民營企業來按部就班的解剖。沒多大意思,咱們懷慶一樣做得到,沒準兒建陽和綿州更不服氣呢。”鄧若賢笑着道,但是笑意中有些感嘆和苦澀。

“寧陵是有一些不一樣的東西,就憑這個中小企業和民營企業發展局在咱們安原省敢首發寧陵,而且還來了一手面向全國公招公選,嘿嘿,至少這份氣派我譚立峰做不到。”譚立峰淡淡的道。

“成立這個中小企業和民營企業發展局不重要,關鍵在於寧陵是真把這個部門的作用發揮出來了,其實中小企業和民營企業發展的職責原來就沒有單位過問分管了麼?不是,但是爲什麼卻顯得有氣無力,聲名不彰呢?因爲你主要領導不重視,對這方面的工作安排部署和考覈沒有形成一個定製,自然大家也就敷衍了事得過且過了。”鄧若賢一語中的,“這一招也不過就是明確了職責權限而已,並不新鮮,關鍵還是在於能否落實。”

“唔,若賢,你說得對,寧陵把許多部門的權屬職責交給中小企業和民營企業發展局,幾乎要當半個計劃與發展委員會了,嘿嘿,聽說趙國棟還誇了海口,幹得好要讓這中小企業和民營企業發展局局長進政府班子,起碼要掛個市長助理職銜,這小子是不按套路出拳,卻要硬生生打出一個新天地啊。”

譚立峰也有些感慨。扔到寧陵這個地方,也由不得趙國棟不背水一戰,啥路數招法都敢用,創新改革那也是逼出來的,深圳以前不就是一個小漁村麼?興則推而廣之,敗則剖析改之,就這麼簡單。咋改革開放就沒敢從滬江、首都這樣的風水寶地開始呢?那也是一個策略問題。

“中小企業和民營企業發展局,人才補貼、專家樓,譚書記,這每一着含義都深着呢,寧陵這樣的財政窮市都敢如此大手筆,我都感到慚愧啊。”

鄧若賢口頭上說是感到慚愧,內心深處卻是對趙國棟欽佩無比,這一招一式看似不合常理,卻總能先行一步引領風騷,難怪這個會議放到了寧陵。

“若賢,看來我們這一次來寧陵參加會議還是有所得啊,我們不說照搬寧陵方面的一些手法,但是對於我們懷慶發展有益的東西還是可以借鑑的,專家樓這一出我感覺有些噱頭的味道,更像是爲他們那個所謂竹製環保建材打廣告的味道。但是人才補貼這個問題我覺得可以考慮,我們懷慶這一兩年進來的企業不少,其中不少也有意將研發中心設在我們懷慶,留住人才很重要,這對於加強我們懷慶的教育科研力量也是一個很好的彌補,你回去要和老付好好商量一下。”譚立峰也非腐儒,寧陵可取之處自然可以作爲他山之石。

“譚書記,我感覺寧陵雖然在經濟體系和總量上還無法和我們相比,但是他們也有比我們佔了先手的一方面,那就是我感覺他們區縣這一級領導,從主要領導到分管領導,現在思想都很活絡,就是一門心思想要發展經濟,看看那個西江區區長和土城縣委書記,說起經濟來都是如數家珍,窺一斑而知全豹,要知道寧陵原來一半以上的區縣都是國家和省級貧困縣,據我所知,七八年前,他們這些縣委書記縣長們都是一門心思想要琢磨着怎麼吃國家補貼呢,思想觀念變了,這纔是根本,只有你隨時隨地存了這份心,這經濟你才能搞得上去。”

鄧若賢的話語再一次擊中了譚立峰的痛處,或許他只是感嘆寧陵區縣這一級領導的思想意識,但是譚立峰卻聯想到了懷慶班子的問題,鄧若賢的話無意間卻給了譚立峰一個提醒,如果不解決好班子團結齊心的問題,懷慶終究要出問題。而且一出就是破壞性的問題,傷元氣的問題。

而自己能把這頑局處理好麼?想到這兒譚立峰就有些頭疼,但是胸腔子裡那股子血氣卻是禁不住要往外冒,男兒橫行須帶刀,有時候只怕免不了就要橫行揮刀,當斷就斷了。

姚文智很瀟灑跟隨在省委書記一行人後邊,兩位地主頗爲合度的跟隨在兩側,這是他們的本分兒,趙國棟似乎少於說話,只是微笑着側首陪着笑臉,而那位市長卻是頗爲活躍,這也讓姚文智對趙國棟高看了幾分。

這種場合下誰不想掙個熱臉,尤其是像趙國棟這種一門心思殺回安原的熱胸冷肚皮覺角色,咋也該尋個機會在領導面前不露聲色的點兩點,但是看了這幾個點下來,姚文智發現除了作爲導引主講的那位女常務副市長外,基本上也就是這位市長在那裡補充。

趙國棟甚至連插言都似乎吝於,但是卻絕不離開領導的視線,臉上那副盡在掌握之中的淡然自若幾乎能刮下來擱盤子裡。

孫連平沒有來,這是正理兒,作爲省委副書記,他沒有必要參加這種對於他本人來說沒有多大意義的會議,姚文智不得不來。這就是一個替別人臉上貼金的回憶,省裡大佬們是要用寧陵這條鞭子來好好抽打安都、建陽還有綿州,難受在心裡,但是臉上你還得保持一副大度雍容的味道。

但姚文智不認爲這僅僅是一場鞭笞敲打,他覺得對於安都來說未嘗不是一件好事,寧陵的異軍突起,雖然說無法和安都這種巨無霸相提並論,但是人家的速度和氣勢可是拿足了,趙國棟這小子走到哪兒都能折騰出一番風浪來,是個人物,也不枉寧書記看重他一回。

姚文智一直認爲很多地方安都學不了寧陵。也沒法學,安都不是三五兩個項目就能扭轉車頭拉動繮繩的車,但是這一次還是有些東西讓他眼珠子亮了一亮。

停留於這些大項目和外來資本的引進表面就太淺薄了,目光放在那些個花架子噱頭上那也是買櫝還珠的料,關鍵還在於寧陵在經濟發展和行政服務中表現出來的一些新理念和新觀點,那位尤市長口才甚佳,隨便哪個參觀點項目上都能信手拈來,拿出一兩條寧陵市裡搞出來的新道道,總能讓人耳目一新。

如果只是單單其中一兩項,那也正常,畢竟在這個資訊日益發達的時代,各地交流日益增多,你今天能琢磨出一些新東西來,明天就可以付諸實施,後天沒準兒別人就已經在你這裡來取經甚至據爲己用了,但是要形成一個像模像樣的體系架構,形成一個定製路數,沒點工夫和時間不行,不花巧心思下大毅力也不行,寧陵未必完全做到,但是大架子卻是擱下了,這一點姚文智看得清楚。

這一切都是趙國棟一年多時間做到的?

當然,否則他趙國棟也白白從中央部委上等厚差事上殺回來了。

安都也需要一些改變了,否則還會繼續這樣不冷不熱的沉悶下去,繼續被省裡邊不輕不重的敲打,苗振中耽擱了幾年,孫連平又來了,都是些求穩圖平的主兒,他們頂着省委副書記的銜可以視若無睹,月白風清,自己卻不能,不說這個市長白當,就這幾年擱這位置上尸位素餐他姚文智也咽不下這口氣。

血性,毅力,韌勁,魄力,自己缺什麼。姚文智有時候自己都覺得憋得慌,若是這市長一直這樣當下去,層層束縛加身,那還真不如尋個幕僚位置,就算是爲他人作嫁衣裳,也不枉在這個位置上白白浪費光陰。

第64節 是不是同志第95節 國有所爲第57節 訂婚第108節 考察分析第49節 轉機第92節 節點第84節 山雨欲來第68節 據說······第63節 稍安毋躁第58節 社會責任第81節 都不容易第3節 康熙青花第78節 不道德的東西是最誘人的第28節 兄弟情第57節 巧逢第80節 “亂命”第64節 爭執第112節 層次,隱隱而上第76節 人脈第69節 關懷第80節 理念分歧第73節 碰撞第63節 喜憂第28節 知性美女第13節 潮起(3)第70節 他的世界!第73節 準備攤牌第99節 小明第121節 處進思退第104節 助力第52節 能耐第96節 麻雀第117節 感慨,新起點第82節 暗伏第21節 一個字,渣!第7節 三角第43節 能量第41節 餘波第72節 還看今朝(續)第31節 兔死狐悲麼?第36節 隱變第94節 戰場(2)第88節 省情第71節 舉重若輕的結局第10節 最明顯的風向標第129節 繼續第65節 受教第3節 禍不單行第9節 每臨大事有靜氣第31節 兔死狐悲麼?第22節 故人第5節 老奸巨猾第50節 另作文章第47節 贈人玫瑰第39節 改變!第104節 昂然第37節 生於憂患第45節 第一桶第34節 華麗轉身第2節 萬般心思第52節 即將揭曉第60節 論勢第32節 衝擊波(2)第26節 文城班子第71節 推進第45節 高度和角度第7節 刀鋒邊緣行走第92節 另起第37節 難題第96節 張網第54節 無所不能第79章 關鍵是要穩定第4節 市情第30節 見面會第44節 鋼鐵問題第78節 機關第61節 有所爲第22節 燙手山芋第79節 琢磨第91節 戰場第90節 高山仰止第32節 浮想聯翩第36節 試探第104節 苦衷第45節 策劃(2)第17節 常務第39節 對策第81節 開幕第84節 皆大歡喜第12節 潮起(2)第35節 恩威第9節 遊說第94節 兩不誤第83節 做人原則第5節 老奸巨猾第100節 土地市場第88節 偏離軌道第14節 秘書第19節 妥協第46節 殺人不見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