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節 狗屎運

二陽和陶和謙都沒有料到總理會突然有泣樣的想法,聯考察線路,丟開了定好的考察地點,要隨意瞭解當地民衆生活情況,這簡直讓滇南省委省府無法應對。

文國基總理不是第一次這樣做,但是誰也沒有料到今天在如此崎嶇的道路上,如此惡劣的環境下也會如此,本來選定三江地區作爲考察點,滇南省委省府就有不同意見。

道路狀況太差和距離太遠。本來就不太適合考察,加上怒江的開爭執更容易讓這裡成爲敏感的爭議熱點,無論總理最後是什麼態度。滇南省委省府作爲地方上都會面臨很大壓力,但是國務院辦公廳選定了這裡,滇南省委省府也只有服從。

現在又出了這麼一出事兒。就更讓蔡正陽和陶和謙感到心煩意亂。

讓總理直接到毫無準備的農家,實地瞭解老百姓的生活情況,聽起來本來也不是什麼大不了的事情,從某種角度來看,甚至可以更直觀的讓總理接觸到最真實的一面,但是作爲地方黨委政府來說,卻也可能暴露自己在工作中的一些問題。

現在隨着社會轉型期的變化,老百姓民主法制意識不斷提高,對於外界的瞭解也能夠通過各種媒體有更多的瞭解,對於未來的生活也會有更高的期盼,同樣也就對黨委政府提出更高的要求,也許不經意間就會把地方黨委政府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和不足給暴露出來,這無疑是最大的政治風險,誰也不願意冒這樣的風險。

雖然他們也希望總理能夠最大限度瞭解實情,但是他們希望的是能夠在他們可控的有序的範圍內讓領導知曉這些情況,那樣可以避免其他不必要的問題被暴露出來。

這思屬於河谷半乾早地區。總理前去的地方地勢相對要平緩一些。

三江地區的氣候特徵相當複雜。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這句話就相當客觀而又精準的描述了這裡的氣候特徵,從從這裡再往上就是較爲溼潤的原始森林地區。但是坡陡卻沒有能夠阻擋住人們求生存的能力。居住在這裡的人們依然依託着邊坡地帶開墾出一塊一塊大小不一猶如癩痢頭一般的農地,玉米、土豆等最耐貧癮乾旱的糧食作物就是他們這裡的主流作物,由於爲了擴大種植面積而墾荒導致的水土流失最終被迫放棄的地塊也隨處可見。

無論是蔡正陽還是陶和謙都注意到了文國基總理目光頻頻停留在了周邊坡地上那些因爲暴雨沖刷而被毀的坡田。橫七豎八的玉米長得有些扭曲。而周圍的山林似乎也向內收縮了許多,很顯然這都是在毀林開荒之後造成的情形。

蔡正陽和陶和謙的表情都變得有些不太自然起來,文總理雖然沒有多問多說什麼,但是窺一斑而知全豹小這裡如此,其他地方的情形也可以想象,三江地區幾個。縣基本上都是這種狀況。零碎散居的情形很普遍。這對於要改善這些羣衆的生活狀況也帶來很大的挑戰,怎樣爲他們找到一條適合他們生存展的道路也是一個考驗黨委政府智慧和決心的難題。

兩百多米的山路幾乎成了蔡正陽和陶和謙最爲難熬的着前面的總理深一腳淺一腳的在崎嶇的山路上攀行,周圍的警衛人員心中也是一陣陣緊,六十多歲的老人了,行走在這樣的道路上,這萬一失足,跌落萬丈深淵有些誇張,但是真要摔一跤那絕對是傷筋動骨的大事兒。但是總理卻很堅決的拒絕了周圍工作人員的攀扶,而是一步一個腳印很緩慢而又堅定的行進在山路上。

趙國棟也有些佩服這個老人,對於他來說。這條山路雖然險峻崎嶇了一些,但是良好的身體素質和年齡差距使他並沒有覺得這條路有什麼難行,更關鍵的是在上一次來三江地區調研考察時,他曾經鬼使神差般的也在這個。坡地下邊的突起處停過車,和方夜白他們一道與滬水縣縣委走訪了總理正在步行前往的這個村寨。

他們一干人甚至還在這裡叨擾了一頓午飯,烤玉米和土豆湯讓他深刻感受到了居住在這些山嶺上的老百姓生存的壓力和生活的艱辛,交通的閉塞,教育和醫療的缺乏,對外界美好生活的嚮往。這一切都讓他們渴望着未來的日子會因爲中央和省裡對這個地區關注度的不斷提升而改變。

那個時候趙國棟胸中涌蕩着的也是夢想自己上帝一般,能夠一下子讓這個地區改天換地,雖然這只是一個希望,但是他也打定主意回去之後,即便是從省裡邊這個。角度自己這個組織部長不太好過多參;,二2他覺得自只可以從另外角度來儘自只的微薄點力,下“開團也好。天乎集團也好,甚至是趙家幾兄弟個人也好,趙國棟認爲他們可以盡這一份力。

只是這個,想法還需要一些時間來規劃和構築,沒想到這麼短時間內自己就會第二次重返這裡。

這是一座很有些年成的寨子,說寨子實際上有些誇大其詞了,總共戶數不過六戶人家,三十餘口人,其中老弱婦孺就佔一大半,真正能夠稱得上勞動力的人僅僅只有十餘人,而其中就有五人在外務工。相當於這個小寨子的勞動力三分之一以上。

總理一行人的到來,顯然讓這個寨子裡的人們有些反應不過來。上一次有領導來至少也有縣裡鄉里的領導陪着一道來,而這一次來的人卻一個都不認識,這讓好客的主人們也有些不知所措,但是他們都能看見停在山腰上的車隊,似乎比起前一次來的領導們更不一般。

三江地委行署和滬水縣的領導都還沒有來得及趕來,而在場的人們卻沒有一個認識,唯一就是縣公安局有幾名負責沿線警戒的民警。但是面對這些大人物們,他們顯然也有些拿不準該怎麼辦,除了不停地打電話彙報外,他們也不知道該如何應對眼前的場面。

“侯大爺,還記得我嗎?我小趙啊,上個月我纔來過趙國棟一眼就認出了這個小寨子裡唯一的工廠黨員。毖年入黨的老黨員,上一次他來之時縣裡邊就專門介紹了這位一直生活在山上的倔強老人。

“咦,趙部長,真是你?你怎麼又來了?”一個正嚼着菸絲的老人也有些茫然的看着從山道上爬上來的這些人。看得出來這些人都應該是地區甚至省裡的領導,縣裡的領導他還大概有個印象,但是這些人似乎都不太像,趙國棟的招呼讓他一下子認出了這個上個月纔來過還在這裡坐了吃了午飯聊了半下午的年輕人。

據縣裡人介紹說他是省委組織部長,這讓老人有些不太相信,雖說在推進幹部年輕化,但是像這樣不過三十多歲的年輕人就算是當個縣委組織部長也太年輕了,怎麼可能是省委組織部長?

但是對方相當和藹熱情而又沒有半點架子的態度還是讓老人印象頗深。尤其是對方一行人能夠甘之如擡的在這裡對付一頓中午飯,還能在這裡陪着這個老頭子聊上半天。雖然未必能夠起到多少作用,但是還是讓老人心裡相當痛快舒坦,畢竟能把自己心裡想的東西傾瀉出來,就想卸掉了一個巨大包袱一般,輕鬆了許多。連晚間睡覺都香了不少。

像漂族老人很熱情的招呼着這一羣人中他唯一認識的熟人一趙國棟。“趙部長,沒想到你們又來了?歡迎歡迎,快進來坐!”

包括蔡正陽和陶和謙在內的所有人都是一怔,誰也沒有想到總理臨時決定下車而且還走了這好幾百米山路來到一個小寨子竟然也能有趙國棟的熟人,而且一看就能看出這個像像族老人露出的喜悅之情自內心。

文國基也是一怔,他之所以就是臨時決定停車自行選擇一戶人家,就是想要最直觀最真實的瞭解三江地區這個祖國西南最邊陲最貧困的地區老百姓的生活,瞭解他們日常的衣食住行生活情況,瞭解他們在想些什麼,有什麼願望和要求,滇南省委省政府爲他安排了參觀點,他知道那也是經過選擇的,不能說看不到真實東西,但是他更喜歡通過自己的方式來了解。

沒想到趙國棟居然還認識這裡的人,而且對方還對趙國棟相當熱情。

“侯大爺,這是文總理,他是來看望你。也要了解一下你們這邊的工作生活情況趙國棟見文國基臉上露出滿意的笑容,而縹縹族老人顯然不認識文總理,趕緊上前介紹,也一邊解釋:“文總理,我上個。月到這邊調研,走了幾個鄉鎮。也到這裡來過,就在侯大爺家裡吃了一頓午飯。所以侯大爺認識我,他是寨子裡唯…名員,也是咱們黨五八年時候的老黨員,四十多年黨齡了

狗屎運啊狗屎運,看見文國基臉上露出滿意的微笑和讚許的表情。陶和謙不能不說趙國棟這個傢伙真是走狗屎運,連總理臨時隨意下車走這麼一個小山旮旯裡,也能碰上趙國棟剛纔來過的地方,還能碰上一個熟人。你說這不是狗屎運是什麼?

最後五天,俺要奮進,不能到下,兄弟們支持,月票我要!,如欲知後事如何,支持!

第35節 見縫插針第29節 對手第16節 駕馭第85節 挑戰第30節 慢性毒藥第23節 來意第10節 功成身退第15節 局務會第58節 省長助理第52節 談話第69節 微妙第100節 擴張第65節 公關第8節 大器第87節 漩渦起第40節 曲線救國第99節 東風西風第11節 第一印象第41節 犯衆怒第99節 團拜第24節 逝者如斯夫第18節 面子給足第24節 位置第115節 定案第89節 言論第82節 迎戰第70節 舊部(2)第64節 鬥第27節 工業第39節 一鳴驚人第23節 落魄貴族第80節 複雜第17節 天生二奶第70節 身價第8節 欲動第12節 難料第26節 抓賭(2)第51節 不容忽視的外因第34節 優秀第18節 道路第44節 盟友第47節 發力第22節 京安高鐵第50節 怦然心動第111節 大秘第21節 膿瘡第6節 突發事件第15節 潮起(5)第72節 熟人第53節 心鬥第114節 銳意第44節 前程第22節 燦爛滋潤第24節 強勢第81節 好人第95節 人格魅力第90節 說客第27節 這可能麼?第88節 偏離軌道第10節 亂雲飛渡第89節 風將起第52節 悍然第87節 老練的以退爲進第7節 刀鋒邊緣行走第43節 圈裡圈外第52節 談話第94節 煞手第106節 老大第87節 較量第26節 閨蜜第80節 黃猄嶺上(2)第88節 荊棘第29節 安大女生第42節 敲打第85節 樹欲靜第46節 深淺第5節 雛形第31節 兔死狐悲麼?第38節 第一刀第18節 面子給足第42節 波譎第117節 孩子第92節 奮進第12節 雙管齊下第36節 財政第56節 直面第8節 大嫂第32節 浮想聯翩第58節 弔詭第82節 迎戰第2節 窟窿第43節 神通第82節 重量級人物第18節 產業結構第37節 生於憂患第118節 安都第68節 決策層第133節 民營企業家們第1節 蛇吞象第2節 同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