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永福村買地賣地是件大事,何況這回他們家決心要買的地還不少。
眼下有兩塊地聽起來最適合自家買進,其中一塊就是在永福村,有五十畝,不過並不連在一起,是建昌縣一個地主家的田地,聽拖打聽的人說,那五十畝地分成兩塊,一塊在村西,一塊在村東,各自差不多有二十五畝,這回是地主家要南遷,所以要把永福村的這兩塊田一次性賣出去,因爲人家走的急,所以只要現錢。
另外一塊地離永福村稍遠一些,不過離建昌縣很近,是一整塊田地,賣的也不着急,離水源也近,聽起來似乎處處都很合適,不過程元卿一聽還是在心裡一下子否定了這塊地。
原因在於這塊地的主人姓馬,而且聽幫打聽的人說下來,程元卿覺得這個性馬的商人,很有可能就是當初大竇氏想把程元月賣給那家做小的一戶人家。
她沒忘那馬富商都年近古稀了,家裡一羣小老婆,還琢磨着在娶呢,這肯定不是什麼好人!
他家的地,再便宜也不能買!她根本不想和這家人再有一點牽扯好不好。
程元卿在桌子底下拽拽包子爹爹的袖子,想要提醒一下包子爹爹。
程時年當然也不傻,他也想到了程元卿想到的那件事,就立刻定下說。
“咱們家不在城裡住,要離城裡近的地也沒用,照看起來也不方便,就買村裡的地吧。”
這是要買永福村那兩塊分開的田地了,其實對於一家子耕種,當然是田地連在一起方便也好打理照看,可是程時年一家明顯買了地多半是用來往外佃的,所以在不在一起,就顯得不那麼重要了。
和幫打聽的人約定好了時間,程時年又領着一家子人看過即將要買的田地,很快就和賣家簽了紅契,一共花去了一百三十兩。
這麼一折騰,就到了回永福村的日子。
不同於來時的拮据,這次程元卿一家人可以說是真正的滿載而歸,秦氏的包袱裡裝着他們剩下的三十兩銀子和地契,一路上就怕被人搶了包袱,一直緊緊抱着。
一家人臉上都洋溢着即將歸家的喜悅,絲毫沒有遠行的疲憊。
建昌縣的跨院再好也不是家,從老屋分家後的新房子,纔是他們一家人的根基。
然而隨着驢車行的離縣城愈來愈遠,程時年發現了不對勁。
這個時候即將秋收,照往年莊稼的長勢來看,田地裡應該已經鋪滿了顆粒飽滿的糧食,而現在一眼望去,一顆顆莊稼稀鬆的在地裡分佈,有的地裡甚至乾脆枯了一半。
程時年糾結的望了望天,纔想起來他們一家人在縣城忙活元合酒樓的事,好像忽略了天有多久沒下雨,好像從他們進城前就未有降雨,到進城住的這段時間,大約有一個月了吧?
程元卿看出程時年的心不在焉,還以爲是他還惦記沒給老屋稍節禮而不安,就想了個話題岔開。
“咱們買了地,要種些什麼?”
程元月就接着道:“種黍米!這樣咱家就不用買米了!”
“那還不簡單,可也得種些菜啊,不能單吃米,大姐和我都愛吃土豆,咱們還得種上土豆!”
秦氏笑望着兩個閨女,心情也是未有的好,附和道:
“好好好,你們愛吃什麼咱就種什麼,我看啊還得種些白菜,等冬天的時候我給你們醃菜吃。”
永福村的冬天很冷,不光村民就是縣城裡的人也沒有辦法在冬天儲存新鮮的蔬菜,所以在冬天家家戶戶吃的菜多是蘿蔔和白菜之類的醃菜。
這類醃菜當然也是心靈手巧的農婦們自己做的,秦氏做的醃菜味道又下飯又新鮮,他們都很愛吃。
不過在物資匱乏的老程家,冬天裡的醃菜也很珍貴,通常一個冬天只有幾罈子,還被大竇氏牢牢把持着,每頓飯吃幾片菜葉子,每個人吃多少,都被她嚴苛的把控。
像秦氏母女,不受大竇氏待見的幾人,甚至一個冬天碗裡也難見菜葉,這簡直是虐待兒童!
“白菜好!種白菜咱們自己醃!想吃多少就吃多少!”程元卿小手一揮,大氣的說。
程時年卻沒有娘幾個那麼樂觀,躊躇了一會兒,還是把心裡的擔心說出來。
“好長時候天都不下雨了,我看着別是要遭旱年。”
靠天吃飯的農民,最怕的就是遇上災年,雖然在歷經二十年的風調雨順,現在的每個家庭的勞動主力,都沒有見過災年的真實情景,他們也都是從老一輩人的嘴中口耳相傳聽來的。
比如永福村關於旱災就流傳着這樣一句話:“天干吹夜風”,意思是天上的雲彩和地面上的風向不一致,而且這種風不光白天刮的厲害,晚上也同樣吹個不停,這就有即將來臨乾旱的風險。
還有就是突然違反常規的長時間不降雨,還有“旱天雷”的出沒。
這裡講的旱天雷,說的是往往出現在下午的雷聲,但是卻只能聽到雷聲見不到雨點,或者又夾雜着一陣陣的大風,雷聲大雨點小,匆匆而過。
這些都是勤懇的莊稼人總結的旱災來臨前的寶貴經驗。
他們一家人是土生土長的莊戶人,哪怕是還未及笄的程元月也對這些耳熟能詳。
見爹爹這麼說,程元月有些擔心的攥緊了衣袖說:
“那、那怎麼辦?咱家剛買的田......”
程元卿和姐姐有着同樣的擔心,要是碰上災年,他們的田地肯定就無產出了,甚至還會虧本。
除了這一層關係到程家的經濟問題之外,程元卿還想到了一些更深層次的問題。
古往今來,人們對災情的恐懼不僅僅是因爲乾旱、地震、暴雪等,更讓人擔心的是隨之而來的疫情和流民暴動。
所謂大災之後必有大疫,說的就是古代人們對待災情之後的人畜死亡沒有做防疫處置,當時大多流行土葬,認爲火葬之後則是把死者投胎的機會也抹殺掉。
殊不知這種做法卻給了細菌和流行病良好的發展空間,災情之後隨之而來的疫情,更讓人手足無措,最後因爲疫情死亡的人數甚至會超過因災情死亡的人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