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8章 老邢的新去處

第168章 老邢的新去處

回到中州,先散了一圈兒禮物,給束教授和其它老師的美國學術著作,給於靜姝父母的美國電器,給小舅的時尚用品。

回到河陽照樣來一圈兒,現在出國可是大事,你要是不給親朋好友捎點洋玩意兒,可是會被人說閒話的。

去其他家的時候,頂多問點美國的見聞,到了邢書望這兒,他給李耒說起了另一件事,“你最近那天閒了來我這兒一趟,有點事情要跟你商量下。”

李耒答應了,然後帶着滿車禮物回到柳樹鄉,一聽說他從美國回來了,全村人都過來聽他講述在美國的見聞。

甚至有些外鄉人也聞訊趕過來了,看着他的帶回來的照片嘖嘖稱奇,“美國人這麼有錢啊,滿大街都是高樓!”

還有位隔壁鄉發了財的老闆看上了白宮,“這就是美國總統住的地方?看起來確實氣派,伱這照片能不能送我一張?我回去找人蓋個一模一樣的!”

那頂多外形差不多,裡面是啥樣子的可就不好搞了,李耒也沒拒絕,直接把照片給他,反正自己還有底片,想印多少都行。

一連三天,李耒家裡都沒斷過客人,幾乎每天客廳、院子都擠得滿滿當當,都是過來聽他講述歐美國家是啥樣的。

同樣的話說了好幾遍,李耒實在是頂不住了,便藉口去廠裡躲清淨去了,誰知道到了廠裡,這些話還是要翻來覆去的說,沒辦法,廠裡的員工也很好奇國外到底是啥樣子的啊。

李耒都無奈了,只能告訴他們,於靜姝正在寫一本關於此次旅行的書,用不了多久他們就能從書上找到答案了。

認識於靜姝這幾年,一開始她只是翻譯李耒幫她收集到的外國著作,等到了柳樹鄉以後,生活閱歷漸漸豐富,就試着自己寫一些東西。

她所寫的鄉土短篇小說和賈平凹、莫言的頗有不同,倒是更接近路遙的路子,不迴避農村的問題和落後,但也會正視淳樸和進步,有什麼就說什麼,她筆下的農村和實際情況更爲接近。

這些小說也在一些文學雜誌上零零散散的發表過一些,不過還沒到出書的地步,現在出了趟國,積累夠了素材,終於可以嘗試出書了。

回中州的時候,和省裡的出版社溝通了下,出版社的編輯非常歡迎,現如今大家對歐美髮達國家充滿好奇,於靜姝有這麼豐富的資料,這麼多照片,一旦整理成書,出版後肯定會熱銷。

於靜姝現在一邊上課一邊寫書,還是和之前一樣,有什麼就寫什麼,不會無視歐美國家的有點,也不會迴避問題和缺陷,《美國反對美國》的水平自然是趕不上的,不過也會盡可能地反映更真實的歐美。

幾家工廠挨個逛了一圈兒,沒發現啥大問題,養殖場、飼料廠、農機廠、養殖場的發展都很好,這也是多虧了之前架子搭得好的緣故,李耒從來沒有忽視過管理能力和規章制度的健全,現如今就算他短暫放手倆月,他們也能管得很好。

逛完之後就到週末了,剛好帶上於靜姝一起去邢書望哪兒,看看他到底有啥事兒要找自己商量。

飯桌上邢書望沒說啥事兒,就好奇地詢問些美國的見聞,吃完了才把李耒帶到書房,聊起了正事兒,“組織上最近找我談話了,說我在河陽的工作還可以,所以就想給我加加擔子!”

“您又要進步了?”這當上縣長才多久功夫,就又要升了?怪不得日後能上新聞聯播,這進步的速度可不是一般人能比的啊!

不過想想也正常,現在講究幹部年輕化、學歷化,老邢年紀不大,又是大學生,而且還有實打實的政績,不提拔他提拔誰啊?

李耒好奇地詢問,“他們打算讓您去哪兒?到中州去?還是直升市裡?亦或是調到其它地方?”

邢書望沒有馬上回答,而是給他說起了一些政策上的事情,“改革開放這些年,國家通過實施家庭承包經營制度改革、發展農村商品經濟等措施,釋放政策活力,解放生產力,激發農民羣衆的生產積極性,爲脫貧致富提供了強勁動力。”

“但由於歷史、自然、經濟和社會等方面的原因,一些地區發展緩慢,貧困現象仍很突出;爲了改變這一現狀,1982年,國家啓動實施“三西”專項扶貧計劃,在甘肅河西地區、定西地區和寧夏西海固地區開展有組織、有計劃、大規模扶貧開發的序幕。”

這三個地方都是自然環境惡劣、經濟發展極其落後的地區,其中西海固就是《山海情》發生的地方。

“今年六月,政務院成立了貧困地區經濟開發領導小組,國家的扶貧制度又進入到一個新的階段,變輸血爲造血,從制定扶貧標準,成立扶貧工作機構,設立專項扶貧資金,確定國家貧困縣,實施區域開發帶動扶貧的開發式扶貧行動。”

李耒邊聽邊點頭,這方面的資料他在編纂《新中國農業史》的時候看過太多了,國家從八十年代開始啓動扶貧工作,一直到2020年才告一段落,爲了實現這一目標,無數人付出了畢生的努力,乃至生命。

“所以上級想讓您去扶貧部門工作?這是要調到首都去麼?”難不成老邢要一躍進入政務院?到貧困地區經濟開發領導小組下屬的機構工作?

“不是,還是在中原省!”老邢起身指着牆上的地圖說道,“鹿鄉市是咱們省最貧困的地區之一,也上了政務院貧困地區名單,脫貧工作非常艱鉅,省裡這次打算讓我去鹿鄉市擔任副市長,主管農業、林業、水利、脫貧等工作!”

呦,等於是邁過一把手的坎,直接跳到副廳級了,這可是大進步啊,不過縣長直升副市長也不是沒有沒有先例,算不上太罕見。

“下個月我就要去鹿鄉報道了,新縣長你也認識,就是老任,所以也不要太擔心。”老任是現在河陽縣的常務副,思想也比較開放,很支持李耒的事業。

“讓您負責這麼重要的工作,看來省裡面對您還是很重視的啊!”邢書望分管的工作都比較重要,可以判斷他在市裡的排名不會太靠後,八成還是班子成員,要是幹得好的話,說不定下一屆就有希望轉正了。

“不說這些,我喊你過來主要是想讓你幫忙,看看鹿鄉那邊有啥合適的項目沒有!”邢書望笑呵呵一擺手,他倒不是直接讓李耒過去投資,而是覺得李耒對市場經濟的認識十分深刻,說不定能找到什麼好辦法。

“最近廠裡也沒啥要緊的事情,我明天就過去轉一圈兒,回來給您彙報!”李耒爽快地答應下來,無論於公於私,他都要幫邢書望這個忙,大不了在那邊建個養殖場、飼料廠麼,鹿鄉市好歹幾百萬人,這點消化能力還是有的。

“不着急,等週末過完了再去,一星期就放一天假,我要是急着趕你走,靜姝還不得罵死我?”邢書望對李耒的態度很滿意。

陪於靜姝在縣城逛了一圈兒,晚上會到柳樹鄉,週一早上就帶着李新安和徐正陽出發了。

李新安經常在各地跑銷售,鹿鄉市也去過幾次,對當地情況熟得很;徐正陽更是鹿鄉本地人,有他倆跟着,就不用擔心到地方摸不清楚情況了。

鹿鄉市位於中原省北邊,山區向平原的過渡地帶,人均耕地面積遠比不上幾個平原市,是中原省最窮的地方之一。

而且由於歷史變動的原因,鹿鄉市下面幾個縣不停地被劃來劃去,這幾年屬於這個地區,過幾天又變成歸其它地區管,中間甚至還牽扯到省份變化的大變動,今年還新劃拉了兩個縣過來,在這種情況下,想要把市裡的事情理順還真不容易。

好在這些事情跟李耒無關,他要做的就是看看當地的具體情況,挖掘出幾個好項目來,讓邢書望一到任就能做出成績,如此纔好儘快站穩腳跟。

“新安哥、正陽,說說你們瞭解的情況吧,鹿鄉那邊有啥子值得開發的特產?”李耒知道一些鹿鄉市日後的情況,但現在是什麼樣還不太清楚。

“鹿鄉窮得很啊,我們中原省十來個地級市,每個市的雞蛋銷售情況我都清楚,鹿鄉排倒數第三,要是按照人均消費量算,就直接是倒數第一了!要是讓我選的話,在本省建養殖場、飼料廠,我寧願選宛城,那怕是三川市都比鹿鄉強,三川雖然人少,但是有鐵路,還挨着外省,把雞蛋賣到外省就行了!”

“建在鹿鄉市,本地人吃不了多少,運到中州又比從河陽運過去麻煩,實在是不划算啊!”李新安連連搖頭,恨不看好鹿鄉市場。

李耒並沒有透露邢書望的晉升信息,給李新安他們說的是去鹿鄉考察,看看能不能建養殖場,所以李新安纔會這麼說。

“光看鹿鄉確實如此,不過三川挨着渭水、鹽湖,鹿鄉也挨着開州和甘丹,開州有石油、甘丹有鋼廠,這兩個市都挺有錢的,我們可以在鹿鄉養雞,然後把雞蛋運到開州、甘丹去賣麼!”

“那還不如再往北一點兒,把養殖場建在安州,安州距離甘丹更近,到開州也就比鹿鄉稍微遠一點兒,綜合算下來,還是安州更合適。”這個理由還是沒有說服李新安。

“等看了再說,做生意麼,也不能光考慮一些表面上的簡單原因,當地政府是不是支持、老百姓是不是願意配合,這些也很重要!”李耒不置可否,李新安說的當然有道理,但要是加上邢書望,安州就怎麼也比不上鹿鄉了。

“老闆,我們哪兒的山楂和杏很有名,中州買的糖葫蘆,山楂幾乎全都是從我們哪兒買的!省藥材公司每年也都要從我們哪兒收一大批山楂、杏仁!”見李新安不說話了,徐正陽便介紹起家鄉的特產來。

“哦,咋個好法?”一聽說有特產,李耒頓時來了興趣。

根據徐正陽介紹,鹿鄉因爲處於山區向平原的過渡區域,所以很適合種植各種果樹,鹿鄉山楂的種植歷史可以追溯到康熙年間。

受山脈走向和海拔高度影響,鹿鄉四季分明,氣候適宜山楂的生長,長出來的山楂具有色澤鮮紅、果實渾圓、果面光澤和酸甜適口的特點。

清朝時候,就有人專門來他們這裡收購加工好的山楂,然後帶到河北安國藥市出售,就是《大宅門》裡白老七去收黃連的地方。

但是因爲當地種植的山楂實在是太多了,光靠藥材公司收購根本沒辦法消化,至於做糖葫蘆,那才能消化多少山楂?

“當水果買也不行,山楂這東西是消食的,大家填飽肚子還沒幾年呢,誰願意買這種酸了吧唧,一吃就肚子就喊餓的水果?所以好多都爛在山裡了,老百姓看到山楂熟了都懶得去摘!”

鹿鄉大杏的歷史更加悠久,以個大味美、軟嫩多汁、酸甜可口而著稱,同時具有有良好的醫療作用,主治風寒肺病,生津止渴,潤肺化痰,清熱解毒。

當地政府也很重視這一特產,幾年前就拿到了全國杏生產基地的名頭,但是也有和山楂一樣的問題,產量太多,光靠藥材公司的收購無法消化產量,沒辦法給當地老百姓帶來經濟收益。

河陽到鹿鄉不遠不近,差不多三百來裡地,邢書望上任的時間還早,李耒不用急着趕過去,所以中途還去自家在當地新開的養殖場看了看,第二天才進入鹿鄉市境內。

一開始路兩邊的情況和河陽差不多,都是平整的土地和綠油油的莊稼,走着走着就到了山區,道路變得蜿蜒曲折起來,路兩邊的土地也貧瘠了許多,長勢明顯不如平原上的。

倒也不是沒有好處,隨處可見掛滿了杏子的果林,李耒看到林子邊有人,便讓徐正陽停車,下去招呼道,“大叔,這杏子咋賣?”

扛不住了,俺得休息兩天緩緩,明天沒更,後天看情況,休息好了補上。

(本章完)

第414章 攀登珠峰第479章 體壇富豪羅納爾多第346章 各懷心思第428章 保險公司籌備第273章 還沒發力你就倒下了第206章 工藝路線第307章 貓司令第420章 資源共享第254章 好人有好報第185章 益海嘉裡第309章 民族品牌大潰敗第316章 民族企業大反攻第405章 十二字原則第420章 資源共享第277章 泰山產業研究院第424章 365便利第427章 工作做在前面第410章 地溝油和假酒第168章 老邢的新去處第111章 畫餅第302章 進軍大西南第287章 瑞士布勒第480章 院士第224章 大獎第3章 矮豐三號第198章 鋼材第436章 私人飛機第88章 有人送禮第221章 決戰正大第145章 省級示範區第473章 最後一根稻草第420章 資源共享第414章 攀登珠峰第428章 保險公司籌備第394章 東子第274章 食品安全第199章 聯營第184章 未來的對手第172章 出口標準第105章 設備租賃第76章 實習第346章 各懷心思第283章 植入廣告第185章 益海嘉裡第316章 民族企業大反攻第344章 化公爲私第356章 東西部協作第65章 這是給你的第117章 領導視察第130章 真大佬第296章 不一樣的麪粉第172章 出口標準第187章 又見老牟子第306章 前期工作第76章 實習第214章 三產公司第50章 供不應求第145章 省級示範區第292章 中華鱉精第331章 計算機和農業第81章 說承包第464章 小插曲第270章 統戰價值第296章 不一樣的麪粉第241章 大哥大第245章 5S榨油法第348章 職業化打假第54章 放電影了第403章 洪水來了第277章 泰山產業研究院第235章 奇貨可居第209章 倒春寒第241章 大哥大第278章 甲A聯賽第236章 賣給你了第478章 下一代們第283章 植入廣告第320章 衣錦還校第5章 送給永好第386章 番茄醬第74章 7061部隊第46章 外包第23章 打賭第453章 外資入侵第439章 網絡輿論第78章 海南車第266章 新產品第376章 海水稻第308章 下崗第145章 省級示範區第179章 配角而已第391章 東南亞考察第317章 核心技術第205章 山梨酸鉀第137章 快車道第473章 最後一根稻草第190章 白羽雞第5章 送給永好第85章 推銷第142章 房子換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