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章 食品加工(補昨天的)

第169章 食品加工(補昨天的)

“嗨,路邊到處都是,想吃隨便吃,要啥錢麼!”杏子在鹿鄉漫山遍野都是,當地村民壓根就沒當回事。

“大叔,抽菸!”人家這麼說,李耒也不好硬塞錢了,給他散了根菸,這才站在樹下摘起了杏子。

“咦,還是過濾嘴,好煙好煙!”大叔接過煙一看,沒捨得當場抽,順手夾在了耳朵上,準備回去給人顯擺顯擺。

“這杏子不錯!”李耒摘了一個黃中帶紅的,隨手擦了擦就塞進嘴裡,現如今的果林很少有打農藥的,這附近又沒啥污染企業,直接吃就行了。

“呸呸呸!”剛吃半口就吐了出來,裡面有蟲,還好不是半條。

“哈哈,我們這吃杏子,都是掰開了,看到沒蟲才吃的!”大叔一看樂了,也深受摘了一個掰成兩半,“嗯,這個沒蟲可以吃!”

“杏子是好吃,就是太愛長蟲了!”李耒有樣學樣也掰了一個,可惜運氣不好,這個也有蟲,一直到第三個才送到嘴裡,味道確實不錯,又綿又甜,還帶着一點兒微酸,吃起來很是開胃。

“可不是麼,所以不好賣,只能賣杏仁,但是藥材公司每年只收那麼一點兒,你要是沒關係,送上門人家都不要,這麼好的杏子,只能看着爛掉!”大叔嘆了口氣,看樣子他就是那種沒關係的,所以家附近這麼多杏樹也懶得管。

“這麼多杏子,每年都爛掉實在是太可惜了,就沒人開個廠啥的?”李耒又給散了一根菸,然後掏出打火機幫忙點上。

“窮得叮噹響,哪還有錢開廠?可不敢再開了,前些年開化肥廠都是我們全縣集資的,現在再集資,我們的日子還過不過了?”大叔一連串的吐槽讓李耒無言以對。

又摘了一堆杏子準備路上吃,臨走的時候給大叔塞了一包煙,把大叔高興地連連道謝,這堆杏子在當地一文不值,這煙可得好幾塊錢,他今天賺大了。

車子重新啓動,李耒一邊吃杏子,一邊問李新安他們,“這杏子味道也不錯,爲啥就不好賣呢?”

“買貴了沒人要,買便宜啦不賺錢,而且杏子這東西放不住,你給我我也不願意賣!”李新安一下就說到了要點。

其實就算在後世,水果店裡也很少見到杏子,桃李杏是中國馴化最早的三種水果,桃子和李子超市、水果店隨處可見,爲啥偏偏就少了杏子呢?

原因其實並不複雜,杏子能給商家帶來的利益不夠大,所以慢慢就被市場所淘汰,變得越來越少了。

以前北方春末夏初可以吃到的水果比較少,杏作爲最早熟的水果之一,是人們最喜歡吃的水果。

日後隨着交通物流越來越暢通,人們的日子越來越富裕,櫻桃、荔枝、楊梅等更昂貴的水果剛成熟就能鋪遍全國,賣價不高、口感相對一般的杏子買的人就不多了。

同時和桃子、李子相比,杏子耐存儲的時間太短,尚未完全成熟太硬的杏子不好吃,顧客不願意買,熟透了的軟杏子三五天時間沒賣掉就會壞,超市、水果店自然就不願意進了。

另外運輸也是一件很麻煩的事情,杏子和西紅柿有點類似,帶點軟的最好吃,但是軟果在運輸過程中容易因爲顛簸而產生磕碰,一旦被磕碰,就很容易爛掉,辛辛苦苦運到外地,結果卸車後發現爛了一大堆,這單生意就賠了。

所以日後超市、水果店能買到的西紅柿都是硬邦邦方便運輸的品種,至於口感麼,就不如自家原來重的軟西紅柿了。

本土櫻桃競爭不過進口的車釐子也是一樣的道理,其實本土櫻桃的味道相當不錯,可惜就是運輸起來很麻煩,所以往往只能在產地附近銷售;而車釐子比較硬,就算漂洋過海也可以保證較低的損耗,這就沒辦法競爭了。

西紅柿既可以當水果也可以當蔬菜,市場大、消費羣體衆多,農業從業者願意投入大量精力研發新品種。

而杏子的用途較爲單一、市場小、溢價不高,願意投入資金開發新品種的研究單位相對就要少很多,能被廣大消費者接受的就更少了。

李耒後世去逛水果店、超市的時候,每年也只能在杏子成熟季節那短暫的幾天看到有杏子出售,其他時候就找不到了。

超市水果區和水果店裡最常見的還是那些耐存儲、方便運輸的蘋果、葡萄、柑橘、梨等水果。

就算是葡萄,超市和水果店裡最常見的也是硬度較高、耐存儲的紅提、綠提、黑提,小時候常吃的那種一捏就能脫皮的葡萄就要少很多了,問題依舊出現在運輸和存儲時間上。

一直到戶太八號等新品種出來纔好一點,可葡萄能不斷培育出新品種,是因爲這種水果受衆廣、能買的上價、種植週期短,葡萄兩三年就能掛果,杏子就不一樣了,桃三杏四梨五年,想吃白果一百年。

時間長效益低,作爲一種經濟水果,杏子的價值實在是不高,於是慢慢便從超市、水果店裡消失了。

商業社會就是如此,一種水果是否具備經濟價值,光看味道還不夠,溢價、運輸、存儲等等,各方面的因素都得考慮到,所以全國各地的水果店品種越來越單一,出售的水果也越來越硬。

“這麼多杏樹,任由杏子爛在山裡實在是太可惜了。”汽車一連繞了幾座山,道路兩邊依舊可以看到漫山遍野的杏樹,這些都是寶貴的資源啊。

過了杏林,山上的樹種又換成了山楂,山楂一般在五六月份開花,九十月份結果,所以糖葫蘆多在冬天出售。

此時山楂花已經開始凋零,果子纔剛剛成型,距離成熟還得幾個月時間,不過只看到這些,李耒就覺得不枉此行了,有如此豐富的資源,倒是剛好可以建個食品加工廠。

杏子的問題是不耐存儲,山楂的問題是當水果吃不太合適,而建廠進行深加工剛好可以解決這兩個問題,同時還能提高產品附加值,賺取更多利潤。

關於該加工成什麼產品,李耒也想好了,山楂可以加工成果丹皮,這可是無數八零後寶貴的童年記憶啊。

那時候家長給的零花錢不多,買不起太多零食,於是大家都把錢用在最解饞的食品上,果丹皮又乾又硬,有嚼勁,酸甜酸甜的,價格也不貴,小小的一塊就能嚼很久很久。

家長也不太反對孩子們吃果丹皮,山楂消食開胃的道理他們還是懂的,孩子吃別的零食就不好好吃飯,而果丹皮就不存在這個問題了,吃了往往還能多吃半碗飯,家長也喜歡給孩子買。

杏子的用途就更加廣泛了,杏仁除了入藥還能做飲料,露露杏仁露該不會還有人沒喝過吧?

杏肉也不能浪費,歐美人吃麪包都喜歡抹果醬,而杏肉可以拿來做成杏子醬,不管是賣給麪包店還是餐廳,都能賣得出去。

後世XJ有許多工廠就是這麼幹的,杏仁賣給飲料廠,杏肉做成果醬遠銷海外,極有力地帶動了當地的經濟發展。

至於巴旦木,好多人都以爲這是大杏仁,其實並不是,巴旦木其實是扁桃,美國加州有三百多萬畝扁桃園,佔據了全球百分之八十的產量。

當年進口商爲提價,滿足國人的崇洋媚外的喜好故意取名“美國大杏仁”,此後暢銷了十多年。

而實際上,杏仁和扁桃仁的外觀不僅不一樣,而且營養價值和藥理功能也不同,杏仁有微毒,不適合吃太多,扁桃仁就不存在這個問題了。

美國加州杏仁商會於2012年在BJ舉行記者見面會,宣佈在中國市場的“美國大杏仁”將更名爲“巴旦木”,該組織今後在市場營銷、宣傳等資料上將使用這一名稱,至此,忽悠中國消費者多年的“美國大杏仁”這一假冒名稱方纔宣告消失。

李耒三人在鹿鄉待了三天,除了研究養殖場的選址之外,剩下的精力都用在了山楂和杏子的考察上。

李新安找了兩個當地朋友幫忙引薦,請農業口的幹部吃了頓飯,就拿到了這方面的資料。

根據資料顯示,鹿鄉市的山楂和杏樹資源非常豐富,完全可以撐起一家食品廠來,而且在包產到戶的時候,山林也分給了當地的農民,產權相對清晰,日後收購起來也方便。

這一點尤其重要,如果這些果樹的歸屬還是一筆糊塗賬,那在產權沒理清之前,李耒絕對不會開這個廠,不然的話當地老百姓肯定會鬧起來,搞不好還會因爲爭奪果林的歸屬權打起來。

這年頭農村械鬥可是非常普遍的,幾十上百號人都算是少的,幾千號人馬一起上陣也不稀奇,而且現如今還沒收槍呢,各鄉鎮都有民兵組織,一旦鬧起來,出了人命,這事兒就沒辦法收場了。

邢書望也會跟着倒黴,他剛上任就遇到這樣的事情,肯定會有人把埋怨落到他頭上,李耒辦廠是爲了幫他,可不是給他找麻煩的。

既然產權清晰,那就好辦了,直接從老百姓手裡收就好,就算偶爾有點爭執,那也是個別現象,不會鬧出大動靜來。

考察結束,李耒並沒有馬上去找邢書望彙報好消息,而是給馬天佑打了個電話,讓他去搜集相關信息,看看海外市場對杏仁和杏子醬的接受程度,以及從那裡可以賣到相應的生產設備。

馬天佑很快通過歐美的商業調查公司拿到了李耒想要的資料,親自帶着資料和樣品送到河陽。

杏子醬在歐美確實很受歡迎,好多國家都對該類產品的進口實行零關稅優惠原則,同時許多國家都有自己的品牌。

李耒翻了翻馬天佑帶過來的樣品,德國的、意大利的、法國的、西班牙的、奧地利的、美國的、瑞士的甚至還有南斯拉夫的。

打開挨個嚐了嚐,味道都大同小異,以杏肉的原味爲主,再夾雜一些各品牌的獨門秘方。

“南斯拉夫對歐洲的杏醬出口量這麼大?”李耒翻閱資料的時候發現了一個比較奇怪的地方。

“我當初也好奇,所以專門問了問,商業調查公司告訴我,南斯拉夫的克羅地亞人很擅長做一種叫佈雷斯克維斯的糕點,這是一種桃形餅乾,由兩個餅乾組成,其中包含黑朗姆酒,碎核桃和杏醬製成的餡料,然後將蛋糕浸入略帶紅色或黃色食用顏色的桃子利口酒中,並蓋上糖。”馬天佑翻出了一盒桃型糕點,請李耒和於靜姝品嚐。

“因爲這項傳統,所以克羅地亞人生產杏醬的能力很強,他們出品的杏醬受到了歐洲很多國家的歡迎。”

“原來是這樣啊。”李耒稍微回憶了下,“嗯,剛纔那罐南斯拉夫產的杏醬味道確實比其它國家的好點。”

他也因此萌生了其它想法,把這些想法給馬天佑一說,讓他回去後就馬上着手開始準備。

看完這些資料,李耒對食品加工廠項目就更有信心了,立刻着手開始撰寫商業計劃書。

等忙完這些,剛好到了週末,週日一大早,李耒便帶着於靜姝到了邢書望家,喬愛珍看到他倆過來很高興,趕緊就要爲他們準備早餐。

“小姨,不用,今天我倆帶了點好東西,請你和姨夫嚐嚐鮮!”於靜姝從網兜裡取出果醬、麪包,將果醬均勻地塗在麪包片上,請喬愛珍和邢書望品嚐。

“有點意思,不過一大早就吃甜的,我有點不太習慣,愛珍,伱幫我下點麪條吧!”邢書望是堅定的鹹黨,嘗完一塊兒就算了。

“給你好東西你都不會享受,看清楚了,這可是進口的!”喬愛珍嘟囔了一句,就到廚房忙活去了。

吃完飯,於靜姝拉着喬愛珍一起出去逛街,她知道李耒要和邢書望要說正事兒,於是給他倆留下空間。

“姨夫,我前些天去了趟鹿鄉,收穫不小。”自從結婚之後,李耒也改稱呼了。

下一章爭取六點

(本章完)

第123章 交換渠道(二合一)第391章 東南亞考察第262章 萬里平川一片新第32章 四系配套法和育種壟斷(求收藏)第182章 洋廠長第422章 隆平高科第71章 高工資第32章 四系配套法和育種壟斷(求收藏)第126章 育種基地第126章 育種基地第131章 好事兒來了第264章 方便麪大王第384章 對比第96章 婚車第467章 你來我往第232章 換飛機第246章 入股魯花第441章 聖保羅第458章 行業震動第137章 快車道第475章 新的巨頭第126章 育種基地第91章 要不去看場電影?第333章第48章 小婢養的第402章 給我排個第二吧第273章 還沒發力你就倒下了第214章 三產公司第292章 中華鱉精第453章 外資入侵第114章 現代中式第241章 大哥大第39章 挺有意思的第110章 老邢要升第246章 入股魯花第468章 期貨市場第404章 恢復生產第215章 達沃斯第31章 第31 海蘭蛋雞第447章 西湖論劍第80章 特殊邀請第20章 去香江第441章 聖保羅第263章 大掃貨第392章 農村包圍城市第118章 要政策(求首訂)第237章 十佳青年第347章 大海商業顧問公司第225章 砸錢第134章 入股紙箱廠第149章 超聲波第188章 炒作第13章 康貝爾鴨第319章 你們可以回去了第358章 進軍乳業第44章 鄉鎮企業第84章 預熱第151章 比日本的好第408章 挖人第65章 這是給你的第361章 別尿老闆地盤上第431章 現代化牧場第432章 循環產業鏈第331章 計算機和農業第32章 四系配套法和育種壟斷(求收藏)第343章 椰樹集團第216章 順便買點東西第281章 自首第110章 老邢要升第223章 年輕人不講武德第78章 海南車第181章 林毅夫第283章 植入廣告第363章 都是聰明人第338章 育種站第273章 還沒發力你就倒下了第300章 八七計劃第206章 工藝路線第100章 帶毒磷肥第417章 規劃第356章 東西部協作第436章 私人飛機第23章 打賭第108章 熟人推介第319章 你們可以回去了第213章 供銷社第204章 風往那邊吹第437章 時間緊迫第379章 國退民進第210章 草木皆兵第237章 十佳青年第4章 東西南北中,發財到廣東第190章 白羽雞第273章 還沒發力你就倒下了第317章 核心技術第34章 孫成平第457章 曝光第103章 心氣還在第50章 供不應求第100章 帶毒磷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