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簡和小陶同在先帝身邊服侍,一個留了下來,另一個年紀輕輕卻被高曜打發去守陵。其中分別,耐人尋味。“簡公公果然深得陛下信任。”
小簡忙道:“不敢不敢,都是先帝遺澤,皇恩浩蕩。大人,陛下召大人去定乾宮覲見。”
定乾宮日華殿最南端的小廂房從前是教授皇子公主讀書的夫子飲茶歇息的地方,因皇帝曾降居日華殿諒暗不出,所以被改做他的小書房了。高曜的弟妹們將改在儀元殿正對面的南齋上學。
高曜的書房比儀元殿西偏殿的御書房窄小許多,擺了書架和書案以後,便連一張龍榻也放不下了。高曜從書案後挺起身來,展開薄而挺闊的胸膛,揚起光潔的額頭,淡然含笑。一身藍灰色緙絲團龍紋圓領袍,外罩青白素色氅衣。面容清癯消瘦,若有病色。雙目卻神采奕奕,如明星初升。
行過禮,他起身走了下來,笑道:“玉機,你總算來了,朕等你許久了。”
這是我第一次聽他稱“朕”,也是第一次聽見他喚我“玉機”。雖然我和高曜自幼親密,但自從慎妃退位,我從沒有聽過他用這種輕鬆自如的口氣說過話,更沒聽過他徑直喚我的名字。世事恍然如夢,彷彿昨日才做上了皇太子,今日已經登基稱帝。我一怔,不知該如何作答。
高曜見我不應,低了頭微微遲疑:“朕這樣喚姐姐,姐姐不高興了麼?”
我忙道:“微臣不敢。”
高曜稍稍釋然,揚眸一笑:“那就好。這裡又沒有外人,朕與玉機之間,不必如此拘束。”忽然鼻子一酸,我忙垂首以笑意掩飾。
高曜頓時侷促起來:“朕的話很好笑麼?”
我忙道:“微臣不敢。微臣只是覺得陛下說話的神態和口氣酷似先帝,所以一時……恍惚。微臣失儀,陛下恕罪。”
高曜眼中閃過一絲尷尬和冷漠,轉身回到書案前,雙手支案默然。雖然只是一瞬,那沉默卻如滾雷,驚醒了多年來被死死壓在心底、想也不敢想的事實。那便是高曜並不喜歡他的父皇。
“曜哥哥自幼長於婦人之手,心性陰忍。昔日父皇廢他母妃,抄檢長寧宮,數度冷遇,曜哥哥都應對不失,其心性野心可見一斑。”華陽公主年紀雖小,眼光卻毒。
高曜道:“玉機很思念父皇麼?”
我心中一凜,無來由地厭惡與焦躁起來:“先帝德被蒼生,覆養天下,仁聖睿哲,功業無儔,普天之下,誰不感念?豈獨微臣爲然?”
高曜微笑道:“正是。正因父皇功業無儔,一統天下,所以今日羣臣請上諡號爲神聖道武,廟號太宗,朕已經準了。”
我欣慰道:“的確沒有比‘武’字更加貼切的諡號了。”
高曜道:“朕也很思念父皇,可惜朕無福,竟沒能親耳聆聽遺訓。聽說父皇駕崩前曾召見過姐姐,不知父皇有何遺言?”
我微微一笑道:“先帝遺言,他的魂魄將在天上,永遠注視着大昭的天下。望陛下‘毋念爾祖,聿修厥德’[5]‘宜爾子孫,振振兮’[6]。”
高曜眸光一動,神色不自覺轉而莊嚴,起身道:“父皇的遺訓,朕時刻牢記在心。”又笑嘆,“玉機在君前奏對,竟像另一個人。”
從高曜即位的那一日起,謙恭與疏離便是君臣之禮高貴蒼白的底色。“陛下是一國之君。微臣在君前,一貫如此,從未改變。”
高曜笑道:“不錯,細緻有禮、敬慎不失爲姐姐的長處。若非如此,也不能常在父皇駕前侍奉。”
我恭敬道:“不知陛下召微臣前來有何訓示?”
高曜笑道:“本來也沒什麼,就是朕今日親政,想喚你來說說話。你這般拘謹,朕有些說不出來了。”
我忙道:“微臣罪該萬死。”
高曜瞟了我一眼:“動不動說自己罪該萬死,其實又不是真的想死。朕今日在朝上已經聽了無數次了。回到後宮,你也這樣說,真悶煞人了。”說着擺一擺手,袖底的風拂上我的額頭,還帶着太子宮邇英殿隱隱的冷香。過去的味道浸透當下的時光,我這才慢慢鬆弛。小簡在角落裡低着頭憋着笑,我也忍不住牽了牽脣角。
高曜噓了一口氣:“既如此,那朕便說幾件家事,也是國事。請玉機聽一聽。”
我微笑道:“微臣願爲陛下分憂。”
高曜道:“第一件事,朕午後要去覲見皇祖母,若空着手去,實在不像樣。可飲食衣裳、金銀珠寶、經典名劍什麼的,祖母並不放在心上。唯有一件事,是皇祖母一直在意的,你不妨一猜。”
我思忖片刻,語氣中不免透着驚喜與期待:“莫非陛下要讓昌平郡王回京來?”
高曜笑道:“不錯。只是朕還有些顧慮。幽禁昌平皇叔是父皇的旨意,所謂三年無改於父之道。可是三年也太久了,朕想三個月內便令昌平皇叔回京。玉機有什麼好辦法麼?”
我淡淡一笑:“這一層,陛下實在不必憂心。去年秋天時,原潭州刺史徐魯的家奴李二井上書告昌平郡王在醴陵心懷怨望,行詛咒之事——”
高曜顯然從未聽過此事,滿臉訝異,忍不住打斷我道:“竟有這等事?!怎麼朕卻不知道?父皇是如何處置的?”
“陛下不知道,或許是因爲先帝覺得此事不值一提,根本不必告知陛下,徒增陛下的煩惱。先帝杖殺了李二井,左遷徐魯,又命施大人嚴密調查醴陵縣一干官員。後查明所告不實,將醴陵令免官流放,並沒有處置昌平郡王。”
高曜怔了半晌,恍然道:“原來是這樣。朕當時在吏部,的確見過降徐魯爲醴陵丞、流放醴陵令的敕命,只是這兩人一因交遊罪官,一因贓賄,卻不知道原來是因昌平皇叔的事。”不覺慨嘆,“想不到父皇竟對昌平皇叔如此優容。”
我淡淡一笑:“這固然是先帝宅心仁厚、明察秋毫。更重要的是,昌平郡王戍邊多年,久經戰陣,實是先帝留給陛下的良將。先帝是要令陛下先施天高地厚之恩,這樣王爺纔會忠心擁戴,永爲聖天子所用。”
其實高思諺從未這樣說過。我特意放緩了口氣,顯得不容置疑。昌平郡王高思誼被幽禁,多少也有我的緣故。高思諺在世時,讓他遠離讒慝,新君即位後,讓他儘快回京,是僅餘的我能爲錦素、若蘭和那孩子所做的事。
高曜頓時面露喜色:“既如此,那朕立刻下詔,命昌平皇叔三月後回京朝請。午後朕就把詔書拿去給皇祖母看,皇祖母一定高興。”
我笑道:“陛下仁孝有加,和睦親親,實是萬民表率。”
高曜甚是喜悅,亦有如釋重負之感:“昌平皇叔在那溼瘴之地也夠久了,也該回來了。”當年參倒昌平郡王,也有這位新君一份力,難怪他要急忙赦昌平回京了。只聽高曜又道:“此事就議到這。還有一件家事,有人告訴了朕,朕想問問你知道不知道。”
我正沉浸在這小小的歡喜之中,遂笑道:“陛下請說。”
高曜的笑意驀地冷峻起來,“這件事是關於陸愚卿和華陽皇妹的,你若知道,還請如實答朕。”
高曜登上帝位,其沉穩與精明,其神態和語氣,都變得酷似高思諺。他說我變了一個人,他自己又何嘗不是?他的變化令人欣喜和安心,又倍感寒意。帝王寶座,像一具冰棺,陳放着千年不朽千篇一律的青白麪孔,供人瞻仰。
他忽然提起陸愚卿和華陽公主,我有些不知所措。親政第一天,就有人忙不迭把華陽公主的事告訴了高曜麼?還是在他降居日華殿閉門不出的時候,就有人心急嘴快的去表忠心了呢?
心念極快地轉過,我仍舊抱着一絲希望:“不知陛下所指何事?”
高曜微微冷笑:“今天朕第一天上朝,左將軍陸愚卿就藉口腿疾舊患,想辭官歸養鄉間。好像朕的朝堂上有毒蛇追着他咬似的,當真是煞風景。”
我淡淡道:“陸將軍爲國征戰多年,身罹疾患也甚是尋常。鹹平十四年,將軍便託疾推卻了平定河北路歸義侯叛亂的事。請問陛下準陸將軍辭官了麼?”
高曜哼了一聲:“陸將軍爲國辛勞多年,也該好好養病了。所以朕沒有挽留,當堂照準。”
通常官員辭官,皇帝都當挽留以示重用,似這般直通通地准予辭官,是示羣臣以極度不滿。然而陸愚卿在朝中經營多年,勢力盤根錯節。新君才登位,便不恤老臣,恐怕不但陸愚卿心生怨望,連羣臣也會暗自不滿。我不禁擔心,竟有些怨他年少氣盛了:“陸將軍於國有功,先帝曾贊他是福將,且又是夷思皇后的兄長。陛下當禮敬纔是——”
高曜道:“朕是一國之君,那陸愚卿可有把朕放在眼中?什麼託疾辭官,分明是試探朕!朕可沒工夫和他耍三留三辭的把戲。再說正因朕禮敬這位舅舅,所以諸事無不應允。這難道不好麼?”
日華殿的南書房甚是逼仄,我退到窗邊,對新君的鋒芒避無可避:“陛下……”
高曜越說越氣憤,語調激昂起來:“他以爲朕不知道他心虛麼?當日他是如何教華陽皇妹在先帝面前詆譭朕的,朕一清二楚!”
我蹙眉道:“陛下是如何知道這件事的?!”
高曜一怔:“這麼說,你也是知道這件事的。”我垂頭不語,算是默認。他又道,“朕聽聞當初父皇與華陽皇妹交談之時,身邊連個服侍的人也沒有。聞得三言兩語的,也就是當時幾個守在外面的貼身內監。你是如何知道的?”
尚未開言,忽見地下人影一顫,原是小簡的肩頭微微聳動。他低着頭,雙手絞成一團,自袖中露出一段發白的指節。高曜瞥了他一眼,眸中閃過一絲疑色。
我不慌不忙道:“此事說來也巧,當時微臣正往小書房,聽見華陽公主來請安。公主殿下一向不願見到微臣,所以微臣暫避不出,因此無意中聽見先帝與公主殿下交談。”小簡的雙手頓時鬆了幾分,鬢邊的冷汗在窗下細密如鍼芒。
高曜道:“這樣說來,你比他們聽得還要清楚?”說着一指小簡。
我嘆道:“微臣的確字字耳聞,如鏨心頭。然而微臣不能將此事稟告陛下,請陛下恕罪。”
高曜一怔,隨即笑道:“朕知道你又要來‘疏不間親,遠不間近’這一套。你不說,朕也知道。”
我下拜懇求:“請陛下不要責怪公主殿下,殿下還是孩子。”
高曜哈哈一笑:“你還是孩子的時候便入宮教朕讀書了,朕還是小孩子的時候便已立志了。華陽已經知道說保太后、野王君了,你還要把她當小孩子看待?她句句陷你於不義,你還爲她隱瞞?”
我忙道:“殿下只是痛恨微臣,並非真心想詆譭兄長。請陛下千萬不要將此事放在心上。”
高曜起身下了書案扶我起身:“朕不會爲難華陽皇妹。父皇生前最疼愛這個妹妹,朕自然也疼她。只當這所有的話都是陸愚卿教授的好了。只是朕剛剛登基,陸愚卿就辭官,不但心虛,亦且心存怨望。不明就裡的還以爲是朕不想讓他留在朝中。”
我笑道:“這也不難。只管大張旗鼓地每日派御醫診斷用藥,再多多賞賜,召進宮閒談一兩次,或陛下親自過府一敘。不過幾日,大家便都知道陛下優恤老臣,不忘與先帝一起開疆拓土的功臣。”
高曜對自己的年少氣盛不免生出一絲愧赧,雙頰微紅,笑意頓時溫和不少:“你總是喜歡息事寧人。對慧太嬪是如此,對華陽皇妹也是如此。”
我懇切道:“華陽公主殿下幼失雙親,還請陛下多多垂憐。”
高曜道:“你放心,朕一定會好好對待弟妹的。尤其是四弟,朕會給他最好的封地,最高的俸祿。過些日子,朕便封三弟和四弟爲郡王,幾個皇妹加封長公主,熙平姑母加封大長公主。五弟雖然出嗣睿王一支,但朕准許他十二歲之前都養在生母沈太妃身邊。若睿皇叔這些年生下了小王子,那就另賜五弟爵位。將來衆弟出宮開府之時,朕準他們的生母出宮同住,令衆弟盡孝道,衆庶母安享天倫。你說這樣好不好?”
我歡喜道:“陛下聖明。”
高曜道:“其實朕很想你留在宮中,一來匡扶政事,二來還可與婉太妃作伴。”
我感激道:“多謝陛下,然微臣去意已決。”
高曜忙道:“你知道,這滿朝的文武,朕只信得過你。”說着扁起嘴,微微鼓起雙腮,現出一絲兒時的委屈與失望。
我一笑,語氣中帶了兩分憐愛和教導之意:“陛下這是說哪裡話?聖君忠臣,率公循義,牧守黎庶,天之常道。何爲小兒女之嘆,意私願之不協?”
高曜口角一鬆,不禁笑了:“玉機所言有理,是朕失言。朕第一日親政,玉機就直言勸諫。若玉機常在朕身邊,於國事定然多有裨益。”
我恭謹道:“微臣些微見識,過蒙聖恩,臣道所守,不敢不諫。然微臣一介婦人,實不宜久幹國政。更何況,微臣聲名狼藉,恐有損聖譽。”
高曜笑道:“聲名狼藉?此言未免太重。也罷,既然你退意已決,朕也不便強留。如此,朕便封你爲新平縣侯,封邑三百戶。明日便讓少府在京城找一座好宅子給你。封侯開府,無上榮耀,看誰還敢非議?”
我奇道:“新平縣侯?自古哪有女子封侯的?”
高曜道:“你也算博覽羣書,怎麼糊塗了?呂后曾封自己的妹妹呂嬃爲臨光侯,漢高祖封自己的大嫂爲陰安侯,相者許負也被高祖封爲鳴雌亭侯,蕭何的夫人繼承了蕭何的爵位酇侯。朕封你爲新平縣侯,彰顯帝師功勞,實是理所應當。不僅如此,朕還要賜你‘帝師’之號,以褒揚你多年來的教導扶持之功。”不待我回話,高曜又道,“朕說過的,要封姐姐爲縣侯,君無戲言。”
猶記十年前我向高曜說起李廣難封一事,年僅五歲的高曜誇下海口,“待孤長大了,一定封姐姐爲侯!”我問道:“也是關內侯麼?”他搖頭道:“不。是縣侯。”
兒時的戲言,他竟還記得。我眼中一熱,只得下拜謝恩:“微臣惶恐。微臣謝陛下聖恩。”
高曜道:“你助先帝理政有功,這一層功勞卻還沒賞。聽說父皇早有嘉獎之心,就讓朕代父皇賞賜你。只是爵位封邑、粟帛奴婢都已賞過,不知你還想要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