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師們最近一個時期,講故事成風。
只要騰出來空閒,三五個人聚在一起,或者集中在某個老師宿舍,或者集中在北邊山丘上,或者集聚在酒桌旁,開始嘻嘻哈哈的講故事。
這裡有一個本村的老教師,工齡30多年了,一直工作在這裡。聽年輕老師說,他手裡蒐集的故事最多,至少也有幾百個,故事一個比一個精彩,腥味兒一個比一個實足。
他講的三個姊妹趕廟會加油的故事,魚肉而已的故事,傳遍了石腦的三裡五鄉,三兄弟打獵分兔子的故事,朗格朗的故事,剝刺的故事,早年他到省會進修學習時,已經傳播到了省會。
最出名的是朗格朗的故事。
他總是繪聲繪色地演講,講到精彩的地方,他就會自行添加一些具體的細節,使得故事達到人們想象中的最佳效果。
朗格朗的故事講的是,從前一個窮秀才,家裡很窮,30多歲了還娶不上媳婦。等到了40歲的時候,有人從鄰村裡給他介紹了一個對象。
結婚之後媳婦回孃家小住。他一個人在家感覺很無聊,天天盼着媳婦回來。
有一天他去村北地裡鋤地,快要接近晌午的時候,實在幹不下去了,就坐在地頭歇着,不一會兒,他遠遠看見一個女人,從村東小路上走過來,隱隱約約還看到旁邊還有一個男人。
他還認爲這個男人是隨便哪裡走來的,也沒有在意。
當這位女人遠遠從另一個小路上,快要走近往村口的時候,他纔看清楚是他的媳婦。
他急忙收工,扛起鐵鋤就往回跑。
跑到家裡一看,媳婦正在牀上收拾他還沒有疊起來的被褥,他急不可耐在媳婦臉上親了一口。
媳婦給他使了一個眼色,他趕緊下了牀。
“朗格朗,朗格朗,朗格朗,”這位男子下牀後發現,原來老岳父坐在椅子上,頓覺尷尬之至。
就唱着“朗格朗”的歌曲,假裝沒有看到老岳父,搖頭晃腦地走出了屋子。
他知道,自己已經無法面對老岳父了。
可是,眨眼功夫,大街上的人都回家吃飯去了,自己總不能因爲老岳父在家裡,就不回家吃飯吧。
於是又壯着膽子回到了家裡,一進門看到老岳父仍然坐在那張椅子上。
他不敢正視老岳父,低着頭不好意思地,沒話找話地對老岳父說道:“您老人家是什麼時候來的?”
老岳父繃緊臉,嚴肅地說道:“你朗格朗的時候,我就來了!”
這個故事簡單敘述就是這樣子的,可是,到了這位老師們的嘴裡就變得很複雜了。常常把圍着他聽故事的人,逗得前仰後合的。
朱友康認爲,這樣的故事形式非常好。它不但可以引導廣大師生多讀書多學習多寫作,而且還可以養成講故事的好習慣。
還可以鍛鍊即興發言、即興演講的本領,還可以給演講者提供一個展示自己才華的好機會。
只要把這件事做好正面引導,那就可以把壞事變成了好事。
於是,他首先在團委管理的《蓓蕾之春》小報上,每個月添加兩期增刊,專門刊登師生們撰寫的好故事,還評出一二三等獎來。
還在重要節日裡以團委名譽搞各種活動。
比如,故事會大賽,故事表演爭霸賽等等,從正面引領故事,從而減少低級趣味兒故事的傳播和影響。
他還積極鼓勵張寶福老師參與其中,從平臺上提高張寶福老師的站位。
儘量避免低級趣味干擾和影響張寶福老師的情緒和感情,把正能量凝聚到團委組織的各種活動上來,寓教於樂,其樂融融。
在教導處工作安排上,他精心設計安排了學科故事德育滲透觀摩課。
老師不是喜歡講故事嗎,他可以引導老師們,把每個學科的思想政治教育,通過課堂故事寓於教學過程之中,使學科德育滲透功能得到有效加強。
爲此,他把這樣的好做法,撰寫成經驗彙報材料,由張校長反饋到教育局。
萬龍平局長對這種做法非常贊成,建議在全縣教育系統推廣石腦中學的具體做法。
教育局教研室龍主任,還專門召開學科德育滲透工作研討會,會上安排朱友康做了典型發言。
蓬州縣教育局教研室資訊彙編,出專刊專門介紹了石腦中學的先進經驗,同時刊登了朱友康老師在全縣教育系統學科德育滲透研討會上的發言材料。
隨後,中文自學指導,中學政治教學,新州日報,等報刊也及時進行了宣傳推廣。
萬龍平在全縣教育系統“八配套”實施動員大會上,再次表揚了石腦中學的德育滲透活動搞得好,搞得生動活潑,搞得紮實有效。
希望全縣在實施“八配套”工作中,也要像石腦中學積極推進德育滲透工作那樣,要搞得生動活潑,搞得紮實有效。
朱友康這邊各種活動開展得如火如荼,而張美珠這裡更加熱鬧,如日中天。
加工廠爲了增加產品產量,開始擴招工人。
張美珠看出這是一次機會,就把朱友康的兩個妹妹介紹到加工廠。儘管路途遙遠,爲了給家庭多增加一些收入,她第一次動用了個人關係。
這個時候,朱友康工資爲125塊錢,而張美珠的工資則達到了250多塊錢,整整比朱友康多掙了一半的工資。
進了加工廠之後,友蓮被安排在醬菜車間,友梅被安排在罐頭車間。友蓮的工資也領到了每月70塊錢,友梅則領到了90塊錢。
爲了多掙錢,友梅經常把核桃帶到家裡加工,父母和友蓮也都可以幫忙加工核桃仁,這樣就可以掙到更多的錢。
友梅的工作是計件工,白天在工廠剝核桃仁,多勞多得。核桃仁還可以按照加工廠指定的比例標準,把加工好的核桃仁及時回收。
兩個妹妹的工資有了來源,朱友康的父母,心裡感覺輕鬆多了。
有了張美珠的幫助,家裡的收入一天天多起來,友健也時不時地從蓬州中學跑到嫂子家裡吃一頓飽飯好飯,然後再向嫂子借一些急需開銷的錢。
嫂子從來都不小氣,多則百兒八十,少則三十五十,經常接濟正在高中複習的弟弟友健。
剛感到輕鬆一些,問題就來了。
朱友康84歲的奶奶突然病了,朱友康的父母和大伯都要在家裡伺候着,兩個姑姑也經常來看望,有時候一住下就是幾天。
聽說奶奶病了,張美珠利用朱友康的禮拜天在家時間,和朱友康一起,買了各種酥軟的糕點和奶粉,老人能吃和喜歡吃的食品,回到家裡看望。
奶奶看到孫媳婦回來看望,一下子精神了許多。
因爲,奶奶看張美珠最親,儘管結婚時間不長,她對奶奶最好,只要在家,就會三天兩頭來陪陪奶奶,和奶奶說說話,幫奶奶做些事。
更重要的是,奶奶沒有病的時候,胃口特別好,張美珠經常爲奶奶買一些愛吃的東西,奶奶打心眼兒裡能夠感受到張美珠對她的好。
只可惜,奶奶病了,這次不能和平時那樣去吃了。
張美珠看到奶奶病得這麼厲害,心裡非常難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