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5章 借道(上)

冬雪越下越大,天氣越來越冷,好不容易走出羣山已被折磨得人疲馬瘦的劉備及三千忠耿部下,只能冒險包圍百來戶人家的山村,半是請求半是威逼地進駐村子。

可貧窮山村所有的糧食加起來,也只能供劉備三千人馬吃上兩天,致使愛民如子的劉備不得不忍痛下令殺掉三十餘匹體弱或者受傷的戰馬,將麾下三千將士塞進各家各戶休整兩天。

入夜時分,山村裡仍是一派篝火熊熊煙霧繚繞的繁忙景象,吃下一大碗馬肉喝下兩大碗粟米粥的劉備喘了一口大氣,在二弟關羽的陪伴下挨家挨戶探望麾下傷病弟兄,向不管是願不願意都收留了自己三千人馬的鄉親再三致謝。

雪似乎越下越大,心身俱疲的劉備在巡視完畢返回住處的半路上停下,遙望南面灰茫茫的無盡夜色,幽幽一嘆:“近十日的晝伏夜出連續行軍,遠比咱們開始時估計的艱辛百倍啊!要是我能早個十天八天下定決心,也不會落到眼前這般人馬疲憊、傷病過百的結果,唉……放出警戒了嗎?”

“西南北三個方向的警戒哨位均放出五里之外,兄長就不要擔心了,只是沒想到,青州軍佔據這河內郡僅一個月,就能建立起府衙和民團,迅速頒佈並開始執行青州那套嚴苛的保甲制度……”

“若不是此地距離南面最近的共城縣城(竟輝縣)尚有三十餘里,村民們也樸實善良,恐怕小弟我今晚都睡不着覺了……”

“現在就是不知道,接下來繼續往南直到大河岸邊的一路上又是何等情形?弄不好咱們很快就會被村民發現迅速報官。”

關羽面對所部面臨的困境也是嘆息不已。

整個大漢從未有過的保甲制度和民兵制度,實在是令人無比驚訝,進而一種極度無力的感覺泛上心頭。

劉備緩緩伸出冰冷的手。接住飄落的幾朵雪花,深有感觸卻又無可奈何地自嘲道:“想必二弟你也看出來了,一直以來。愚兄嘴上對青州那套新政不置可否,評價好壞參半。其實心底裡很不認同,對標新立異、渾身充滿銅臭味的劉子鑑更是缺乏好感,總覺得他之所以能白手起家迅速發展壯大,只不過是命好而已!”

“這幾年劉子鑑高舉先帝遺詔之大旗,大肆壓異己,殫心竭力地在青州推行新政,在我看來其最終目的不過是爲了招攬人心,變着法兒劫富濟貧,。直到他忽然聯合公孫伯圭迅速消滅劉虞大人所部、再掉頭回來大舉征伐袁本初之後,我才豁然驚醒。”

“唉……如今想起來,真是羞愧萬分啊!我不如劉子鑑太多了!”

關羽微微苦笑,但還是和聲安慰道:“兄長切不可妄自菲薄,如今天下崩裂,羣雄四起,劉子鑑雖然天縱奇材,但也僅是佔據天下十三州中的青、冀二州而已……尤其是南方,戰亂不休,咱們有的是機會。”

劉備欣慰地笑了笑。抖落掌中雪花,順手拉上關羽,繼續漫步前行:“二弟說的是、說的是啊!咱們先回去好好睡一覺吧。睡醒之後再慢慢談,看如何能安穩迅速地渡過大河,南下豫州……”

“只要能平安抵達混亂不堪、戰火不斷的豫州與荊州交界地區,咱們兄弟定能闖出一片天地來。”

“兄長可是有了算?”關羽關切地問道。

劉備點了點頭:“來,邊走邊說……愚兄推測,由於陶恭祖將軍的病故,導致整個徐州羣雄無首四分五裂,雖然徐州尚有實力最強、且還獲得青州鼎力支持的糜氏家族在勉力維持,企圖在姻親劉子鑑的琅琊軍協助下。獨霸徐州,成就一番偉業……”

“但是。兵強馬壯的呂奉先令人意外地率先佔據了最爲重要的彭城,北面還有虎視眈眈卻因實力不濟不得不暫時退讓的曹孟德。南面有逐漸壯大野心勃勃而且對徐州財富覬覦已久的袁公路。在這樣的情況下,本就是四戰之地的徐州,已牢牢牽扯住天下羣雄的耳目!”

“這麼說來,貌似逐漸緩解的徐州局勢,其實依然是危機四伏啊!”關羽低聲附和。

來了精神的劉備微微一笑,繼續說道:“愚兄以爲,至少在未來半年之內,受困於內外各勢力百般掣肘的青徐聯軍,無法敗桀驁不馴卻又戰力強橫的呂奉先……哪怕劉子鑑親臨彭城也無可奈何,除非他能震懾虎視眈眈的曹孟德和袁公路,迅速滅掉已成爲其最大阻礙的呂奉先所部!”

“在當前混亂不堪的局勢下,劉子鑑最好的選擇其實是乾脆暫時退讓,以坐山觀虎之計任由呂奉先與其他各方相互爭奪,否則定會越陷越深,根本就顧不了其他地方。”

“如此一來,兵力空虛無人理會的豫州與荊州交界地域,無疑是咱們最好的去處……咱們完全可以着尊奉朝廷平定匪患的名義大展拳腳,只需半年時間,定能成就一方基業。有了自己的地盤,咱們兄弟就能獲得各路諸侯的重視,甚至能獲得朝廷的委任。”

關羽聞之大爲意動,對兄長劉備的深謀遠慮更無懷疑,只是目前的艱難處境令他深感憂慮:

“大哥所言極是,不過……眼前最爲關鍵的還是儘快南下,看看用什麼法子避開沿途的青州軍,平安渡過大河。”

劉備深以爲然,點點頭停下腳步:“二弟,你說要是咱們光明正大地南下,表明身份後向青州軍借道渡河呢?”

關羽大吃一驚,瞪大眼睛看着劉備:“既然如此,當初咱們就不該趁亂不辭而別啊!”

劉備臉上泛起絲絲苦澀:“若是十日前咱們不趁亂離開,悄然南下,等公孫伯圭和劉子鑑擊敗袁本初之後,咱們還能走得掉嗎?哪怕他們願意放咱們兄弟離開,咱們又該如何面對他們?”

關羽立刻想起數年來依附公孫瓚之後卻在公孫瓚和劉虞之間左右漁利的企圖,想起當初劉存的慷慨扶持和自己三兄弟的諸多愧疚,想起劉存親臨常山趙子龍家拜祭時的前前後後,愧疚之下,禁不住長嘆一聲:

“無顏以對啊!”

第64章 虛虛實實(下)第124章 蓄勢(下)第248章 四面楚歌(上)第236章 顏良(下)第195章 徐晃歸心(上)第61章 中流砥柱(上)第170章 是非對錯(上)第52章 求賢(下)第27章 歲貢第26章 擴軍第98章 冀州來使(上)第259章 陽謀(下)第287章 少帝駕崩第211章 何去何從第219章 心腹大患(下)第254章 高調納妾(下)第157章 惑敵之計(下)第154章 形勢逼人(上)第84章 風起雲涌(下)第125章 討董聯盟(上)第129章 搶佔先機(上)第221章 蓄勢待發第274章 今非昔比(上)第135章 合縱連橫(上)第97章 建衙(下)第240章 安撫(上)第124章 蓄勢(下)第151章 無聲殺伐(下)第63章 虛虛實實(上)第259章 陽謀(下)第117章 羣英會(上)第166章 嶄新格局(上)第11章 最大的糧倉第214章 雙雄會第162章 步步蠶食(上)第33章 攻其不備(上)第214章 雙雄會第95章 得失之間(下)第111章 奉詔進京(中)第229章 牽制第103章 陽謀(下)第276章 密談(上)第33章 攻其不備(上)第75章 軍心民心(上)第261章 決斷(上)第196章 徐晃歸心(下)第156章 惑敵之計(上)第249章 四面楚歌(下)第268章 羣雄震動(上)第259章 陽謀(下)第191章 激戰(下)第86章 順勢而動(下)第185章 圍城(下)第73章 悄然佈局(上)第212章 北上(上)第148章 壓力重重(上)第210章 文姬(下)第154章 形勢逼人(上)第285章 歸心(下)第207章 鷹視狼顧(上)第50章 招兵買馬(下)第272章 整合(下)第172章 瞞天過海(上)第32章 出其不意(下)第168章 錯綜複雜(上)第271章 整合(上)第115章 轟動(上)第35章 東莞城(上)第203章 孰更重要?第58章 勤王(下)第171章 是非對錯(下)第92章 橫刀立馬(上)第120章 逆水行舟(下)第182章 報復(上)第149章 壓力重重(下)第229章 牽制第86章 順勢而動(下)第281章 無可阻擋(上)第239章 處置第76章 軍心民心(下)第198章 勢如破竹第191章 激戰(下)第26章 擴軍第24章 人心難測第31章 出其不意(上)第137章 謀算(上)第249章 四面楚歌(下)第165章 利益交換(下)第12章 災禍突至第226章 連鎖反應(下)第187章 步步緊逼(下)第228章 激怒(下)第90章 預取先舍(下)第261章 決斷(上)第141章 反制(下)第93章 橫刀立馬(下)第225章 連鎖反應(上)第97章 建衙(下)第102章 陽謀(上)第180章 問鼎之基(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