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7章 子晴宴客(二)

“嬸孃,我家的輝輝也想放到小爹的學堂認幾個字,成嗎?吃住就跟子全一起,我娘管了。”子萍小心翼翼地問。

“那有什麼不成的,教誰不是教呢。”沈氏答道。

“說到這個,夏玉,小文也該進學了吧,別總拘着孩子在家,將來能幹什麼?橫豎木木、子全他們都有伴,你就放心吧。我都過六十了,還能幫你們幾年?”田氏說道。估計也是有了子晴他們的幾兩銀子年禮,田氏的心又活泛了。

子晴聽了和沈氏相視一笑。那邊胡柏鬆端起酒杯敬酒,先敬曾瑞慶,叫了好幾聲“岳丈”,曾瑞慶沒反應,連眼皮子都沒擡,燕仁達喝了點酒,站起來說道:“大哥,這就是你不對了,外孫都,都六七歲了,你還沒消氣,胡姑爺今日是客,是,是林姑爺請來的,你不能,不能捲了林姑爺的面子,這酒得喝。”

“這關你屁事,有能耐等你請客時再說。”曾瑞慶的話仍是直來直去。

林康平見了忙說:“大爹,我和你喝吧,我還沒敬你酒呢。”

林康平端起酒杯,曾瑞慶還沒說話,燕仁達搶着說道:“林姑爺呀,你別攔着我,你要真爲你大姑爹着想,你就拉你姑爹一把,你姑爹知道你能耐着,見過世面,你要實在不願意借銀子給我,不如你帶了我兒子去,跟着你學點東西,賞碗飯吃,你看你買了這麼多人,也不差那一個。三毛大了你不願意帶,四毛五毛也行。你相中了誰就帶誰。”

“大姑爹,我哪裡攔着你?我就是敬大爹一杯酒。我一天到晚地閒着,我也不常出門,我要人幹什麼?我呀,就安心在家陪着晴兒,收收租子,夠過日子就行了。喝酒。喝酒。”林康平說道。

“林姑爺你太不實在,今日當着老爺子的面,你這麼大的家業,這園子據說花了一千兩銀子。買了那大一片荒地,少說也花了五六百兩,還不算其他的。我只不過問你借一百兩銀子,而且還不是我一家借,還有你大爹的姑爺,胡姑爺,就算你對我們不放心。難道對你大爹也不放心嗎?”燕仁達含含糊糊說道。

“我先聲明一點,我沒有什麼姑爺,別看我的面子,我也沒什麼面子可瞧。”曾瑞慶趕緊分辨道。

林康平掃了周雲江一眼,子福忙端着酒杯站起來,說道:“今日借妹夫的酒,敬敬各位長輩,子福常年不在家。今日跟大家一定喝個盡興。”

這邊周氏見了說道:“到底是一家人,誰近誰遠分的真清。”

“是啊,人家把妹夫當自家人了。哪裡像有的人,把自己妹夫當狗屎,踩都不踩。”春玉說道。

“這話可是你說的,自己搶着當狗屎也別拽着別人,二妹夫三妹夫可是都在那坐着呢,跟兩個大舅哥好着呢。”周氏回了一句。

子晴聽了忍俊不禁,周氏這話回得太好笑了,堵得春玉滿臉通紅,子晴很不厚道地笑出了聲,實在是忍不住了。

“子晴。正月十五孩子的滿月酒還做不做?”秋玉見田氏和春玉黑着臉盯着子晴笑,忙打岔問道。

“小姑,阿公不是說了,這就算提前給我兒子做滿月酒了,取個六六大順。大元宵節的,誰家不想自己一家子團圓?我們就不再請客了。”子晴笑着說道。

“呀。我還以爲你們會請全村呢?也是,趕個正月十五,是不大好出來。康平那麼有錢,又是頭一個孩子,不請多可惜,要我說呀,誰家十五的飯菜也比不上你家的,沒準都盼着來有錢人家見識見識呢。”春玉說道。大概還惦着白吃一頓呢,也不知道老爺子怎麼說的,子晴有些不高興了。

“晴兒算什麼有錢人家,咱家的孩子,哪個也沒有請全村,何況康平還不算本地人,太過張揚了總是不好的,容易被有心人惦上,何況咱家也沒有那厚的家底,何苦去惹麻煩。”沈氏說道。

“子晴,每次大姑見你,總有不同的新衣服,還都是什麼綢子緞子的,真是說不出來的好看,大姑也不認識。你妹子今年想要說親,不如你挑幾件舊衣服送她,我看跟新的也差不多,我們也省了銀子,你妹子也有了面子,你又騰了地方,多合適的事啊?”春玉說道。

“大姑,我哪裡有那些舊衣,我家常穿的也是棉布衣服,有的還是我做姑娘時的舊衣呢,連子雨都穿的我以前的舊衣呢。”子晴分辨說。

“你不是還給了秀水,外人你都捨得,自己表妹你反而推三阻四的,既沒有舊的,你就給塊新料子,給塊大紅的,像你身上這樣的就行,正好留做嫁衣。”田氏說道。

“娘,你可真敢要,子晴身上的是蜀錦,芙蓉鯉魚圖,那一匹布,才二十來尺,恐怕要十兩銀子都不止,桂花要了往哪穿,在鄉下穿出去做活?還不讓人笑話死了,我都沒敢要。”秋玉說道。

幾人聽了張大了嘴巴,少頃,田氏臉一沉,說道:“你一件嫁衣花幾十兩銀子也就算了,家常衣服還穿這麼貴的,少穿幾件衣服,省多少銀子,你萍姐和大姑開鋪子的銀子不就有了?自己花多少都捨得,少穿一件衣服,你大姑家就能過一年的了,真是造孽喲,可憐你表弟他們還吃不飽飯。”

“阿婆,誰家過年不穿件新衣?我表弟吃不飽飯找他爹他娘去,關我們什麼事情?沒個聽說我掙的銀子給我娘子買一件衣服都不成?還要先養八竿子打不着的表弟?不如我明日找外人評評這理去?孩子他爹孃是幹什麼吃的?”林康平聽見田氏責問子晴,忙接了話茬過去。

“就是,娘,看您說的,大妹子家也不至於這樣,幾個孩子都大了,勤快點,正是好勞力,把地裡好好收拾,閒暇了打點短工,哪家不是這樣過來的?子萍一家在城裡還一分地都沒有呢,不也是照樣過日子?要我說呀,人還是勤快點好,老話說的好,早起的鳥兒有蟲子吃。別總眼高手低的,一山望着一山高,有多大的本事就吃多少的飯。這些年,我們幫的還少嗎?說句不好聽的話,我們給孃的銀子,一年你和爹能花了多少?米麪菜油都自己的,一年四季衣服我們也做好了,家裡還養了那麼些的雞,大事小情的我們也幫着出了,還不是聽你們哭窮?娘您也別不愛聽,我家晴兒願意穿什麼就穿什麼,自己掙的銀子,愛怎麼花就怎麼花,再不濟,有姑爺頂着呢。”沈氏說道。

田氏聽了氣的想把筷子一拍,秋玉眼尖拉住了,田氏喘口氣說道:“眼裡還有沒有我這個娘,孝道都講到哪裡去了?我不過說了她一句,你就長篇大套地給我掰扯。”

“阿婆,您說到哪裡去了?我娘從沒有對您不敬過?纔剛也說了,吃的穿的用的花的,哪樣不是打點的齊齊整整的?這些年,我爹掙的銀子,我娘都沒花上,都孝敬您了,我娘不也沒說什麼?問問大娘,問問二姑小姑,我娘做的怎麼樣?”子晴說道。

“是啊,弟妹這麼多年對爹孃可真沒說的,對我們也是真真體諒,連子萍那都顧着。”周氏忙表態。

“就是,娘,要沒有二哥二嫂一家,我們哪裡有今天的日子,小的不說,就那大新房子住着,村裡誰不羨慕我有一個好哥哥。”夏玉說道。

“我也沒說老二家的不好,你們一個個是幹什麼?我就是看着你們一個個的日子都好過了,就春玉一家困難,心裡難受。算了,既如此,也不說了。大孫媳啊,我看不如這樣,我那大孫子早晚要派官的,身邊總要一兩個可靠的人,不如把四毛五毛帶了去。”田氏立刻換了目標。

“阿婆,這我可說了不算,相公就在那呢。再說,要派官也得兩年以後,我們現在的條件哪裡養的起人?沒的耽誤了人家。”劉氏忙道。

田氏張了張口,什麼也沒說。

“依我說,幾個外甥也念了兩年書,在城裡找份學徒還是能找到的吧。家裡種地也要不了那麼多人,大毛不就在城裡安了家。年輕時不吃點苦,拼一下,老了還不淨等着受苦。”秋玉說道。

“大毛也就夠他們自己吃,還是租的房子,還要養個孩子,一年都頭,那點銀子也要掰着花。永楓他娘,你在城裡開的那個飯館一年能掙不少銀子吧。”春玉問陳氏。

“也不好做,我弟弟他們說一天也很累的,剛開始的時候還虧本呢,現在纔好點,也掙不了多少吧,我這一年也沒大管。”陳氏說道。

“你多僱幾人就不累了,要不讓我兒子過去做跑堂,正好學點經驗,回頭自己開個小點的早點鋪子,也不跟你搶生意。”春玉說道。

“大姑,我家人就夠使了,哪裡還需要僱人?再僱人更掙不了錢了,真不好意思。”陳氏說道。

田氏和春玉轉了一圈,也沒把人塞出去,又回過頭來看着子晴。()

第376章 商議進京第322章 子雨出嫁第326章 買礦山第89章 辭館第269章 無心插柳第140章 子福備親第141章 子福遊歷第492章 永蓮出嫁第319章 執子之手第234章 騙婚捱揍第265章 兄弟決裂(一)第97章 子萍提親第9章 墟市調查第一百零九 子萍出事第390章 松柏長慧第115章 被惦記了第441章 聖旨到第458章 賭注第二百三十七二 人世界第314章 子晴捱打第150章 爭搶工作第347章 再次救人第63章 秋玉說親第229章 周氏打秋風十一李瀚提親第403章 夏太太的被拒第258章 子福派官第219章 子晴教弟二第496章 嫣然拜年第372章 吃大戶第229章 周氏打秋風第363章 子喜插手第341章 田氏的養老(一)第355章 比較第435章 文家姨娘第301章 上門的乞討者第214章 第一個春節第97章 子萍提親第36章 脫貧第322章 子雨出嫁第331章 謠言第279章 處置四比試第78章 收養第481章 失望第408章 方管家的暗示第331章 謠言第414章 再進林家第207章 看望秀水第274章 二毛出獄第311章 沈氏受封第409章 秦傅之好第43章 蓋房第154章 僱用三毛第432章 討價還價第417章 僞婆家關係第279章 處置第47章 製作傢俱(二)第351章 小客人第333章 四毛上門第198章 康莊第239章 帳房第481章 失望第96章 冰雹來襲第141章 子福遊歷第233章 分菜的尷尬第222章 書睿百日第57章 元宵(二)第110章 合作一百六十六章 兄弟團聚第492章 永蓮出嫁第409章 秦傅之好第485章 送衣料第195章 田氏做壽(一)第397章 秋玉大鬧第243章 子壽看親第402章 各人心思第326章 買礦山第121章 一個耳光第399章 夏玉的病情第303章 鄉試第39章 一席三禮(二)第203章 借錢第46章 製作傢俱(一)第367章 洋布第17章 拜年第386章 看望夏玉第21章 分(二)第403章 夏太太的被拒第481章 失望第214章 第一個春節第375章 再提娃娃親第268章 婦人寶鳳第423章 商議第250章 周氏提親第276章 甲魚窩第369章 子福升了第66章 夏日捉蛙第294章 閒話家事第352章 國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