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潼關大戰(17)

話音未落,康承訓轉回頭來,卻是愕然道:“姚將軍,原來是你。”

那道裝男子聽得他說話,擡頭一看,便笑道:“原來是康將軍,當年東京一別,可有三年多沒見了。”

康承訓點頭道:“當日我跟隨陛下北狩,聽說你一夜跑了幾百裡,然後便出家不問世事。前次劉光世造亂,臨安能守住也是你的功勞,爲什麼不肯奉詔來見陛下,今天才出來。”

他們一問一答,早聽呆了趙桓身邊的少年侍衛,他們雖然年紀輕輕,到底班直子弟是軍將世家,康承訓與這道裝男子的對答,對方顯然就是當日守衛東京曾經夜襲金軍的宋軍大將姚平仲,資歷威望都僅在當年的西軍主帥种師道之下,是諸將之首。而幾年時光下來,當年老將星散沒落,此人自臨安獻計平劉光世後,名聲再起,卻教這些班直子弟如何不能知曉。

聽得是他,各人便不再驅趕,只是面帶敬意,退向一旁。

姚平仲倒也不在意他們如何,只是心中奇怪,爲什麼皇帝看到他,竟似全然不認識一般,一面與康承訓對答,一面拿眼打量趙桓,卻明顯正是皇帝本人,哪有差錯。

趙桓此時也知道有些不對,姚平仲不比吳玠等人,縱是見過也可以推說忘記,帝王身份,記不得中下級的軍官並不打奇怪,倒是這姚平仲是當面的西軍援助東京的副帥,如果說皇帝並不認識,那可真是天大的笑話。

他略一沉吟,便仍然不叫姚平仲姓名,只是皺着眉頭又問道:“你適才說有人可助朕守住長安,且宣他上來一見。”

“是,臣這便去叫他上來見過陛下。”關乎守城大事,姚平仲也不敢怠慢。只得放下此事,轉身便下城而去。

康承訓知道此事要緊。看姚平仲不緊不慢的沿着城道往下而去。急忙揮手,十幾個禁軍將士急衝而下,夾着他加快腳步,急步而去。

過不多時,一個腰帶佩劍的白衣儒衫青年,緊跟在姚平仲身後。在衆禁軍的簇擁之下。到得趙桓身前。

這青年身形高大,幾近兩米陝北漢子雖然身形都不矮小,在這青年身邊,仍然是都矮上一頭。待得到趙桓身前,雖然跪下行禮,卻仍然讓人覺得身形高大壯碩。讓人暗自讚歎,若不是此人一身儒衫,只要換過禁軍服飾,就是一員威猛的大將模樣。

趙桓亦是如此覺得,只是待對方行禮過後,擡起頭來時,才發現身形雖然高大,臉型卻很柔和秀氣,加上眉宇間的書卷氣,卻又讓人覺得對方是一個不折不扣的飽讀儒生。

這青年便是虞允文,行禮過後擡頭,正好趙桓拿眼看他,他微微一笑,低下眼皮,等着皇帝問話。

只是這一瞬間,趙桓卻看到他眼中波光閃動,燦若晨星。

對方而是不到,無論風度氣質,甚至連眼神中表現出來地氣度智慧,都已遠過常人。這虞允文在歷史上赫赫有名,是以一人挽救南宋偏安局面繼續保存的千古一人,趙桓自然明白。只是就在眼前看到這個以智計和機變名垂青史的大名人,第一反應居然不是歡喜,而是一種說不清道不明的壓迫感。

是的,對方擡聰明瞭,縱然是自己,論智計才學,也不在常人之下,腦海中還有千多年的歷史和古今中外的各門學說,當着眼前這人的時候,仍然感受到對方那種獨特超卓的氣質所帶來的壓力。

天才,唯有天縱奇才,纔有這樣的光輝。縱然他還是尋常白丁,縱然他不過二十出頭年紀,縱然他跪着而皇帝站着,然而錐子終究會扎破口袋,天才也絕不會因着時勢或地位的變化不同而被遮掩住屬於他地那一份榮光。

只是雖然如此,對方的身份和地位也決定了他只能效忠自己,效忠於這個王朝,他的智計光輝,也只能唯自己所用。

想到這裡,趙桓心中不免小小得意,便在臉上露出小小笑容,竟是親手將虞允文扶起,笑道:“前次你在臨安的事,朕已全數知道,今日至此,有什麼良策有以教朕?”

因着太看重對方的才學,趙桓不但不提姚虞二人不奉詔的事,連在語氣上,也是客氣非常,遠遠不同與對平常大臣。

自然,這也是因爲對方還是白身,並不是他的朝中大臣的原故。

虞允文雖然聰慧遠過常人,到底經驗不足,被趙桓如此一弄,心中感動,連忙又一旁首,才順着趙桓手中的勁道站起身來,喃喃答道:“臣離臨安後,便與姚兄一同考察京東京西河東各路的情形,已是決意來長安爲陛下效力,只是臣年輕歷淺,不比姚兄,是以稟過老父之後,打算留在長安報名今年的秋試,得了功名後再爲陛下效力,卻不料金兵驟然來襲,臣經臨安一事,於守城已有些心得,此時也顧不得避嫌,只得冒昧自薦,不恭之處,還望陛下恕罪。”

這一番話說得趙桓當真舒服,對方又解釋了爲什麼不肯奉詔,又很是謙抑,不肯接受自己過於客氣的問話,年紀雖小,城府應對已經遠過於常人。

當下順着他話頭,狠狠瞪了姚平仲一眼,向他道:“虞允文尚且知道此時是國家用人之際,他一介白身,年紀輕輕,還一心效命於朕,這就更加難得。倒是你,身爲國朝大將,當年的事不必提,其過在朕,不過君臣無獄,你不曉得麼!”

他所說的君臣無獄是一句儒家有名的話,乃是說君臣之間,沒有是非對錯,做臣子的不能怨恨皇帝,根本沒有官司可打。

這姚平仲當年獻計不爲趙桓所用,兵敗後一心避世,官府朝廷數次徵兆他只是不理,臨安一役后皇帝親下詔書徵召,還是不理。是以趙桓此時拿這個名頭斥責,也屬應當。

待他說完,姚平仲方纔知道皇帝適才爲什麼不理會自己,他急忙跪倒,用極其誠摯的語氣答道:“臣自東京陷落後便心灰意冷,這原就是不對,陛下臥薪嚐膽,自北國千里迢迢逃回,臣得知還心中懷疑,不肯即刻來陛下身邊效力更是不該,臨安事後,臣有意保有白身,好便宜行事,卻不理會陛下此時是用人之際,沒有奉詔,臣當真該死。不過,自陛下一意與陛下交戰,絕不再以中華上國侍奉小國之後,臣就很是敬服陛下,絕沒有以當年的事記恨埋怨陛下,陛下若是不信,可將臣明正典刑,臣死而無恨。“

趙桓靜靜聽完,終點頭道:“你在靖康二年時怨朕,也屬應當。現在既然願意出來做事,往事不提也罷。你且退到一邊,讓虞允文說話。”

“是。”姚平仲與皇帝揭開往事過節,又親眼看到皇帝的模樣舉止果然與往日當真不同,一舉手一投足,問話對答沒有當年的那種孱弱和陰冷,二十自信中待沉穩,親和中又有君王的霸道和堅毅,與往日相比,簡直判若雲泥。

他心中熨帖,知道今日決斷很是正確,便靜靜看向虞允文,等着這個自己佩服的五體投地的青年英才,向皇帝陳說此戰關節。

卻聽虞允文向趙桓道:“陛下不肯輕離長城堅城,避難川中,當真是英明之極。以臣之間,敵人精騎進犯,所領將士都是金國精銳,又多是馬匹,陛下若是就到逃走,很難不被對方追到,而以敵人之勇悍,禁軍將士與敵野戰,則很難擋住敵人兵鋒,護住陛下安全。”

他頓了一頓,想着康承訓等人抱以歉意一笑,只見衆禁軍將領雖然臉色難看,卻是無人反駁,便知道自己所說的雖然難聽,卻是各人都認同的事實。

便有侃侃而言,又道:“只是陛下沒有料到,堅城之下,敵人悍不畏死,以簡陋倉促造就的雲梯,四面圍攻,到處攻打,到底對方士卒勇悍善戰,長安又非比當年盛唐時可比,小了十多倍,城池矮小,城內禁軍又是太少,顧此失彼,雖奮力苦戰,還是差點被敵人一攻就破城。”

趙桓點頭道:“確是如此,還是朕太輕敵,只想着金人遠道而來,輕騎薄城,急而難下,卻不想竟會如此兇惡,非身臨其境,當真難以想象。”

虞允文微微一笑,用自信的語調道:“不過氣可一而不可再,只要咱們再守住一次,敵人想再攻入城內,則絕無可能。今晨至午一戰,咱們雖然死傷慘重,可是敵人損失更大,我看他們旗號,此時並沒有真正能鎮住場面的宗師元帥在,只要再不順手,則敵人必起內亂,不必再戰,在城頭看着他們退走便是了。”

趙桓自然也明白其中關節,只是聽他說了半天,還並沒有提到如何守城,因此向着他急問道:“然而敵人正在修整,一會來勢更加兇狠,何以御之?”

虞允文收了笑容,躬身一揖,正色道:“辦法自然是有,只是要陛下敢於行險纔是。”

第5章 政事堂第三十五章第一 卷蒙塵北國7第一 卷蒙塵北國2第154章 再見鐵浮第52章 潼關大戰(18)第11章 苗劉兵變第73章 戰場搏奕身返故國5第124章 初見端倪第111章 秦檜還京第72章 破敵第54章 攻伐河東第112章 收發自如第77章 燈如幻夢第一 卷蒙塵北國18第83章 初見易安第一百五十九章第139章 前夜經略關陝14第9章 講四講第70章 行人弓箭各在腰第86章 峰火太原第122章 風雨欲來第121章 壯懷激烈第116章 兄弟辯論第二十七章第二十六章第十九章第147章 打草驚蛇經略關陝15第十五章第71章 疾如電,馳如風第142章 鐵騎狂飆第62章 白龍魚服第5章 政事堂第51章 潼關大戰(5)第十五章第51章 潼關大戰(16)第155章 當者辟易第126章 上京風雲第58章 折家將第99章 軍事會議第11章 苗劉兵變(3)第九十一章第5章 政事堂第98章 大道淵深第67章 大駕起行第十三章第四十四章第158章 封賞之道第一 卷蒙塵北國4第86章 峰火太原第164章 有文有武是曲大第21章 重用餘平第四十二章第十八章第112章 收發自如第一 卷蒙塵北國19第二十七章第三十六章第二十九章經略關陝16第三十章第63章 赦封降將第115章 鄆王楷第一 卷蒙塵北國17第一 卷蒙塵北國3第8章 秦檜第93章 破城第八十二章第88章 兵臨城下第一百五十九章第124章 初見端倪第122章 風雨欲來第一 卷蒙塵北國3經略關陝19第152章 士氣高昂第163章 赫赫之功第51章 潼關大戰(13)第52章 潼關大戰(19)第131章 坐看風雲第152章 士氣高昂第90章 壯士意氣第51章 潼關大戰(7)第165章 翻越太行第一 卷蒙塵北國20第51章 潼關大戰(6)第11章 苗劉兵變(2)第二十三章第79章 攘外先安內第139章 前夜第131章 坐看風雲經略關陝25經略關陝21第115章 鄆王楷第151章 唯死戰耳引子第四十二章